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蘄艾1兩,朱砂2錢,穿山甲(土炙)1錢,桃皮1錢,草烏1錢,川烏1錢,乳香1錢,雄黃1錢,沒藥1錢,硫黃1錢,麝香5分。
制法 : 上為細末,以蘄艾鋪粗紙上,入藥末3錢卷成筒,如爆竹式,將藥筒入瓶內(nèi),以箬葉、油紙封口,埋屋下地中49日取出。
功能主治 : 祛風散寒,通經(jīng)活絡。主風寒濕氣痰滯于經(jīng)絡血脈之中,閉塞不通而痛。
用法用量 : 熱熨針(《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北京、南京方)。
摘錄 : 《瘍醫(yī)大全》卷二十九
制法 : 先將艾絨放在火紙上,用藤棍打平,將細粉撒勻,再將硫黃面、麝香、雄黃面3味和勻撒在上層,用紙1張,蓋在藥上卷好,再用紙3張將外裹緊,搟至極堅固為度,去掉紙2張,再用紅京紋紙包嚴,每支長約9寸8分,外部涂刷雞子清,待陰干后裝桶封固。
功能主治 : 舒筋活絡,驅(qū)風散寒。主筋骨麻木,受風受寒,肩臂疼痛,左癱右瘓,半身不遂。
用法用量 : 用時將針以火燃著一端,熏患處。
摘錄 :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方)
制法 : 上為粗末,取艾鋪底,摻藥于上,用好皮紙卷筒,先須用線絆約兩頭,防其伸長,然后加紙再搟,務令極實,粗如雞子尖樣,用雞子清盡刷外層,卷而裹之,陰干。
功能主治 : 風寒濕毒之氣留滯經(jīng)絡而為痛為腫,不能散者。
用法用量 : 用時向燈上點著,隨用紙三五層,或布亦可,貼蓋患處,乘熱按于紙上。
摘錄 : 《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制法 : 上各為粗末,以紙卷緊。
功能主治 : 一切腿痛。
用法用量 : 用時蘸香油點著吹滅,照穴道針之。
摘錄 : 《春腳集》卷三
制法 : 上為末,拌艾,將厚紙裁成條,鋪藥艾于內(nèi),緊卷如指大,長3-4寸,收貯瓶內(nèi),埋地中49日取出。
功能主治 : 心腹冷痛,風寒濕痹,及筋骨隱痛。
用法用量 : 用時于燈上點著,吹滅,隔紙十層,乘熱針患處,熱氣直入病處,其效甚速。
注意 : 忌冷水。
摘錄 : 《喻選古方試驗》卷三
焠cuì 1.將金屬加熱后,浸于水或油中,急速冷卻,以加強其硬度。2.浸染。3.點燃;燒灼。
焠(cuì,音翠)
燒,灼。同淬
《靈樞·壽夭剛?cè)帷罚骸按滩家抡?,以火焠之。刺大人者,以藥熨之?!睆埥橘e注:“以火焠之,即近世所用雷火針及艾、蒜、針灸之類?!?/p>
艾條灸法已發(fā)展成純艾條灸、藥物艾條灸、隔藥灸和無煙艾條灸4種。
艾條灸的操作方法,一般分為懸起灸和實按灸兩大類。
①懸起灸。將艾卷懸放在距離穴位一定高度上進行熏烤,而不使艾卷點燃端直接接觸皮膚。包括溫和灸、回旋灸、雀啄灸。溫和灸是將點燃艾卷相對固定在距穴位1.5~3厘米左右的高度進行熏烤,使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一般每處灸3~5分鐘,至皮膚稍紅暈為度?;匦挠址Q熨熱灸。將點燃的艾卷接近灸的部位平衡往復回旋熏灸(距皮膚約3厘米),一般可灸20~30分鐘。雀啄灸是艾條燃著的一端,與施灸部位并不固定在一定距離,而是像鳥啄食一樣,一上一下地移動,一般約灸5分鐘。
②實按灸。即太乙針灸和雷火針灸。太乙針灸是用純凈細軟的艾絨150克,平鋪在40平方厘米大的桑白皮紙,取24克預先制備的藥粉摻入艾絨內(nèi),緊卷成爆竹狀,點燃一端,用布數(shù)層(一般為7層)包裹之后,然后立即緊按于穴位或患處,進行灸熨。灸冷則再燃再熨,如此反復7~10次即可。雷火針灸的制法 、作用和操作方法等大致與太乙針灸相同,其不同之處是配方。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5602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雷火神針
下一篇: 雷真君逐火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