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參橘皮丸
別名 : 苦參丸
處方 : 苦參、橘皮、獨(dú)活、阿膠、藍(lán)青、黃連、鬼臼(一作鬼箭羽)、黃柏、甘草各等分。

制法 : 上為末,以蜜烊膠為丸,如梧桐子大,干之。
功能主治 : 熱毒痢。
用法用量 : 每服10丸,飲送下,1日3次。稍加之。
各家論述 : 《千金方衍義》:苦參治心腹結(jié)氣,黃連治腸澼腹痛,黃柏治五臟脾胃結(jié)熱,鬼臼避惡氣不祥,藍(lán)青解諸毒蠱,獨(dú)活治風(fēng)寒所擊,橘皮除胸中痰熱逆氣,利水谷,下氣,阿膠止五臟內(nèi)崩,甘草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合本經(jīng)諸治,則此方辟除毒熱最迅,而丸服之法最緩不過,藉以為應(yīng)敵之需,非但不可峻用,而久服尤為不宜,所以先哲有久服黃連、苦參反從火化之說,以苦先入心,久而增勝,逮所必至。至于痢久,胃氣侵衰,飲食艱進(jìn),慎勿誤投,以取虛虛之咎。
摘錄 : 《千金》卷十五
槐子丸簡介
目錄1拼音2《眼科金鏡》卷四:槐子丸 2.1處方2.2制法2.3功能主治2.4槐子丸的用法用量2.5摘錄 3《圣惠》卷七十五:槐子丸 3.1處方3.2制法3.3功能主治3.4槐子丸的用法用量3.5摘錄 4《圣惠》卷三十三:槐子丸 4.1處方4.2制法4.3功能主治4.4槐子丸的用法用量4.5摘錄 5《圣惠》卷六十:槐子丸 5.1處方5.2制法5.3功能主治5.4槐子丸的用法用量5.5摘錄 6《圣惠》卷十三:槐子丸 6.1處方6.2制法6.3功能主治6.4槐子丸的用法用量6.5摘錄 7《圣惠》卷六十:槐子丸 7.1處方7.2制法7.3功能主治7.4槐子丸的用法用量7.5摘錄 8《圣惠》卷九十二:槐子丸 8.1處方8.2制法8.3功能主治8.4槐子丸的用法用量8.5摘錄 9《圣濟(jì)總錄》卷九十四 9.1方名9.2組成9.3主治9.4槐子丸的用法用量9.5制備方法 10《千金》卷二十三 10.1方名10.2組成10.3主治10.4槐子丸的用法用量10.5制備方法10.6各家論述 11《圣濟(jì)總錄》卷一四一 11.1方名11.2組成11.3主治11.4槐子丸的用法用量11.5制備方法 12《普濟(jì)方》卷八十一 12.1方名12.2組成12.3主治12.4槐子丸的用法用量12.5制備方法 13《雞峰》卷十七 13.1方名13.2組成13.3主治13.4槐子丸的用法用量13.5制備方法 附:1古籍中的槐子丸 1拼音 huái zǐ wán
2《眼科金鏡》卷四:槐子丸
2.1處方
白蒺藜(炒,去刺)車前子 牛蒡子 茺蔚子各30克
2.2制法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2.3功能主治
疏散風(fēng)熱,清肝明目。治肝虛風(fēng)邪所致目偏視。
2.4槐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40~50丸,空腹時(shí)用白滾湯送下。
2.5摘錄
《眼科金鏡》卷四
3《圣惠》卷七十五:槐子丸
3.1處方
槐子1兩,蒲黃1分。
3.2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3.3功能主治
妊娠月數(shù)未至,而似欲產(chǎn),腹痛者。
3.4槐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溫酒送下,不拘時(shí)候。以痛止為度。
3.5摘錄
《圣惠》卷七十五
4《圣惠》卷三十三:槐子丸
4.1處方
槐子1兩半,天麻1兩半,獨(dú)活1兩半,地膚子1兩半,沙參(去蘆頭)1兩半,人參(去蘆頭)1兩半,羚羊角屑1兩半,決明子2兩,防風(fēng)1兩(去蘆頭),甘菊花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
4.2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4.3功能主治
眼風(fēng)邪所攻,墜睛向下,漸漸失明。
4.4槐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以溫漿水送下,夜臨臥再服。
4.5摘錄
《圣惠》卷三十三
5《圣惠》卷六十:槐子丸
5.1處方
槐子仁1兩(微炒),黃芩1兩。
5.2制法
上為末,以水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5.3功能主治
痔疾。鼠乳生肛邊,煩熱疼痛。
5.4槐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煎桑耳湯送下。
5.5摘錄
《圣惠》卷六十
6《圣惠》卷十三:槐子丸
6.1處方
槐子仁1兩(微炒),苦參1兩(銼),熊膽半兩,干漆3分(搗碎,炒令煙出),木香1兩,檳榔1兩,桃仁2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6.2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6.3功能主治
傷寒下部(匿蟲)瘡,痛癢不止。
6.4槐子丸的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濟(jì)方》引作“槐子仁丸”。
6.5摘錄
《圣惠》卷十三
7《圣惠》卷六十:槐子丸
7.1處方
槐子仁1兩(微炒),龍骨1兩,槲葉3分(微炙),干姜3分(炮裂,銼),當(dāng)歸3分(銼,微炒),茜根3分,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黃耆3分(銼),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亂發(fā)1兩(燒灰),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豬后懸蹄甲7枚(炙令黃燥)。
7.2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7.3功能主治
五痔下血,疼痛不止。
7.4槐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溫粥飲送下,不拘時(shí)候。
7.5摘錄
《圣惠》卷六十
8《圣惠》卷九十二:槐子丸
8.1處方
槐子1兩(微炒),黃芩1兩,榼藤子2枚(去殼,炙令黃)。
8.2制法
上為末,以水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
8.3功能主治
小兒痔疾,鼠乳生肛邊,煩熱疼痛。
8.4槐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丸,以桑耳湯送下,1日34次。
8.5摘錄
《圣惠》卷九十二
9《圣濟(jì)總錄》卷九十四
9.1方名
槐子丸
9.2組成
槐子(炒)1兩。
9.3主治
陰疝腫縮。
9.4槐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溫酒送下。
9.5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10《千金》卷二十三
10.1方名
槐子丸
10.2組成
槐子4兩,干漆4兩,吳茱萸根白皮4兩,秦艽2兩,白芷2兩,桂心2兩,黃芩2兩,黃耆2兩,白斂2兩,牡蠣2兩,龍骨2兩,雷丸2兩,丁香2兩,木香2兩,蒺藜2兩,附子2兩。
10.3主治
濕痔。
10.4槐子丸的用法用量
飲服20丸,1日3次。
10.5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10.6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方中蒺藜、白芷、秦艽、黃芩祛除風(fēng)氣,槐子,白蘞清解毒邪,二香、桂、附、吳茱萸根溫散結(jié)滯,干漆、雷丸攻逐瘀血,牡蠣、龍骨、黃耆收斂津氣。以其寒熱間錯(cuò),氣血交攻,斂散并列,故牡痔、牝痔、氣痔、血痔、干痔、濕痔咸可治之。
11《圣濟(jì)總錄》卷一四一
11.1方名
槐子丸
11.2組成
槐實(shí)3兩(微炒),猬皮(焦炙)2兩,當(dāng)歸(切,焙)2兩,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連翹2兩,干姜(炮)2兩,續(xù)斷2兩,黃耆(炙,銼)2兩。
11.3主治
牡痔。因醉飽筋脈橫解,腸澼成痔,每下鮮血。
11.4槐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5丸,空心米飲送下,日晚再服;稍加至30丸。
11.5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12《普濟(jì)方》卷八十一
12.1方名
槐子丸
12.2組成
槐子2兩,黃連(去須)2兩。
12.3主治
眼熱目暗。
12.4槐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以溫漿水送下,夜臨臥再服。
12.5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13《雞峰》卷十七
13.1方名
槐子丸
13.2組成
槐角2兩,陳橘皮1兩,干地黃1兩,續(xù)斷1兩,黃耆半兩,白礬半兩,當(dāng)歸半兩,干姜半兩,黃連半兩,附子半兩。
13.3主治
腸風(fēng)下血,五痔成瘡。發(fā)即焮痛不可忍,大便下血,肛脫不入,腸頭生肉如鼠乳,或如櫻桃,時(shí)下膿血,腫處癢痛,肛邊生核,久成瘺瘡。
13.4槐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食前熱米飲送下。
13.5制備方法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古籍中的槐子丸 《普濟(jì)方》:[卷二百九十八痔漏門]久痔 血。入于大腸。故令下血。肛邊腫癢?;蛏?。連滯槐子丸(出圣惠方)療五痔。數(shù)年不瘥。燥濕痔有雌雄。為...
《普濟(jì)方》:[卷二百九十八痔漏門]牡痔 丸丸(一名鶴虱丸)治牡痔生乳瘡。(方見鶴虱丸)槐子丸(出圣濟(jì)總錄)治牡痔。因醉飽。筋脈橫解。腸癖成...
《普濟(jì)方》:[卷二百九十五痔漏門]諸痔 如此三五次。夜則以膏藥貼之。常服葛花酒蒸香連丸槐子丸(出千金方)治燥濕痔。痔有雌雄。皆主之?;睂?shí)丸...
《太平圣惠方》:[卷第三十三]治眼偏視諸方 湯。調(diào)下二錢。治肝虛風(fēng)邪所攻。致目偏視。宜服此槐子丸方。槐子仁(二兩)覆盆子酸棗仁(微炒)柏子仁車...
《太平圣惠方》:[卷第三十三]治眼昏暗諸方
烏蛇丸簡介
目錄1拼音2概述3《傳信適用方》卷四引徐成和方之烏蛇丸 3.1組成3.2制法3.3烏蛇丸的用法用量3.4功能主治 4《傳信適用方》卷四引徐和需方之烏蛇丸 4.1方名4.2組成4.3制備方法4.4功能主治4.5烏蛇丸的用法用量 5《太平圣惠方》卷十九方之烏蛇丸 5.1處方5.2制法5.3功能主治5.4烏蛇丸的用法用量5.5摘錄 6《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一方之烏蛇丸 6.1方名6.2組成6.3制備方法6.4主治6.5烏蛇丸的用法用量 7《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四方之烏蛇丸 7.1方名7.2組成7.3制備方法7.4主治7.5烏蛇丸的用法用量7.6附注 8《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一方之烏蛇丸 8.1方名8.2組成8.3制備方法8.4主治8.5烏蛇丸的用法用量 9《太平圣惠方》卷六十六方之烏蛇丸 9.1方名9.2組成9.3制備方法9.4主治9.5烏蛇丸的用法用量 10《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九方之烏蛇丸 10.1方名10.2組成10.3制備方法10.4主治10.5烏蛇丸的用法用量 11《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方之烏蛇丸 11.1方名11.2組成11.3制備方法11.4主治11.5烏蛇丸的用法用量 12《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方之烏蛇丸 12.1方名12.2烏蛇丸的別名12.3組成12.4制備方法12.5主治12.6烏蛇丸的用法用量12.7附注 13《雞峰普濟(jì)方》卷四方之烏蛇丸 13.1處方13.2制法13.3功能主治13.4烏蛇丸的用法用量13.5摘錄 14《圣濟(jì)總錄》卷六方之烏蛇丸 14.1方名14.2組成14.3制備方法14.4主治14.5烏蛇丸的用法用量 15《圣濟(jì)總錄》卷一三七方之烏蛇丸 15.1方名15.2組成15.3制備方法15.4功能主治15.5烏蛇丸的用法用量15.6附注 16《醫(yī)方類聚》卷二十引《神巧萬全方》之烏蛇丸 16.1方名16.2組成16.3制備方法16.4主治16.5烏蛇丸的用法用量 17《腳氣治法總要》卷下方之烏蛇丸 17.1方名17.2組成17.3制備方法17.4功能主治17.5烏蛇丸的用法用量 18《圣濟(jì)總錄》卷十八方之烏蛇丸 18.1方名18.2組成18.3制備方法18.4主治18.5烏蛇丸的用法用量 19《仁齋直指方論》卷四方之烏蛇丸 19.1方名19.2組成19.3制備方法19.4主治19.5烏蛇丸的用法用量 20《瘍科選粹》卷六方之烏蛇丸 20.1方名20.2組成20.3制備方法20.4功能主治20.5烏蛇丸的用法用量 21《秘傳大麻瘋方》之烏蛇丸 21.1方名21.2組成21.3制備方法21.4主治21.5烏蛇丸的用法用量 22《御藥院方》卷一方之烏蛇丸 22.1方名22.2組成22.3制備方法22.4功能主治22.5烏蛇丸的用法用量22.6用藥禁忌 23《普濟(jì)方》卷一○九方之烏蛇丸 23.1方名23.2組成23.3制備方法23.4主治23.5烏蛇丸的用法用量 24《圣濟(jì)總錄》卷一二七方之烏蛇丸 24.1方名24.2組成24.3制備方法24.4主治24.5烏蛇丸的用法用量 25《雜病治例》方之烏蛇丸 25.1方名25.2組成25.3制備方法25.4主治25.5烏蛇丸的用法用量 26《圣濟(jì)總錄》卷十一方之烏蛇丸 26.1方名26.2組成26.3制備方法26.4主治26.5烏蛇丸的用法用量 27《圣濟(jì)總錄》卷九方之烏蛇丸 27.1方名27.2組成27.3制備方法27.4功能主治27.5烏蛇丸的用法用量 28《仁齋直指方論》卷二十四方之烏蛇丸 28.1方名28.2組成28.3功效主治28.4烏蛇丸的用法用量28.5制備方法 29參考資料附:1古籍中的烏蛇丸*烏蛇丸藥品說明書 1拼音 wū shé wán
2概述 烏蛇丸為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二十七首。
3《傳信適用方》卷四引徐成和方之烏蛇丸
3.1組成
烏梢蛇、炮附子各一兩,天漿子(去殼)三十個(gè),天麻、炮天南星、白附子、防風(fēng)、半夏(洗)各半兩,全蝎一分,牛黃、朱砂、麝香、雄黃各一錢[1]。
3.2制法
前九味酒浸七日焙干為末,再入余藥研極細(xì),糯米粥為丸,黃米大[1]。
3.3烏蛇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十丸,荊芥煎湯送下,不拘時(shí)服[1]。
3.4功能主治
《傳信適用方》卷四引徐成和方之烏蛇丸主治小兒慢驚風(fēng)[1]。
4《傳信適用方》卷四引徐和需方之烏蛇丸
4.1方名
烏蛇丸
4.2組成
烏蛇1兩(酒浸1宿),天漿子30個(gè)(去殼),天麻半兩,干蝎1分,天南星半兩(炮),白附子半兩,川附子1兩(炮),防風(fēng)半兩,半夏半兩(洗7次用。以上并酒浸7日,焙干,為細(xì)末,入后藥),牛黃1錢,朱砂1錢,麝香1錢,雄黃1錢。
4.3制備方法
上為末,以糯粥為丸,如黃米大。
4.4功能主治
《傳信適用方》卷四引徐和需方之烏蛇丸主治小兒慢驚風(fēng)。
4.5烏蛇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煎荊芥湯送下,不拘時(shí)候。以風(fēng)搐止為度
5《太平圣惠方》卷十九方之烏蛇丸
5.1處方
烏蛇90克(酒浸,炙微黃,去皮,骨)天南星30克(炮裂)干蝎30克(微炒)白附子30克(炮裂)羌活30克 白僵蠶30克(微炒)麻黃60克(去根、節(jié))防風(fēng)30克(去蘆頭)桂心30克
烏蛇3兩(酒浸,炙微黃,去皮骨),天南星1兩(炮裂),干蝎1兩(微炒),白附子1兩(炮裂),羌活1兩,白僵蠶1兩(微炒),麻黃2兩(去根節(jié)),防風(fēng)3分(去蘆頭),桂心1兩。
5.2制法
上藥搗細(xì)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5.3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十九方之烏蛇丸主治風(fēng)痹,手足緩弱,不能舉伸。主治風(fēng)痹,手足緩弱,不能伸舉。
5.4烏蛇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熱豆淋酒下,不計(jì)時(shí)候。每服10丸,以熱豆淋酒送下,不拘時(shí)候。
5.5摘錄
《太平圣惠方》卷十九
6《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一方之烏蛇丸
6.1方名
烏蛇丸
6.2組成
烏蛇2兩(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黃),防風(fēng)1兩(去蘆頭),細(xì)辛1兩,白花蛇2兩(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黃),天麻1兩,獨(dú)活1兩,肉桂1兩(去皺皮),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苦參1兩(銼)。
6.3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6.4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一方之烏蛇丸主治身體頑麻風(fēng)。
6.5烏蛇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溫酒送下。
7《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四方之烏蛇丸
7.1方名
烏蛇丸
7.2組成
烏蛇(酒浸,去皮骨,炙令黃)1兩,玄參1兩,沙參(去蘆頭)1兩,人參(去蘆頭)1兩,五加皮1兩,防風(fēng)(去蘆頭)1兩,苦參(銼)1兩,虎脛骨(涂醋,炙微黃)1兩,天麻1兩,敗龜(涂酥,炙微黃)1兩,羚羊角屑1兩。
7.3制備方法
上為末,用皂莢10挺,以水2升,揉取濃汁,去滓,煎似稀餳,和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7.4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四方之烏蛇丸主治大風(fēng),皮膚生瘡腫瘙癢,肢節(jié)疼痛,心膈痰壅。
7.5烏蛇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后以溫水送下。
7.6附注
方中烏蛇、玄參、沙參、人參用量原缺,據(jù)《普濟(jì)方》補(bǔ)。
8《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一方之烏蛇丸
8.1方名
烏蛇丸
8.2組成
烏蛇肉(酒浸,炙令黃)半兩,白附子(炮裂)半兩,白僵蠶(微妙)半兩,干蝎(微炒)半兩,防風(fēng)(去蘆頭)半兩,麝香1分(細(xì)研),虎脛骨半兩(涂酥,炙令微黃),麝香半兩,臘月烏1只(燒為灰)。
8.3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8.4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一方之烏蛇丸主治風(fēng)毒,眉毛墮落。
8.5烏蛇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以溫酒送下,夜臨臥再服。
9《太平圣惠方》卷六十六方之烏蛇丸
9.1方名
烏蛇丸
9.2組成
烏蛇2兩(酒浸,去皮骨,炙微黃),犀角屑3分,連翹3分,昆布3分(洗去咸味),黃耆1兩(銼),川大黃1兩半(銼碎,微炒),斑蝥1分(以糯米拌炒,米黃為度,去頭翅足),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漏蘆3分,牛蒡子1兩(微炒),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木通1兩(銼)。
9.3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9.4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六方之烏蛇丸主治風(fēng)毒氣留滯臟腑,攻注肌肉,于項(xiàng)腋生瘰疬,疼痛。
9.5烏蛇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以牛蒡子湯送下。
10《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九方之烏蛇丸
10.1方名
烏蛇丸
10.2組成
烏蛇肉1兩(酒拌炒令黃),白附子1兩(炮裂),天麻1兩,犀角屑1兩,半夏半兩(湯洗7遍,以生姜半兩去皮同搗令爛,炒干),白僵蠶半兩(微炒),天南星半兩(炮裂),麻黃半兩(去根節(jié)),桂心半兩,獨(dú)活半兩,晚蠶沙半兩(微炒),干蝎半兩(微炒),麝香1分(細(xì)研)。
10.3制備方法
上為細(xì)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10.4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九方之烏蛇丸主治婦人中風(fēng),如角弓反張,或身體強(qiáng)直,牙關(guān)緊急。
10.5烏蛇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7丸,以豆淋酒研下,不拘時(shí)候。
11《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方之烏蛇丸
11.1方名
烏蛇丸
11.2組成
烏蛇1兩(酒浸,去皮骨,炙微黃),釜底墨半兩,天麻半兩,牛膝半兩(去苗),獨(dú)活半兩,當(dāng)歸半兩(銼,微炒),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麻黃1分(去根節(jié)),桂心半兩,干蝎半兩(微炒),天南星半兩(炮裂),柏子仁半兩,干姜半兩(炮裂,銼),芎半兩,龍腦1分(細(xì)研),麝香1分(細(xì)研),朱砂半兩(細(xì)研)。
11.3制備方法
上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11.4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方之烏蛇丸主治產(chǎn)后中風(fēng),四肢頑痹不仁,心腹疼痛。
11.5烏蛇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5丸,以溫酒送下,不拘時(shí)候。
12《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方之烏蛇丸
12.1方名
烏蛇丸
12.2烏蛇丸的別名
烏梢丹
12.3組成
烏蛇1兩(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黃),天漿子20枚(去殼),天麻半兩,天南星半兩(炮裂),干蝎1分(微炒),白附子半兩(炮裂),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防風(fēng)半兩(去蘆頭),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以上9味,都以酒浸7日后,取出焙干,搗羅為末),牛黃1分,龍腦1分,麝香1分,朱砂1分,雄黃1分(以上5味,同研如粉)。
12.4制備方法
上為末,用糯米飯為丸,如黍米大。
12.5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方之烏蛇丸主治小兒中風(fēng)痙,及天釣驚癇,一切諸風(fēng)。
12.6烏蛇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丸,用薄荷湯送下。
12.7附注
烏梢丹(《普濟(jì)方》卷三六七)。
13《雞峰普濟(jì)方》卷四方之烏蛇丸
13.1處方
烏蛇120克 虎骨(酣浸,凈洗,涂酥炙)60克 黃松節(jié)(酒浸,炙干)天麻 牛膝 石斛(研末)萆薢 杜仲各30克 菟絲子 巴戟 獨(dú)活 防風(fēng) 桂心 肉蓯蓉 金毛狗脊 續(xù)斷 蓽澄茄 當(dāng)歸 附子各30克 木香15克 乳香(研勻)15克
13.2制法
上為細(xì)末,研勻,用木瓜隔子皮蒸令爛,研如糊,以酒化開,銀石器中熬過,和劑前藥為丸,如梧桐子大。
13.3功能主治
《雞峰普濟(jì)方》卷四方之烏蛇丸主治風(fēng)毒濕腳氣,攻注疼痛,或癢痹生瘡,流黃水不止。
13.4烏蛇丸的用法用量
空腹時(shí)服30丸,一日二次,溫服。
13.5摘錄
《雞峰普濟(jì)方》卷四
14《圣濟(jì)總錄》卷六方之烏蛇丸
14.1方名
烏蛇丸
14.2組成
烏蛇(酒浸,去皮骨,炙)半兩,烏頭(炮裂,去皮臍)半兩,五靈脂半兩,羌活(去蘆頭)半兩,天麻(酒浸,切,焙)半兩,牛黃(研)1分,雄黃(研)1分,麝香(研)1分,干蝎(去土,酒炒)1分,天南星(炮裂,湯洗)1分,香墨(燒醋淬,研)3分,獨(dú)活(去蘆頭)3分,皂莢(不蚛者,去皮子,酥炙)3分,白附子3枚(炮裂,湯洗),虎骨(酥炙)1兩,黑豆21粒(先與烏頭同搗爛,焙)。
14.3制備方法
上16味,搗羅13味為末,入牛黃、麝香、雄黃末拌勻,重羅1遍,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14.4主治
《圣濟(jì)總錄》卷六方之烏蛇丸主治中風(fēng),口面僻,言語不正。
14.5烏蛇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7丸,溫酒送下;漸加至10丸,空心、午時(shí)、夜臥各1服。
15《圣濟(jì)總錄》卷一三七方之烏蛇丸
15.1方名
烏蛇丸
15.2組成
烏蛇(酒浸,去皮骨,炙)2兩,天麻2兩,槐子半斤,附子(生,去皮臍,小便浸1宿)1兩,白附子(炮)1兩,干蝎(炒)1兩半,白僵蠶(炒)1兩半,羌活(去蘆頭)1兩半,乳香(研)1兩半,苦參10兩。
15.3制備方法
上為細(xì)末,用生姜自然汁和蜜各1斤熬成膏,入前藥為丸,如梧桐子大。
15.4功能主治
《圣濟(jì)總錄》卷一三七方之烏蛇丸主治多年諸癬。
15.5烏蛇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溫酒送下,夜臥荊芥湯送下。
15.6附注
方中槐子,《證治準(zhǔn)繩·瘍》作“槐花”。
16《醫(yī)方類聚》卷二十引《神巧萬全方》之烏蛇丸
16.1方名
烏蛇丸
16.2組成
烏蛇1兩(用肉,酥炙黃),天麻1兩,獨(dú)活1兩,附子(炮)1兩,肉桂1兩,人參3分,防風(fēng)3分,細(xì)辛3分,當(dāng)歸(炒)3分,白術(shù)3分,羚羊角屑3分,薏苡仁3分,干蝎(炒)3分,牛膝3分,芎3分,茯苓3分,天南星3分,白僵蠶(炒)3分,麻黃1兩半(去節(jié)),牛黃1分,龍腦1分,麝香1分(研入),朱砂半兩(研入)。
16.3制備方法
上為末,入研了藥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16.4主治
《醫(yī)方類聚》卷二十引《神巧萬全方》之烏蛇丸主治脾臟中風(fēng),身體怠惰,四肢緩弱,惡風(fēng)頭痛,舌本強(qiáng)直,言語謇澀,皮膚頑痹。
16.5烏蛇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酒送下,加至15丸。
17《腳氣治法總要》卷下方之烏蛇丸
17.1方名
烏蛇丸
17.2組成
烏蛇肉4兩(酒浸,焙干),虎前脛(醋浸,凈刮洗了,涂酥炙)2兩,黃松節(jié)(酒浸,炙干)1兩,天麻(酒浸1宿)1兩,牛膝(灑浸1宿)1兩,石斛(另取末)1兩,萆薢1兩,杜仲(銼,炒)1兩,菟絲子(酒浸)1兩,巴戟(去心)1兩,獨(dú)活1兩,防風(fēng)1兩,桂(去皮)1兩,肉蓯蓉(酒浸)1兩,金毛狗脊(去毛)1兩,續(xù)斷1兩,蓽澄茄(去蒂子)1兩,當(dāng)歸1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木香半兩,乳香(另研)半兩。
17.3制備方法
上為細(xì)末,研勻。用大木瓜去膈子了,蒸令爛,研如糊,以法酒化開,銀石器中熬過,和劑前藥,為丸如梧桐子大。
17.4功能主治
《腳氣治法總要》卷下方之烏蛇丸主治風(fēng)毒濕腳氣攻注,腳膝疼痛;或即癢痹生瘡,瘡中黃水不止。
17.5烏蛇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溫酒送下,1日2次。
18《圣濟(jì)總錄》卷十八方之烏蛇丸
18.1方名
烏蛇丸
18.2組成
烏蛇(1條,酒浸,去皮骨頭尾)3兩,檀香(銼)3分,丁香3分,茜根(銼)3分,紫葛(銼)3分,防風(fēng)(去叉)3分,苦參3分,獨(dú)活(去蘆頭)3分,沙參(去蘆頭)3分,桅子仁3分,酸棗仁(生用)3分,槐子(炒)3分,白芷3分,附子(炮裂,去皮臍)3分,藁本(去苗土)3分,羚羊角(鎊)3分,蒼術(shù)(銼,醋炒)3分,犀角(鎊)3分,羖羊角(鎊)3分,防己3分,桃膠(生用)3分,萆薢(炒)3分,蕪荑仁(炒)3分,栝樓根(銼)3分,秦艽(去苗土)3分,烏藥(銼)3分,桑根白皮(銼)3兩,木通(銼)1兩半。
18.3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赤小豆大。
18.4主治
《圣濟(jì)總錄》卷十八方之烏蛇丸主治大風(fēng)癩疾。
18.5烏蛇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15丸,空心溫酒送下,1日2次。不飲酒者,薄荷、槐白皮湯送下。若要速愈,宜用桑枝湯送下。
19《仁齋直指方論》卷四方之烏蛇丸
19.1方名
烏蛇丸
19.2組成
烏蛇4兩(酒浸,取肉,焙),虎骨(醋浸,洗凈,酒炙)2兩,石斛(令作末)半兩,黃松柏節(jié)(酒浸,研)半兩,巴戟(去心)半兩,蓯蓉(酒浸,焙)半兩,官桂半兩,防風(fēng)半兩,獨(dú)活半兩,續(xù)斷半兩,五加皮半兩,薏苡仁半兩,當(dāng)歸半兩,木香半兩,川芎半兩,乳香2分,生干姜2分。
19.3制備方法
上為末,酒面稀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19.4主治
《仁齋直指方論》卷四方之烏蛇丸主治風(fēng)寒腳氣,隱痛癢痹。
19.5烏蛇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40丸,木瓜、橘皮煎湯送下。
20《瘍科選粹》卷六方之烏蛇丸
20.1方名
烏蛇丸
20.2組成
白花蛇3兩(酒浸),麥門冬1兩5錢,苦參2兩,黃芩1兩,防風(fēng)1兩,白鮮皮1兩,甘草1兩,枳殼1兩,梔子仁1兩,赤芍藥1兩,大黃1兩,蒼耳子1兩,羌活1兩,黃耆1兩,白蒺藜1兩。
20.3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
20.4功能主治
《瘍科選粹》卷六方之烏蛇丸主治風(fēng)癬。
人體體表面積計(jì)算器BMI指數(shù)計(jì)算及評(píng)價(jià)女性安全期計(jì)算器預(yù)產(chǎn)期計(jì)算器孕期體重增長正常值孕期用藥安全性分級(jí)(FDA)五行八字成人血壓評(píng)價(jià)體溫水平評(píng)價(jià)糖尿病飲食建議臨床生化常用單位換算基礎(chǔ)代謝率計(jì)算補(bǔ)鈉計(jì)算器補(bǔ)鐵計(jì)算器處方常用拉丁文縮寫速查藥代動(dòng)力學(xué)常用符號(hào)速查有效血漿滲透壓計(jì)算器乙醇攝入量計(jì)算器
醫(yī)學(xué)百科,馬上計(jì)算!
20.5烏蛇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薄荷酒送下。
21《秘傳大麻瘋方》之烏蛇丸
21.1方名
烏蛇丸
21.2組成
烏蛇1條(去皮骨,酒煮),地骨皮(去土骨)、山梔、白芷、草烏、白附子、胡椒各等分。
21.3制備方法
上為細(xì)末,入風(fēng)子油2兩5錢,拌勻,如無油,入風(fēng)子肉5兩,和為丸。
21.4主治
《秘傳大麻瘋方》之烏蛇丸主治癘瘋鵝口瘋。
21.5烏蛇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40丸,溫酒送下,空心、食前、臨臥各1次。
22《御藥院方》卷一方之烏蛇丸
22.1方名
烏蛇丸
22.2組成
獨(dú)活(去蘆頭)1兩,防風(fēng)(去蘆頭)1兩,吳白芷1兩,人參(去蘆頭)1兩,桂心1兩,藁本(去土)1兩,麻黃(去根節(jié))1兩,芍藥1兩,天麻(去蘆頭)1兩,川烏頭(去皮臍,搗碎,炒黃色)半兩,藿香葉(去土)半兩,烏蛇(酒浸,去皮骨)半兩,全蝎(微炒去毒)半兩,甘草(炙黃)半兩,生犀(鎊)半兩,川芎7錢,羌活(去蘆頭)3錢,白僵蠶(微炒)3錢,遠(yuǎn)志(去心)3錢,牛黃(研)3錢,天南星(牛膽制,微炒)3錢,白附子4錢(炮裂),龍腦(研)2錢,朱砂(為衣)2錢。
22.3制備方法
上為細(xì)末,入研藥令勻,煉蜜為丸,每1兩作10丸,以朱砂為衣。
22.4功能主治
《御藥院方》卷一方之烏蛇丸主治諸風(fēng)疾,無問久新,半身不遂,手足麻木,精神不爽,咽嗌不利,及風(fēng)虛頭痛,目眩欲倒,心忪健忘,恍惚不寧,心氣不得下通,脾氣滯而不散,筋脈拘急,骨節(jié)煩疼。
22.5烏蛇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煎荊芥湯化下。或加至2丸,茶、酒化下亦得。
22.6用藥禁忌
重身婦人不宜服之。
23《普濟(jì)方》卷一○九方之烏蛇丸
23.1方名
烏蛇丸
23.2組成
烏梢蛇(茶酒浸3日,每換酒不可去皮骨)1兩,天麻1兩,防風(fēng)1兩,威靈仙2兩,厚樸1兩,蔓荊子1兩,藁本(去土)1兩,萆薢半兩,木香(煨)半兩,當(dāng)歸1兩,白附子7錢半(生),白芷1兩半,全蝎半兩,羌活1兩,菊花1兩,荊芥1兩,何首烏1兩半,龍腦葉半兩,苦參2兩,玄參半兩,沙參半兩,丹參1兩半,獨(dú)活1兩半,甘草半兩。
23.3制備方法
上為細(xì)末,酒糊為丸。
23.4主治
《普濟(jì)方》卷一○九方之烏蛇丸主治大風(fēng)。
23.5烏蛇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茶、酒任下。
24《圣濟(jì)總錄》卷一二七方之烏蛇丸
24.1方名
烏蛇丸
24.2組成
烏蛇(酒浸,去皮骨,炙)半兩,白僵蠶(微炒)半兩,大黃(濕紙裹煨)半兩,昆布(細(xì)銼,麩炒)半兩,斑蝥(糯米同炒令米黃,去米不用)半兩,連翹半兩,干蛤蟆1枚(燒灰),蕪青3對(duì)(斑蝥同炒),雄鴿屎(緊凈者)1合,皂莢子100枚(揀圓熟肥好者,燙斗內(nèi)燒存性)。
24.3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24.4主治
《圣濟(jì)總錄》卷一二七方之烏蛇丸主治瘰疬。
24.5烏蛇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7丸,加至10丸,茶清送下,空腹、晚后各1服。成瘡者,不過40日內(nèi)消干,其效皆勝于轉(zhuǎn)瀉及小便內(nèi)取者。
25《雜病治例》方之烏蛇丸
25.1方名
烏蛇丸
25.2組成
皂角20挺(去皮弦子,酥炙),白花蛇1條,烏蛇1條(并酒浸,去骨,焙干),苦參4兩,大風(fēng)子3斤(內(nèi)取凈肉1斤)。
25.3制備方法
上為細(xì)末,以皂角13挺捶碎,以水5升浸1宿,濾去滓,熬成膏,和前藥為丸,如梧桐子大。
25.4主治
《雜病治例》方之烏蛇丸主治癩。
25.5烏蛇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欲利,溫酒送下,以利為度;欲汗,通圣散汁送下,3日服1次,汗出為度。
26《圣濟(jì)總錄》卷十一方之烏蛇丸
26.1方名
烏蛇丸
26.2組成
烏蛇(酒浸,去皮骨,炙焦)2兩,干蝎(炒,去土)2兩,白附子(炮)2兩,天麻2兩,防風(fēng)(去叉)2兩,麻黃(去根節(jié),先煎,掠去沫,焙)2兩,五靈脂(炒)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人參1兩,檳榔(生用)1兩,肉豆蔻(去皮)5枚,牛黃(別研)1分,白僵蠶(炒)1兩半,阿膠(炙燥)1兩半,天南星(炮)1兩半,桂(去粗皮)1兩半。
26.3制備方法
上16味,將15味搗羅為末,入牛黃研勻,煉蜜為丸,如赤小豆大。
26.4主治
《圣濟(jì)總錄》卷十一方之烏蛇丸主治風(fēng)瘙隱疹,遍身腫起,或赤或白,癢痛難任。
26.5烏蛇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5丸,食前溫酒送下,臨臥再服。
27《圣濟(jì)總錄》卷九方之烏蛇丸
27.1方名
烏蛇丸
27.2組成
烏蛇尾(酒浸,去皮,焙干,和骨用)1兩,天南星(炮)1兩,天麻1兩,羌活(去蘆頭)1兩,獨(dú)活(去蘆頭)1兩,白附子(炮)1兩,白僵蠶(炒)1兩,烏頭(炮裂,去皮臍)1兩,乳香(研)1兩,丹砂(研)半兩,龍腦(研)1分,麝香(研)1分,牛黃(研)1分。
27.3制備方法
上13味,8味各搗羅為細(xì)末,5味各研,先將烏蛇、丹砂研末,與蜜同熬成膏,和諸藥為丸,如梧桐子大。
27.4功能主治
《圣濟(jì)總錄》卷九方之烏蛇丸主治體有偏虛,風(fēng)客半體,不自收持,痛麻痹痛。
27.5烏蛇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710丸,薄荷酒送下,1日3次。
28《仁齋直指方論》卷二十四方之烏蛇丸
28.1方名
烏蛇丸
28.2組成
胡麻子4兩,烏蛇肉(酒浸,焙)兩半,干蜂房(炙)兩半,苦參1兩,檳榔1兩,獨(dú)活1兩,桃仁(浸,去皮,曬干)1兩,白蒺藜(炒,杵去刺)1兩,皂莢刺(炒焦)7錢半,貫眾7錢半,蕪荑半兩,雷丸半兩,雄黃半兩,硫黃半兩,朱砂2錢半,蛤蟆2個(gè)(去頭足,炙焦)。
28.3功效主治
《仁齋直指方論》卷二十四方之烏蛇丸功在殺五蟲。主治風(fēng)癩。
28.4烏蛇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溫酒送下。
28.5制備方法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5268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qǐng)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qǐng)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苦參梔子丸
下一篇:
苦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