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白茯苓(去皮,凈)500克 大紅棗(煮,去皮、核,取肉)250克 胡桃肉(去殼,泡,去粗皮)180克 白蜂蜜3千克(置鍋內(nèi)熬滾,入前三味調(diào)勻,再用微火熬膏傾入瓷壇內(nèi),又加南燒酒10千克、糯米白酒5千克入蜜壇內(nèi))綿黃耆(蜜炙)人參 白術(shù)(去蘆)當(dāng)歸 川芎 白芍(炒)生地黃 熟地黃 小茴香 覆盆子 陳皮 沉香 木香 甘枸杞子 官桂 砂仁 甘草 乳香 沒藥 北五味子
制法 : 上藥,為細(xì)末,共入蜜壇內(nèi)和勻,竹箬封口,面外固,入鍋內(nèi),大柴火煮二炷香,取出,埋于土中三日,去火毒。
功能主治 : 補虛益氣,滋陰降火,保元調(diào)經(jīng),填精壯骨。治諸臟衰弱,久不生育者。(不孕不育)
用法用量 : 每日早、午、晚三時,男女各飲數(shù)杯,勿使大醉。
摘錄 : 《壽世保元》卷七
魯府遇仙傳種子藥酒
【來源】《壽世保元》卷七。
【組成】白茯苓(去皮,凈)500克大紅棗(煮,去皮、核,取肉)250克胡桃肉(去殼,泡,去粗皮)180克白蜂蜜3千克(置鍋內(nèi)熬滾,入前三味調(diào)勻,再用微火熬膏傾入瓷壇內(nèi),又加南燒酒10千克、糯米白酒5千克入蜜壇內(nèi))綿黃耆(蜜炙)人參白術(shù)(去蘆)當(dāng)歸川芎白芍(炒)生地黃熟地黃小茴香覆盆子陳皮沉香木香甘枸杞子官桂砂仁甘草乳香沒藥北五味子
【用法】上藥,為細(xì)末,共入蜜壇內(nèi)和勻,竹箬封口,面外固,入鍋內(nèi),大柴火煮二炷香,取出,埋于土中三日,去火毒。每日早、午、晚三時,男女各飲數(shù)杯,勿使大醉。
【功用】補虛益氣,滋陰降火,保元調(diào)經(jīng),填精壯骨。
【主治】諸臟衰弱,久不生育者。(不孕不育)
提醒您:魯府遇仙傳種子藥酒 此中草藥名方來源于網(wǎng)絡(luò),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柳下惠,又稱柳下展,展氏,名獲,字禽,又字季。春秋時魯大夫,后世尊為“和圣”。因食采柳下,故姓柳,惠是其謚號。柳下,即今新泰市宮里鎮(zhèn)西柳,舊稱柳里(柳下惠故里)。柳死后,葬于村北汶河北岸,其墓歷代都妥為保護(hù)。秦統(tǒng)一六國時曾下令:“有敢去柳下季壟五十步而樵采者,殺無赦!”
中文名稱:柳下惠
又名:字子禽展獲柳下季
性別:男
所屬年代:春秋戰(zhàn)國時代
生平簡介
柳下惠即展獲。雁時魯國大夫。姓展,名獲,字子禽,食邑柳下,一稱柳下季,“惠”是謚號。
余展無駭為魯國司空。子禽官拜士師(掌管監(jiān)獄的官)。因他居官清正,執(zhí)法嚴(yán)謹(jǐn),不合時宜,棄官歸隱,居于柳下(今濮陽縣柳屯)。死后被謚為“惠”,故稱柳下惠。
舊小說多引用“柳下惠坐懷不亂”的典故,來贊揚男子之美德。相傳在一個寒冷的夜晚,柳下惠宿于郭門,有一個沒有住處的婦女來投宿,柳下惠恐她凍死,叫她坐在懷里,解開外衣把她裹緊,同坐了一夜,并沒發(fā)生非禮行為。於是柳下惠就被譽為“坐懷不亂”的正人君子。也有傳說是:某年夏天,展獲外出訪友,途遇大雨,直奔郊外古廟暫避,但一踏進(jìn)門檻,見一裸體女子正在里面擰衣,展獲急忙退出,立于古槐之下,任其暴雨澆注。廟內(nèi)婦女發(fā)覺,躲在門后,忙著濕衣。此事傳為佳話,故有“柳下惠坐懷(槐)不亂”之美名。
董永與七仙女的傳說可謂家喻戶曉。1950年,這個傳說有賴于黃梅電影《天仙配》而大揚于天下。2002年10月26日中國郵政局發(fā)行的一套郵票《民間傳說———董永與七仙女》,更是擴大了這個傳說在當(dāng)代生活中的影響度。但是,自古以來,人們對傳說中的兩個主人公董永與七仙女的來源則不甚清楚。董永一角是來源于歷史人物還僅是傳說人物?唐宋以來,博興、孝感、丹陽、東臺、通州、蒲州、河間等地都稱有董永遺跡,可見人們并不認(rèn)為董永是可考的歷史人物。至于七仙女,至今仍有人將之混同為織女,到頭來,董永與牛郎之間的關(guān)系便難以理清。
董永遇仙傳說發(fā)生于東漢中葉,支持這個結(jié)論的可靠材料過去只發(fā)現(xiàn)了三條,第一條見于東漢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修建的今山東嘉祥縣境內(nèi)的武梁祠石刻,該石刻上有董永孝養(yǎng)父親的畫像,但是畫像中還沒有出現(xiàn)仙女的蹤影。第二條是魏曹植樂府詩《靈芝篇》:“董永遭家貧,父老無財遺。舉假以供養(yǎng),傭作致甘肥。責(zé)家填門至,不知何用歸。天靈感至德,神女為秉機?!钡谌龡l見于東晉干寶《搜神記》卷1:“漢董永,千乘人。少偏孤,與父居。肆力田畝,鹿車載自隨。父亡,無以葬,乃自賣為奴,以供喪事。”董永上工的路上遇到一個女子,那女子要與他成親,董永推脫不了,便一同來到主人家。婦人“能織”,“一旬織縑百匹”。幫助董永償清債務(wù)后,便與之告別了。臨行之時,她向董永交了底:“我,天之織女也,緣君至孝,上帝令我助君償債爾?!?
其實,董永是實有其人的。筆者發(fā)現(xiàn),歷代史料中至少記錄了四個名叫董永的人。第一個董永記在《漢書》卷17《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中。有一個叫做董忠的人,因為告發(fā)別人的一個陰謀而立功,被漢宣帝封為高昌壯侯。后來他的兒子董宏、孫子董武又相繼為侯。西漢末年,董武為王莽所廢。幸運的是,27年之后,東漢光武帝為了收買人心,復(fù)封被王莽所廢的西漢故侯時,建武2年(公元26年)高昌侯第四代(玄孫)董永又被朝廷找到,再度封侯?!稘h書》明確記載,董永生活于“千乘”(今山東青州,即高昌侯國所在地),與《搜神記》所記完全一致:“漢董永,千乘人?!币蜻@條材料記在《表》中,且非常簡略:“侯永紹封”,歷來不為人所知。第二個董永生活在東漢末年。最早記下這個董永名姓的材料首見于南宋人婁機所撰的《漢隸字原》卷1:“孟郁堯廟碑陰。碑云:刊碑勒諜。碑皆載仲氏父祖兄弟子孫所歷所終之官,獨有一董永為異姓?!比舸吮乃洸徽`,可以確定,公元167年左右今山東曹縣(濟陰)之地有一位大約五十上下的鄉(xiāng)紳董永其人。第三個董永在唐代,《新唐書·孝友傳》記載河間有一個孝子董永,曾受到朝廷旌表。第四個董永在宋代,《宋史·董槐傳》的傳主董槐是南宋的名相,他的父親叫董永。
以上四個董永,只有兩漢之間的那個董永最有可能是傳說主角的歷史原型。董武被廢后不久,正逢亂世,山東猶受其害,董武父子生活艱難自不必說,即所謂“董永遭家貧,父老無財遺”。所謂“遭”家貧,只能說明原先董永并不家貧,后來因發(fā)生變故,所以致貧;如若原就貧寒,父老豈有“遺財”?董永在貧寒中能“舉假以供養(yǎng),傭作致甘肥”正是他孝行的體現(xiàn)。
高昌侯董永與傳說中的董永之間至少有五點重要的吻合之處:(一)二人姓名相同。(二)從時間上看,前者與武梁祠壁畫,曹植、干寶的記載均不矛盾。(三)從地點上看,前者與武梁祠畫像題記、干寶《搜神記》所記完全一致,皆為“千乘人”。(四)二人都與“孝”有關(guān)。盡管高昌侯董永的孝行只是筆者的推測,但“孝”作為高昌侯的傳家寶卻是史實,所以這種推測有合情合理的一面。(五)二人的生活條件有相似之處。高昌侯董永在父親被廢之后、自己未封之前,有27年的貧寒生活經(jīng)歷;傳說中董永家境本來似乎不貧,后來才破財。因此可以認(rèn)為,董永遇仙傳說極有可能是以兩漢之間的歷史人物高昌侯董永行孝、封侯的史實為材料,雜糅東漢時期的神仙觀念而形成的。因后人不知它的歷史淵源,所以在傳播過程中,逐漸失真,以致到了東晉時,干寶只聽說董永“少偏孤,與父居”的故事,而對他的家世則一無所知了。
至于七仙女,曹植之詩稱她為“神女”,《搜神記》中她自稱“天之織女”。而在《搜神記》成書的東晉時期,牛郎織女的傳說已經(jīng)成熟并得到廣泛的傳播。今存晉代到唐代的董永遇仙傳說材料幾乎是空白,也許正好說明牛女傳說的巨大影響抑制了董永傳說的傳播。之所以會這樣,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既然牛郎已經(jīng)與織女結(jié)緣,那么董永怎能再與之結(jié)為夫婦呢?
敦煌殘卷《董永變文》是一篇重要的文獻(xiàn)。變文有一個重要的變化是,織女已經(jīng)從一個演變成三個了!董永的兒子董仲長到七歲,受人羞辱,要找母親,一個道士孫賓告訴他說:“阿耨池邊澡浴來,先于樹下隱潛藏。三個女人同作伴,奔波直至水邊旁。脫卻天衣便入水,中心抱取紫衣裳。此者便是董仲母,此時縱見小兒郎?!笨椗兂扇齻€的契機,一方面是為了與牛女傳說劃清界線,另一方面也是以天上星象為依據(jù)的。織女星本有三顆,位于銀河岸邊,三星呈三角形排列。雖然有了三個織女,到底還不能與牛郎之妻截然分開,也不能確認(rèn)哪一個織女是董永之妻。到了宋代,這個問題才得以徹底解決。
明代人所編的一部載錄宋元舊話本的小說集《清平山堂話本》在中國早已失傳,20世紀(jì)初由日本傳回國內(nèi),書中保存著一篇完整的話本小說《董永遇仙傳》。董永的兒子董仲舒為了尋母,道士嚴(yán)君平指點道:“難得這般孝心。我與你說,可到七月七日,你母親同眾仙女下凡太白山中采藥,那第七位穿黃的便是?!倍浪龅南膳谝淮纬闪恕捌呦膳薄拇酥?,明清以來的各種地方戲中,董永所遇的仙女都叫七仙女了。織女一下子變成了七位,那么在天上,她們又是什么星宿的化身呢?
筆者發(fā)現(xiàn),在中國古代星象學(xué)中,天上以“七星”命名的一共有十三組:北斗七星、紫微垣華蓋七星、太微垣常陳七星、天市垣七公七星、東方亢宿折威七星、北方女宿扶筐七星、北方危宿車府七星、西方奎宿外屏七星、西方奎宿天溷七星、西方昴宿昴七星、南方鬼宿天狗七星、南方星宿星七星、南方軫宿青丘七星。這些星宿都有自己的特定功能,其中北方女宿扶筐七星的功能是:“東七星曰扶筐,盛桑之器,主勸蠶也?!保ā稌x書·志一》、《隋書·志十四》)、“扶筐七星,為盛桑之器,主勸蠶也,一曰供奉后與夫人之親蠶。明,吉;暗,兇;移徙,則女工失業(yè)。彗星犯,將叛。流星犯,絲綿大貴。”(《宋史·志三》)
得名較遲的“扶筐七星”,首見于《晉書》,而《晉書》、《隋書》均為唐人所修,則此星大致得名于六朝之后。唐宋時期,扶筐七星的主功能是非常明確,為人間桑蠶、紡織的主星神。因七星相圍如采桑之提筐,所以得名“扶筐”,即“盛桑之器”?!端问贰ぶ救愤€說:“織女足常向扶筐,則吉;不向,則絲綿大貴。”元人所修的《宋史》對之記錄甚明,可知當(dāng)宋末元初扶筐七星主桑蠶之功能在民間定有流播。而首出七仙姑的《董永遇仙傳》正出于宋元之際??芍?,扶筐七星的紡織功能及吉兇預(yù)兆上的反映正是七星姑形成的星辰源典。這種民俗認(rèn)定與宋元話本《董永遇仙傳》中首次出現(xiàn)七仙女身影在時間與寓意上都是非常吻合的。因此,唐宋之后,民間觀念中織女與七仙女才能不相混同,牛女傳說與董永傳說則自然分離開了。
不過,今天民間觀念中的所謂“姑兒星”,其實指的是昴七星(昴星團(tuán)),但在唐宋時代,這種觀念還沒有形成。唐代人張守節(jié)的《史記正義》說:“昴七星為髦頭,胡星,亦為獄事。明,天下獄訟平;暗為刑罰濫。六星明與大星等,大水且至,其兵大起;搖動若跳躍者,胡兵大起;一星不見,皆兵之憂也?!笨赡苁牵髞砣藗円驗檎也恢捌呦膳钡男撬奚矸?,便將之附會到看上去擠成一團(tuán)的昴七星身上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5609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魯公釀酒
下一篇: 魯王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