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偏方秘方

      冷哮丸

      中醫(yī)世家 2023-05-20 05:57:40

      冷哮丸

      《張氏醫(yī)通》卷十三:冷哮丸

      處方 : 麻黃(泡)川烏(生)細(xì)辛 蜀椒 白礬(生)牙皂(去皮弦子,酥炙)半夏曲 陳膽星 杏仁(去雙仁者,連皮、尖用)甘草(生)各30克 紫菀茸 款冬花各60克

      制法 : 上為細(xì)末

      ,姜汁調(diào)神曲末
      ,打糊為丸

      功能主治 : 治哮喘咳嗽

      ,遇冷即發(fā)
      ,頑痰結(jié)聚
      ,胸膈痞滿
      ,氣逆不得臥。

      用法用量 : 每遇發(fā)時(shí)

      ,臨臥用生姜湯送服6克
      ,羸者3克。更以王建膏貼肺俞穴中
      。服后時(shí)吐頑痰
      ,胸膈自寬。服此數(shù)日后
      ,以補(bǔ)脾肺藥調(diào)之
      。候發(fā),如前再服

      摘錄 : 《張氏醫(yī)通》卷十三

      《證治寶鑒》卷五:冷哮丸

      處方 : 麻黃
      、生烏、細(xì)辛
      、牙皂肉
      、蜀椒、生白礬
      、半夏曲
      、膽星、生草
      、杏仁、紫菀
      、款冬花

      制法 : 上為末,姜汁調(diào)神曲糊為丸

      功能主治 : 散寒化痰

      ,平喘止哮
      。主哮證遇冷即發(fā),屬中外皆寒者

      用法用量 : 《張氏醫(yī)通》本方用量:麻黃

      、川烏、細(xì)辛
      、蜀椒
      、白礬、牙皂
      、半夏曲
      、陳膽星、杏仁
      、甘草各1兩
      ,紫菀茸、款冬花各2兩

      注意 : 氣虛少食

      ,及痰中見血,營氣受傷者禁用
      ;忌食五辛發(fā)物

      摘錄 : 《證治寶鑒》卷五

      射干麻黃湯簡介

      目錄1拼音2處方3功能主治4射干麻黃湯的用法用量5備注6摘錄7《金匱》卷上 7.1方名7.2射干麻黃湯的別名7.3組成7.4主治7.5射干麻黃湯的用法用量7.6射干麻黃湯的臨床應(yīng)用7.7各家論述7.8附注 附:1古籍中的射干麻黃湯 1拼音 shè gàn má huáng tāng

      2處方射干9克 麻黃12克 生姜12克 細(xì)辛紫菀 款冬花各9克 五味子3克 大棗7枚 半夏9克

      3功能主治宣肺散寒,化飲止咳

      。治外感風(fēng)寒
      ,痰飲上逆,咳而上氣
      ,喉中有水雞聲

      4射干麻黃湯的用法用量上九味,以水12升

      ,先煎麻黃二沸
      ,去上沫,納諸藥煮取300毫升
      ,分三次溫服

      5備注方中麻黃宣肺散寒,射干開結(jié)消痰

      ,并為君藥
      ,生姜散寒行水,半夏降逆化飲
      ,共為臣藥
      ,紫菀、款冬花溫潤除痰
      ,下氣止咳
      ,五味子收斂耗散之肺氣
      ,均為佐藥;大棗益脾養(yǎng)胃
      ,為使藥
      。諸藥相配,共奏宣肺散寒
      ,化飲止咳之功

      6摘錄《金匱要略》卷上

      7《金匱》卷上

      7.1方名

      射干麻黃湯

      7.2射干麻黃湯的別名

      紫菀散、麻黃射干湯

      7.3組成

      射干13枚(一法3兩)
      ,麻黃4兩
      ,生姜4兩,細(xì)辛3兩
      ,紫菀3兩
      ,款冬花3兩,五味子半升
      ,大棗7枚
      ,半夏(大者,洗)8枚(一法半斤)

      7.4主治

      咳而上氣
      ,喉中水雞聲。

      7.5射干麻黃湯的用法用量

      以水1斗2升
      ,先煎麻黃2沸
      ,去上沫,納諸藥
      ,煮取3升
      ,分溫3服。

      7.6射干麻黃湯的臨床應(yīng)用

      ①哮癥《浙江中醫(yī)雜志》(1980
      ;3:123):用射干麻黃湯加減治療哮癥12例
      ,均屬寒飲為患。治療后
      ,5例3年隨訪未見復(fù)發(fā)
      ;3例2年隨訪也得到控制;另4例治后復(fù)診1次
      ,復(fù)發(fā)輕微
      ,續(xù)服原方3劑而愈。②小兒外感咳嗽《成都中醫(yī)學(xué)院學(xué)報(bào)》(1982
      ;2:53):用射干麻黃湯治療小兒外感咳嗽71例
      ,均獲痊愈,其中服藥23劑者50例,34劑者14例
      ,56劑者7例。典型病例:劉某
      ,男
      ,3歲半。發(fā)燒2天
      ,無汗
      ,流清涕,咳嗽氣緊
      ,喉中痰鳴
      ,有時(shí)咳吐清痰,口不干
      ,舌微紅
      ,苔白薄,脈浮緊
      。處方:麻黃6g
      ,射干、紫菀
      、冬花各9g
      ,法夏5g,細(xì)辛1g
      ,五味子
      、甘草各3g,生姜1片
      ,大棗1枚
      ,石膏20g。2劑后復(fù)診:母述于回家當(dāng)天
      ,共服藥6次
      ,半夜汗出,燒退
      ,次日咳嗽氣緊明顯減輕
      ,喉中痰鳴較發(fā)時(shí)少大半,其舌質(zhì)稍紅
      ,苔微黃
      。上方去生姜、大棗
      ,加魚腥草30g
      。后隨訪痊愈。

      7.7各家論述

      ①《千金方衍義》:上氣而作水雞聲,乃是痰礙其氣
      ,氣觸其痰
      ,風(fēng)寒入肺之一驗(yàn)。故于小青龍方中
      ,除桂心之熱
      ,芍藥之收,甘草之緩
      ,而加射干
      、紫菀、款冬
      、大棗
      。專以麻黃、細(xì)辛發(fā)表
      ,射干
      、五味下氣,款冬
      、紫菀潤燥
      ,半夏、生姜開痰
      ,四法萃于一方
      ,分解其邪,大棗運(yùn)行脾津以和藥性也
      。②《金匱要略心典》:射干
      、紫菀、款冬降逆氣
      ;麻黃
      、細(xì)辛、生姜發(fā)邪氣
      ;半夏消飲氣
      。而以大棗安中,五味斂肺
      ,恐劫散之藥并傷及其正氣也

      7.8附注

      紫菀散(《普濟(jì)方》卷三八七)、麻黃射干湯(《不居集》上集卷十五)
      。本方改為丸劑
      ,名“射干麻黃丸”(見《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南昌方)。

      古籍中的射干麻黃湯 《訂正仲景全書金匱要略注》:[卷二]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并治第七 五合

      ,去滓
      ,分溫再服。咳而上氣
      ,喉中水雞聲
      ,射干麻黃湯主之?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咀ⅰ靠饶嫔蠚?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謂咳則氣上沖逆也。上條...

      《高注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 耶

      。方藥云乎哉。十二條咳而上氣
      。喉中水雞聲
      。射干麻黃湯主之。射干麻黃湯方射干(三兩)麻黃(四兩)半...

      《重訂通俗傷寒論》:[第九章·傷寒夾證]第六節(jié)·夾哮傷寒 數(shù)者

      。風(fēng)寒夾熱哮痰火也
      。【治】冷哮痰喘
      。先用射干麻黃湯
      。以發(fā)表散寒為主。送下冷哮丸(麻黃
      、川烏
      、細(xì)...

      《金匱要略方論》:[卷上]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 ,去滓

      ,分溫再服
      。6.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
      ,射干麻黃湯主之
      。射干麻黃湯方射干(十三枚,一法三兩)麻...

      《金匱要略淺注》:[卷三]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

      溫肺定喘湯簡介

      目錄1拼音2《兒科證治簡要》 2.1方名2.2組成2.3功效2.4主治 附:1古籍中的溫肺定喘湯 1拼音 wēn fèi dìng chuǎn tāng

      2《兒科證治簡要》

      2.1方名

      溫肺定喘湯

      2.2組成

      干姜2.4g
      ,細(xì)辛2.4g
      ,薄荷2.4g,杏仁6g
      ,蘇葉3g
      ,五味子3g,麻黃1.5g

      2.3功效

      溫肺定喘

      2.4主治

      小兒寒性哮喘,形寒畏冷
      ,面色蒼白
      ,四肢不溫,咳嗽喘急,呼吸困難
      ,口不渴
      ,唇淡白,舌質(zhì)淡
      ,苔薄白
      ,指紋青,脈象緊或滑

      古籍中的溫肺定喘湯 《類證治裁》:[卷之二喘癥論治]附方 〔通治〕定喘湯麻杏芩夏草白果款冬蘇子桑皮〔補(bǔ)攝〕六味丸見一卷中風(fēng)

      。〔發(fā)散〕三拗湯見本卷哮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步饫?..

      《張氏醫(yī)通》:[卷四諸氣門下]喘(短氣、少氣

      、逆氣
      、哮) 散邪為主。哮喘遇冷則發(fā)
      。其法有二
      。一屬中外皆寒。溫肺湯
      、鐘乳丸
      、冷哮丸選用。并以三建膏護(hù)肺俞穴最妙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附∶指南總論卷下]論痰飲咳嗽 貼作二服

      ,老人尤宜服。喘急氣促
      ,睡臥不得者
      ,與定喘湯、瑞應(yīng)丸
      、蠟煎散
      、降氣湯、款花散
      、潤金散
      、人參...

      《重訂通俗傷寒論》:[第九章·傷寒夾證]第六節(jié)·夾哮傷寒 。日夜俯幾而坐

      。初起雖用小青龍湯加減
      。辛散太陽以溫肺。繼用金匱腎氣湯加減
      。溫通腎陽以煦督
      。亦多時(shí)止時(shí)...

      《類證治裁》:[卷之二]喘癥論治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5328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
      ,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和中解托湯
      和中解托湯處方 : 柴胡1錢,干葛1錢
      ,山楂1錢
      ,澤瀉1錢
      ,陳皮8分,甘草3分
      ,生姜
      保真湯
      保真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保真湯處方 : 藁本(去蘆)川芎各120克 甘草(炒)60克 蒼術(shù)(洗
      ,銼
      ,麩炒)500克制法 : 上藥哎咀為粗末。功能主治 : 治四時(shí)傷寒
      ,不問陰陽二證
      黃蓍酒
      處方 : 黃蓍、防風(fēng)
      、桂心
      、天麻、萆薢
      大效五丁飲子
      處方 : 白豆蔻5個(每個分作5塊)
      ,生姜(切如皂子大)25塊,京棗5個(每個分5塊)
      ,半夏25個
      ,甘草5寸(每寸分作5塊)。功能主治 : 瘧發(fā)作重者
      偏方秘方熱門文章 10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