功能主治 : 婦人脾胃不足,帶脈拘急,小腹之間自覺緊迫,急而不舒,斷難生子者。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摘錄 : 《辨證錄》卷十一
功能主治 : 婦人脾胃不足,帶脈拘急,小腹之間自覺緊迫,急而不舒,斷難生子。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摘錄 : 《辨證錄》卷十一
女人不孕不育癥的十大癥狀:
一、身瘦不孕:
婦人有瘦怯身軀,久不孕育。一和丈夫做愛既臥床有病,數(shù)日不起。人以為氣虛之故,誰知是血虛之故乎?;蛑^血藏于肝,精涵于腎,交感乃泄腎之精,與血虛何與,殊不知肝氣不開,則精不能泄,腎精既泄,則肝氣亦不能舒。以腎為肝之母,母既泄精不能分潤以養(yǎng)其子,則木燥乏水而火且暗動以爍精,則腎愈虛矣。況且瘦人多火而又泄其精,則水益少而火益熾,水雖制火,而腎精空乏,無力以濟,便成火在水上之掛,所以倦怠而臥也。此等之婦偏易動火,然此火因貪而于肝木之中,又是虛燥之火,絕非真火也。且不交合則已,一旦交合又偏易走泄,此陰虛火旺,不能受孕。既偶爾受孕,必致逼干男子之精,隨種而隨消者有之。治法必須大補腎水而平肝木,水旺則血旺,血旺則火消,便成水在火上之卦。方用:養(yǎng)精種玉湯。
熟地、當(dāng)歸、白芍、山萸肉。水煎。
三個月更可身健受孕,才可種子,此方用之,不特補血而純于填精。精滿則子宮易于攝精,血足則子宮易于容物,皆有子之道也。惟是貪欲者多,節(jié)欲者少,往往不驗。服此者果能節(jié)欲三月,心精神清,自無不孕之理。否則,不過身體健壯而已,勿咎方之不靈也。
二、胸滿不思食不孕:
婦人有飲食少思,胸膈滿悶,終日倦怠思睡,一經(jīng)房事,呻吟不已。人以為脾胃之氣虛也,誰知是腎氣不足乎,夫腎宜升騰,不宜消降。升騰于上焦則脾胃易于分運,降陷于下焦則脾胃難于運化。人乏水谷之養(yǎng),則精神自爾倦怠,脾胃之氣可升而不可降也,明甚。然則,脾胃之氣,雖充于脾胃之中,實生于兩腎之內(nèi)。無腎中之水氣,則胃之氣不能騰,無腎中之火騰而不降也。然則補脾胃之氣可不急補腎中水火之氣乎。治法必以補腎氣為主,但補腎而不兼補脾胃之品,則腎之水火二氣,不能提于至陽之上也。方用:并提湯:
熟地、巴戟、白術(shù)、黨參、黃芪、山萸肉、枸杞、柴胡,水煎服。
三個月而腎氣大旺,再服一個月,未有不能受孕者,此方補氣之藥,多于補精,似乎以補脾胃為主矣。熟知脾胃健而生精自易,是補脾胃之氣之與血,正所以補腎之精與水也。又益以補精之味,則陰氣自足,陽氣易升,自爾升騰于上焦矣。陽氣不下臨,則無非大地陽春,隨遇皆是化生之機,安有不受孕之理矣。胸滿不孕,很多醫(yī)生都誤認為脾胃虛寒,不能克食,用扶脾消導(dǎo)之藥,胃氣愈虛,何能受孕,妙在立方不峻補腎火,所以不用桂、附等藥,但專補腎氣,使脾胃之氣復(fù)不下陷,則帶脈氣充,胞胎氣暖自然受孕。
三、下部寒冷不孕:
婦人有下身冰泠,非火不暖。交感之際,陰中絕無溫?zé)嶂畾猓艘詾樘旆种∫?,誰知是胞胎寒之極乎!夫寒冰之地,不生草木,重陰之淵不長魚龍。今胞胎既寒,何能受孕。雖男子鼓勇力戰(zhàn),其精甚熱,直射于子宮之內(nèi),而寒冰之氣相遇,亦不過茹之于暫,而不能不吐之于久也。夫猶是人也。此婦之胞胎何以寒涼至此,豈非天分之薄乎!非也。蓋胞胎居于心腎之間,上系于心,而下系于腎,胞胎之寒涼,乃心腎二火之衰微也。故治胞胎者,必須補心腎二火而后可。方用:溫胞飲。
白術(shù)、巴戟、黨參、杜仲、菟絲子、山藥、芡實、肉桂、附子、補骨脂等。水煎服。
一月而胞胎熱,皮方之妙,補心而既補腎,溫腎而既溫心。心腎之氣旺,則心腎之火自生。則胞胎之寒自散。原因胞胎之寒以至茹而既吐,而今胞胎自熱矣,尚有施而不受者乎。若改湯為丸,朝夕吞服,尤能攝精,斷不至有伯道無兒之嘆也。今年內(nèi)種子者多喜服熱藥,不知此方特為胞胎寒者設(shè),若胞胎有熱,則不宜服也。
四、胸滿少食不孕:
婦人有素性恬淡,飲食少則平和,多則難受,或作嘔泄,胸膈脹滿,久不受孕。人以為賦稟之薄也,誰知是脾胃虛寒乎,夫脾胃之虛寒,原因心腎之虛寒耳。蓋胃土非心火不能生,脾土非腎火不能化。心腎之火衰,則脾胃失生化之權(quán),既不能消水谷以化精矣。既不能化水谷之精微,自無津液以灌溉于胞胎之中。欲胞胎有溫暖之氣以養(yǎng)胚胎,必不可得??v然受胎而帶脈無力,亦必墮落。此脾胃虛寒之咎,故無玉麟之毓也。治法可不急溫補其脾胃乎!然脾之母原在腎之命門,胃之母原在心之包絡(luò)。欲溫補脾胃,必須補二經(jīng)之火。蓋母旺子必不弱,母熱淚盈眶子必不寒,此子病治母之義也。方用:溫土毓麟湯。
巴戟、覆盆子、白術(shù)、黨參、山藥、神曲,水煎服。
一月可以種子矣。此方之妙,溫脾胃而又兼補命門與心包絡(luò)之火。藥味不多而四經(jīng)并合。命門心包之火旺,則脾與胃無寒冷之虛,子母相顧,一家和合,自然飲食多而善化,氣血旺而能任帶脈有力,不虛落胎,安有不玉麟之類育。少食不孕與胸滿不思飲食有間,一補腎中之氣,一補命門與心包絡(luò)之火,藥味不多,其君、臣、佐、使之妙,宜細參之。
五、少腹急迫不孕:
婦人有少腹之間自覺有急迫之狀,急而不舒,不能生育。此從之所不識也,誰知是帶脈之拘急乎,夫帶脈系于腰臍之間,宜弛而宜急。今帶脈之急者,由于腰臍之氣不利也。而腰臍之氣不利者,由脾胃之氣不足也。脾胃氣虛,則腰臍之氣閉,腰臍之氣閉,則帶脈拘急,遂致牽動胞胎,胞胎亦暫能茹納,而力難負載,必不能免小產(chǎn)之虞。況人多不能節(jié)欲,安得保其不墜乎,此帶脈之急,所以不能生子也。治法宜寬其帶脈之急,不能盡寬也,宜利其腰臍之氣。而腰臍之氣不能盡利也,必須大補其脾胃之氣與血,而腰臍可利,帶可寬,自不難於孕育矣。方用:寬帶湯。
白術(shù)、巴戟肉、補骨脂、杜仲、熟地、黨參、麥冬、肉蓯蓉、白芍、當(dāng)歸、五味子、建蓮子。
水煎服。四劑少腹無緊迫之狀,服一月既受胎也。此方之妙,脾胃兩補,而又利其腰臍之氣,自然帶脈寬舒,可以載物而勝任矣?;蛞煞街杏梦暹辍咨种崾?,不增帶脈之急,而反得帶脈之寬,殊不可解。豈知帶脈之急,由于氣血之虛。蓋血虛則縮而不伸,氣虛則攣而不達。用芍藥之酸以平肝木,則肝不克脾。用五味之酸以生腎水,則腎能益帶,似相礙而實相濟也,何疑之有。凡種子治法,不出帶脈、胞胎二經(jīng),數(shù)言已泄造化秘矣。
六、嫉妒不孕:
婦人有懷胞素惡,不能生育者,人以為天以厭之也,誰知是肝氣郁結(jié)乎。夫婦人之有子也,必然心脈流利而滑,脾脈舒徐而和,腎脈旺大而鼓指,始稱喜脈。+未有三部脈郁而能生子者也。若三部脈郁,肝氣必因之而更郁,肝氣郁,則心腎之脈必致郁之急而莫解。蓋子母相依,郁必不喜,喜必不郁也。其郁而不能成胎者,以肝木不舒,必下克脾土而致塞,則腰臍之氣必不利。腰臍之氣不利,必不能通任脈而達帶脈,則帶脈之氣亦塞矣。帶脈之氣既塞,則胞胎之門必閉,精既到門,亦不得其門而入矣。其奈之何哉。治法必解四經(jīng)之郁,以開胞胎之門,則庶幾矣。方用:開郁種玉湯。
白芍、香附、當(dāng)歸、白術(shù)、丹皮、茯苓、花粉等水煎。
一月則郁結(jié)之氣開,郁開則無非喜氣之盈腹,而嫉妒之心亦可以一易,自然兩相合好,結(jié)胎于頃刻之間矣。此方之妙,解肝氣之郁,宣脾氣之困,而心腎之氣亦因之俱舒服,所以腰臍利而帶任通達,不必啟胞胎之門,而胞胎自啟,不特治嫉妒者也。方似平平無奇,然卻能解妒種子,不可忽視。若懷娠而仍然嫉妒,必致血郁墮胎,既幸不墮胎,生子多不能成。方加解妒飲合煎之可保無虞。必須變其性情始效。解妒飲:黍、谷、稷各九十粒,麥(生用)、小黑豆各四十九粒,豆炒熟、高梁五十粒既可。
七、肥胖不孕:
婦人有身體胖,痰涎甚多,不能受孕者,人以為氣虛之故,誰知是濕盛之故乎。夫濕從下受,乃言外邪之濕也。而肥胖之濕,實大量多邪,乃脾土之地內(nèi)病也。然脾土既病不能分化水谷以養(yǎng)四肢,宜其身體瘦弱,何以能肥胖乎。不知濕盛者,多肥胖,肥胖者,多氣虛,氣虛者,多主痰涎,外似健壯而內(nèi)實虛損也。內(nèi)虛則氣必衰,氣衰則不能行水,而濕停于腸胃之間,不能化精而化痰涎矣。夫脾本濕土,又因痰多愈加其濕,脾不能受熱,必津潤于胞胎,日積月累,則胞胎竟變?yōu)橥粞笾咭?。且肥胖之婦,內(nèi)肉必滿,庶隔子宮,不能受精,此必然之勢滔滔,泛濫可畏。亦遂化精成水矣,又何能成妊娠哉。治法必須以泄水化痰為主。然徒泄水化痰,而不急補脾胃之氣,則陽氣不旺,濕痰不去,人先病矣。烏望其茹而不吐乎。方用:加味補中益氣湯。
黨參、黃芪、柴胡、甘草、當(dāng)歸、白術(shù)、升麻、陳皮、茯苓、半夏等,水煎服。
八劑痰涎盡消,再十劑水濕利,子宮涸出,易于受精而成孕矣。其在于昔則如望洋觀海,而至于今,則是馬到成功也??煸?!此方之妙,妙在提脾氣而升于上,作云作雨,則水濕反利于下行,助胃氣而消于下,為津為液,則痰涎轉(zhuǎn)易于上化。不必用消化之品以損其肥,而肥自無礙,不必用浚決之味以開其竅,而竅自能通。陽氣充足,自能攝精,濕邪散除,自可受孕,何肥胖不孕之足慮。
八、骨蒸夜熱不孕:
婦人有骨蒸夜熱,遍體炎熱,口干舌燥,咳嗽吐沫,難于生育者。人以為陰虛火動也,誰知是骨髓內(nèi)熱乎。夫寒陰之地,固不生物,而干旱之田,豈能長養(yǎng)。然而骨髓與胞胎何相關(guān)切,而骨髓之熱,既能使人不嗣,此前賢未言者也。山一旦創(chuàng)言之,不見為世俗所駭乎。而要知不必駭也,此中實有其理焉。蓋胞胎,為五臟外之一臟耳。以其不陰不陽,所以不列于五臟之中。所謂不陰不陽者,以胞胎上系于心包,下系于命門。系心包者通于心,心者,陽也,系命門者通于腎,腎者,陰也。是陰之中有陽,陽之中有陰,所以通于變化,或生男或生女,俱從此出。然必陰陽協(xié)和,不偏不枯,始能變化生人,否則否育矣。骨髓過熱,則骨中空虛,惟存火烈之氣,又何能成胎?治法必須清骨中之熱,然骨熱由于水虧,必補腎之陰,則骨熱除,珠露有滴濡之喜矣。壯水之主,以制陽光,此之謂也。方用:精胃滋腎湯。
地骨皮、丹皮、沙參、麥冬、元參、五味子、白術(shù)、石斛等。
水煎,連服三十劑而骨熱解,再服六劑自受孕。此方之妙在于補骨中之精,涼骨中之熱,不清胞胎,而胞胎自無大熱之患。然陰虛內(nèi)熱之人,原易受孕,今因骨髓過熱,所以受精而變燥,以致難于育子。本非胞胎之不能受精,所以稍補其腎,以殺其火之有佘,而益其水之不足,便易種子耳。治骨熱之所以不用熟地,方極善,用者萬勿加減。凡峻藥,病去七分既止,不必拘泥三十劑、六十劑,三元生人不一于類推。
九、腰酸腹脹不孕:
婦人有腰酸背痛,胸滿腹脹,倦怠欲臥,百計求嗣不能如愿,人以為腰腎之虛也,誰知是任督之困乎。夫任脈行于前,督脈行于后然皆從帶脈之上下而行也。故任脈虛,則帶脈墜于前,督脈虛,則帶脈墜后。雖胞胎受精,亦必小產(chǎn)。況任督之脈既虛,而疝瘕之癥必起。疝瘕礙胞胎而外障,則胞胎縮于疝瘕之內(nèi),往往精施而不能受,雖餌以玉燕,亦何益哉?治法必須先去其疝瘕之病,而補其任督之脈,則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包囊成形,力足以勝任而無虞矣。外無所障,內(nèi)有所容,安有不能生育之理。方用:升帶湯。
白格、黨參、光潔度參、肉桂、荸薺粉、鱉甲、茯苓、半夏、神曲等。
水煎,連服三十劑,而任督之氣旺。再服三十劑,而疝瘕之癥除。此方利腰臍之氣,正升任督之氣也。任督之氣升而疝瘕自有難容之勢,況方中有肉桂以散寒,荸薺以去積,鱉甲之攻堅,茯苓之利濕,有形自化于無形,而滿腹皆升騰之氣矣,何至受精而再墜乎哉?此方為有疝瘕而設(shè),故用沙參、荸薺、鱉甲以破堅理氣。若無疝瘕,去上三味,加杜仲、澤瀉甘枸杞,服之,腰酸腹脹背痛自除也。鱉甲破氣,不可誤服,惟有疝瘕與肝郁者服之既效。
十、便澀腹脹足浮腫不孕:
婦人有經(jīng)水艱澀,腹脹腳腫不能受孕者,人以為小腸之熱也,誰知是膀胱原與胞胎相近,膀胱病而胞胎亦病矣。然水濕之氣必走膀胱,而膀胱不能自化,必得腎氣相通,而始能化水以出陰氣。倘膀胱無腎氣之通,則膀胱之氣化不行,水濕之氣必且滲入胞胎之中而成汪洋之勢矣。汪洋之田,又何能生物也哉?治法必須壯腎氣以分消胞胎之濕,益腎火以達化膀胱之水,使先天之本壯,則膀胱之氣化,胞胎之濕除,而汪洋之田,化成雨露之階矣。水化則膀胱利,火旺則胞胎暖,安有布種而不發(fā)生者哉?方用:化水種子湯。
巴戟天、白術(shù)、茯苓、車前子、肉桂、黨參、兔絲子、芡實等。
水煎服,二劑而膀胱之氣化,四劑而艱澀之癥除。又十劑而虛脹腳腫之形消。再服六十劑腎氣大旺,胞胎溫暖,易于受胎矣。經(jīng)抻膀胱之水,全在補腎中之氣,暖胞胎之氣,全在壯腎中之火。至于補腎之藥,多是濡潤之品,不以濕而易助其濕乎?然方中之藥,妙于補腎之火,而非補腎之水。尤妙于補火而無燥烈之虞,利水而非蕩滌之猛。所以膀胱氣化胞胎不濕,而發(fā)榮長養(yǎng)無窮與。便澀腹脹足浮腫,皮癥極多,不惟不能受孕,抑且暫添雜癥,久而不愈,甚至有成勞瘵不治者。此方補水而不助濕,補火而便歸元,善極,不可加減一味。若無好肉桂,以破故紙代之,用核桃仁連皮燒黑,去皮用仁用引。若用好肉桂,既可不用核桃仁引之。
女人婦科帶下有五種,如:白帶、黃帶、青帶、黑帶、赤帶等,最為常見的是白帶(帶下白色者),其次是黃帶(帶下鈉色者),青帶西醫(yī)稱之宮頸糜爛一度(帶下青色如綠豆汁),黑帶稱之宮頸糜爛二度(帶黑色者),赤帶稱之宮頸糜爛三度,(帶下紅者,似血非血),以此別之。有些醫(yī)生稱之于霉菌性陰道炎等。還有一些醫(yī)生說是內(nèi)分泌失調(diào),但是,內(nèi)分泌失調(diào)抱括很多,如:月經(jīng)不調(diào)(有八種),西醫(yī)說的白帶也抱括女人帶下的五種癥狀。這樣的說法是錯誤的,也不可能把病治好。其實上述的婦科五種帶下用中藥幾天就治愈,也不可能超過十天,可現(xiàn)在的醫(yī)生就單說白帶,在治療都束手無策,要治療幾個月,甚至幾年也無法治好,而且,有些女人治療幾十年也無法治好,這樣的治療方法太讓人失望,真是不可思憶。 婦人帶下六極之病,脈浮則為腸鳴腹?jié)M,緊則為腹中痛,數(shù)則為陰中養(yǎng),痛則生瘡,則陰戶制痛,帶下脈浮。婦人下折而不甚粘者,曰:“白淫”,與男人白濁同也,系出於相火,如龍雷之授而不澄清,屬於足少陰太陽,治當(dāng)清補為主。其下赤白粘者,謂之帶下,屬於心胞手厥陰少陽,既若男了自遺之精,甚至如砂石之淋,原乎心胞系於脊,絡(luò)於帶脈,下抵涌泉,上至泥丸。古曰:崩中日久,為白帶下也,多時骨髓枯也。 白帶:帶下之病皆屬於濕,謂之帶者,以帶脈而名也,帶脈者,甩以約束胞胎之緊,其脈通於任督,任督病則脈無力,難以提緊,必致胞胎不固,故帶弱者,胎易墮焉,至於氣不化經(jīng),造成帶病則凡脾氣之虛,肝氣之郁結(jié),濕熱之侵,皆能致之。故有終年累月下流白物,如涕如唾,甚則氣有臭味,所謂白帶也,帶下之病,白帶為多,此蓋由於肝郁乘脾,脾精不守,既不能化榮血以為經(jīng)水,則濕土之氣,既下陷而病也。治法宜大補肝氣,而稍佐以舒肝之品,使風(fēng)木不閉塞於地中,則地氣自升騰於天上,氣健濕除,自帶無患矣。方用完帶湯: 白術(shù) 山藥 黨參 白芍 車前子 蒼術(shù) 甘草 陳皮 等。 水煎服,二劑輕,四劑止,六劑則白帶全愈,此藥脾胃肝三經(jīng)同治之法,寫補於散,寄消於升,開提肝木之氣,則肝血不燥,何至下無脾土,補益脾土之元,則脾氣不濕,何難分消水氣,至於實脾而并補胃者,由衰以及表也,且非胃氣之強,則脾氣不旺,是補胃正所以補脾也。 婦科一門最為難治,其不難于方,而難于辨癥也。五帶癥辨之極明,立方極善,倘用之不效者,既如白帶癥,倘服藥不效,其人必經(jīng)水過期,少腹急迫,宜服寬帶湯。 黃帶:婦人帶下色黃者,宛如黃茶濃汁,其氣味腥臭,所謂黃帶也,此為任脈中濕熱,任脈本不能容水濕,安得入化為黃帶乎,則以帶脈橫生,通於任脈,任脈直上走於唇齒,唇齒間原有不斷之泉,下至任脈以化精,惟任脈有熱氣之授,則華池之精液,不化精而反化濕,濕者土之氣而水成之,熱者火之氣而木生之,水色本黑,火色本紅,今濕與熱合,欲化紅而不能,欲化黑而不得,煎熬成汁,變而為黃,此乃不從水火之化,而從濕化,所以有此黃色也。治法宜補任脈之虛,而清腎火之炎,若沾以黃屬脾色,單去治脾,何能痊乎,方用易黃湯。 山藥,芡實,白果,黃柏,車前子等。 水煎服,四劑痊愈。此不特治黃帶也,凡病帶者均可治,而以治帶之黃者,功更奇特。蓋山藥,芡實專補任脈搏之虛,又能利水,加白果引入任脈,更為便捷,而又必用黃柏車前子,以清腎中之火,以解任脈搏之熱也。凡帶癥多系脾濕,初病無熱但補脾土,兼理沖任之氣其病自愈,若濕久生熱必得清腎火而濕始有去路。 青帶:婦人有帶下色青,甚至綠如豆汁,稠粘不斷,其氣腥臭者,所謂青帶也,此乃肝經(jīng)濕熱。肝屬木,木色青,帶下如綠豆汁,明是肝木之病,或曰肝木最喜水潤,而濕則肝木所惡,濕為土之氣故也,以所惡者,合之所喜,性必有違者矣,肝之性違,則肝之氣逆,氣欲上升,濕欲下降,兩相牽制停住於中焦之間,而走入帶脈,其色青綠者,肝家之氣化也。逆輕者熱少,輕而色青,逆重者熱更重而色綠。未必治青易而治綠難也,解肝之火,利膀胱之水,則青綠之帶病均除也。方用逍遙散加減。 茯苓、白芍、甘草、柴胡、陳皮、茵陳、梔子等。 水煎服,二劑而色痰,四劑而青綠之帶絕。逍遙散乃解肝郁之藥也何治青帶,若斯其神與蓋濕熱之,留於肝經(jīng),因肝氣之郁結(jié),郁則必逆,惟逍遙散能解其郁逆,而使之逍遙。而又益之以茵陳之利濕,梔子之清熱,郁結(jié)既能解,肝氣得清,濕熱自去也,此方之所以奇而效捷,而倘謹以利濕清熱治帶,而置肝氣於不問,帶安得而止哉。脾土喜躁而惡濕,土病濕則木必乘之,木又為濕土之氣所侮,故肝亦病也。 黑帶:婦人帶下黑者甚則黑豆汁,其氣亦腥臭,所謂黑帶也,此屬火熱之極,或疑火色本紅,何以成黑,謂為下寒之極,或有之,殊不知火極似水,乃假象也,其癥必腹中痛,小便時如刀刺,陰門必發(fā)腫,面色必發(fā)紅,日久必黃瘦,心下必?zé)┰?,口中必?zé)峥剩嬕詻鏊?,少覺寬快,此胃火太旺,與命門膀胱三焦之火合而煎熬,所以熬乾而變?yōu)樘可?,斷是火熱之極之變,而非少有寒氣也。此等癥不至於發(fā)狂者,全賴腎水與肺金無病,養(yǎng)其生生不息之氣,潤心濟胃以救之,所以但成黑帶之癥狀,獨是火結(jié)於下,而不炎於上也。治法惟以淺火為主,則熱退而濕自除也。方用利火湯。 大黃、白術(shù)、茯苓、車前子、王不留行、黃連、梔子、知母、石膏、劉寄奴等。 水煎服,一劑小便痛止而通利,二劑黑帶變?yōu)榘祝齽┌讕б嗌贉p,再三劑痊愈也?;蛑^此方過于迅利,殊不知火盛之時,用不得依違之法,譬如救火之焚,而少為遷緩,則火勢延燃,不盡不止。今用黃連,石膏、梔子、知母一派寒涼之品,入于大黃之中,則迅速掃除,而又得王不留行與劉寄奴之利濕甚急,則濕與熱俱無停住之機。佐白術(shù)以輔助土茯苓以滲濕,車前子以利水,則火退水進,更成既濟之卦矣。病愈后當(dāng)節(jié)飲食,戒辛熱之物,調(diào)養(yǎng)脾土。 赤帶:婦人有帶下而色紅者,似血非血,淋瀝不斷,所謂赤帶也。赤帶亦濕病,濕是土之氣,宜見黃白之色,今不見黃折而見赤者,火熱故也?;鹕啵蕩乱喑喽?,惟是帶脈系于腰臍之間,近乎至陰之地,不宜有火。而今見火癥,豈其路通于命門,而命門之火出而燒之耶?不知帶脈通于腎,而腎氣通于肝。婦人憂思傷脾,又加郁怒傷肝,于是肝經(jīng)之郁火內(nèi)熾,下克脾土,脾土不能運化,致濕熱之氣蘊于帶脈之間,而肝不藏血,亦滲于帶脈之內(nèi),皆由脾氣受傷,運化無力,濕熱之氣,隨氣下陷,同血俱下,所以似血非血之形象,現(xiàn)于其色也。其實血與濕不能兩分,世人以赤帶屬之心火誤矣。治法須清肝火而扶脾氣,則幾劑可愈。方用:清肝止淋湯。 白芍、當(dāng)歸、生地、阿膠、香附、粉丹皮、黃柏、牛膝、紅棗、小黑豆等。 水煎服,一劑少止,二劑又止,四劑痊愈,十劑不再發(fā)。此方但主補肝之血,全不利脾之濕者,以赤帶之為病,火重而濕輕也。夫火之所以旺者,由于血之衰,補血既足以制火。且水與血合而成赤帶之癥,竟不能辨其是濕埋濕,則濕亦盡化而為血矣。所以治血則濕亦除,又何必利濕之多事哉。此方之妙,妙在純于治血,少加清火之味,故奏功獨奇。倘若一利其濕,反引火下行,轉(zhuǎn)難劇效矣?;蛴腥藛栐唬横t(yī)生前言助其脾土之氣今但補其肝木之血何也。不知用芍藥以平肝,則肝氣得舒,肝氣舒服自不克土,脾不受克,則脾土自旺,是平肝正所以扶脾耳,又何必加人參、白術(shù)之品,以致累事哉。不用參、術(shù)、苓極妙。此癥若誤認為血漏,鞏其久則成崩,用參、術(shù)、苓等藥治之多不見效,赤帶反甚。若年逾四九癸水將止(月經(jīng)),或頻繁見血,此血崩癥也,宜分別治之。五帶癥古方極多,然有應(yīng)有不應(yīng)者,總屬未得病源,故用不效也。
豆腐渣狀
是霉菌性陰道炎的特征
建議就醫(yī)診斷
首先要了解它的情況,其實這跟感冒一樣的普遍,不必要太過緊張的,不過平時要注意一些便是了哪些人群易患霉菌性陰道炎?
據(jù)統(tǒng)計,約10%~20%的健康婦女陰道內(nèi)帶有白色念珠菌。那么在什么情況下會使這些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而成為致病菌呢?
(1)大量使用廣譜抗生素:通常婦女陰道中寄生著許多細菌,這些不同的菌群間相互制約,形成共生狀態(tài),是不致病的。廣譜抗生素的大量、長期應(yīng)用,使陰道內(nèi)的菌群發(fā)生紊亂,相互間的抑制作用被改變,白色念珠菌得以大量繁殖。隨著抗生素應(yīng)用的日益廣泛,霉菌性陰道炎的發(fā)病率也有所升高。
(2)妊娠:妊娠期體內(nèi)性激素水平較平時明顯升高,這會使陰道上皮細胞內(nèi)糖原含量增加,增加陰道酸度,形成有利于念珠菌生長的環(huán)境;同時,妊娠可使細胞的免疫力下降,這就使念珠菌容易致病。據(jù)統(tǒng)計,1/3的孕婦陰道中有念珠菌存在,發(fā)病率約在15%左右。
(3)糖尿?。夯继悄虿『?,體內(nèi)糖代謝紊亂,血糖升高,陰道上皮細胞內(nèi)糖原含量增加,同樣使陰道內(nèi)酸度增加,念珠菌宜于生長繁殖。
(4)應(yīng)用皮質(zhì)類固醇:長期應(yīng)用皮質(zhì)類固醇會使白細胞吞噬能力下降,減低機體免疫力;同時皮質(zhì)類固醇還能使機體血糖水平升高,使霉菌性陰道炎發(fā)生的可能性增加。
(5)應(yīng)用免疫抑制劑:會使機體免疫力下降,易患霉菌性陰道炎。
(6)應(yīng)用雌激素:雌激素有使糖原在陰道上皮細胞內(nèi)沉積的作用。這些糖原在陰道乳酸桿菌的作用下分解成乳酸,使陰道酸度增加,有利于念珠菌生長。
(7)患嚴重疾病使抵抗力下降,或復(fù)合維生素B缺乏時,也容易發(fā)生霉菌性陰道炎。
此外,也有人認為口服避孕藥會使霉菌性陰道炎的發(fā)生率增加。
霉菌性陰道炎會傳染嗎?
雖然10%~20%的健康婦女陰道中就攜帶有念珠菌,并且生活中有些特殊情況下如長期使用抗生素、患糖尿病等可以誘發(fā)陰道念珠菌感染,但很多時候霉菌性陰道炎也能夠從外界感染而來。當(dāng)婦女與念珠菌培養(yǎng)陽性的男性有性接觸時,其被感染率為80%;與患有霉菌性陰道炎的婦女有性接觸的男性中,約1/2的人會被感染。也就是說,霉菌性陰道炎可以通過性行為傳播,這就是女方患霉菌性陰道炎時,其配偶也要同時接受治療的原因。另外,間接接觸傳染也是霉菌性陰道炎的一條傳播途徑。接觸被霉菌砸醯姥諄頰叻置諼鏤廴玖說墓?共廁所的坐便器、浴盆、浴池坐椅、毛巾,使用不潔衛(wèi)生紙,都可以造成傳播,當(dāng)被感染者外陰陰道的念珠菌達到一定數(shù)量時,即可發(fā)生霉菌性外陰陰道炎。
霉菌性陰道炎有哪些臨床表現(xiàn),如何診斷?
霉菌性陰道炎最常見的癥狀就是外陰瘙癢,白帶明顯增多。患者的瘙癢癥狀時輕時重,時發(fā)時止。霉菌性陰道炎引起的陰癢一般比滴蟲性陰道炎明顯,瘙癢嚴重者坐臥不寧,寢食難安。患者還可有陰道灼痛感,排尿時尤其明顯。炎癥較重時還可能出現(xiàn)尿頻、尿痛、性交痛。白帶增多是本病的另一主要癥狀。白帶一般質(zhì)地粘稠,色或白或黃,也可能稀薄。典型的霉菌性陰道炎的白帶呈豆腐渣樣或乳凝塊狀。婦科檢查時見:依病情輕重不同,小陰唇、陰道粘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小陰唇水腫。陰道內(nèi)有較多的粘稠白帶或陰道粘膜上有白膜覆蓋,擦去白膜,可見暴露的粘膜紅腫糜爛或有表淺潰瘍。
如果癥狀典型,作出診斷并不難,但常規(guī)還應(yīng)該結(jié)合實驗室檢查以確診。常用的方法是懸滴法:將一滴生理鹽水或10%氫氧化鉀液置載玻片上,取少量分泌物置于其中,放顯微鏡下直接鏡檢,如找到假菌絲及芽孢,即說明此時念珠菌處于致病狀態(tài),可以確診為霉菌性陰道炎。如果患者癥狀可疑,但多次顯微鏡直接鏡檢未找到假菌絲,應(yīng)做細菌培養(yǎng)。
怎樣治療霉菌性陰道炎?
治療霉菌性陰道炎可以采用單純西藥治療法,也可以用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
(1)一般治療:積極治療可以引起霉菌性陰道炎的其他疾病,消除易感因素。保持外陰清潔干燥,避免搔抓。治療期間禁止性生活。不宜食用辛辣刺激性食品。
(2)改變陰道酸堿度:念珠菌生長最適宜的pH值為5.5,因此采用堿性溶液沖洗外陰、陰道,改變陰道的酸堿度,對霉菌的生長繁殖會有抑制作用??墒褂?%~4%的小蘇打水沖洗陰道,每日1~2次,2周為1療程。沖洗后要拭干外陰,保持外陰干燥,以抑制念珠菌的生長。
(3)陰道上藥:使用咪唑類栓劑陰道上藥,對霉菌性陰道炎有很好的療效??嗣惯蛩客?粒,于沖洗后納入陰道,10~14天為1療程;或達克寧栓每晚1粒,沖洗后陰道上藥,7天為1療程。
(4)外用藥膏:使用克霉唑軟膏或達克寧軟膏外涂,可以治療因霉菌感染引起的外陰炎,減輕外陰癢痛的癥狀。每日外涂數(shù)次,應(yīng)用2周。益膚清軟膏是以益康唑為主藥,加有少量局部類固醇治療劑制成,止癢效果良好,對患霉菌性外陰炎、陰道炎外陰癢痛難耐者更適合。外涂外陰,早晚各1次。
(5)口服用藥:由于霉菌感染可以通過性生活在夫妻間相互傳染,因此可以通過口服用藥對雙方進行治療,口服藥同樣可以抑制腸道念珠菌。氟康唑口服:一次150毫克,頓服?;蛩蛊と手Z口服:如為初次感染念珠菌陰道炎,每次服200毫克,于早、晚飯后服用,僅服1天;如為復(fù)發(fā)性霉菌性陰道炎,斯皮仁諾藥量需加大,可每次服200毫克,每日1次,連服3天,也可每日服2次,每次100毫克,連服3天。服藥均在飯后。
(6)中草藥治療:使用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作用的中藥煎水,熏洗外陰,既可以減輕癥狀,又能抑制消滅念珠菌。由于熏洗后患者的外陰癢痛、灼熱癥狀明顯減輕,因此更適用于急性霉菌性陰道炎的婦女,可以減輕患者痛苦。另外,將中草藥制成散劑或栓劑,還可以進行陰道上藥。
處方①:白鮮皮30克 黃柏30克 苦參30克 蛇床子30克 冰片3克。將藥物用白布包好,煎煮取汁2000毫升,乘熱熏蒸外陰,待藥液偏涼后坐浴20分鐘,每日1~2次。熏洗前將藥包取出晾干,可再使用1次。7天為1療程。泡洗后陰道納入克霉唑栓或達克寧栓1粒,外陰涂抹上述藥膏。
處方②(《實用皮膚病性病驗方精選》):丁香12克 藿香30克 黃連15克 大黃30克 龍膽草20克 枯礬15克 薄荷15克 冰片1克
本方清熱燥濕,殺蟲止癢,對白色念珠菌和其他淺部皮膚真菌以及淋病雙球菌均有很強的抑殺作用。用法:每天1劑,水煎外洗浸泡外陰1~ 2次,每次30分鐘。亦可制成外洗液和外用霜外用。已婚婦女可配合每天用藥液沖洗陰道1次。連續(xù)用藥12天為1個療程。
處方③(《性病的最新療法》):苦參30克 蛇床子30克 龍膽草20克 生百部15克 土槿皮 15克 黃柏15克 地膚子15克
加水2000~3000毫升,煎30~40分鐘,去渣,熏洗、坐浴。每晚1次,每次20~30分鐘。
處方④(《實用皮膚病性病驗方精選》):苦參30克 蛇床子30克 黃連30克 黃柏30克�川椒10克 枯礬10克 冰片3克�
共為細末,消毒備用。用時先用3%蘇打水沖洗外陰及陰道,然后取藥散適量撒于陰道和外陰,每日1~2次。5次為1個療程。
應(yīng)用上述方法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會很快得到改善,但這并不能肯定霉菌性陰道炎已經(jīng)痊愈,患者應(yīng)該堅持完成治療療程,然后到醫(yī)院復(fù)查癥狀,做婦科檢查并化驗陰道分泌物,如果都無異常,說明近期治愈。以后每月月經(jīng)干凈后還要到醫(yī)院復(fù)查1次上述檢查內(nèi)容,連續(xù)3個月,如果都為陰性,才是徹底治愈。
女人婦科帶下有五種,如:白帶、黃帶、青帶、黑帶、赤帶等,最為常見的是白帶(帶下白色者),其次是黃帶(帶下鈉色者),青帶(帶下青色如綠豆汁),黑帶(帶下黑色者),赤帶(帶下紅者,似血非血),以此別之。有些醫(yī)生稱之于霉菌性陰道炎等。還有一些醫(yī)生說是內(nèi)分泌失調(diào),但是,內(nèi)分泌失調(diào)抱括很多,如:月經(jīng)不調(diào)(有八種),西醫(yī)說的白帶也抱括女人帶下的五種癥狀。這樣的說法是錯誤的,也不可能把病治好。其實上述的婦科五種帶下用中藥幾天就治愈,也不可能超過十天,可現(xiàn)在的醫(yī)生就單說白帶,在治療都束手無策,要治療幾個月,甚至幾年也無法治好,而且,有些女人治療幾十年也無法治好,這樣的治療方法太讓人失望,真是不可思憶。
婦人帶下六極之病,脈浮則為腸鳴腹?jié)M,緊則為腹中痛,數(shù)則為陰中養(yǎng),痛則生瘡,則陰戶制痛,帶下脈浮。婦人下折而不甚粘者,曰:“白淫”,與男人白濁同也,系出於相火,如龍雷之授而不澄清,屬於足少陰太陽,治當(dāng)清補為主。其下赤白粘者,謂之帶下,屬於心胞手厥陰少陽,既若男了自遺之精,甚至如砂石之淋,原乎心胞系於脊,絡(luò)於帶脈,下抵涌泉,上至泥丸。古曰:崩中日久,為白帶下也,多時骨髓枯也。
白帶:帶下之病皆屬於濕,謂之帶者,以帶脈而名也,帶脈者,甩以約束胞胎之緊,其脈通於任督,任督病則脈無力,難以提緊,必致胞胎不固,故帶弱者,胎易墮焉,至於氣不化經(jīng),造成帶病則凡脾氣之虛,肝氣之郁結(jié),濕熱之侵,皆能致之。故有終年累月下流白物,如涕如唾,甚則氣有臭味,所謂白帶也,帶下之病,白帶為多,此蓋由於肝郁乘脾,脾精不守,既不能化榮血以為經(jīng)水,則濕土之氣,既下陷而病也。治法宜大補肝氣,而稍佐以舒肝之品,使風(fēng)木不閉塞於地中,則地氣自升騰於天上,氣健濕除,自帶無患矣。方用完帶湯:
白術(shù)山藥黨參 白芍 車前子 蒼術(shù) 甘草 陳皮 等。
水煎服,二劑輕,四劑止,六劑則白帶全愈,此藥脾胃肝三經(jīng)同治之法,寫補於散,寄消於升,開提肝木之氣,則肝血不燥,何至下無脾土,補益脾土之元,則脾氣不濕,何難分消水氣,至於實脾而并補胃者,由衰以及表也,且非胃氣之強,則脾氣不旺,是補胃正所以補脾也。
婦科一門最為難治,其不難于方,而難于辨癥也。五帶癥辨之極明,立方極善,倘用之不效者,既如白帶癥,倘服藥不效,其人必經(jīng)水過期,少腹急迫,宜服寬帶湯。
黃帶:婦人帶下色黃者,宛如黃茶濃汁,其氣味腥臭,所謂黃帶也,此為任脈中濕熱,任脈本不能容水濕,安得入化為黃帶乎,則以帶脈橫生,通於任脈,任脈直上走於唇齒,唇齒間原有不斷之泉,下至任脈以化精,惟任脈有熱氣之授,則華池之精液,不化精而反化濕,濕者土之氣而水成之,熱者火之氣而木生之,水色本黑,火色本紅,今濕與熱合,欲化紅而不能,欲化黑而不得,煎熬成汁,變而為黃,此乃不從水火之化,而從濕化,所以有此黃色也。治法宜補任脈之虛,而清腎火之炎,若沾以黃屬脾色,單去治脾,何能痊乎,方用易黃湯。
山藥,芡實,白果,黃柏,車前子等。
水煎服,四劑痊愈。此不特治黃帶也,凡病帶者均可治,而以治帶之黃者,功更奇特。蓋山藥,芡實專補任脈搏之虛,又能利水,加白果引入任脈,更為便捷,而又必用黃柏車前子,以清腎中之火,以解任脈搏之熱也。凡帶癥多系脾濕,初病無熱但補脾土,兼理沖任之氣其病自愈,若濕久生熱必得清腎火而濕始有去路。
青帶:婦人有帶下色青,甚至綠如豆汁,稠粘不斷,其氣腥臭者,所謂青帶也,此乃肝經(jīng)濕熱。肝屬木,木色青,帶下如綠豆汁,明是肝木之病,或曰肝木最喜水潤,而濕則肝木所惡,濕為土之氣故也,以所惡者,合之所喜,性必有違者矣,肝之性違,則肝之氣逆,氣欲上升,濕欲下降,兩相牽制停住於中焦之間,而走入帶脈,其色青綠者,肝家之氣化也。逆輕者熱少,輕而色青,逆重者熱更重而色綠。未必治青易而治綠難也,解肝之火,利膀胱之水,則青綠之帶病均除也。方用逍遙散加減。
茯苓、白芍、甘草、柴胡、陳皮、茵陳、梔子等。
水煎服,二劑而色痰,四劑而青綠之帶絕。逍遙散乃解肝郁之藥也何治青帶,若斯其神與蓋濕熱之,留於肝經(jīng),因肝氣之郁結(jié),郁則必逆,惟逍遙散能解其郁逆,而使之逍遙。而又益之以茵陳之利濕,梔子之清熱,郁結(jié)既能解,肝氣得清,濕熱自去也,此方之所以奇而效捷,而倘謹以利濕清熱治帶,而置肝氣於不問,帶安得而止哉。脾土喜躁而惡濕,土病濕則木必乘之,木又為濕土之氣所侮,故肝亦病也。
黑帶:婦人帶下黑者甚則黑豆汁,其氣亦腥臭,所謂黑帶也,此屬火熱之極,或疑火色本紅,何以成黑,謂為下寒之極,或有之,殊不知火極似水,乃假象也,其癥必腹中痛,小便時如刀刺,陰門必發(fā)腫,面色必發(fā)紅,日久必黃瘦,心下必?zé)┰辏谥斜責(zé)峥?,飲以涼水,少覺寬快,此胃火太旺,與命門膀胱三焦之火合而煎熬,所以熬乾而變?yōu)樘可?,斷是火熱之極之變,而非少有寒氣也。此等癥不至於發(fā)狂者,全賴腎水與肺金無病,養(yǎng)其生生不息之氣,潤心濟胃以救之,所以但成黑帶之癥狀,獨是火結(jié)於下,而不炎於上也。治法惟以淺火為主,則熱退而濕自除也。方用利火湯。
大黃、白術(shù)、茯苓、車前子、王不留行、黃連、梔子、知母、石膏、劉寄奴等。
水煎服,一劑小便痛止而通利,二劑黑帶變?yōu)榘?,三劑白帶亦少減,再三劑痊愈也?;蛑^此方過于迅利,殊不知火盛之時,用不得依違之法,譬如救火之焚,而少為遷緩,則火勢延燃,不盡不止。今用黃連,石膏、梔子、知母一派寒涼之品,入于大黃之中,則迅速掃除,而又得王不留行與劉寄奴之利濕甚急,則濕與熱俱無停住之機。佐白術(shù)以輔助土茯苓以滲濕,車前子以利水,則火退水進,更成既濟之卦矣。病愈后當(dāng)節(jié)飲食,戒辛熱之物,調(diào)養(yǎng)脾土。
赤帶:婦人有帶下而色紅者,似血非血,淋瀝不斷,所謂赤帶也。赤帶亦濕病,濕是土之氣,宜見黃白之色,今不見黃折而見赤者,火熱故也?;鹕啵蕩乱喑喽?,惟是帶脈系于腰臍之間,近乎至陰之地,不宜有火。而今見火癥,豈其路通于命門,而命門之火出而燒之耶?不知帶脈通于腎,而腎氣通于肝。婦人憂思傷脾,又加郁怒傷肝,于是肝經(jīng)之郁火內(nèi)熾,下克脾土,脾土不能運化,致濕熱之氣蘊于帶脈之間,而肝不藏血,亦滲于帶脈之內(nèi),皆由脾氣受傷,運化無力,濕熱之氣,隨氣下陷,同血俱下,所以似血非血之形象,現(xiàn)于其色也。其實血與濕不能兩分,世人以赤帶屬之心火誤矣。治法須清肝火而扶脾氣,則幾劑可愈。方用:清肝止淋湯。
白芍、當(dāng)歸、生地、阿膠、香附、粉丹皮、黃柏、牛膝、紅棗、小黑豆等。
水煎服,一劑少止,二劑又止,四劑痊愈,十劑不再發(fā)。此方但主補肝之血,全不利脾之濕者,以赤帶之為病,火重而濕輕也。夫火之所以旺者,由于血之衰,補血既足以制火。且水與血合而成赤帶之癥,竟不能辨其是濕埋濕,則濕亦盡化而為血矣。所以治血則濕亦除,又何必利濕之多事哉。此方之妙,妙在純于治血,少加清火之味,故奏功獨奇。倘若一利其濕,反引火下行,轉(zhuǎn)難劇效矣?;蛴腥藛栐唬横t(yī)生前言助其脾土之氣今但補其肝木之血何也。不知用芍藥以平肝,則肝氣得舒,肝氣舒服自不克土,脾不受克,則脾土自旺,是平肝正所以扶脾耳,又何必加人參、白術(shù)之品,以致累事哉。不用參、術(shù)、苓極妙。此癥若誤認為血漏,鞏其久則成崩,用參、術(shù)、苓等藥治之多不見效,赤帶反甚。若年逾四九癸水將止(月經(jīng)),或頻繁見血,此血崩癥也,宜分別治之。五帶癥古方極多,然有應(yīng)有不應(yīng)者,總屬未得病源,故用不效也。
考慮是霉菌性陰道炎,建議到醫(yī)院做個白帶常規(guī)檢查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521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寬咽酒
下一篇: 寬快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