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法 : 上將荔枝肉擂碎,以軟米飲和為膏。
功能主治 : 瘰疬。
用法用量 : 看瘡大小攤貼。如有3-5個者,止去貼為頭者,妙。
摘錄 : 《普濟方》卷二九一
功能主治 : 生津止渴,去煩。主傷寒。瘧疾。
用法用量 : 上用水1斗5升,熬至1半,濾去滓,下乳糖再熬,候糖熔化開,入姜汁再熬,濾去滓,俟少時,入麝香,用如常法服。
摘錄 : 《御藥院方》卷二
甜品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
據(jù)《詩經(jīng)》載:“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于凌陰?!?說明遠在三千年前的商代,人們就在隆冬季節(jié)把冰塊儲藏起來供夏日用。
二之日、三之日即相當(dāng)于農(nóng)歷十二月,鑿冰之聲咚咚,正月時藏冰于冰庫。
據(jù)《元和縣志》載,“古時姑蘇葑門外曾有座大冰庫,內(nèi)設(shè)窖24座,以按二十四節(jié)氣。
每遇嚴(yán)寒,戽水蓄于蕩田,冰既堅,貯之于窖,盛夏需以護魚鮮,并以滌暑。”
到了周代,還專門設(shè)有專管取冰用冰的官員,稱為“凌人”。
唐代,長安的市場上已有了專門做冰買賣的商人。
到了晚唐,商人為了招來生意,在冰中加糖,更吸引顧客。
到了宋代,中國的冷食種類就更多了。
如北京,汴京市場上出售的“砂糖冰雪冷元子”,南宋臨安街上賣的“雪泡梅花酒”等。
這個時期還出現(xiàn)了“冰酪”,如當(dāng)時詩人楊萬里所描繪:“似膩還成爽,才凝又欲飄;玉來盤底碎,雪到口邊銷。”
元朝時的商人,又在冰中加上蜜糖和珍珠粉。
元忽必烈執(zhí)政時,開始生產(chǎn)冰淇淋,為了保守制作工藝的秘密,還頒布了一道除王室外禁止制造冰淇淋的敕令。
明清時的老北京,就在什剎海等地建有雪池冰窖等以貯冰,宮內(nèi)并設(shè)有管冰事的官員,謂之“凌人 ”,專管斬冰藏冰用冰等事宜。
清代時的冰窖分為官窖、府窖(八大帽子王府自己的冰窖)和民窖。
民國初時一些官府冰窖也由商家經(jīng)營,從此天然冰向民間四合院、醫(yī)院、飯莊、冷飲店供應(yīng),用于抵御暑熱。
同時,街市上也出現(xiàn)了冷飲食品。
冷飲,古稱冰食,約起源于三千多年前的商代。
春秋末期時冰的用途已更廣泛,諸侯喜愛在宴席上飲用冰鎮(zhèn)米酒,在《楚辭》中就有贊賞冰鎮(zhèn)的糯米酒,喝起來既醇香又清涼的記述,可見當(dāng)時冷飲已流行,制作水平也很高。
唐宋時,“冰食”品種更日益豐富,已有雪泡梅花酒、涼水荔枝膏、冰鎮(zhèn)珍珠汁、冰調(diào)雪藕絲等品種。
宋代時冰食更豐富,據(jù)古籍載,宋皇帝徽宗即因炎夏貪吃冰食,吃傷了脾胃,久治方愈。
元代時,宮廷內(nèi)已有冰酪等美味冰食。
相傳清末代皇帝溥儀酷愛吃西餐,他每餐都必食冰淇淋。
清末民國時老北京街市上已有很多冷食店,已有雪花酪、刨冰、酸梅湯、汽水等物美價廉的消夏冰食向市民出售。
“京都夏日,宴客之筵必有四冰果,以冰拌食,涼沁心脾?!?
舊京時什剎海荷花市場是最大的冰食市場,什剎海會賢堂飯莊的什錦冰盤則聞名京城。
“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
賣冰一聲隔水來,行人未吃心眼開。”詩人楊萬里的詩,正詠出夏日里御熱溽暑喜用冰的情景。
直到13世紀(jì)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離開中國時,才把中國冰淇淋的制作方法帶到意大利 ,以后有傳到法國和英國。
后英國商人又將冰淇淋改制成雪糕。
1768年,荷蘭化學(xué)家普利斯特創(chuàng)造了一種能解渴消暑的“荷蘭水”,也就是現(xiàn)在的汽水。
1920年,美國一名商人成功研制了冰淇淋。
澄沙的意思:指過濾后較細的豆沙。
澄沙例句:
1、老樣子一份,換黃糖去酥皮,減糖二澄沙去皮哎!
2、錢芝麻6合,澄沙6合,豆腐1斤,豆腐皮3張,粉鍋渣2斤8兩,水粉3兩,豆瓣4。
3、我相信,多少殘酷的傾軋在無盡東去的歲月淘洗下,澄沙汰礫,積淀到歷史的底層。
4、伊諾重新坐了下來,沉默便跟著坐了,朱顏送上了甘露餅、荔枝膏、澄沙團子各一碟子,粉黃,乳白,淺粉,和著看倒是漂亮得緊。
5、幾人走在集市之中,見裝花盤架車兒,上插飛蛾、紅燈,在街上喧呼叫賣,車上裝有乳糖丸子、南北珍果、皂兒糕、澄沙團子等食物。
豆沙一般指紅豆沙,是將紅豆浸泡后煮熟壓成泥,然后再加入油、糖漿或玫瑰醬類的甜醬混和均勻后制成的。此外,綠豆沙也是生活中常見的豆沙,制作方法跟紅豆沙一樣,它們的豆沙餡可以用來做豆沙包、豆沙餅之類的點心、各種各樣的可口食物。
制作步驟:
首先擇豆,然后簡單清洗下紅豆再浸泡發(fā)豆4小時,泡好后用水再次沖洗干凈,然后倒入電飯鍋里,入水把紅豆煮熟煮軟。煮好后再燜一個小時。待紅豆煮熟后用鏟子把它壓成泥狀或者用攪拌機打成豆沙即可。
接著翻炒,不粘鍋中熱加入倒入紅豆沙,根據(jù)個人口味加適量紅糖翻炒。把豆沙里面的水份炒的稍微干一點,再加少量食用油翻炒均勻即可。最后起鍋,當(dāng)炒至粘稠度適合時起鍋裝進容器里,冷卻后冷藏隨吃隨取,
宋朝的飲料,到了夏天是十分豐富的。據(jù)史書上記載,在北宋東京汴梁每次到了夏日,街道兩旁便擺滿了賣冷飲的小攤子,而這些小攤子賣的東西也是有很多,比如冰雪甘草湯、冰凍木瓜汁、荔枝水、楊梅酒,還有常見的綠豆湯。
所謂的冰雪甘草湯,是用甘草砂糖和清水一起熬制,然后等它涼了之后再放入冰塊。據(jù)說這種東西做成飲品是十分吸引人的,而且他的口感冰涼。不過作為現(xiàn)代人的我們肯定會好奇,我們現(xiàn)在可以用冰柜來保存冰塊或者生產(chǎn)冰塊,但在技術(shù)不發(fā)達的古代,古代人又是怎么樣保存冰塊以及生產(chǎn)冰塊的呢?其實古代人他們是根本不會制造冰塊的,他們只會采集天然的冰塊。在每年寒冬臘月的時候,河水中便有現(xiàn)成的冰塊,而人便將這些冰塊鑿下來專門運送到儲藏冰塊的地下冰窖之中。等到第二年的夏天,再把這些冰塊拿出來做冷飲。
其實在唐朝的時候,就已經(jīng)有了我們現(xiàn)在所吃的冰棍了,只不過那時的冰棍只是簡單的冰加上一些鹽,還有一些蔗糖水放在桶中,然后插入一根小木棍,等待它凝結(jié)成冰再把它拿出來,這就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冰棍了。
其實除了吃,在我國歷史上早有空調(diào)的原型,那就是中國古代常用的冰鑒。冰鑒在一開始用的是青銅制作的盒子,但人們后來發(fā)現(xiàn)木盒更不容易把冰融化,因此在后來人們就用木盒子放入冰塊,然后蓋上蓋子,人睡在上面就可以乘涼。
區(qū)別主要有兩點,第一點是口感。蜂蜜是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或分泌物,經(jīng)過充分釀造而成,不同的蜜源植物釀造的蜂蜜色、香、味都有不同,蜂蜜獨有的甜味與食品用糖蜜有明顯差別,蜂蜜的口感更有層次。
第二點是營養(yǎng)價值,顯而易見蜂蜜的營養(yǎng)價值遠高于食品用糖蜜。蜂蜜中含有180多種物質(zhì),其中包括葡萄糖和果糖,還有氨基酸、礦物質(zhì)、維生素以及活性酶等成分,這些成分都可以被人體吸收利用,而糖蜜主要成分就是蔗糖。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5539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荔枝粥
下一篇: 荔核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