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五靈脂(去砂石)、延胡索(炒,去皮)、蒼術(shù)(煨)、良姜(炒)、當(dāng)歸(去蘆洗)各等分。
制法 :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 心胃痛。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熱酒、醋湯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 :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五
其有效成分, 撲熱息痛(醋氨酚),可減輕由頭 疼、偏頭痛、牙痛,流感所引起的疼痛。 它還有舒緩由接受防疫注射及流感所引起 的發(fā)熱。但現(xiàn)在還未很充分地了解撲熱息 痛(醋氨酚)是怎么產(chǎn)生這些作用。
使用方式:
1、準(zhǔn)備砂鍋一個,并洗刷干凈;
2、將藥材飲片置于砂鍋內(nèi),并加水1000~1200毫升,浸泡10分鐘后,直接進行煎煮;
3、煎煮時掌握好火候,大火煮開后轉(zhuǎn)為文火(即小火),煎約30分鐘即可;
4、將煎好的藥汁平均分為三碗,早、中、晚各服用一碗。
主要成分:
藍布正:性熱,味辣,氣香;冷經(jīng)、快經(jīng)、半邊經(jīng)。以全草或根入藥。夏秋采收。有鎮(zhèn)痛、止頭暈、補虛的功效。主治頭暈頭痛。
仙桃草:甘、苦,溫。肝;胃;肺經(jīng)。春夏間花后采集帶蟲癭的全草(小蟲未逸出之前),立即在烈日下曬干或烘干?;钛?,止血,消腫,止痛。
天麻:甘平,歸肝經(jīng)。 天麻潤而不燥,主入肝經(jīng),長于平肝息風(fēng),凡肝風(fēng)內(nèi)動、頭目眩暈之癥,不論虛實,均為要藥。
川芎:治療頭痛之首選藥物。 味辛,性溫。歸肝、膽、心包經(jīng)。其性善散,又走肝經(jīng),氣中之血藥也。能散風(fēng)寒,治頭痛,破瘀蓄,通血脈,逐疼痛。
治偏頭痛天下第一妙方(附家傳秘方)
此方出自京師名醫(yī)之手,本人在北京進修時偶得,臨床使用多年,在治療各類頑固性頭痛及三叉神經(jīng)痛尤其是使用各種止痛劑麻醉劑無效的患者療效神奇,屢試不爽?,F(xiàn)忍痛奉獻給廣大同仁,強烈要求頂起!
川穹28g 當(dāng)歸18g 細辛5g(后下) 大蜈蚣2條(焙干研末沖服)
頭部冷痛(遇冷風(fēng)或氣溫變低痛重)加白芷20g
頭部熱痛(悶熱時痛重)加甘菊20g蒼耳子18g
頭痛劇烈如針扎火烤加白僵蠶18g生石膏25g
三叉神經(jīng)痛加生白芍20g白芥子12g白芷15g
后頭痛加羌活20g
前頭痛加白芷18g
偏頭痛左側(cè)加柴胡20g右側(cè)加生白芍18g
頭頂痛加藁本18g
每日一劑4~5劑便愈,病史長者可加服3劑。
止痛散治偏頭痛
處方:川芎30g,赤芍30g,天麻20g,全蝎10g,蜈蚣2條,石決明30g,白芍30g,鉤藤20g,龍齒20g,白芷15g,甘草10g。上藥共研細末,裝入膠囊,每粒膠囊含0.3g生藥,每次服4粒,每日3次。
方解:偏頭痛屬祖國醫(yī)學(xué)“頭風(fēng)”范疇,其病因分為外感和內(nèi)傷兩大類,但不外由瘀、風(fēng)、痰、火、寒、虛導(dǎo)致脈絡(luò)瘀阻,不通則痛,或脈絡(luò)失養(yǎng),不榮則痛。本人用自擬消痛散膠囊治療偏頭痛療效較佳。其中川芎辛溫入少陽、厥陰經(jīng),其性升散,行血中之氣,祛血中之風(fēng),上行頭目,下達血海,既可活血行氣、祛風(fēng)止痛,又可助清陽之氣而利竅,還可引諸藥上行頭目,直達病所;赤芍涼血活血,祛瘀止痛;天麻平肝熄風(fēng)止痛;鉤藤、石決明熄風(fēng)平肝清熱;全蝎、蜈蚣搜風(fēng)通絡(luò),解痙止痛,解毒散結(jié);龍齒鎮(zhèn)靜安神;白芷辛溫芳香,上達通竅,散風(fēng)寒,化濕濁,祛風(fēng)通絡(luò)止痛;白芍平肝斂陰養(yǎng)血,緩急止痛,既可柔肝解郁除煩,又能防止川芎等辛散之品升散太過傷陰,甘草調(diào)和諸藥配白芍酸甘化陰,緩急止痛。全方奏活血通絡(luò)、祛風(fēng)止痛、平肝潛陽之功。
獻一家傳秘方
專治各種痛的,可以說是馬上就止痛了但不是治病用的,就是說不能根治,我自親試過的,小時候牙痛的厲害爺爺就去藥鋪弄些藥回來弄碎了然后讓我用鼻子吸一下,我記得當(dāng)時吸了二下的,沒半分鐘牙都不痛了。
秘方如下:(口述)
細辛冰片生草烏三樣各等分,冰片少放些,弄碎。
用法:用鼻子吸入一點點就可以了,注意吸時要快速。
可以治頭痛牙痛脖子痛?。?!
這可是真的家傳秘方啊,我親自試過的,并且我們親戚們好多都來要過用過的。大家用過就知道了,絕對有效!!
提供者:閑在居士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556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安痘湯
下一篇: 安眠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