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小兒疽瘡。
用法用量 : 每服1錢匕,水7分,煎至4分,去滓,食后、臨臥溫服。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八二
制法 :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 無辜疳,血痢不斷。
用法用量 : 每服1錢,水1小盞,煎至6分,去滓,乳食前溫服。
摘錄 : 《普濟方》卷三九七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小兒赤白痢,挾熱多渴。
用法用量 : 每服1錢匕,入蜜少許,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分溫2服,空心、午后服。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七八
大青葉茶
材料:大青葉5g、茉莉花茶3g
用法:用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抗菌。
主治:熱病煩渴;流感;急性傳染性肝炎;菌?。稽S疸;口瘡;癰疸腫毒;肺炎;急性腸炎。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山楂大青葉茶
材料:山楂30g、當歸15g、大青葉30g
做法:將洗凈的山楂、當歸、大青葉一同放入鍋中,加水煎湯,去渣,取汁即成。上、下午各飲適量。
功效:滋陰養(yǎng)血,化瘀活血,清熱解毒。適用于高脂血癥,高血壓病,病毒性感冒等病癥。
大青葉綠豆湯
材料:大青葉30克、綠豆30克
做法:將綠豆洗凈,用清水浸泡半小時,大青葉洗凈、把全部用料一齊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文火煮1小時即可、隨量飲用。
功效:清熱解毒、治流行感冒,癥見高熱不退,惡寒頭痛,甚至寒戰(zhàn),周身酸痛,倦怠無力,咽痛口喝,或咳嗽,舌紅,脈數(shù)。
大青葉金銀花蜜飲
材料:大青葉15克、金銀花10克、蜂蜜15克
做法:將大青葉揀去雜質,洗凈后曬干或烘干,切成片,與擇洗干凈的金銀花同放入沙鍋,加水濃煎2次,每次30分鐘,合并2次濾汁,待濾汁轉溫后加入蜂蜜,拌和均勻即成。
蒲公英大青葉湯
組成:蒲公英60克、大青葉30克、黃芩24克、丹皮12克、赤芍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功效:清熱解毒,活血消腫。
主治:熱毒壅阻咽喉。
出處:劉祥泉方。
大青葉清肝降酶茶
組成:垂盆草30克、大青葉10克、虎杖15克。
制法:上方藥量加大20倍,共研為末。每次用40--60克,置于保溫瓶中,用沸水沖泡,蓋悶15分鐘后,代茶頻飲。每日1劑。
功效:清利濕熱,解毒降酶。
主治:病毒性肝炎。黃疸不明顯或黃疸消退后轉氨酶、堿性磷酸酶、乳酸脫氫酶等居高不下。
禁忌:胃、十二指腸潰瘍病者宜食后飲用。
按語:垂盆草系景天科植物的全草,性味甘涼,功效清熱利濕,解毒消癰。現(xiàn)代藥理報道其主要含垂盆草甙、氨基酸、糖類、黃酮類等。有護肝、降低轉氨酶及抗菌作用?;⒄惹鍩峤舛?、活血化瘀、利濕退黃,大青葉清熱解毒,均是治療傳染性肝炎的良藥,三者聯(lián)合運用抗肝炎病毒,降酶護肝的作用顯著增強。
來源:《中醫(yī)良藥良方》
大青葉涼血潤燥飲
組成:生地30g、丹皮9g、紫草15g、茜草12g、黃芩9g、大青葉15g、玄參9g、麥冬6g、石斛9g、花粉9g、蒺藜9g。
功效:涼血清熱,滋陰潤燥。
主治:毛發(fā)紅糠疹,頭皮、顏面、雙肘、膝部皮膚發(fā)紅脫屑、瘙癢。青年素稟血熱之體,心緒煩擾,五志化火,血熱化燥生風,肌膚甲錯,潮紅瘙癢,破如刀銼。
按語:生地、丹皮、紫草、茜草、黃芩、大青葉涼血清熱,玄參、麥冬、石斛、花粉滋陰潤燥,佐以白蒺藜消風止癢。
來源:方出《朱仁康臨床經驗集》,名見《中醫(yī)癥狀鑒別診斷學》。
丹參大青葉飲
組成:丹參50克、大青葉100克、為1日量(小兒酌減)。
制法:放于大茶杯中,用沸開水浸泡約半小時即可飲用,反復浸泡與飲用,量與次數(shù)均不限,第2天換新藥。
功效: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適用于乙型肝炎。
加減:便秘加大黃10克;食欲不振加三仙各10克;尿少加海金沙10克;腹脹加檳榔10克;口苦加龍膽草15克;肝脾腫大加鱉甲粉5克沖服;脅痛加青皮10克;嘔吐加竹茹5克;黃疸加茵陳10克。
來源:馬鳳友.陜西中醫(yī),1991;12(3):101
板藍大青葉茶
材料:板藍根5g、大青葉5g、羌活3g、綠茶5g。
用法:將板藍根、大青葉、羌活用300ml水煎沸后,沖泡綠茶5--10分鐘即可。也可直接沖泡飲用。
功效:清熱,抗病毒。
主治:病毒性感冒。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大青葉最好不好直接生食,但是可以用來泡茶以及煮湯。
大青葉是一種中藥,主要用來治療熱毒發(fā)斑、丹毒、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瘡癰腫毒等癥。近年來此藥在臨床上廣泛應用,除可用治上述諸癥外,又可用于痰熱郁肺、咯痰黃稠;尤常用于流行性乙性腦炎,既可單味應用于預防,又可配合柴胡、銀花、連翹、板藍根、玄參、生地等,能清解氣分、營分的熱毒,可用治各種乙腦,而以偏熱型較為合適。
茶飲及湯飲配方如下:
1、大青葉茶
材料:大青葉5g、茉莉花茶3g
用法:用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抗菌。
主治:熱病煩渴;流感;急性傳染性肝炎;菌??;黃疸;口瘡;癰疸腫毒;肺炎;急性腸炎。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2、蒲公英大青葉湯
組成:蒲公英60克、大青葉30克、黃芩24克、丹皮12克、赤芍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功效:清熱解毒,活血消腫。
主治:熱毒壅阻咽喉。
出處:劉祥泉方。
3、大青葉清肝降酶茶
組成:垂盆草30克、大青葉10克、虎杖15克。
制法:上方藥量加大20倍,共研為末。每次用40--60克,置于保溫瓶中,用沸水沖泡,蓋悶15分鐘后,代茶頻飲。每日1劑。
功效:清利濕熱,解毒降酶。
主治:病毒性肝炎。黃疸不明顯或黃疸消退后轉氨酶、堿性磷酸酶、乳酸脫氫酶等居高不下。
禁忌:胃、十二指腸潰瘍病者宜食后飲用。
按語:垂盆草系景天科植物的全草,性味甘涼,功效清熱利濕,解毒消癰?,F(xiàn)代藥理報道其主要含垂盆草甙、氨基酸、糖類、黃酮類等。有護肝、降低轉氨酶及抗菌作用。虎杖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利濕退黃,大青葉清熱解毒,均是治療傳染性肝炎的良藥,三者聯(lián)合運用抗肝炎病毒,降酶護肝的作用顯著增強。
來源:《中醫(yī)良藥良方》
4、大青葉涼血潤燥飲
組成:生地30g、丹皮9g、紫草15g、茜草12g、黃芩9g、大青葉15g、玄參9g、麥冬6g、石斛9g、花粉9g、蒺藜9g。
功效:涼血清熱,滋陰潤燥。
主治:毛發(fā)紅糠疹,頭皮、顏面、雙肘、膝部皮膚發(fā)紅脫屑、瘙癢。青年素稟血熱之體,心緒煩擾,五志化火,血熱化燥生風,肌膚甲錯,潮紅瘙癢,破如刀銼。
按語:生地、丹皮、紫草、茜草、黃芩、大青葉涼血清熱,玄參、麥冬、石斛、花粉滋陰潤燥,佐以白蒺藜消風止癢。
來源:方出《朱仁康臨床經驗集》,名見《中醫(yī)癥狀鑒別診斷學》。
5、丹參大青葉飲
組成:丹參50克、大青葉100克、為1日量(小兒酌減)。
制法:放于大茶杯中,用沸開水浸泡約半小時即可飲用,反復浸泡與飲用,量與次數(shù)均不限,第2天換新藥。
功效: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適用于乙型肝炎。
加減:便秘加大黃10克;食欲不振加三仙各10克;尿少加海金沙10克;腹脹加檳榔10克;口苦加龍膽草15克;肝脾腫大加鱉甲粉5克沖服;脅痛加青皮10克;嘔吐加竹茹5克;黃疸加茵陳10克。
來源:馬鳳友.陜西中醫(yī),1991;12(3):101
6、板藍大青葉茶
材料:板藍根5g、大青葉5g、羌活3g、綠茶5g。
用法:將板藍根、大青葉、羌活用300ml水煎沸后,沖泡綠茶5--10分鐘即可。也可直接沖泡飲用。
功效:清熱,抗病毒。
主治:病毒性感冒。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用大青來治病的話,確實可以收獲不錯的治療效果,因為這是一種藥理用途較為突出的藥材,除了可以入藥治病以外,還可以將它做成一些保健食療方。下面將為大家詳細的講解關于大青的一些保健食療方,希望能讓大家更進一步的了解這種藥材。
山楂大青葉茶
材料:準備三十克山楂、十五克當歸、三十克大青葉。
做法:將洗凈的山楂、當歸、大青葉一同放入鍋中,加水煎湯,去渣,取汁即成。上、下午各飲適量。
功效:服用山楂大青葉茶可以滋陰養(yǎng)血,化瘀活血,清熱解毒。本方適用于高脂血癥,高血壓病,病毒性感冒等病癥,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大青葉綠豆湯
材料:準備三十克大青葉、三十克綠豆。
做法:將綠豆洗凈,用清水浸泡半小時,大青葉洗凈、把全部用料一齊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文火煮1小時即可、隨量飲用。
功效:服用大青葉綠豆湯可以清熱解毒,尤其對于流行感冒有很好的療效,出現(xiàn)高熱不退,惡寒頭痛,甚至寒戰(zhàn),周身酸痛,倦怠無力,咽痛口喝,或咳嗽等病癥時可以通過服用大青葉綠豆湯來進行緩解治療。
大青葉金銀花蜜飲
材料:準備十五克大青葉、十克金銀花、十五克蜂蜜。
做法:先把大青葉揀去雜質,洗凈后曬干或烘干,切成片,與擇洗干凈的金銀花同放入沙鍋,加水濃煎2次,每次半小時,合并2次濾汁,待濾汁轉溫后加入蜂蜜,拌和均勻即成。
功效:服用大青葉金銀花蜜飲可以清熱解毒,提神醒腦。
蒲公英大青葉湯
組成:準備六十克蒲公英、三十克大青葉、二十五克黃芩、十二克丹皮、十二克赤芍、六克甘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功效:服用蒲公英大青葉湯可以清熱解毒,活血消腫。
相信通過的一番講解,大家對于大青這種藥才有了相應的認識,這是一種非常獨特而且具有保健效果的食材,可以將大青做成以上的這些食療方來進行服用,可以收獲非常好的保健作用,具體的做法也可以參照上文的角度來進行制作,但愿講解能夠幫助到大家。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5558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藍葉散
下一篇: 藍吹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