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葶藶湯
處方 : 苦酒1升半,苦葶藶1合,生艾汁半升。
功能主治 : 傷寒7-8日,熱盛不解。

用法用量 : 上同煎至6合,作2服。
摘錄 : 《傷寒總病論》卷三
澤瀉散簡介,有什么功效?
目錄1拼音2《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九:澤瀉散 2.1處方2.2制法2.3功能主治2.4澤瀉散的用法用量2.5摘錄 3《楊氏家藏方》卷十 3.1方名3.2組成3.3主治3.4澤瀉散的用法用量3.5制備方法 4《宣明論》卷十四 4.1方名4.2組成4.3主治4.4澤瀉散的用法用量4.5制備方法 5《圣惠》卷七十五 5.1方名5.2澤瀉散的別名5.3組成5.4主治5.5澤瀉散的用法用量5.6制備方法5.7附注 6《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五 6.1方名6.2組成6.3主治6.4澤瀉散的用法用量6.5制備方法 7《圣惠》卷二十九 7.1方名7.2組成7.3主治7.4澤瀉散的用法用量7.5制備方法7.6附注 8《云歧子脈訣》 8.1方名8.2組成8.3主治8.4澤瀉散的用法用量 9《圣惠》卷三十八 9.1方名9.2組成9.3主治9.4澤瀉散的用法用量9.5制備方法 10《圣惠》卷四十五 10.1方名10.2澤瀉散的別名10.3組成10.4主治10.5澤瀉散的用法用量10.6制備方法10.7附注 11《圣惠》卷五十八 11.1方名11.2組成11.3主治11.4澤瀉散的用法用量11.5制備方法 12方出《素問》卷十三,名見《圣濟(jì)總錄》卷十三 12.1方名12.2澤瀉散的別名12.3組成12.4主治12.5澤瀉散的用法用量12.6制備方法12.7各家論述12.8附注 13《幼幼新書》卷二十五引《家寶》 13.1方名13.2組成13.3主治13.4澤瀉散的用法用量13.5制備方法 附:1古籍中的澤瀉散 1拼音 zé xiè sǎn
2《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九:澤瀉散
2.1處方
澤瀉30克 牡丹23克 桂心23克 甘草23克(炙微赤,銼)榆白皮23克(銼)白術(shù)23克 赤茯苓30克 木通30克(銼)
2.2制法
上藥搗粗羅為散。
2.3功能主治
治虛勞,膀胱氣滯,腰中重,小便淋瀝。
2.4澤瀉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食前溫服。
2.5摘錄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九
3《楊氏家藏方》卷十
3.1方名
澤瀉散
3.2組成
馬藺花、川楝子肉(炒),茯苓皮、澤瀉、茴香(炒)、麥門冬(去心)、石燕子(煅紅,醋淬7次)各等分。
3.3主治
膀胱疝氣,小腸氣痛。
3.4澤瀉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錢,空心、臨臥以鹽酒調(diào)下。
3.5制備方法
上為細(xì)末,入麝香少許。
4《宣明論》卷十四
4.1方名
澤瀉散
4.2組成
澤瀉1分,蟬衣(全者)21個,黃明膠手掌大1片(炙令焦)。
4.3主治
小兒齁(鼻合),膈上壅熱涎潮。
4.4澤瀉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錢,溫米湯調(diào)下,1日2次,未愈再服。
4.5制備方法
上為細(xì)末。
5《圣惠》卷七十五
5.1方名
澤瀉散
5.2澤瀉散的別名
澤瀉湯
5.3組成
澤瀉1兩,桑根白皮1兩(銼),木通1兩(銼),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赤茯苓1兩,檳榔1兩。
5.4主治
妊娠氣壅,身體腹脅浮腫,喘息促,大便難,小便澀。
5.5澤瀉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以稍利為效。
5.6制備方法
上為粗散。
5.7附注
澤瀉湯(《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七)。
6《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五
6.1方名
澤瀉散
6.2組成
澤瀉(銼)2兩,井泉石半兩(研),車前子(洗,焙干)1兩半,赤茯苓(去黑皮,銼)1兩半,當(dāng)歸(切,炒)1兩半,葶藶子(紙上炒)半兩,甘遂(生)半兩。
6.3主治
產(chǎn)后小便不通。
6.4澤瀉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錢匕,食前以蜜湯溫調(diào)下,1日2次。
6.5制備方法
上為散。
7《圣惠》卷二十九
7.1方名
澤瀉散
7.2組成
澤瀉1兩,鱉甲1兩(涂醋炙微黃,去裙襕),麥門冬半兩(去心),梔子仁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木通3分(銼),赤芍藥3分,黃芩3分,赤茯苓。
7.3主治
虛勞骨節(jié)疼痛,心膈躁悶,小便不利。
7.4澤瀉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蔥白7寸,豉50粒,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7.5制備方法
上為粗。
7.6附注
方中赤茯苓用量原缺。
8《云歧子脈訣》
8.1方名
澤瀉散
8.2組成
赤茯苓半兩,澤瀉半兩,桑白皮1兩,山梔子仁1兩。
8.3主治
小便赤澀,閉塞不通,腳酸疼,主脈沉,客脈洪。
8.4澤瀉散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1兩,水煎服,得小便利為度。
9《圣惠》卷三十八
9.1方名
澤瀉散
9.2組成
澤瀉3分,瞿麥1兩,玄參1兩,黃芩1兩,木通1兩(銼),麥門冬1兩(去心),桑螵蛸3枚(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赤茯苓1兩。
9.3主治
乳石發(fā)動,小便淋澀不通,心中煩熱,小腹妨悶。
9.4澤瀉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半盞,加生姜半分,淡竹葉14片,蔥白7寸,煎至6分,去滓溫服,1日34次。
9.5制備方法
上為散。
10《圣惠》卷四十五
10.1方名
澤瀉散
10.2澤瀉散的別名
澤瀉湯
10.3組成
澤瀉3分,赤茯苓3分,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木通1兩(銼),豬苓1兩(去黑皮),檳榔1兩,牽牛子2兩(微炒)。
10.4主治
腳氣,大小便秘澀,膀胱氣壅攻,心腹妨悶。水腫,大小便秘澀。
10.5澤瀉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錢,用水煎生姜、蔥白湯調(diào)下,1日23次,以利為度。
10.6制備方法
上為細(xì)散。
10.7附注
澤瀉湯(《醫(yī)學(xué)入門》卷七)。
11《圣惠》卷五十八
11.1方名
澤瀉散
11.2組成
澤瀉1兩,牡丹1兩,牡蠣1兩(燒為粉),鹿茸1兩(去毛,涂酥炙微黃),桑螵蛸1兩(微炒),阿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赤茯苓1兩。
11.3主治
遺尿,小便澀。
11.4澤瀉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食前以酒調(diào)下。
11.5制備方法
上為細(xì)散。
12方出《素問》卷十三,名見《圣濟(jì)總錄》卷十三
12.1方名
澤瀉散
12.2澤瀉散的別名
薇銜湯、麋銜湯、澤術(shù)麋銜散
12.3組成
澤瀉10分,術(shù)10分,麋銜5分。
12.4主治
酒風(fēng),身熱懈惰,汗出如浴,惡風(fēng)少氣。因醉中風(fēng),惡風(fēng)多汗,少氣,口干善渴,近衣則身熱如火,臨食則汗流如浴,骨節(jié)懈惰,不欲自勞,名曰漏風(fēng)。
12.5澤瀉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指撮,飯前服。
12.6制備方法
合為散。
12.7各家論述
1.《素問》王冰注:術(shù),味苦溫平,主治大風(fēng),止汗;麋銜,味苦寒平,主治風(fēng)濕筋痿;澤瀉味甘寒平,主治風(fēng)濕,益氣。由此功用,方故先之。飯后藥先,謂之后飯。
2.《古方選注》:麋銜祛在表之風(fēng),澤瀉滲在里之濕,白術(shù)助脾胃之氣以卻邪。
12.8附注
薇銜湯(《普濟(jì)方》卷一一八引《指南方》)、麋銜湯(《三因》卷二)、澤術(shù)麋銜散(《張氏醫(yī)通》卷十五)。
13《幼幼新書》卷二十五引《家寶》
13.1方名
澤瀉散
13.2組成
川澤瀉1分,川郁金(生)1分,山梔仁(炒)1分,甘草(炙)1分。
13.3主治
小兒肺積,鼻內(nèi)生瘡及鼻下赤爛。小兒風(fēng)熱客于肺經(jīng),而致鼻(匿蟲)瘡,鼻下兩旁色紫斑爛,膿汁浸淫,癢而不痛。
13.4澤瀉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嬰孩1字,23歲半錢,57歲1錢,甘草湯調(diào)下,日2次。再用青金散敷。
13.5制備方法
上為末。
古籍中的澤瀉散 《傷寒溯源集》:[卷之十厥陰篇]瘥后諸證證治第二十二 用排決之法。而以牡蠣澤瀉散主之。牡蠣澤瀉散方牡蠣澤瀉栝蔞根蜀漆(洗去腥)苦葶藶商陸根海藻(洗去咸以上...
《張聿青醫(yī)案》:[卷十一]腫脹 ,而致喘勢暴盛。擬降肺疏胃,運脾利濕,兼進(jìn)牡蠣澤瀉散使之入下。甜葶藶(七分)大腹皮(二錢)五加皮(...
《訂正仲景全書傷寒論注》:[卷十]辨瘥后勞復(fù)食復(fù)陰陽易病脈證并治篇 澤瀉散,利小便而散水可也。牡蠣澤瀉散方牡蠣(熬)澤瀉栝蔞根蜀漆(暖水洗去腥)商陸根(熬)海藻(洗去咸...
《溫?zé)峤?jīng)緯》:[卷五]方論 石藥,必死。徐洄溪曰∶此方兼治有形之積塊。牡蠣澤瀉散牡蠣澤瀉蜀漆(洗去腥)栝蔞根葶藶子商陸根(熬)...
《注解傷寒論》:[卷七]辨陰陽易瘥后勞復(fù)病脈證并治法第十四
審平湯簡介
目錄1拼音2《三因》卷五 2.1方名2.2組成2.3主治2.4審平湯的用法用量2.5加減2.6制備方法 3《衛(wèi)生家寶方》卷三 3.1方名3.2組成3.3主治3.4審平湯的用法用量3.5制備方法 附:1古籍中的審平湯 1拼音 shěn píng tāng
2《三因》卷五
2.1方名
審平湯
2.2組成
遠(yuǎn)志(去心,姜制,炒)1兩,紫檀香1兩,天門冬(去心)3分,山茱萸3分,白術(shù)半兩,白芍藥半兩,甘草(炙)半兩,生姜半兩。
2.3主治
卯酉之歲,陽明司天,少陰在泉,病者中熱,面浮,鼻鼽,小便赤黃,甚則淋;或癘氣行,善暴仆,振栗,譫妄,寒瘧,癰腫,便血。
2.4審平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4錢,水1盞半,煎7分,去滓,食前服。
2.5加減
自大寒至春分,加白茯苓、半夏(湯洗去滑)、紫蘇、生姜各半兩;自春分至小滿,加玄參、白薇各半兩;自小滿至大暑,去遠(yuǎn)志、山茱萸、白術(shù),加丹參、澤瀉各半兩;自大暑至秋分,去遠(yuǎn)志、白術(shù),加酸棗仁、車前子各半兩;自秋分直至大寒,并依正方。
2.6制備方法
上銼散。
3《衛(wèi)生家寶方》卷三
3.1方名
審平湯
3.2組成
人參1錢,木香1錢,半夏(生用)1錢,阿膠(炒成珠子)1錢,瓜蔞(連子炒熟)1錢,紫菀(洗凈)1錢,五味子1兩,款冬花(去皮梗)1錢,真紫蘇子1錢,苦葶藶(銼)1錢,陳皮(去白)半兩,甘草(炙)1兩,桂心1兩,干姜(炮裂)1兩。
3.3主治
肺氣不足,寒邪留滯,上氣喘急,咳嗽無時。
3.4審平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兩,用水2大盞,加生姜10片,慢火煎至半盞,去滓,放溫,細(xì)細(xì)呷,不拘時候。
3.5制備方法
上為粗末。
古籍中的審平湯 《內(nèi)經(jīng)藥瀹》:[卷四]六化上 酉十年陽明司天清熱之氣見于氣交而為民病陳無擇有審平湯方用天冬山萸白芍遠(yuǎn)志檀香白術(shù)生姜甘草繆問解此方...
《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卷之五運氣易覽]五運六氣平治湯 審平湯歲金太過不及者用之。卯酉之歲,陽明司天,病者中熱面浮,鼻鼽,小便黃赤,甚則淋,或癘氣,善暴仆...
《內(nèi)經(jīng)藥瀹》:[卷三]五歲 收而勿害是謂審平氣交變論西方生金其德清潔三因有審平湯詳后其谷稻王冰曰色白也新校正云按金匱真言論作稻...
《普濟(jì)方》:[卷二十六肺臟門]肺虛(附論) 。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后。審平湯(出衛(wèi)生家寶方)治肺氣不足。寒邪留滯。上氣喘急...
《普濟(jì)方》:[卷六五運六氣圖]六氣時行民病證治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5277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苦葶藶丸
下一篇:
苦蒿梨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