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 : 治五臟中寒,口噤失音,四肢強直;兼治胃脘停痰,冷氣刺痛。
用法用量 : 上作一服,水二鐘,煎至一鐘,不拘時服。
摘錄 :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炮制 : 上粗末。
功能主治 : 脾胃不和,中寒上沖,胸脅逆滿,心腹療痛,痰逆惡心,或時嘔吐,心下虛痞,隔塞不通,飲食減少,短氣羸困,溫中逐水,止汗去濕。又腸胃冷濕,泄瀉注下,水谷不分,腹中雷鳴,傷寒時氣,里寒外熱,霍亂吐利,手足厥冷,胸痹心痛,逆氣結氣,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 : 每三錢,以水一盞半,煎取中盞,去滓,稍熱服,空心、食前。
摘錄 :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 : 人參 干姜 甘草(炙)白術各9克
制法 : 上藥切碎。
功能主治 : 溫中祛寒,補氣健脾,治脾胃虛寒證,自利不渴,嘔吐腹痛,腹?jié)M不食及中寒霍亂,陽虛失血,如吐血、便血或崩漏,胸痞虛證,胸痛徹背,倦怠少氣,四肢不溫?,F(xiàn)用于急、慢性胃炎,胃竇炎、潰瘍病、胃下垂、慢性肝炎等屬脾胃虛寒者。
用法用量 : 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去滓,每次溫服200毫升,日三服。服湯后,如食頃,飲熱粥200毫升左右,微自溫,勿揭衣被。
備注 : 方中干姜溫運中焦,以散寒邪為君;人參補氣健脾,協(xié)助干姜以振奮脾陽為臣;佐以白術健脾燥濕,以促進脾陽健運;使以炙甘草調和諸藥,而兼補脾和中,以蜜和丸,取其甘緩之氣調補脾胃。諸藥合用,使中焦重振,脾胃健運,升清降濁機能得以恢復,則吐瀉腹痛可愈。
摘錄 : 《傷寒論》
功能主治 : 加生姜3片,水煎,磨沉香、木香同服。
用法用量 : 上藥銼為一劑。
注意 : 治寒喘,四肢厥冷,脈沉細。
摘錄 : 《萬病回春》卷二
制法 : 上藥銼為一劑。
功能主治 : 治寒泄,悠悠腹痛,瀉無休止,色青,脈沉遲。
用法用量 : 加生姜3片,大棗2枚,燈草1團,水煎,溫服。嘔吐惡心,加丁香、半夏,去良姜、官桂;瀉不止,加蒼術、山藥;瀉多不止,加肉蔻、訶子、附子,去良姜、官桂;虛汗,加黃耆,去藿香、官桂;飽悶,加厚樸、砂仁,去人參、良姜、官桂。
摘錄 : 《萬病回春》卷三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患后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2片,大棗2個(擘破),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八七
制法 : 上為粗末,加木香(煨)、肉豆蔻。
功能主治 : 產(chǎn)后虛證,下痢純白,腹痛,里急后重,手足冷。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陳米、鹽、烏梅煎,空心服。
摘錄 : 《普濟方》卷三五五
功能主治 : 孕婦心氣疼痛,脈遲者。
用法用量 : 水煎,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 : 胎寒氣逆,上犯心包,故心氣冷疼,食卒不下焉。白術健脾土以安胎,炮姜暖中氣以逐冷,炙草緩中益胃以除痛也。水煎,溫服,使土暖氣溫,則冷氣自化而胎得所安,何有心氣冷痛、食卒不下之患哉。
摘錄 : 《醫(yī)略六書》卷二十八
功能主治 : 痘已現(xiàn)形,而吐瀉不止。
用法用量 : 加煨姜3片,大棗3個,水煎服。
摘錄 : 《幼幼集成》卷五
功能主治 : 腎虛經(jīng)來泄瀉,經(jīng)來之時五更泄瀉,如乳兒尿。
用法用量 : 水煎,空心服。
摘錄 : 《葉氏女科》卷一
功能主治 : 溫補中氣,挽回元陽。主
用法用量 : 加大棗3個(去核),水煎服。
摘錄 : 《醫(yī)學心悟》卷六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小兒慢驚虛困,痰涎不利。
用法用量 : 加生姜、大棗,水煎服。手足厥冷,加附子、炮姜回陽。
摘錄 : 《普濟方》卷三七一
制法 : 上銼。
功能主治 : 脾胃虛冷,脘痛,腹脹,泄瀉。
用法用量 : 加生姜、大棗,水煎服。重者,加炮附子。
摘錄 : 《普濟方》卷四○四
功能主治 : 吐蛔。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摘錄 : 《古今醫(yī)徹》卷一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痰飲。思后余毒,不思飲食,三焦氣憊。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半分(切),煎至8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八七
功能主治 : 痘疹吐泄,手足厥冷,腹脹自利。
用法用量 : 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摘錄 : 《痘疹一貫》卷二
功能主治 : 妊娠吐清水,同食物出者。
用法用量 : 水1盞半,加姜汁1匙服。
摘錄 : 《廣嗣紀要》卷十二
功能主治 : 痘疹見形,吐瀉不止者。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水煎服。
摘錄 : 《痘疹全書》卷上
制法 : 上銼1劑。
功能主治 : 胃寒嘔吐清水冷涎。
用法用量 : 本方方名,《東醫(yī)寶鑒·雜病篇》引作“加減理中湯”。寒極手足冷,脈微,吐不出者,去官桂,加附子;煩躁,加辰砂、炒米。
摘錄 : 《回春》卷三
功能主治 : 產(chǎn)后腹痛,脈沉細澀者。
用法用量 : 水煎,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 : 產(chǎn)后脾虧冷滯,中氣有傷而不能運化,故腹中疼痛,迷悶不已焉。白術健脾土之虛,炮姜逐中宮之冷,人參益痛傷之氣,炙草緩痛傷之脾,砂糖灰去瘀血而新血自生,以緩虛寒之腹痛也。水煎,溫服,使脾健氣強,則寒滯自化,而胃脘陽和煥發(fā),安有腹痛之患乎。
摘錄 : 《醫(yī)略六書》卷三十
功能主治 : 臟腑寒結。
用法用量 : 加生姜、大棗為引。
摘錄 : 《點點經(jīng)》卷一
制法 : 上銼1劑。
功能主治 : 干霍亂,心腹飽脹,絞痛,不吐不瀉,脈沉欲絕。
用法用量 : 加生姜3片,水煎,磨木香調服。外用炒生姜滓揉法,急用鹽湯探吐,得物出為好,及刺委中穴,血出甚妙。夏月干霍亂,不吐不瀉,胸腹絞痛,煩渴自汗,不可用姜、桂;心腹絞痛,面唇青,手足冷,脈伏欲絕,加附子、茴香,去蒼術;心腹飽悶硬痛結實者,加檳榔、枳實、山楂、瓜蔞、蘿卜子,去甘草、枳殼、蒼術;胃寒嘔噦發(fā)呃,加丁香、茴香、香附、良姜,去官桂、甘草、蒼術;虛汗,加附子,去蒼術。
摘錄 : 《回春》卷三
制法 : 上銼1劑。
功能主治 : 寒瀉癥。
用法用量 : 加生姜3片、大棗2個、燈草1團,水煎,溫服。寒極手足冷,脈沉細,加附子,去良姜、官桂;腹痛,加厚樸、砂仁、木香,去人參;嘔噦惡心,加丁香、半夏,去良姜、官桂;瀉不止,加蒼術、山藥;瀉多不止,加肉蔻、訶子、附子,去良姜、官桂;虛汗,加黃耆,去藿香、官桂;飽悶,加厚樸、砂仁,去人參、良姜、官桂。
摘錄 : 《回春》卷三
制法 : 上銼1劑。
功能主治 : 寒喘。
用法用量 : 本方方名,《醫(yī)部全錄》引作“九味理中湯”。若脈細,手足冷,加附子。
摘錄 : 《回春》卷二
功能主治 : 瘡疹吐利。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用水1盞,煎5分,不拘時候。
摘錄 : 《準繩·幼科》卷五
功能主治 : 吐瀉手足厥冷。
用法用量 : 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摘錄 : 《誠書》卷八
功能主治 : 痘瘡臟寒木能發(fā)毒,而腹脹,二便清利,手足冷,痘淡白,脈微緩者。
摘錄 : 《種痘新書》卷四
處方 : 人參3兩,桂心3兩,甘草(炙)3兩,干姜2兩。
制法 : 上切。
功能主治 : 石發(fā)后霍亂吐多者,必轉筋,不渴,即臍上筑者,腎氣虛。
用法用量 : 理中去術加桂湯(《圣濟總錄》卷三十八)。
摘錄 : 《外臺》卷三十八
功能主治 : 三陰自利。
用法用量 : 水煎,早空心、午前服。
摘錄 : 《活人方》卷三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霍亂吐瀉,心煩筑悸。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四十七
脾為后天之本,能量不轉化,熱不對外來,這個冷你永遠治不掉。你光治皮毛有什么用?要大量的營養(yǎng)才能化為能量。理中湯就這幾味藥,你看仲景用多大!都四兩哎。這四味藥放在一起,有多大的能量!你后人用藥哪有用這么多的?用10克20克,吃了根本不管勁。下半身怕冷,再把附子加上。
冷,也就是脾胃虛了。仲景為什么立下理中湯?你中不建,什么都沒有了。只有大劑量的理中湯,才能把脾建起,人能量才能夠。這種冷,你還要分清,就那一味藥來回調換——冷于中干姜大,冷于下附子大。
目錄1拼音2《產(chǎn)科發(fā)蒙》卷二:桂附理中湯 2.1處方2.2功能主治2.3桂附理中湯的用法用量2.4摘錄 3《喉科種?!肪砦?桂附理中湯 3.1處方3.2功能主治3.3摘錄 4《證治寶鑒》卷五 4.1方名4.2組成4.3主治4.4附注 附:1古籍中的桂附理中湯 1拼音 guì fù lǐ zhōng tāng
2《產(chǎn)科發(fā)蒙》卷二:桂附理中湯
3《喉科種?!肪砦?桂附理中湯
4《證治寶鑒》卷五
古籍中的桂附理中湯 《軒岐救正論》:[卷之四治驗醫(yī)案上]房勞傷寒 房勞。當小腹微疼而復下利。詢之果然。急以大劑桂附理中湯與服。脈癥頓減。次早遍體發(fā)斑。彼疑以為附毒。...
《續(xù)名醫(yī)類案》:[卷十四]呃逆 運失職也;呃逆者,五陽不布,陰氣用事也。當用桂附理中湯,大培中土,土旺則不受制于木,且能生肺以制木...
《醫(yī)門補要》:[卷下]醫(yī)案 則寒氣阻閉經(jīng)絡,手足多生青紫塊,麻痹難動,議桂附理中湯,加溫通藥八帖乃痊。一老嫗體虛痰盛,忽昏厥聲...
《續(xù)名醫(yī)類案》:[卷二]中寒 末,甚為危厲,兼以自汗不止,虛陽將脫,法當用桂附理中湯,以消陰攝陽。陽既安位,則群陰畢散矣。是夜連...
《續(xù)名醫(yī)類案》:[卷十五]汗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5448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理中散
下一篇: 理中湯加丁香柿蒂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