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黃連、黃柏各等分。
功能主治 : 下血,日夜70-80行。
用法用量 : 醇醋3升,煮取一半,分再服。
摘錄 : 《醫(yī)方類聚》卷一八三引《王氏集驗方》
目錄1拼音2《醫(yī)心方》卷二十引《小品方》 2.1方名2.2組成2.3主治2.4小柏湯的用法用量 附:1古籍中的小柏湯 1拼音 xiǎo bǎi tāng
2《醫(yī)心方》卷二十引《小品方》
古籍中的小柏湯 《小品方》:[卷第九]治寒食散發(fā)動諸方 中,日可十過。若喉咽有瘡,稍稍咽之佳。治口瘡,小柏湯方。龍膽(三兩)黃連(二兩)小柏(四兩)凡三物...
《醫(yī)心方》:[卷第二十]治服石口中發(fā)瘡方第十二(十) 若喉咽有瘡,稍稍咽之佳。)《短劇方》云∶治口瘡小柏湯方∶龍膽(三兩)黃連(二兩)子柏(四兩)凡三物...
《癥因脈治》:[卷二喘癥論]內(nèi)傷喘逆 加竹瀝、陳皮、童便。 *** 不足者,家秘天地煎四物知柏湯當(dāng)歸生地川芎白芍藥知母黃柏四物青黛湯加真青黛同煎...
《醫(yī)學(xué)綱目》:[卷之三十六·小兒部肝主風(fēng)]遺尿 服。又方破故紙一味,炒為末,黃柏湯調(diào)下?!餐狻朝熜核羞z尿,不自覺。桂末、雄雞肝等分,搗丸如小豆...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之九狂證論]大補(bǔ)心丹
目錄1拼音2處方3功能主治4清熱勝濕湯的用法用量5摘錄6《壽世保元》卷五 6.1方名6.2組成6.3主治6.4清熱勝濕湯的用法用量6.5加減6.6制備方法 附:1古籍中的清熱勝濕湯 1拼音 qīng rè shèng shī tāng
2處方黃柏 黃連 澤瀉 蒼術(shù) 厚樸 白茯苓 陳皮 甘草
3功能主治治暑濕腹痛,痛瀉交作,脈弦數(shù)。
4清熱勝濕湯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5摘錄《癥因脈治》卷四
6《壽世保元》卷五
古籍中的清熱勝濕湯 《癥因脈治》:[卷四腹痛論]外感腹痛 濕腹痛之治】脈洪大者,黃連香薷散。脈弦數(shù)者,清熱勝濕湯。痛一陣,瀉一陣,平胃散煎湯,調(diào)六一散。寒熱...
《壽世保元》:[卷五]腰痛 十丸。米湯下。酒下亦可。一論腰胯濕熱作痛者。清熱勝濕湯蒼術(shù)(米泔制)黃柏(鹽水炒)羌活白芍(酒炒)...
《景岳全書》:[卷之三十一貫集·雜證謨濕證]論外備用方 濕痛)羌活勝濕湯(和一七八身盡痛)白術(shù)湯(和二六風(fēng)濕脈緩)腎著湯(熱一二九寒濕腰重)清熱滲濕湯(寒...
《類證治裁》:[卷之一濕癥論治]附方 傷風(fēng)。〔惡風(fēng)〕防己黃湯防己白術(shù)黃甘草姜棗〔濕熱〕清熱滲濕湯黃柏黃連茯苓澤瀉蒼術(shù)白術(shù)甘草〔濕滯〕小厘清...
《時病論》:[卷之六]備用成方
黃柏
是常見的
中藥
。黃柏呈板片狀或淺槽狀,長寬不一,厚3~6mm。外表面黃褐色或黃棕色,平坦或具縱
溝紋
,有的可見
皮孔
痕及殘存的灰褐色粗皮。
內(nèi)表面
暗黃色或淡棕色,具細(xì)密的縱棱紋。體輕,質(zhì)硬,新面纖維性,呈裂片狀分層,深黃色。氣微,味甚苦,嚼之有粘性。
黃柏的功效:
黃柏為
蕓香科
植物
黃檗或黃皮樹的
樹皮
,黃柏
別名
檗木、檗皮、黃檗,黃柏的功效是清熱解毒、清熱燥濕,黃柏的作用是治
濕熱
痢疾、泄瀉、
黃疸
、夢遺、淋濁、帶下等,黃柏苦寒
傷胃
,
脾胃虛寒
者,如
脾虛
泄瀉,胃弱食少者忌服黃柏。
黃柏的作用:
黃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除骨蒸
清虛熱
。黃柏用于濕熱
瀉痢
,黃疸,
帶下
,
熱淋
,
腳氣
,痿辟,骨蒸勞熱,盜汗,遺精,
瘡瘍
腫毒,
濕疹
瘙癢。
鹽黃柏
滋陰降火
。黃柏用于
陰虛火旺
,盜汗骨蒸。
1、黃柏治
小兒
熱痢下血:黃檗半兩,赤芍藥四錢。上同為
細(xì)末
,飯
和丸
,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食前米飲下,大者加丸數(shù)。
2、黃柏治小兒
膿瘡
,遍身不干:黃檗末,入桔礬少許摻之。
3、黃柏治痢疾:黃柏300克,翻白草450克,
秦皮
300克。將翻白草、秦皮全部及黃柏200克,共水煎兩次,合并煎液,用
文火
濃縮成膏狀,將剩余100克黃柏研
細(xì)粉
加入膏中,攪勻,低溫烘干,研細(xì)粉。每服一、二克,日三次。
4、黃柏治小兒臍瘡不合:黃檗末涂之。
5、黃柏治妊娠及產(chǎn)后寒熱下?。狐S檗一斤,
黃連
一升,
梔子
二十枚。上
三味
,細(xì)切,以水五升,漬一宿,煮三沸,服一升,一日一夜令盡。嘔者加橘皮一把,
生姜
二兩。
6、黃柏治男子陰瘡損爛:一、煮黃檗洗之,又
白蜜
涂之。二、黃連、黃檗等分,末之,煮肥豬肉汁,漬瘡訖,粉之。
7、黃柏治小兒熱瀉:黃檗,焙為末,用
米湯
和丸粟米大。每服一、二十丸,米湯下。
8、黃柏治癰疽腫毒:黃檗皮(炒)、
川烏頭
(炮)等分。為未調(diào)涂之,
留頭
,頻以米浴泔潤濕。
9、黃柏治
消渴
尿多能食:黃檗一斤,水一升,煮三、五沸,渴即飲之,恣飲數(shù)日。
10、黃柏治奶發(fā),諸癰疽發(fā)背及妒乳:搗黃檗末,篩,
雞子
白和,厚涂之。干,復(fù)易。
11、黃柏治
傷寒
身黃,發(fā)熱:肥子十五個(擘),
甘草
一兩(炙),黃柏二兩。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溫再服。
12、黃柏治肺壅,鼻中生瘡,腫痛:黃檗、檳榔等分。搗羅為末,以
豬脂
調(diào)敷之。
13、黃柏治
筋骨
疼痛,因濕熱者:黃檗(炒)、
蒼術(shù)
(
米泔
浸、炒)。上二味為末,
沸湯
入
姜汁
調(diào)服。二物皆有雄壯之氣,表實氣實者,加酒少許佐之。
14、黃柏治唇瘡?fù)窗W:黃檗末,以
野薔薇
根搗汁調(diào)涂。
15、黃柏治熱甚夢泄,怔忪恍忽,膈壅舌干:黃檗(去粗皮)一兩。搗羅為末,入龍腦一錢匕,同研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至十九丸,濃煎
麥冬
湯下。
16、黃柏治口疳臭爛:黃檗五錢,銅綠三錢。共為未摻之,去涎,愈。
17、黃柏治白淫,夢泄遺精及滑出而不收:黃檗一斤(放新瓦上燒令通赤為度),真
蛤粉
一斤。上為細(xì)末,滴水為丸,如
桐子
大。每服一百丸,空心酒下。
18、黃柏治下陰
自汗
,頭暈腰酸:黃柏三錢,蒼術(shù)四錢,
川椒
三十粒,加水2000毫升,煎至600毫升。每次100毫升,
一日
三次,二日服完。
19、黃柏治小兒重舌:黃檗,以
竹瀝
漬取,細(xì)細(xì)點舌上。
20、黃柏能降陰火、補(bǔ)腎水:黃檗(炒褐色)、
知母
(酒浸,炒)各四兩,
熟地黃
(酒蒸)、
龜板
(酥炙)各六兩。上為末,
豬脊髓
、密丸。服七十丸,空心鹽白湯下。(《丹溪心法》大補(bǔ)丸)
21、黃柏治口中及舌上生瘡:搗黃檗含之。
22、黃柏能
降心火
,益腎水:黃檗三兩,
砂仁
一兩半,甘草一兩。上為細(xì)末,稀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用
肉蓯蓉
半兩,切碎,用酒一大盞,浸一宿,次日早空心煎三、四沸,去滓,以清酒送下。
23、黃柏治小兒蓐內(nèi)赤眼:黃檗,以乳浸,點之。
24、黃柏治時行赤目:黃檗,去粗皮,為末,濕紙包裹,
黃泥
固,煨干。每用一彈子大,紗帕包之,浸水一盞,飯上蒸熟,乘熱熏洗。一丸可用三、五次。
黃柏的食用方法:
黃柏湯
組成:黃柏黃連白頭翁(一作
白蘞
)
升麻
當(dāng)歸
牡蠣
石榴皮
黃芩
寄生甘草各6克犀角艾葉各3克
用法:上十二味,哎咀。以水600毫升,煮取240毫升,百日至二百日小兒,一服40毫升,二百余日至一歲小兒,一服50毫升。
主治:小兒夏月外感寒邪,迫使熱氣內(nèi)入腸胃,下痢赤白,狀如魚腦,壯熱頭痛,
手足
煩。
來源:《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五。
黃柏
升麻湯
組成:黃柏、升麻、甘草(生)各15克。
用法:上藥切,水750毫升,煮取250毫升,入
地黃汁
毫升,再煎至250毫升。分2次服。
功效:瀉火散熱。
主治:口臭生瘡。
苦參黃柏酒
配方:苦參、川黃柏各50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將前2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0天后,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清熱、解毒、燥濕。
主治:熱毒流注腳膠、腫痛欲脫等。
用法:外用。趁溫浸洗腳腫處,日洗3--4次。
來源:《藥酒匯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5577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連柏散
下一篇: 連柏濕疹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