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制 : 上為末,入別研藥和勻,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入綠豆大。
功能主治 : 治中風(fēng),身如角弓反張,不語昏悶。
用法用量 : 每服十丸,用溫酒下,不拘時服。
摘錄 :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 : 當(dāng)歸(焙)龍膽草 大梔子 黃連 黃柏 黃芩各30克 大黃 蘆薈 青黛各15克 木香7.5克 麝香1.5克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小兒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 瀉肝膽實火。治肝膽實火,頭痛面赤,目赤目腫,耳嗚耳聾,胸脅疼痛,便秘尿赤,躁擾不安,甚或抽搐,詭語發(fā)狂,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生姜湯下。
備注 : 方中龍膽草、蘆薈、青黛瀉肝膽實火為君;梔子、黃芩、黃連、黃柏瀉三焦之實熱,大黃瀉火通便為臣;火旺則易致血虛,故以當(dāng)歸養(yǎng)血為佐;熱盛則氣滯竅閉,故酌用木香、麝香行氣開竅為使。諸藥相配,共奏瀉肝膽實火之功。
摘錄 : 《宜明論方》卷四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胸中郁熱,肺熱咳嗽,口臭喉腥,脾疸口甘,丈夫吐血,婦人血崩。
用法用量 : 方中生干地黃用量原缺,據(jù)《普濟方》補。
摘錄 : 《續(xù)本事》卷二
處方 : 當(dāng)歸(焙)1兩,龍膽草1兩,大梔子1兩,黃連1兩,黃柏1兩,黃芩1兩,大黃半兩,蘆薈半兩,青黛半兩,木香1分,麝香半錢。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小兒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 常服宣通血氣,調(diào)順陰陽;瀉火通便。主肝膽實火,頭痛,目赤暈眩,胸脅疼痛,驚悸抽搐,甚則躁擾狂越,便秘尿赤,或肝火犯肺之咳嗽?,F(xiàn)用于慢性粒細(xì)胞性白血病,及膽道蛔蟲??;腎水陰虛,風(fēng)熱蘊積,時發(fā)驚悸,筋惕搐弱,神志不寧,榮衛(wèi)壅滯,頭目昏眩,肌肉瞤瘛,胸高痞塞,咽嗌不利,腸胃燥澀,小便溺閉,筋脈拘奇;肢體痿弱,暗風(fēng)癇??;小兒急慢驚風(fēng);肝移熱于肺,咳嗽而兩肋痛,多怒脈弦者。
臨床應(yīng)用 : 1.慢性粒細(xì)胞型白血?。簣蟾嬉员痉街委熉粤<?xì)胞型白血病31例,其中20例既往未曾用過化療,其余1l例為化療后復(fù)發(fā)病例。治療結(jié)果:緩解者17例,進步8例;無效6例,多數(shù)患者服藥后至開始發(fā)揮療效的時間約需1個月。17例緩解病例緩解期為1個月-1年以上,平均5.6月。作者認(rèn)為本病當(dāng)屬實證,實則瀉之,故用瀉肝法。本方常見副作用力腹痛、腹瀉、惡心,但無一例發(fā)生血小板下降及骨髓抑制。2.癲狂:以本方改為湯劑,并用石菖蒲代替方中麝香,治療狂癥4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2例。結(jié)果均獲治愈。作者指出:本方治實證之狂病有釜底抽薪之妙,見效甚捷,但方中均為峻猛寒藥,非實熱者不可妄用。臨床當(dāng)以脈象洪實、舌紅、苔黃、大便秘結(jié)為應(yīng)用指征。3.膽道蛔蟲病:以本方加牙皂2錢,改為湯劑煎服(其中麝香半分另調(diào)服)。治療膽道蛔蟲病15例,結(jié)果全部治愈。追蹤觀察3-8個月,無1例復(fù)發(fā)。作者認(rèn)為本方具有清熱燥濕,通關(guān)利竅,行氣止痛,利膽殺蟲,并具有促進蟲體排出之作用。
用法用量 : 當(dāng)歸龍薈丸(《丹溪心法》卷四)、龍薈丸(《醫(yī)方類聚》卷一九七引《新效方》)。本方方名,原書(四庫本)作“當(dāng)歸龍膽丸”。
注意 : 忌發(fā)熱諸物;非實火者不可輕投。
各家論述 : 1.《醫(yī)方考》:《經(jīng)》曰:狂言為失志;又曰:腎藏志。如斯言之,則腎亦火矣。此一水不勝五火之謂也。故用黃連以瀉心,用黃芩以瀉肺,青黛、龍膽、蘆薈以瀉肝,大黃以瀉脾,黃柏以瀉腎。所以亟亟以瀉五臟之火者,幾于無水,故瀉火以存水耳!用當(dāng)歸者,養(yǎng)五臟之陰于亢火之時;用木香、麝香者,利五臟之氣于克伐之際也??人远鴥衫咄?,多怒,脈弦者,病原于肝也。肝者將軍之宮,氣常有余,氣有余便是火,故宣瀉之。是方也,芩、連、梔、柏、草龍、青黛、大黃、皆能瀉火,而未必入肝;肝氣臊,諸藥得蘆薈、麝香之臊,同氣相求,可以入肝而平肝矣。然肝木為生火之本,而諸臟之火不無相扇,諸藥雖因蘆薈、麝香之引而入肝,然其性各有所屬,則能兼五火而治之矣。用當(dāng)歸為君者,以其能和五臟之陰,以木香為佐者,以其能行諸藥之滯也。2.《醫(yī)方集解》:此足厥陰、手足少陽藥也。肝木為生火之本,肝火盛則諸經(jīng)之火相因而起,為病不止一端矣。故以龍膽、青黛直入本經(jīng)而折之;而以大黃、芩、連、梔、柏通平上下三焦之火也。蘆薈大苦大寒,氣臊入肝,能引諸藥同入厥陰,先平其甚者,而諸經(jīng)之火無不漸平矣。諸藥苦寒已甚,當(dāng)歸辛溫,能入厥陰,和血而補陰,故以為君。少加木香、麝香者,取其行氣通竅也。
摘錄 : 《宣明論》卷四(千傾堂本)
制法 : 上為末,溶黃蠟為丸,如米粒大。
功能主治 : 大小人一切蘊結(jié)熱毒氣不散,及失瘖、癮疹。
用法用量 : 每服3-5丸,炙甘草、人參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 《宣明論》卷四
制法 : 上為細(xì)末,水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墜痰。主小兒驚風(fēng)。
用法用量 : 每服1丸,薄荷湯送下。1月小兒服半丸。
摘錄 : 《魏氏家藏方》卷十
制法 : 上為細(xì)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解暴熱,化痰涼膈,清頭目。主熱痰壅膈,頭目眩重;嶺南瘴氣,意思昏悶;咽喉腫疼,口舌生瘡。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食后、臨臥臘茶清送下。
摘錄 : 《普濟方》卷一六七
制法 : 上為細(xì)末,用鯉魚膽汁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纏喉風(fēng)。
用法用量 : 鼻兩孔各納1丸。良久,牙關(guān)開,涎出愈。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二四
制法 : 上為末,用豬膽1枚,別入黃連末1分,入在豬膽內(nèi),系卻,以漿水1碗,入銚子內(nèi)煮盡取出,與藥末和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 小兒慢驚風(fēng)及疳熱。
用法用量 : 1-2歲兒每次1丸,以溫水送下,欲吃,先用1丸研破,吹入鼻內(nèi)。得嚏為效。
摘錄 : 《圣惠》卷八十五
制法 : 上藥再一處研細(xì),加沙糖少許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小兒風(fēng)熱,咽喉腫塞生瘡,搖頭煩悶及蟲咬心痛。
用法用量 : 冷水化破1丸服之。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八一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 : 咽喉腫痛。
用法用量 : 常含1丸,咽津。
摘錄 : 《圣惠》卷三十五
制法 : 上為末,以糯米粥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一切風(fēng)。
用法用量 : 每服3丸,以溫酒送下。
摘錄 : 《圣惠》卷二十五
制法 : 上為末,都研令勻,取3月3日,以木蜜和丸,如豇豆大。
功能主治 : 一切風(fēng)。
用法用量 : 每服1丸,以熱酒研服之。
摘錄 : 《圣惠》卷二十五
制法 : 上5味,共9兩,和勻,內(nèi)留3兩,每夜臨臥漱口了,揩齒咽津。余6兩再用白面4兩作餅子,紙2張裹,煨熟,取出研細(xì),與前藥6兩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長發(fā)令黑。主諸風(fēng)白屑。
用法用量 : 每日空心取2丸含化咽津,后飲溫酒3-5合。若年40以上,更加白龍骨1兩,研如粉,以水飛過,曬干,帛裹蒸1飯久,次入桑螵蛸1兩,煨熟搗末,并前藥末,同以煉蜜為丸。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一
制法 : 上藥除地黃汁外,搗羅為末,以地黃汁和,如干,更入煉蜜少許,為丸如小彈子大。
功能主治 : 咽喉連頰頷腫,日數(shù)深遠(yuǎn),咽津液熱,發(fā)渴疼痛。
用法用量 : 用綿裹,含化咽津,日4-5次,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二二
制法 : 上為末,入研了藥都研令勻,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一切風(fēng)。
用法用量 : 每服5丸,以溫酒送下;薄荷湯送下亦得。
注意 : 忌豬、雞肉,毒滑動風(fēng)物。
摘錄 : 《圣惠》卷二十五
制法 : 上為末,都研令勻,用肥皂莢2斤,去黑皮,以水5升浸軟,挼濾取汁,于銀鍋中慢火熬,稀稠得所,和前藥末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急風(fēng),四肢拘急,口眼不正,言語謇澀。
用法用量 : 每服10丸,不拘時候,以溫酒化下,服后別吃1盞熱蔥酒,令有汗出。至重者并3-5服愈。
摘錄 : 《圣惠》卷二十三
制法 : 上除研藥外,為細(xì)末,與研藥和勻,酒煎槐膠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 中急風(fēng)。
用法用量 : 每服5-10丸,豆淋酒送下,日3夜1,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濟總錄》卷六
制法 : 上藥再同研令勻細(xì),于碟內(nèi)盛,用羊膽滴汁入藥中,旋和成丸,如黑豆大,以凈合盛。
功能主治 : 頭痛頭眩眼花,及喉痹纏喉風(fēng)等。
用法用量 : 每用1粒,以蘆管吹入鼻中,以手小指送近上,兩鼻皆如此。去枕仰臥少時,候藥溶入腦,涎唾從喉內(nèi)出,其病立愈。
摘錄 : 《圣濟總錄》卷十六
制法 : 上藥搗羅胡黃連、使君子為末,余研極細(xì),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小兒慢驚風(fēng),潮發(fā)。
用法用量 : 每服2丸,煎金銀薄荷湯磨下。經(jīng)宿取惡物便安。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七○
制法 : 上為末,生姜自然汁煮面糊為丸,如豌豆大。
功能主治 : 膈痰結(jié)實,咽喉不利。
用法用量 : 每服15丸,食后、臨臥溫水送下。
摘錄 : 《圣濟總錄》卷六十四
制法 : 上為細(xì)末,再研勻,飯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小兒疳渴黃瘦,日夜飲水不足。
用法用量 : 每服3-4丸,薄荷湯送下。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七二
制法 : 上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通津液,利咽喉。主脾肺壅熱,咽喉不利。
用法用量 : 《普濟方》有人參一兩。
摘錄 : 《圣惠》卷三十五
制法 : 上為末,以糯米飯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小兒驚疳,心熱搐搦,胸膈多涎,不食。
用法用量 : 每服3丸,以薄荷湯送下,汗出并吐出涎為效。3歲以上加丸服之。
摘錄 : 《圣惠》卷八十六
制法 : 上為末,同研令勻,以水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小兒驚疳,心神煩躁,體熱瘦瘁,眠臥不安。
用法用量 : 每服3丸,以薄荷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八十六
制法 : 上為細(xì)末,以水化熊膽為丸,如麻子大。若硬,更入糯米飯同丸。
功能主治 : 小兒腦疳,羸瘦煩熱。
用法用量 : 每服3丸,用薄荷溫湯送下,日3次。
摘錄 : 《圣惠》卷八十七
制法 : 上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中風(fēng),身如角弓反張,不語昏悶。
用法用量 : 每服10丸,不拘時候,以溫酒送下。
摘錄 : 《圣惠》卷二十一
制法 : 上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肝臟中風(fēng),口眼不正,四肢抽掣,語澀昏沉。
用法用量 : 每服10丸,以薄荷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三
制法 : 上為末,入研了藥,都研令勻,用安息香膏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卒中風(fēng),心神煩悶,肢節(jié)拘急疼痛。
用法用量 : 每服7丸,不拘時候,以溫酒送下。
摘錄 : 《圣惠》卷二十
制法 : 上為末,研入前六味令勻,用麻黃膏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中風(fēng),偏枯不遂,肢節(jié)疼痛,行步艱難。
用法用量 : 每服1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注意 : 忌生冷、羊血、油膩、毒滑、魚肉。
摘錄 : 《圣惠》卷二十三
制法 : 上為細(xì)末,用大羊膽1枚,取汁為丸,如梧桐子大,鋪于紙上令干,收于瓷器中。
功能主治 : 咽喉風(fēng)毒,及急喉閉腫痛,湯飲不得下。
用法用量 : 如患者,將1丸擘為2片,安在兩邊鼻內(nèi)。良久,吐出惡物即愈。
摘錄 : 《圣惠》卷三十五
制法 : 上為細(xì)末,用燒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熱痰,咽干煩渴。
用法用量 : 每服含化3-5丸。
摘錄 : 《圣濟總錄》卷六十四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小兒急驚風(fēng),身熱口噤,四肢攣搐。
用法用量 : 每服3丸,以桃仁湯研下。
摘錄 : 《圣惠》卷八十五
制法 : 上為末,入研了藥,同研令勻,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 小兒驚癇煩熱,眠臥不安。
用法用量 : 每服5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八十五
制法 : 上藥先搗訶黎勒皮、皂莢為細(xì)末,次入龍腦同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多年上氣咳嗽。
用法用量 : 每次7丸,空腹煎貝母湯送下,日2夜1。
摘錄 : 《圣濟總錄》卷六十六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565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龍脂丸
下一篇: 龍腦丹砂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