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草果子(去殼稱)1兩,人參(去蘆頭)1兩
功能主治 : 脾胃虛弱
用法用量 : 快中飲子(《魏氏家 藏方》卷五)。
摘錄 : 《楊氏家藏方》卷六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調和脾胃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
摘錄 : 《百一》卷二引陳慶長方
脾虛調理的方法有很多, 可以通過運動調理、飲食調理
生活當中
中醫(yī)學認為,脾具有運化水濕的作用
。所謂運化水濕,是指脾在調節(jié)人體內部水液代謝、維持水液代謝平衡方面,有重要作用。脾可以將全身各組織器官利用后多余的水液,及時地輸送到相應的器官(如肺、腎、膀胱、皮膚等)
中醫(yī)認為脾虛包括脾氣虛
、脾陽虛、中氣下陷、脾不統(tǒng)血等證型,以脾氣虛、脾陽虛更為常見,多有腹脹、痞滿、消瘦、肢乏、泄瀉(或大便先硬后溏,亦有表現為脾虛便秘者)、食減、水腫等癥。下面介紹幾種常見脾虛病癥的治療方法:1.脾虛泄瀉
證候:大便時溏時瀉
,遷延反復,完谷不化,飲食減少,食后脘悶不舒,稍進油膩食物則大便次數增多,面色萎黃,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脈細弱。脾虛泄瀉由脾虛失運,濕注腸道所致。治則:健脾滲濕止瀉。主方:參苓白術散加減。2.脾虛多涎
證候:神疲
,面色萎黃,涎多清稀?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3.脾虛如球
證候:目之上下眼胞腫脹
,虛起如球,無赤痛,喜按。因脾虛挾濕或氣血不足,虛火壅于氣分所致。治則:補脾益氣為主,輔以祛邪之藥。主方:補中益氣湯加減。
4.脾虛水腫
證候:身腫
,腰以下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復,脘腹脹悶,食納減少,面色不華,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舌質淡,苔白滑,脈沉緩。脾虛水腫由脾虛水停,泛溢肌膚所致。治則:溫脾利水消腫。主方:實脾飲加減。5.脾虛嘔吐
證候:飲食稍有不慎即易嘔吐
,時作時止,胃納不佳,食入難化,脘腹痞悶
6.脾虛帶下
證候:帶下綿綿,量多色淡黃或色白如涕唾
7.脾虛經閉
證候:經閉,常兼見飲食不振
,痞滿,大便不實等癥。多因脾胃虛弱,健運失職,復為飲食所傷,飲食日見減少,導致生化之源不足
8.脾虛生熱
證候:面色萎黃
9.脾虛出血
證候:便血紫黯
10.脾虛生風
證候:以手足微搐,肢冷
脾虛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
1.宜食食物
具有補脾益氣
2.忌食食物
性質寒涼
首先要明白自己為什么脾胃虛弱,即使一直在調理
,但總歸“根不正”,調理了半天也是竹籃打水。脾和胃可以說是后天身體強健的根本,氣血的制造需要脾胃的吸收和運化,所以它們也是氣血出生的源頭,如果脾胃虛弱根基就不好,始終身體也無法強壯,無法氣血豐盈,無法長肉增肌。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5242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