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白面4兩,皂角2挺(不去皮子,銼碎),訶子1兩,鹽1兩。
制法 : 上以面裹一處,用槐枝子燒,煙盡為度,次入升麻、細辛各1兩,同杵為末。
功能主治 : 牢牙益齒。主
用法用量 : 每日早用藥揩齒,須臾漱口。
摘錄 : 《博濟》卷三
目錄1拼音2《楊氏家藏方》卷三方之七寶散3《楊氏家藏方》卷四之七寶散 3.1組成3.2功效3.3主治3.4七寶散的用法用量3.5制備方法 4《銀海精微》卷四之七寶散 4.1組成4.2主治4.3七寶散的用法用量4.4制備方法 5《證治準繩·類方》第七冊方之七寶散6《證治準繩·類方》第八冊方之七寶散7《證治準繩·幼科》集二方之七寶散8《普濟方》卷三百五十六方之七寶散9《普濟方》卷二十七之七寶散 9.1組成9.2主治9.3七寶散的用法用量9.4制備方法 10《幼幼新書》卷十引《莊氏家傳》之七寶散 10.1組成10.2功效10.3主治10.4七寶散的用法用量10.5制備方法 11《幼幼新書》(古籍本)卷二十七引《家寶》之七寶散 11.1組成11.2主治11.3七寶散的用法用量11.4制備方法11.5附注 12《幼幼新書·拾遺方》之七寶散 12.1組成12.2主治12.3七寶散的用法用量12.4制備方法 13《活幼心書》卷下之七寶散 13.1七寶散的別名13.2組成13.3主治13.4七寶散的用法用量13.5加減13.6附注 14《袖珍》卷三之七寶散 14.1組成14.2主治14.3七寶散的用法用量14.4制備方法 15《理瀹》之七寶散 15.1組成15.2主治15.3七寶散的用法用量15.4制備方法 16《衛(wèi)生總微》卷十之七寶散 16.1組成16.2主治16.3七寶散的用法用量16.4制備方法 17《綱目拾遺》卷三引仇氏方之七寶散 17.1組成17.2功效17.3主治17.4七寶散的用法用量17.5制備方法 18《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四之七寶散 18.1組成18.2功效18.3七寶散的用法用量18.4制備方法 19《圣濟總錄》卷一一八之七寶散 19.1組成19.2主治19.3七寶散的用法用量19.4制備方法 20《產乳備要》之七寶散 20.1組成20.2功效20.3主治20.4七寶散的用法用量20.5加減20.6附注 21《圣濟總錄》卷一○九之七寶散 21.1組成21.2主治21.3七寶散的用法用量21.4制備方法 22《雞峰普濟方》卷十之七寶散 22.1組成22.2主治22.3七寶散的用法用量22.4制備方法 23《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之七寶散 23.1組成23.2主治23.3七寶散的用法用量23.4制備方法 24《百一選方》卷五之七寶散 24.1組成24.2主治24.3七寶散的用法用量24.4制備方法24.5用藥禁忌 25《仁齋直指方論》卷八之七寶散 25.1組成25.2主治25.3七寶散的用法用量25.4制備方法 26《御藥院方》卷八之七寶散 26.1組成26.2主治26.3七寶散的用法用量26.4制備方法 27《御藥院方》卷十之七寶散 27.1組成27.2主治27.3七寶散的用法用量27.4制備方法 28《醫(yī)方類聚》卷七十二引《居家必用》之七寶散 28.1組成28.2功效28.3七寶散的用法用量28.4制備方法28.5附注 29《奇效良方》卷六十一之七寶散 29.1七寶散的別名29.2組成29.3主治29.4七寶散的用法用量29.5制備方法29.6附注 30《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沈陽方)之七寶散 30.1組成30.2功效30.3主治30.4七寶散的用法用量30.5制備方法 31《外科方外奇方》卷三之七寶散 31.1組成31.2主治31.3七寶散的用法用量31.4制備方法 32《名家方選》之七寶散 32.1組成32.2主治32.3七寶散的用法用量 33《良朋匯集》卷四之七寶散 33.1組成33.2主治33.3七寶散的用法用量33.4制備方法 34《眼科全書》卷六之七寶散 34.1組成34.2主治34.3七寶散的用法用量 35《普濟方》卷七十五之七寶散 35.1組成35.2功效35.3主治35.4七寶散的用法用量35.5制備方法 36《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卷八十九之七寶散 36.1組成36.2功效36.3主治36.4七寶散的用法用量36.5制備方法 37《理傷續(xù)斷方》之七寶散 37.1組成37.2主治37.3七寶散的用法用量37.4制備方法 38《千金翼方》卷十一之七寶散 38.1組成38.2主治38.3七寶散的用法用量38.4制備方法 39《醫(yī)方類聚》卷六十五引《龍樹菩薩眼論》之七寶散 39.1組成39.2主治39.3七寶散的用法用量39.4制備方法 40參考資料附:1古籍中的七寶散*七寶散藥品說明書 1拼音 qī bǎo sǎn
2《楊氏家藏方》卷三方之七寶散 《楊氏家藏方》卷三方之七寶散又名截瘧七寶飲,七寶飲。組成為常山、姜厚樸、陳皮、青皮、甘草、檳榔、草果仁各等分。為粗末,每服五錢,水、酒煎,瘧發(fā)前二小時服。功能燥濕劫痰截瘧。治瘧數發(fā)不止,體壯痰濕盛,舌苔白膩,脈弦滑浮大者。方中常山、草果、檳榔祛痰截瘧;厚樸、青皮、陳皮、甘草健脾燥濕,理氣和中[1]。
3《楊氏家藏方》卷四之七寶散
4《銀海精微》卷四之七寶散 《銀海精微》卷下方之七寶散。組成為琥珀、珍珠各三錢,珊瑚一錢五分,朱砂、硼砂各五分,玉屑一錢,葳蕤仁三十粒,冰片、麝香各一分。為細末,每次一米大許,點于有翳膜處。治翳膜遮睛[1]。
5《證治準繩·類方》第七冊方之七寶散 《證治準繩·類方》第七冊方之七寶散組成為當歸、芍藥、黃連、銅綠各二錢,杏仁(去皮)七粒,白礬、甘草各一錢。為細末,水煎去滓,臨臥洗患處??沙鰺?。治風火眼痛[1]。
6《證治準繩·類方》第八冊方之七寶散 《證治準繩·類方》第八冊方之七寶散組成為僵蠶、全蝎各十個,硼砂、雄黃、明礬、皂角各一錢,膽礬五分。為細末,吹喉。治喉痹及纏喉風[1]。
7《證治準繩·幼科》集二方之七寶散 《證治準繩·幼科》集二方之七寶散組成為紫蘇(去老梗)、香附各三兩,甘草、陳皮(去白)、炒桔梗各二兩半,川芎、白芷各一兩。為細末,每服二錢,加生姜二片,水煎,不拘時服。治時氣傷風、傷寒,頭昏體熱,咳嗽;及脾胃肺腑不和,口中腥氣異常,或牙縫微有鮮血。若痰嗽加制半夏;口腥氣入鹽煎[1]。
8《普濟方》卷三百五十六方之七寶散 《普濟方》卷三百五十六方之七寶散又名七圣散組成為延胡索、沒藥、白礬、白芷、姜黃、當歸、桂心各等分。為末,每服三錢,臨產陣痛時燒鐵淬酒調下。治臨產腰痛[2]。
9《普濟方》卷二十七之七寶散
10《幼幼新書》卷十引《莊氏家傳》之七寶散
11《幼幼新書》(古籍本)卷二十七引《家寶》之七寶散
12《幼幼新書·拾遺方》之七寶散
13《活幼心書》卷下之七寶散
14《袖珍》卷三之七寶散
15《理瀹》之七寶散
16《衛(wèi)生總微》卷十之七寶散
17《綱目拾遺》卷三引仇氏方之七寶散
18《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四之七寶散
19《圣濟總錄》卷一一八之七寶散
20《產乳備要》之七寶散
21《圣濟總錄》卷一○九之七寶散
22《雞峰普濟方》卷十之七寶散
23《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之七寶散
24《百一選方》卷五之七寶散
25《仁齋直指方論》卷八之七寶散
26《御藥院方》卷八之七寶散
27《御藥院方》卷十之七寶散
28《醫(yī)方類聚》卷七十二引《居家必用》之七寶散
29《奇效良方》卷六十一之七寶散
30《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沈陽方)之七寶散
31《外科方外奇方》卷三之七寶散
32《名家方選》之七寶散
人體體表面積計算器BMI指數計算及評價女性安全期計算器預產期計算器孕期體重增長正常值孕期用藥安全性分級(FDA)五行八字成人血壓評價體溫水平評價糖尿病飲食建議臨床生化常用單位換算基礎代謝率計算補鈉計算器補鐵計算器處方常用拉丁文縮寫速查藥代動力學常用符號速查有效血漿滲透壓計算器乙醇攝入量計算器
醫(yī)學百科,馬上計算!
33《良朋匯集》卷四之七寶散
34《眼科全書》卷六之七寶散
35《普濟方》卷七十五之七寶散
36《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卷八十九之七寶散
37《理傷續(xù)斷方》之七寶散
38《千金翼方》卷十一之七寶散
39《醫(yī)方類聚》卷六十五引《龍樹菩薩眼論》之七寶散
中國最早的醫(yī)書已經有齲齒診治的方法了。我們的古人對潔牙護齒很注重,中醫(yī)發(fā)明了漱口水、揩齒粉,平日里能保健牙齒,也有治療用的,從《史記》記載倉公淳于意治療齲齒的醫(yī)案可得以證驗?!把浪ⅰ痹跐嵮雷o齒的 歷史 中出現得比較晚,不過,刷牙用具很早就有了,前后出現了很大的變化。
在《黃帝內經·靈樞經》中已經談到齲齒痛的診斷問題,可以想見,保護牙齒、潔牙固齒的 健康 之道,是中華文化中很早很早就注意到的一環(huán)。
司馬遷《史記》的《扁鵲倉公列傳》中記述了倉公淳于意(約生于公元前216 206年)治療蛀牙(齲齒)的一個醫(yī)案。倉公為齊國中大夫診治齲齒病,倉公灸他的左手陽明經的穴位,并給他煎苦參湯嗽口,讓他每天嗽三升苦參湯,大約五六天病就好了。倉公說中大夫齲齒病的起因是吃了東西不嗽口,張開嘴巴睡覺又外受風邪所致。
從上面這個醫(yī)案來看,漱口就是古人潔牙固齒最常用的方法??匆幌轮艽抖Y記·內則》中記載,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盥漱”:“凡內外,雞初鳴,咸盥漱”,盥是盥洗,“漱”就是漱口、蕩口。
漱口是古人潔牙護齒最常用的方法。
漱口潔牙護齒的保養(yǎng)功夫,歷代都有傳承,明代徐春甫編纂的《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中也提到:“每日飯后必漱,及晨晚通有五漱,則齒至老堅白不壞”。只要吃了東西,食物殘肴就會塞積在牙縫,所以每食后必漱口,這是中華古人實踐證明有效的潔牙護齒保健法。
若光是用水漱口力道不夠時,古人就加用漱口藥水,上面提到,淳于意給齊國中大夫開出的“苦參湯”,就是一種漱口藥水,也是效力很強的一種。
除了漱口,古人還有配合的保健法就是揩齒,即擦拭牙齒。歷代中醫(yī)發(fā)明許多種揩齒粉,也有類似牙膏功效的東西,也在各種醫(yī)書上保留下來了,鹽是其中最常見的一種,現代都用。
唐代時王燾《外臺秘要》記載每天早上以鹽揩齒百遍,可使得牙齒牢密:“每旦以鹽一捻納口中,以暖水含,和鹽揩齒百遍,可長為之,口齒牢密。”在《紅樓夢》中,就可以看到賈寶玉在晨起時,“忙要青鹽擦了牙,漱了口”的描寫,擦牙就是古人說的揩齒。
除了鹽之外,還有許多揩齒粉的配方,都是根據中醫(yī)的研究,從根本上強腎來保健牙齒的,不僅治標而且固本。中醫(yī)學講牙齒是“骨之所終”,而骨骼生長與強壯是歸腎管的,頭發(fā)也是。所以用我們古人的揩齒粉來保護牙齒,同時也在養(yǎng)腎,連帶也能黑發(fā)須。這其中體現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妙處。
唐代的《外臺秘要》記載“升麻揩齒方”:升麻(半兩)白芷 藁本 細心 沉香(各三分) 寒水石(六分研末)。將六味搗篩為散,每日清晨,用楊柳枝咬頭軟,點取藥揩齒,香而光潔。還有一方:石膏 貝齒各三分,麝香一分。
北宋王袞《博濟方》記載了幾種揩齒方,可以牢牙益齒,有的可以牢牙同時治療牙疾,同時讓髭鬢烏黑,如:揩齒七圣散、黑散子、黑金散、揩牙烏髭地黃散……等等。
刷牙工具與時俱進,古人先用手指揩齒,再用柳枝,宋代出現了刷牙子。南宋人周守中的《 養(yǎng)生 類纂》:“早起不可用刷牙子,恐根浮兼牙疏易搖,久之患牙痛,蓋刷牙子皆是馬尾為之,極有所損?!彼未难浪⑹遣捎民R尾毛做成刷毛,很硬,不細心的話會損壞牙齦,反而讓牙齒容易搖動。
風土志《夢粱錄》描述,南宋時的杭州大街獅子巷口有“凌家刷牙鋪”,金子巷口有“傅官人刷牙鋪”,顯現南宋時刷牙用具已經有了專售店。
在元代有“牙刷”這東西了,元代將軍詩人郭鈺詩《郭恒惠牙刷得雪字》出現了“牙刷”的字眼,詩中記述牙刷的形貌:“短簪削成玳瑁輕,冰絲綴鎖銀鬃密”,那牙刷握把是輕巧的一把短簪形狀,刷毛是銀白色的密密馬鬃,由琴弦絲固定。當時這牙刷還不普及,郭鈺說“南州牙刷寄來日,去膩滌煩一金直”。這牙刷能讓人去膩滌煩,珍貴值一金呀!
再回頭說說在牙刷出現之前使用“楊枝”當牙刷,又是怎么個用法?
楊枝是用來刷牙的“齒木”,一般折取楊柳的小枝,長度在二三十公分之間(長度在十二指到八指之間,以大拇指上節(jié)為一指),粗細大如小指。將枝頭一端咬破成細條,用來刷牙,所以稱為楊枝?!稓衬崛沼们幸氛f:“一切木皆可梳齒,皆名齒木。但取性和,有苦味者嚼之,不獨謂柳木一種?!睒淠镜闹l,只要是端直不粗不細如小指、有苦味的,都可以拿來當刷牙的用具。
楊枝是梵語“齒木”的翻譯,傳自域外,與釋迦牟尼有關,晉代法顯《佛國記》有這樣一段記載:“出沙祇城南門,道東,佛本在此嚼楊枝?!狈鸾浿姓f佛陀告訴諸比丘,施舍人楊枝有五種功德,其中之一就是“口中不臭”。(《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八》)佛經中也記載,早飯后嚼楊枝,有去齒垢、增口香的功效。(《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一》)
《隋書·南蠻傳》記載真臘這地方信佛,其國人“每旦澡洗,以楊枝凈齒,讀誦經咒?!沉T還用楊枝凈齒,又讀經咒。”從佛陀傳法時期以來,用楊枝潔牙凈齒成了佛教徒誦經前的禮儀了。如唐代有支敦煌曲子《出家贊文十首 其四》所頌贊的:“舍利佛國難為。吾本出家之時,舍卻胭脂胡粉,惟有澡豆(*沐浴用品)楊枝?!?/p>
因為佛教廣傳,楊枝潔牙凈齒從佛教徒身上,廣傳民間,成了一般人刷牙的好方法。本文上方提到的“升麻揩齒方”,建議人每日清晨,用楊柳枝咬頭軟,點取藥揩齒,使得齒香而光潔,從中看到唐人使用楊枝揩齒的作法應該是很普遍了。受唐文化影響深廣的日本文化中有“楊枝”(發(fā)音:YOUJI)一詞,現代也普遍使用,就是指潔牙的用具——牙簽,正是齒木的小變身。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5247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揩牙烏髭地黃散
下一篇: 揩齒丹砂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