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法 : 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治脾臟虛冷,瀉痢腹痛,水谷不化,面色青黃,少思飲食。
用法用量 : 每服空腹以熱粥飲下30丸。
注意 : 服藥期間,忌生冷、油膩。
摘錄 : 《太平圣惠方》卷五
制法 : 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治虛勞,四肢厥逆,心腹氣脹,唇青嘔逆。
用法用量 : 每服10丸,以生姜、大棗湯送下,不計時候。
摘錄 :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
制法 : 上藥為末,神曲糊為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治腸痹。腹脹疴痛,時復(fù)飧泄,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空腹時用生姜、大棗煎湯送下。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二十
制法 : 上十二味,為細(xì)末,每料末60克,入牽牛凈末30克,蜜為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治風(fēng)邪中府,中焦氣滯,腹痛腹脹,食欲不振,大便不暢。
用法用量 : 每服10~15丸,臨臥時用生姜、橘皮湯下。
摘錄 : 《衛(wèi)生寶鑒》卷八
制法 : 上藥研末,煉蜜為丸,綠豆大。
功能主治 : 治小兒冷疳,泄瀉少食。
用法用量 : 每服5~15粒,薄荷煎湯送下。體虛者,去續(xù)隨子,加人參,白術(shù)、肉桂、干姜。
摘錄 : 《張氏醫(yī)通》卷十五
制法 : 上藥研末,神曲煮糊為丸。
功能主治 : 治寒積冷食,腹痛拒按,或大便秘結(jié)。
用法用量 : 每服10丸,或20丸,開水下,痛甚者倍之。所食之物,應(yīng)隨利出,如利不止,以冷粥飲之即止。
摘錄 : 《醫(yī)學(xué)心悟》卷三
目錄1拼音2《全國中草藥匯編》:黃芫花 2.1黃芫花的別名2.2來源2.3性味2.4功能主治2.5黃芫花的用法用量2.6注意2.7備注2.8摘錄 附:1用到中藥黃芫花的方劑2用到中藥黃芫花的中成藥3古籍中的黃芫花 1拼音 huáng yuán huā
2《全國中草藥匯編》:黃芫花
(2)本品花蕾在山西、甘肅等省作“芫花”入藥。其樹皮及根皮對粘膜及皮膚的 *** 性較強(qiáng),外用為皮膚引赤發(fā)泡藥。
用到中藥黃芫花的方劑 順氣木香丸 ngwán《博濟(jì)》卷四:方名:順氣木香丸組成:黃芫花1兩,巴豆7個(用醋半碗浸1宿,于銚內(nèi)煮盡醋,...
芫花丸 成:大巴豆27粒(去殼),葶藶子、大黃、桂枝、芫花、杏仁各等分。功效:消水腫。主治:腫滿。用法用量...
木香五積丸 棱并蓬莪術(shù)、木香切作片子,焙干,將余醋投芫花,并黃焦色)。功效:消化陳積,和脾胃,進(jìn)飲食。主治:積...
芫花根散 huāgēnsǎn《圣惠》卷七十二:組成:芫花根1兩(黃泥裹,燒令赤,將出盆,合少時,去泥),桂心...
苦楝子丸 zǐwán處方:馬藺花(以瓷器內(nèi)炒令微黃)1兩,芫花(醋淬,微炒)1兩,葫蘆巴半兩,苦楝子半兩。制法...
更多用到中藥黃芫花的方劑
用到中藥黃芫花的中成藥 舟車丸 、甘遂(醋制)100g、紅大戟(醋制)100g、芫花(醋制)100g、青皮(醋制)100g、陳皮10...
囊蟲丸[劇] 仁375g黃連125g牡丹皮250g生川烏30g芫花(醋制)30g化橘紅150g五靈脂流浸膏600g...
囊蟲丸 仁375g黃連125g牡丹皮250g生川烏30g芫花(醋制)30g化橘紅150g五靈脂流浸膏600g...
速效牙痛寧酊 00ml,靜置,俟澄清,濾過,即得。性狀:本品為黃棕色的澄清液體;氣微香。鑒別:(1)取本品10m...
十棗丸 鑒別:(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果皮表皮細(xì)胞黃棕色至紅棕色,表面觀類多角形,斷面觀角質(zhì)層厚約至...
更多用到中藥黃芫花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黃芫花 《本草品匯精要》:[卷之二十一木部下品之下]木之草 以上黑字名醫(yī)所錄)【名】去水黃大戟杜芫兒草毒魚黃芫花敗華〔根〕蜀桑根【苗】〔圖經(jīng)曰〕宿根舊枝莖紫長...
《本草綱目》:[草部第十七卷草之六]蕘花 珍曰∶按蘇頌《圖經(jīng)》言∶絳州所出芫花黃色,謂之黃芫花。其圖小株,花成簇生,恐即此蕘花也。生時色黃,...
《千金翼方》:[卷第一·藥錄纂要用藥處方第四]痰實第八 濃樸胡椒檳榔仁萊菔茯苓恒山松蘿旋復(fù)花大黃芫花蕘花半夏烏頭黃芩前胡巴豆柴胡白術(shù)細(xì)辛樸硝芒硝《千金翼方...
《普濟(jì)方》:[卷一百七十一積聚門]積聚心腹脹滿(附論) 。痞塞不通等病。上用小黃黑豆二分。溫水浸去皮。黃芫花一分。醋炒黃色。共研細(xì)。滴水為丸。如綠豆大。丁...
《仁術(shù)便覽》:[卷一心脾痛]【燒脾散】
有行氣作用,一般搭配在化氣行氣類的藥方里才有較好作用。促進(jìn)胃腸排氣要用有化氣理氣 行氣 利氣等功效的中藥才有較好效果.而且基本都是搭配著用. 沉香,丁香,檀香,陳皮,橘皮,青皮,枳殼,茴香,山楂,金桔,蜂蜜,胡椒,檳榔,刀豆,玫瑰花等很多,成品中藥有:木香丸,沉香化氣丸,檳榔四消丸等
也可以食療 生吃白蘿卜胃腸有病就熟吃 水清煮,炒發(fā)芽的稻谷等 最好去中醫(yī)院找醫(yī)生給你開個對癥排氣的中藥方子,比自己胡亂吃要好得多.
青木香丸1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
【組成】補(bǔ)骨脂(炒香)蓽澄茄檳榔(酸粟米飯裹,濕紙包,火中煨令紙焦,去飯)各1.2千克黑牽牛7.32千克(炒香,別搗末3.6千克)木香600克
【用法】上藥研為細(xì)末,入牽牛末拌勻,漸入清水和令得所,丸如綠豆大。每服20丸,茶、湯、熟水任下,食后服。每酒食后可服5~7丸;小兒一歲服1丸。
【功用】行氣破滯,祛痰逐水。
【主治】氣滯痰阻,水濕內(nèi)停,胸膈噎塞,腹脅脹痛,心下堅痞,腸中水聲,嘔噦痰逆,不思飲食;寒濕疝氣,結(jié)硬如石,控睪丸而痛。
【禁忌】妊娠忌服。
提醒您:青木香丸1 此中草藥名方來源于網(wǎng)絡(luò),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目錄1拼音2《活幼口議》卷十七:褐丸子 2.1處方2.2制法2.3功能主治2.4褐丸子的用法用量2.5摘錄 3《百一》卷十九:褐丸子 3.1處方3.2制法3.3功能主治3.4褐丸子的用法用量3.5摘錄 4《得效》卷十二:褐丸子 4.1處方4.2制法4.3功能主治4.4褐丸子的用法用量4.5摘錄 5《醫(yī)方類聚》卷二五四引《保童秘要》 5.1方名5.2組成5.3主治5.4褐丸子的用法用量5.5制備方法 6《幼幼新書》卷二十六引張渙方 6.1方名6.2組成6.3主治6.4褐丸子的用法用量6.5制備方法 附:1古籍中的褐丸子 1拼音 hè wán zǐ
2《活幼口議》卷十七:褐丸子
3《百一》卷十九:褐丸子
4《得效》卷十二:褐丸子
5《醫(yī)方類聚》卷二五四引《保童秘要》
6《幼幼新書》卷二十六引張渙方
古籍中的褐丸子 《嬰童百問》:[卷之八]疳傷第八十問 圣丸、茯神丸、天麻丸、地黃丸、十全丹、香蔻丸、褐丸子、消食丸、鱉甲丸、下蟲丸、集圣丸、黃雞煎丸等藥...
《醫(yī)學(xué)入門》:[外集·卷五小兒門]附∶小兒病機(jī) ,故令頭面手足浮腫,宜退黃丸、肥兒丸。脹甚者,褐丸子∶蘿卜子一兩,陳皮、青皮、檳榔、黑丑、五靈脂、...
《嬰童百問》:[卷之八]疳證第七十九問 脂丸、下蟲丸、龍膽丸、黃連丸、香蔻丸、木香丸、褐丸子、黃湯、鱉血煎、蚵丸、濃樸丸等劑,對癥詳明施治...
《嬰童百問》:[卷之五]腹脹第四十五問 治之,使上下分消,其氣即愈也。又有疳氣積脹,用褐丸子治之。又有癥癖痞脹,三棱丸主之。有實熱脹滿者,...
《幼科證治準(zhǔn)繩》:[集之七·脾臟部(上)]腹脹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5687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木香三棱丸
下一篇: 木香保命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