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shí) >> 偏方秘方

      漏蘆湯

      中醫(yī)世家 2023-05-20 13:40:34

      漏蘆湯

      《備急千金要方》卷五:漏蘆湯

      別名 : 漏蘆連翹湯(《備急千金要方》卷十)
      、漏蘆煮散(《普濟(jì)方》卷二八五)

      處方 : 漏蘆 連翹 白蘞 芒消 甘草各0.8克 大黃3克 升麻 枳實(shí) 麻黃 黃芩各1.2克

      制法 : 上十味

      ,哎咀。

      功能主治 : 治小兒熱毒癰疽

      ,丹毒
      ,瘡癤
      ,并用于預(yù)防時(shí)行瘡痘

      用法用量 : 用水300毫升,煎取100毫升

      。兒生一日至七日
      ,取20毫升
      ,分三服;八日至十五日
      ,取30毫升
      ,分三服;十六日至二十日
      ,取40毫升
      ,分三服;二十日至三十日
      ,取60毫升
      ,分三服
      ;三十日至四十日
      ,取100毫升,分三服

      摘錄 : 《備急千金要方》卷五

      《圣濟(jì)總錄》卷一二六:漏蘆湯

      處方 : 漏蘆(洗
      ,焙)15克 海藻(洗,焙)15克 連翹30克 沉香(銼)15克 山梔仁7.5克 玄參 丹參各30克

      制法 : 上七味

      ,粗搗篩

      功能主治 : 治瘰疬久不愈,將欲破者

      用法用量 : 每服6克

      ,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
      ,去滓溫服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二六

      《圣濟(jì)總錄》卷一三五:漏蘆湯

      處方 : 漏蘆(去蘆頭)升麻 大黃(銼,醋炒)黃芩(去黑心)各30克 藍(lán)葉 玄參(黑堅(jiān)者)各15克

      制法 : 上六味

      ,粗搗篩

      功能主治 : 治臟腑積熱,發(fā)為毒腫

      ,夜間疼痛

      用法用量 : 每服15克,用水600毫升

      ,加竹葉21片
      ,同煮至300毫升,去滓
      ,下芒消末5克
      ,分三次溫服。得利則減
      ,未利則加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三五

      《瘍科選粹》:漏蘆湯

      處方 : 漏蘆 白蘞 槐皮 五加皮 甘草各22.5克 蒺藜子60克

      制法 : 共為粗末

      功能主治 : 治腳氣。腳上風(fēng)毒

      ,腫痛瘙癢
      ,黃水流溢。

      用法用量 : 每用150克

      ,水煎湯
      ,淋洗患處。

      摘錄 : 《瘍科選粹》

      《千金》卷二:漏蘆湯

      處方 : 漏蘆2兩
      ,通草2兩
      ,石鐘乳1兩,黍米1升

      功能主治 : 產(chǎn)后無乳汁

      用法用量 : 上哎咀。同煎

      ,候米熟
      ,濾去滓,溫服
      ,不拘時(shí)候

      摘錄 : 《千金》卷二

      《醫(yī)林繩墨大全》卷九:漏蘆湯

      處方 : 漏蘆1錢,紫花地丁1錢
      ,荊芥1錢
      ,當(dāng)歸1錢,連翹1錢
      ,薄荷1錢
      ,白芷1錢,升麻1錢

      功能主治 : 腫毒

      用法用量 : 水2鐘,煎8分

      ,熱服
      。如治便毒,加豬苓
      、澤瀉
      ;如在上者,加川芎
      、桔梗
      ;面上,加蔓荊子
      ;下部
      ,加牛膝
      、木瓜、薏苡仁
      ;如紅腫勢(shì)兇
      ,大便秘結(jié),加大黃3錢
      ,麻黃3錢
      ,甘草4分;如大便不秘
      ,減大黃1錢半
      ,次日紅腫盡退,只用神燈照之
      ;若紅腫未退
      ,加大黃、麻黃各1錢半
      ,甘草1錢
      ,服至腫消,若紅腫未盡
      ,主藥及加藥各1錢5分,煎服

      摘錄 : 《醫(yī)林繩墨大全》卷九

      《醫(yī)學(xué)正傳》卷六引《千金》:漏蘆湯

      處方 : 漏蘆1兩
      ,連翹1兩,黃芩1兩
      ,白蘞1兩
      ,枳殼1兩,升麻1兩
      ,麻黃(去根節(jié))1兩
      ,樸消1兩(另研),大黃半兩
      ,紫花地丁半兩
      ,金銀花半兩。

      制法 : 上除樸消外

      ,為細(xì)末
      ,入消和勻。

      功能主治 : 疔腫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

      ,水1盞,加生姜3片
      ,薄荷3葉
      ,煎至7分
      ,空心溫服。利下惡物
      ,止藥

      摘錄 : 《醫(yī)學(xué)正傳》卷六引《千金》

      《圣濟(jì)總錄》卷一三七:漏蘆湯

      處方 : 漏蘆(去蘆頭)1兩,升麻1兩
      ,大黃(銼
      ,炒)1兩,黃芩(去黑心)1兩
      ,玄參3分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代指

      。筋骨臟腑中熱
      ,焮赤腫痛。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

      ,水1盞半
      。加竹葉2-7片,同煎至1盞
      ,下芒消末1錢匕
      ,再煎沸,去滓
      ,空心溫服
      。如已得利,即去芒消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三七

      《肘后方》卷五:漏蘆湯

      別名 : 漏蘆散
      、漏蘆煮散

      處方 : 漏蘆2兩,白蘞2兩

      ,黃芩2兩
      ,白薇2兩,枳實(shí)(炙)2兩
      ,升麻2兩
      ,甘草(炙)2兩,芍藥2兩
      ,麻黃(去節(jié))2兩
      ,大黃3兩。

      功能主治 : 癰疽

      、丹疹
      、毒腫、惡肉。

      用法用量 : 漏蘆散(《圣惠》卷六十四)

      、漏蘆煮散(《圣濟(jì)總錄》卷一三○)
      。《圣惠》本方用法:上為散
      。每服二錢
      ,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
      ,去滓溫服
      ,不拘時(shí)候。

      摘錄 : 《肘后方》卷五

      《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一:漏蘆湯

      處方 : 漏蘆(去蘆頭)半兩
      ,當(dāng)歸(切
      ,焙)半兩,紅花子半兩
      ,枳殼(去瓤
      ,麩炒)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
      ,人參半兩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室女月水不調(diào)

      用法用量 : 本方方名

      ,《普濟(jì)方》引作“調(diào)經(jīng)散”。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一

      《集驗(yàn)背疽方》:漏蘆湯

      處方 : 黃耆(生用)1兩
      ,連翹1兩
      ,大黃1分(微炒),漏蘆1兩(有白茸者)
      ,甘草半兩(生用),沉香1兩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退毒下膿。主腦疽

      、癰疽毒盛者

      用法用量 : 姜、棗湯調(diào)下

      摘錄 : 《集驗(yàn)背疽方》

      《圣濟(jì)總錄》卷一二九:漏蘆湯

      處方 : 漏蘆(去蘆頭)1兩
      ,升麻1兩,連翹1兩
      ,麻黃(去根節(jié))1兩
      ,大黃3分,防已3分
      ,木香3分
      ,白蘞3分
      ,沉香3分。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附骨疽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水1盞半

      ,加竹葉7片
      ,煎至1盞,攪勻
      ,去滓
      ,空心溫服。取利2-3行
      ,未利再服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二九

      《千金》卷二十二:漏蘆湯

      別名 : 千金漏蘆湯

      處方 : 漏蘆2兩,白及2兩

      ,黃芩2兩
      ,麻黃2兩,白薇2兩
      ,枳實(shí)2兩
      ,升麻2兩,芍藥2兩
      ,甘草2兩
      ,大黃2兩。

      功能主治 : 癰疽發(fā)背

      ,丹毒惡腫
      ,時(shí)行熱毒,發(fā)作赤色
      ,瘰病初發(fā)
      ,頭目赤痛,暴生障翳
      ,吹奶腫痛
      ,一切無名惡瘡。

      用法用量 : 千金漏蘆湯(《局方》卷八寶慶新增方)

      。方中白薇
      、枳實(shí),《局方》作白蘞
      、枳殼

      摘錄 : 《千金》卷二十二

      《外科精義》卷下:漏蘆湯

      處方 : 漏蘆1兩,白蘞1兩,黃芩(去黑心)1兩
      ,麻黃(去節(jié))1兩
      ,枳實(shí)(麩炒,去瓤)1兩
      ,升麻1兩
      ,芍藥1兩,甘草(炙)1兩
      ,樸消1兩
      ,大黃2兩。

      制法 : 上除消外

      ,余(口父)咀
      ,與消同和勻。

      功能主治 : 一切惡瘡

      ,毒腫丹瘤
      ,瘰疬疔腫,魚睛五發(fā)
      ,凜疽
      。初覺1-2日,便如傷寒
      ,頭痛煩渴
      ,拘急惡寒,肢體疼痛
      ,四肢沉重
      ,恍惚悶亂,坐臥不寧
      ,皮膚狀熱
      ,大便秘澀,小便赤黃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

      ,氣實(shí)人5錢,水1盞半
      ,文武火煎7沸,去滓
      ,空心熱服

      注意 : 好身莫服。

      摘錄 : 《外科精義》卷下

      《傷寒全生集》卷四:漏蘆湯

      處方 : 漏蘆
      、升麻
      、大黃、黃芩、甘草
      、藍(lán)葉
      、牛蒡子、玄參
      、桔梗
      、連翹、青木香
      、苦參
      、薄荷。

      功能主治 : 時(shí)毒

      ,頭面紅腫
      ,咽喉閉塞,水藥不下
      ;素有臟腑積熱
      ,發(fā)為腫毒疙瘩,一切腫瘍惡瘡便實(shí)者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摘錄 : 《傷寒全生集》卷四

      《外科精義》卷下:漏蘆湯

      處方 : 漏蘆5錢,練實(shí)5錢
      ,大黃5錢
      ,黃芩5錢,芍藥5錢
      ,甘草5錢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婦人吹奶初覺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

      ,水1盞半,加燈草30莖
      ,同煎至1盞
      ,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 : 《外科精義》卷下

      《醫(yī)略六書》卷三十:漏蘆湯

      處方 : 漏蘆3錢
      ,赤芍1錢半,當(dāng)歸3錢
      ,川芎1錢
      ,枳殼1錢半(炒),木香1錢半
      ,桔梗1錢
      ,刺角3枚
      ,白芷1錢半,甘草5分

      功能主治 : 乳汁不出

      ,脈沉滯澀者。

      用法用量 : 水煎

      ,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 : 產(chǎn)后素多郁怒,血?dú)廑战Y(jié)而乳竅不通

      ,故乳房腫脹
      ,乳汁不出。漏蘆疏利以通乳竅
      ,赤芍破血
      ,以行血滯,當(dāng)歸養(yǎng)血活血
      ,川芎活血行氣
      ,枳殼破滯氣以行氣化,木香調(diào)中氣以醒脾胃
      ,桔梗開提氣血
      ,白芷通利陽明,甘草緩中解毒
      ,角刺退腫攻堅(jiān)
      。水煎,溫服
      ,使氣行血活
      ,則陽明經(jīng)氣肅清,而沖脈之血無不上榮
      ,安有乳竅不通
      ,乳汁不出之患哉。

      摘錄 : 《醫(yī)略六書》卷三十

      《幼幼新書》卷三十六引《嬰孺方》:漏蘆湯

      處方 : 漏蘆1分
      ,連翹1分
      ,白蘞1分,芒消1分
      ,甘草(炙)1分
      ,細(xì)辛3分,升麻3分
      ,枳實(shí)(炙)3分
      ,麻黃(去節(jié))3分,黃芩3分
      ,大黃4分

      功能主治 : 熱毒癰疽,赤白丹毒

      ,瘡癤

      用法用量 : 水1升,煮5合

      ,7日兒1合為3服
      ,1歲服5合。

      摘錄 : 《幼幼新書》卷三十六引《嬰孺方》

      《外科大成》卷四:漏蘆湯

      處方 : 漏蘆1錢5分
      ,紫花地丁1錢
      ,荊芥1錢,當(dāng)歸1錢
      ,連翹1錢
      ,薄荷1錢,白芷1錢
      ,升麻1錢
      ,麻黃3錢,大黃2錢
      ,生甘草4分

      功能主治 : 癰疽療腫,不問陰陽初起者

      ,及初潰紅腫尚未消盡者
      ,及濕爛疥瘡等毒。

      用法用量 : 水2鐘

      ,煎8分
      ,食遠(yuǎn)溫服,蓋衣取微汗
      ,渣再煎服
      。次日,麻黃用2錢
      ,大黃用1錢半
      ,甘草用6分,溫服
      ;第3日則麻黃
      、大黃、甘草各用1錢
      ,溫服
      ;如腫尚未消盡,照第3日方再2-3服
      ,無不愈者
      。如不欲汗
      ,則麻黃少用,溫服之
      ;如大便不實(shí)及不欲下者
      ,則少用大黃,不用亦可
      ;隨病上下
      ,在食前、食后服
      。如便毒
      ,服利藥,正氣傷
      ,皮厚未穿者服此一汗
      ,不貶而穿。

      摘錄 : 《外科大成》卷四

      《圣濟(jì)總錄》卷十八:漏蘆湯

      處方 : 漏蘆(去蘆頭)1兩
      ,烏蛇(去皮骨
      ,酒炙)1兩,獨(dú)活(去蘆頭)1兩
      ,黃耆(炙)1兩
      ,白蘞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
      ,生姜(切
      ,炒)1兩,大黃(銼碎
      ,醋炒)1兩
      ,升麻(生用)3分,麻黃(去根節(jié)
      ,煎去沫
      ,焙)3分,枳實(shí)(去瓤
      ,麩炒)3分
      ,芍藥3分,防己3分
      ,玄參3分
      ,甘草(炙)3分,附子(炮裂
      ,去皮臍)3分
      ,梔子仁1兩1分,石膏(碎)1兩半

      制法 :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大風(fēng)癩

      ,身體成瘡,眉鬢墮落
      ,(疒咅)(疒畾)瘙癢
      ,搔之黃水出者。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

      ,以水1盞半,煎取1盞
      ,去滓溫服
      ;要利,空心
      、臨臥各1服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十八

      《圣濟(jì)總錄》卷一二六:漏蘆湯

      處方 : 漏蘆(去蘆頭)1兩,連翹1兩
      ,木通(銼)1兩
      ,桂(去粗皮)1兩,犀角屑1兩
      ,黃芩(去黑心)1兩
      ,柴胡(去苗)1兩,玄參1兩
      ,大黃(銼
      ,炒)1兩,知母(焙)1兩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瘰疬初結(jié),時(shí)發(fā)寒熱

      用法用量 : 本方方名

      ,《普濟(jì)方》引作“知母湯”。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二六

      《醫(yī)統(tǒng)》卷二十五:漏蘆湯

      別名 : 漏蘆升麻湯

      處方 : 漏蘆2錢

      ,升麻1錢半
      ,大黃(酒浸,量輕重用之)
      、黃芩(酒洗)5分
      ,生甘草1錢,藍(lán)葉(如無
      ,用青黛)1錢
      ,黑云參1錢,牛蒡子(炒
      ,研)1錢
      ,苦梗1錢
      ,連翹1錢。

      功能主治 : 時(shí)毒

      ,頭面紅腫
      ,咽嗌堵塞,水藥不下
      ;及臟腑素有積熱
      ,發(fā)為腫毒疙瘩,一切紅腫惡毒

      用法用量 : 漏蘆升麻湯(《景岳全書》卷六十四)

      。便結(jié)者,加芒消

      摘錄 : 《醫(yī)統(tǒng)》卷二十五

      《普濟(jì)方》卷三六七:漏蘆湯

      處方 : 木通1兩
      ,漏蘆1兩,當(dāng)歸1兩(洗)
      ,白茯苓1兩
      ,天麻1兩,羌活1兩
      ,甘草(炙)半兩
      ,荊芥半兩。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小兒半身不隨

      用法用量 : 每服1錢,水1盞

      ,加生姜2片
      ,薄荷3葉,煎5分
      ,去滓溫服

      摘錄 : 《普濟(jì)方》卷三六七

      《千金》卷五:漏蘆湯

      別名 : 漏蘆連翹湯、漏蘆散
      、千金漏蘆湯
      、漏蘆煮散

      處方 : 漏蘆6錢,連翹6錢

      ,白蘞6錢
      ,芒消6錢,甘草6錢
      ,大黃1兩
      ,升麻9銖,枳實(shí)9銖,麻黃9銖
      ,黃芩9銖

      功能主治 : 小兒熱毒癰疽,赤白諸丹毒瘡癤

      ,眼赤痛
      ,生翳障。

      用法用量 : 漏蘆連翹湯(《千金》卷十)

      、漏蘆散(《圣惠》卷九十)
      、千金漏蘆湯(《衛(wèi)生總微》卷二十)、漏蘆煮散(《普濟(jì)方》卷二八五)

      摘錄 : 《千金》卷五

      《瘍科選粹》卷五:漏蘆湯

      處方 : 漏蘆7錢5分
      ,甘草7錢5分,槐皮7錢5分
      ,五加皮7錢5分,白蘞7錢5分
      ,白蒺藜2兩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腳氣

      ,腳上風(fēng)毒腫痛

      用法用量 : 每用5兩,水煎

      ,去滓
      ,淋洗。

      摘錄 : 《瘍科選粹》卷五

      贊美煲湯的詩句

      1. 關(guān)于煲湯的詩句
      關(guān)于煲湯的詩句 1.關(guān)于"煮湯"的詩詞有哪些
      1

      、農(nóng)夫心內(nèi)如湯煮(宋·宋無名氏·《赤日炎炎似火燒》)

      2
      、湯餅煮成新兔美(宋·陸游·《野興》)

      3、菊曲煮餅探注湯(宋·黃庭堅(jiān)·《和曹子方雜言》)

      4
      、當(dāng)煩煮湯餅(宋·黃庭堅(jiān)·《和答子瞻和子由常父憶館中故事》)

      5
      、思公煮茗共湯鼎(宋·黃庭堅(jiān)·《省中烹茶懷子瞻用前韻》)

      6、曲幾團(tuán)蒲聽煮湯(宋·黃庭堅(jiān)·《以小團(tuán)龍及半挺贈(zèng)無咎并詩用前韻為戲》)

      7
      、石鼎颼颼夜煮湯(宋·范成大·《病中絕句》)

      8
      、煮湯聽成萬籟(宋·范成大·《曉枕》)

      9、藥爐湯鼎煮孤燈(宋·范成大·《元夕》)

      10
      、晨興秈飯煮蔥湯(宋·方回·《戊子元日凡陽道中
      2.描寫“煮湯”的句子有什么
      時(shí)間煮雨我煮湯
      ,笑傲滄海忘了傷。

      你有雙翅膀
      ,不去飛翔卻用來煮湯
      。江湖很忙,且去烹茶煮湯,何用閑談
      ?他會(huì)為你赴湯蹈火
      ,但不會(huì)伴你煮湯燒火。

      他會(huì)為你闖刀山火海
      ,但不會(huì)同你游蒼山洱海
      。有句話叫做“你給的愛太稀薄,都不夠煮一碗湯”


      我想過如果我足夠愛
      ,你的愛不夠用那我就用我的愛來煮湯給你喝。彼此拉扯了很久
      ,我才意識(shí)到
      ,你連鍋都沒給我。

      我想要的未來
      ,有房子住
      ,不用多大,最好窗外有陽光
      ;早晚有酸奶
      ,一天能吃上蘋果,有鍋給我煮湯
      ,偶爾能逛逛公園
      ,一年能陪爸媽幾次;有工作
      ,有本
      ,有單反,有書看
      ,有歌聽
      ;朋友偶爾奔過來聚一起,偶爾能到處走走
      ,有這樣
      ,就很幸福了。世上多的是這號(hào)人:放下前頭好景致不看
      ,干脆轉(zhuǎn)過身來
      ,一肚子氣,總認(rèn)為過去的都好
      ,如此的耽誤時(shí)光
      ,空耗了力氣,靠回憶過日子
      ,苦瓜當(dāng)飯
      ,黃連煮湯
      ,以為是天下第一味道。

      佛手柑聞起來有種檸檬和柑橘混合的香味
      ,可以用來泡水喝
      、煮湯、用鹽腌漬晾干當(dāng)陳皮吃
      。因?yàn)榉鹗指逃卸?福壽"的寓意
      ,不少東南亞地區(qū)的華人在農(nóng)歷新年期間都會(huì)買些佛手柑做祭祀的貢品。

      日照香爐生紫煙
      ,干柴烈火煮湯圓
      ;要看瀑布掛前川,湯圓飄香慶團(tuán)圓
      ;飛流直下三千尺
      ,餡心香甜把牙膩;疑是銀河落九天
      ,元宵節(jié)愿你快樂笑開顏
      。圓圓鍋?zhàn)又鬁珗A,圓圓心情慶團(tuán)圓
      ,彩燈掛起闔家歡
      ,愿你記住每一份甜。

      甜蜜包裹在糯米里
      ,幸福常留在你心間。祝元宵節(jié)快樂
      !另外
      ,用鯽魚、通草
      、絲瓜絡(luò)煮湯
      ,或豬蹄、漏蘆煮湯
      ,可達(dá)到疏肝理氣通絡(luò)的功效


      薛楊習(xí)慣了每天早上5點(diǎn)30分起來,給一家人煮湯
      ,現(xiàn)在這么勤快的“暖男”真的很少了
      。從事體力勞動(dòng)者及神經(jīng)衰弱者,用紅棗煮湯待茶可治療失眠
      ,溫度較高時(shí)節(jié)
      ,用紅棗與和荷葉同煮可利氣清暑、驅(qū)寒暖胃


      夏吃蘿卜冬吃姜
      ,無需大夫開藥方。暖身防寒不感冒,英姿煥發(fā)體質(zhì)強(qiáng)


      生姜羊肉燉煮湯
      ,莫要小看不一般。冬季進(jìn)補(bǔ)可暖胃
      ,強(qiáng)身健體精神爽


      愿你立冬健康伴!春分百花初綻
      ,養(yǎng)生年年有魚
      ,鯽魚豬蹄同煨,促進(jìn)血液循環(huán)
      ,鯉魚川貝煮湯
      ,止咳平喘良方,黑魚紅棗燉制
      ,清熱補(bǔ)脾高招
      ,鱸魚清蒸最好,溫中補(bǔ)氣獨(dú)到
      。情濃關(guān)懷送到
      ,愿你健康安好。
      3.贊美“湯”的詩句有哪些
      1
      、品令·茶詞

      【作者】黃庭堅(jiān)

      【朝代】宋朝

      【詩文】

      鳳舞團(tuán)團(tuán)餅
      。恨分破、教孤令


      金渠體凈
      ,只輪慢碾,玉塵光瑩


      湯響松風(fēng)
      ,早減了、二分酒病


      味濃香永
      。醉鄉(xiāng)路、成佳境


      恰如燈下
      ,故人萬里,歸來對(duì)影


      口不能言
      ,心下快活自省。

      【譯文】幾只鳳凰在鳳餅茶上團(tuán)團(tuán)飛舞
      。只恨有人將茶餅掰開
      ,鳳凰各分南北
      ,孤孤零零。將茶餅用潔凈的金渠細(xì)心碾成瓊粉玉屑
      ,但見茶末成色純凈
      ,清亮晶瑩。加入好水煎之
      ,湯沸聲如風(fēng)過松林
      ,已經(jīng)將酒醉之意減了幾分。

      煎好的茶水味道醇厚
      ,香氣持久
      。飲茶亦能使人醉,但不僅無醉酒之苦
      ,反覺精神爽朗
      ,漸入佳境。就好比獨(dú)對(duì)孤燈之時(shí)
      ,故人從萬里之外趕來相逢
      。此種妙處只可意會(huì),不可言傳
      ,惟有飲者才能體會(huì)其中的情味


      2、新嫁娘詞

      【作者】王建

      【朝代】唐朝

      【詩文】

      三日入廚下
      ,洗手作羹湯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譯文】

      新婚三天來到廚房
      ,洗手親自來作羹湯。

      不知婆婆什么口味
      ,做好先讓小姑品嘗。

      3
      、野興

      【作者】陸游

      【朝代】宋朝

      【詩文】

      寓館無常地
      ,輕裝不宿謀。

      迷途問耕叟
      ,過渡上漁舟


      野飯香炊玉,村醪滑瀉油


      還家亦無事
      ,隨處送悠悠。

      【簡(jiǎn)介】

      陸游字務(wù)觀
      ,少時(shí)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
      ,高宗時(shí)應(yīng)禮部試
      ,為秦檜所黜。

      中年入蜀
      ,投身軍旅生活
      ,官至寶章閣待制。

      晚年退居家鄉(xiāng)
      。其一生筆耕不輟
      ,今存九千多首,內(nèi)容極為豐富


      【作者】杜耒

      【朝代】宋朝

      【詩文】

      寒夜客來茶當(dāng)酒
      ,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
      ,才有梅花便不同


      【譯文】

      冬天的夜晚,來了客人
      ,用茶當(dāng)酒
      ,吩咐小童煮茗,火爐中的火苗開始紅了起來了
      ,水在壺里沸騰著
      ,屋子里暖烘烘的。

      月光照射在窗前
      ,與平時(shí)并沒有什么兩樣
      ,只是窗前有幾枝梅花在月光下幽幽地開著,芳香襲人
      。這使得今日的月色顯得與往日格外地不同了


      5、
      、宛丘

      【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

      【詩文】

      子之湯兮
      ,宛丘之上兮。

      洵有情兮
      ,而無望兮


      坎其擊鼓,宛丘之下


      無冬無夏
      ,值其鷺羽。

      坎其擊缶
      ,宛丘之道


      無冬無夏,值其鷺翿


      【譯文】

      你起舞熱情奔放
      ,在宛丘山坡之上


      我誠然傾心戀慕,卻不敢存有奢望


      你擊鼓坎坎聲傳
      ,宛丘下歡舞翩然。

      無論是寒冬炎夏
      ,持鷺羽舞姿美艷


      你擊缶坎坎聲響,歡舞在宛丘道上


      無論是寒冬炎夏
      ,持鷺羽舞姿漂亮。
      4.和湯有關(guān)的詩句
      ,做“水”的意思是主要指“熱水
      。”下面列出幾首含“湯”字的唐詩供參考

      李商隱&lt
      ;覽古&gt
      ;莫恃金湯忽太平,草間霜露古今情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蘸W壤真何益,欲舉黃旗竟未成
      。長(zhǎng)樂瓦飛隨水逝
      ,景陽鐘墮失天明?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仡^一吊箕山客
      ,始信逃堯不為名。

      韓偓&lt
      ;詠浴&gt
      ;再整魚犀攏翠簪,解衣先覺冷森森
      。教移蘭燭頻羞影
      ,自試香湯更怕深。初似洗花難抑按
      ,終憂沃雪不勝任。豈知侍女簾帷外
      ,剩取君王幾餅金


      李隆基&lt;幸鳳泉湯&gt
      ;西狩觀周俗
      ,南山歷漢宮
      。薦鮮知路近,省斂覺年豐
      。陰谷含神爨
      ,湯泉養(yǎng)圣功。益齡仙井合
      ,愈疾醴源通
      。不重鳴岐鳳,誰矜陳寶雄
      。愿將無限澤
      ,沾沐眾心同。

      張九齡&lt
      ;夏日奉使南海在道中作&gt
      ;緬然萬里路,赫曦三伏時(shí)
      。飛走逃深林
      ,流爍恐生疵。行李豈無苦
      ,而我方自怡
      。肅事誠在公,拜慶遂及私
      。展力慚淺效
      ,街恩感深慈。且欲湯火蹈
      ,況無鬼神欺
      。朝發(fā)高山阿,夕濟(jì)長(zhǎng)江湄
      。秋瘴寧我毒
      ,夏水胡不夷。信知道存者
      ,但問心所之
      。呂梁有出人,乃覺非虛詞

      母豬蹄湯簡(jiǎn)介

      目錄1拼音2《三因》卷十八 2.1組成2.2主治2.3母豬蹄湯的用法用量 附:1古籍中的母豬蹄湯 1拼音 mǔ zhū tí tāng

      2《三因》卷十八

      2.1組成

      母豬蹄1只(制如食法)
      ,通草4兩。

      2.2主治

      乳婦氣少血衰
      ,脈澀不行
      ,乳汁絕少。

      2.3母豬蹄湯的用法用量

      以水1斗浸
      ,煮熟
      ,得45升
      。取汁飲,不下更作

      古籍中的母豬蹄湯 《醫(yī)學(xué)正傳》:[卷之七]婦人科下·產(chǎn)后 絕少

      。鐘乳粉(細(xì)研)每服二錢,濃煎漏蘆湯調(diào)下
      。母豬蹄湯(局方)治乳汁不通
      。母豬蹄(一只)通草(四兩)...

      《普濟(jì)方》:[卷三百四十六產(chǎn)后諸疾門]產(chǎn)后乳無汁下乳 )用葫蘆根搗羅為末。不計(jì)時(shí)候

      。以溫酒調(diào)下二錢
      。母豬蹄湯(出便產(chǎn)須知)治乳婦氣少血衰。脈澀不行
      。乳汁絕...

      《驗(yàn)方新編》:[卷二乳部]婦人乳汁不通 貝母

      、知母、牡蠣粉各等分
      ,為末
      ,用豬蹄湯調(diào)服二錢,即通
      。此秘方也
      。又方∶鮮蝦一斤(去皮、須
      、足
      ,用...

      《惠直堂經(jīng)驗(yàn)方》:[卷四婦人門]產(chǎn)后無乳方 宜吃豬肝。黑芝麻(炒焦為末三錢)熱酒沖服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蛴秘i蹄湯沖服更妙?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痘葜碧媒?jīng)驗(yàn)方》清·公元16441...

      《湯液本草》:[卷之四草部]貝母

      通壅湯簡(jiǎn)介

      目錄1拼音2《證因方論集要》卷一 2.1方名2.2組成2.3主治2.4各家論述 附:1古籍中的通壅湯 1拼音 tōng yōng tāng

      2《證因方論集要》卷一

      2.1方名

      通壅湯

      2.2組成

      桔梗
      、白及、橘紅
      、貝母
      、甜葶藶、苡仁
      、甘草節(jié)
      、金銀花。

      2.3主治

      肺癰
      ,咳嗽吐膿血
      ,咳引胸中痛。

      2.4各家論述

      苡仁甘寒,益胃補(bǔ)肺
      ;銀花甘平,除熱解毒
      ,用以為君
      。川貝母辛散肺郁,甘草節(jié)甘瀉肺火
      ,用以為臣
      。白及苦平,肺損可以復(fù)生
      ;葶藶甘辛
      ,肺閉可以疏泄;桔梗開提
      ,橘紅宣通
      ,用以為佐使。共成化毒之功

      古籍中的通壅湯 《張氏醫(yī)通》:[卷十五]鼻門 如小豆許于鼻孔中以綿絮塞之

      。日再。以愈為度
      。升麻湯(方祖)補(bǔ)中益氣湯(保元湯下)香蘇散(傷寒門)當(dāng)...

      《玉機(jī)微義》:[卷二十六脹滿治法]調(diào)理之劑 局方紫沉通氣湯治三焦氣澀不能宣通腹脹便澀(方見氣證門)濟(jì)生紫蘇子湯治憂思多度致傷脾胃心腹脹滿喘促煩悶...

      《證治準(zhǔn)繩·類方》:[第八冊(cè)鼻]鼻塞 盞半

      ,去滓,食前稍熱服
      。人參湯治肺氣上攻
      ,鼻塞不通。人參白茯苓黃芩陳皮(去白)羌活麻黃(去根節(jié))蜀...

      《竹林女科證治》:[卷三保產(chǎn)上]乳少

      ,補(bǔ)之也
      。若乳將至而未能過暢者,宜涌泉散
      。滯者
      ,通之也。若肥胖婦人痰氣壅滯
      ,乳滯不來者
      ,宜漏蘆湯。...

      《萬病回春》:[卷之五]耳病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5410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qǐng)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qǐng)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
      ,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李敬孝教授運(yùn)用枳實(shí)薤白桂枝湯醫(yī)案二則
      摘要:本文為總結(jié)歸納胸痹病辨證及治療規(guī)律,根據(jù)《金匱要略》一書中張仲景對(duì)胸痹的論述
      川升麻揩齒散
      處方 : 川升麻半兩,白附子1分(炮裂)
      ,密陀僧1分
      ,露蜂房1分,槐枝灰半兩
      。制法 : 上為末
      ,別入生地黃汁1合,拌令勻
      加味地黃丸
      加味地黃丸《古今醫(yī)統(tǒng)》卷九十:加味地黃丸處方 : 熟地黃(煮爛
      ,搗)120克 山茱萸肉 山藥各60克 澤瀉30克 牡丹皮 白茯苓各15克 鹿茸(酥炙)牛膝各6克制法 : 上藥為末,面糊丸
      ,如黍米大
      和中解托湯
      和中解托湯處方 : 柴胡1錢,干葛1錢
      ,山楂1錢
      ,澤瀉1錢,陳皮8分
      ,甘草3分
      ,生姜、大棗
      。功能主治 : 外感之癥
      ,手足厥冷
      ,惡寒淅瀝,肢節(jié)酸疼
      ,有似陽微者
      ;口渴欲飲,舌上微苔
      健脾增力丹
      處方 : 陳皮1斤
      ,厚樸1斤
      ,蒼術(shù)1斤,神曲1斤
      ,麥芽1斤
      ,山楂1斤,甘草半斤
      ,黑豆半斤
      。制法 :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
      固衛(wèi)御風(fēng)湯
      處方 : 炙黃耆9g
      ,防風(fēng)9g,炒白術(shù)9g
      ,桂枝9g
      ,赤芍9g,白芍9g
      ,生姜3片
      ,大棗7枚。功能主治 : 調(diào)營固衛(wèi)
      ,以御風(fēng)寒
      。主冷激性蕁麻疹。用法用量 : 日久發(fā)作不休者
      ,加烏梅
      保真湯
      保真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保真湯處方 : 藁本(去蘆)川芎各120克 甘草(炒)60克 蒼術(shù)(洗
      ,銼,麩炒)500克制法 : 上藥哎咀為粗末
      。功能主治 : 治四時(shí)傷寒
      黃蓍酒
      處方 : 黃蓍
      、防風(fēng)
      、桂心、天麻
      、萆薢
      、石斛、虎骨(酥炙)
      、白芍藥
      、當(dāng)歸、云母粉
      、白術(shù)
      、茵芋葉、木香
      、仙靈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