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及用法:柴胡、焦山楂、花粉、郁金、元胡各12克,法半夏、黃芩、陳皮各9克,茯苓24克,泡參15克,生姜、甘草各6克,大棗5枚。
水煎,每日1劑分3服。
主治:慢性胃炎,潰瘍病。
解析:伏熱犯胃,胃失和降,氣逆于上,不惟默默不欲飲食而喜嘔,更常致肝胃氣滯而上腹飽脹疼痛。其證胃脘脹痛,食少欲嘔,口苦或酸腐噯氣上泛,有寒熱感,舌苔厚膩,脈弦滑。本有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者常因外感寒熱或內(nèi)傷積食而加重發(fā)作,皆易有此類證候。
本方為小柴胡湯去人參加泡參利痰氣,余藥行氣除濕,消炎消脹,除痰活血止痛。
慢性胃炎屬于人體消化系統(tǒng)的一種疾病,對于這種類型的疾病,很多病人都情愿選擇中醫(yī)治療的方法,畢竟中醫(yī)不像西醫(yī)的副作用那么大,而且比較溫和。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中醫(yī)辨證慢性胃炎且治療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中醫(yī)辨證慢性胃炎及治療方法
(1)寒痛:胃痛暴作,感寒則劇,得熱則緩,畏寒喜熱飲,不渴,苔白膩,脈緊。治宜散寒止痛。用良附丸、附子理中丸,或用胃痛定。
(2)胃脘灼痛:泛惡口苦,口渴飲冷,便秘,苔黃膩,脈數(shù)。治宜清熱和中。用生姜得心片,口服?;蛴梦竿雌?吉林方)、胃痛寧。
(3)氣滯痛:胃脘脹悶,攻撐作痛,痛連兩脅,噯氣頻繁,苔薄膩,脈弦。治宜疏肝理氣。用柴胡舒肝丸、和胃平肝丸、舒肝丸,或用沉香舒郁丸。
(4)火郁痛:胃痛日久,痛勢急迫,有燒灼感,口苦而干,心煩易怒,泛酸嘈雜,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治宜疏肝泄熱。用丹梔逍遙丸,并配以左金丸,或用戊已丸、越鞠保和丸。
(5)虛寒痛:胃痛隱隱,空腹為甚,得食則緩,喜暖喜按,泛吐清水,舌淡,脈細軟。治宜溫脾健胃。用小健中合劑、參桂理中丸、益氣六君丸,或用黃芪建中丸。
(6)血瘀痛:痛有定處,如針刺刀割,脘痛徹背,舌質(zhì)紫暗有瘀斑,脈細澀。治宜活血化瘀。用元胡止痛片。
慢性胃炎的特點
共同點:
1、起病緩慢,多有進食后上腹部不適或疼痛,往往是無規(guī)律的陣發(fā)性或持續(xù)性疼痛。
2、可伴有食欲不振或厭食、惡心、嘔吐、腹脹及噯氣。
3、可出現(xiàn)消瘦、疲乏無力、腹瀉、舌炎、指甲脆弱及貧血等,多為缺鐵性貧血。
4、檢查時可發(fā)現(xiàn)上腹部有輕微壓痛,皮膚粘膜蒼白,光滑舌,少苔等。
不同點:
1、淺表性胃炎:
食欲減退,飯后上腹部飽脹不適,或有壓迫感,噯氣后自覺舒服,或時有惡心、嘔吐、反酸或疼痛等。
2、萎縮性胃炎:
食欲減退,飯后飽脹,上腹部鈍痛,此外尚有消瘦、貧血及腹瀉等。
3、肥厚性胃炎:
上腹部痛類似潰瘍病,亦可因進食或服堿性藥物而疼痛暫時緩解,常有消化不良,有些患者可并發(fā)胃出血。
慢性胃炎的保健注意事項
晚飯后半小時,可到環(huán)境優(yōu)美,空氣清新的地方,自由自在地散步;散步時,整個內(nèi)臟器官都處于微微地顫動狀態(tài),再配合有節(jié)奏的呼吸,可使腹部肌肉有規(guī)律地前后收縮,橫膈肌上下運動,可以對胃腸起到按摩作用。
站位、坐位、仰臥位均可;用右手手掌在腹部上下左右按摩,由輕到重,由慢到快;每日按摩2~3分鐘,以空腹時按摩效果最好。在按摩過程中,應有揉的動作,酸痛感強,止痛效果好,不可因為害怕有酸痛感而不用力。此法對急性發(fā)作的胃痛效果較好。慢性胃病發(fā)作時,我們可以運用這種方法。
坐位,五指并攏,用右手手掌從右胸直搓至左大腿溝,后用左手手掌從左上胸直搓至右大腿溝;按摩100次左右為宜。
坐位;右手握拳(拇指在外);用拇指的指關(guān)節(jié)敲擊同側(cè)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膝蓋邊際下三寸在脛骨和腓骨之間),叩擊一百次,再換另一只手操作;或者以兩手拇指端部點按足三里穴,平時36次,痛時可揉2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待有酸麻脹感后持續(xù)3~5分鐘,胃痛可明顯減輕甚至消失。
仰臥,以兩手拇指側(cè)面放在右側(cè)的腹直肌上;食指和中指相對,捏提起腹直肌;由上到下慢慢進行,隨捏隨提,進行1分鐘;換左側(cè)。
猜你喜歡:
1. 慢性胃炎吃什么可以養(yǎng)胃護胃
2. 常見的胃病種類有哪些治療方法是什么
3. 胃病的最佳治療方法
4. 目前檢查胃病的方法
5. 女人有哪些嚴重的胃病
中醫(yī)治療胃和十二指腸潰瘍有其獨到之處。中醫(yī)治療胃病的中成藥有哪些呢?就讓我?guī)懔私庵嗅t(yī)治療胃病的中成藥的內(nèi)容吧!
中醫(yī)治療胃病的中成藥 半夏瀉心湯:
寒熱平調(diào),散結(jié)消痞
如果患者表現(xiàn)為泄瀉伴嘔吐、胃腹脹滿、腸鳴、苔薄黃而膩、脈弦數(shù)等,可考慮選用半夏瀉心湯治療。
半夏瀉心湯之中的“心”,古人是指“心下”,即胃脘的意思。所以其“瀉心”也是指清瀉胃寒胃熱的意思。
出處:中醫(yī)經(jīng)典《傷寒論》。
組成:半夏12克,黃芩、干姜各9克,人參、炙甘草各6克,黃連6克,大棗12克。
功效:和胃降逆,開結(jié)散痞。
適用:主要用于治療胃氣不和、胃脹滿不痛,以及中氣不足、寒熱互結(jié)中焦之類的病證。
本方適合治療的胃和十二指腸潰瘍多屬虛實夾雜之癥,故飲食和用藥都應注意不可過于滋補或清瀉。
理中丸:
補氣健脾,溫中祛寒
如果患者表現(xiàn)為不思飲食、四肢不溫、脘腹疼痛、喜溫欲按、得溫按則痛減、嘔吐泄瀉或陽虛失血及喜唾涎沫、舌淡苔白、脈沉細等,可考慮選用理中丸來治療。
出處:中醫(yī)經(jīng)典《傷寒論》。
組成:人參、白術(shù)、干姜、炙甘草各9克。
功效:溫中祛寒,補氣健脾。
適用:脾胃虛寒,腹痛泄瀉,嘔吐不安之類的病證。
由于理中丸及其類方大多藥性偏熱,無明顯虛寒病證的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病患者不可服用,否則易導致發(fā)熱上火、動風傷體。此外,服用理中丸期間,禁食蘿卜、綠豆,禁止飲茶。
逍遙丸:
疏肝理脾,透邪解郁
如果患者表現(xiàn)為脅痛頭暈、神疲食少、四肢逆冷、脈弦等癥狀,辨證為肝郁脾虛時,可考慮選用逍遙丸來治療。
出處:逍遙丸原名逍遙散,出自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由國家頒布的藥典――宋朝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柴胡、當歸、白芍、白術(shù)、茯苓各15克,薄荷6克,炙甘草6克,煨生姜15克。
功效:疏肝理脾,透邪解郁。
適用:肝郁氣滯之兩脅作痛、頭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月經(jīng)不調(diào)、乳房作脹等病癥。
不屬于肝郁血虛者,見有煩躁盜汗、失眠、多夢、五心煩熱、口燥咽干、欲飲等癥狀表現(xiàn)的不宜服用逍遙丸。此外,因情緒不好(如鄰里不和,夫妻口角,工作不順心,與同事關(guān)系緊張等所造成)而出現(xiàn)兩脅作痛(或乳房脹痛)、口苦、心煩失眠、多夢等癥狀者,也不宜服用逍遙丸。
服用上述方藥期間,不可多食生冷油膩的食物,也不可多吃辛辣和過咸過甜等刺激性食物,否則將嚴重影響服藥的療效。
理中丸、逍遙丸在藥店都有成藥出售,還演化出不少類方,如附子理中丸、桂附理中丸、加味逍遙丸、黑逍遙丸等,偏重點有所不同,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在中醫(yī)師的指導下進行選購。
治胃病的偏方
第一招:花生米治風寒胃疼
有些人受冷風刺激后時常會惹起胃疼,可吃些炒熟、煮熟,甚至生的花生米,用不到100克,胃疼即可見輕消散。
第二招:治胃寒秘方
二鍋頭白酒50克,倒在茶盅里,打入一個雞蛋,然后將酒點燃,酒燒干了雞蛋也煮熟了,早晨空腹吃,輕者吃一至兩次可愈,重者三至五次可愈。留心雞蛋不可參加任何調(diào)料。
第三招:心里美蘿卜水治胃炎
將心里美蘿卜(青皮紅心大蘿卜)洗凈切碎,煮成炎后放點糖趁熱喝下去。
第四招:炒棗泡水治老胃病
將大棗洗干凈放炒勺里炒至外皮微黑,以不焦糊為準,一次可多炒些備用。把炒好的大棗掰開,放進杯子里用開水沖泡,一次放三至四個即可,可適量加糖,待水的顏色變黃后服用。
第五招:治胃炎、胃潰瘍秘方
最先將0。5千克蜂蜜倒入碗中,用鍋將125-150克花生油燒開,以泡消散為止,然后將油倒進盛有蜂蜜的碗中,飯前20-30分鐘服用一匙,早晚各服用一次。病重者可添加一次。此方對胃炎和胃潰瘍、十二指腸不舒服潰瘍都有效。留心,不能 喝酒,忌食辛辣食品。
第六招:葡萄酒泡香菜治胃炎
普通葡萄酒數(shù)瓶,把酒倒換在廣口瓶里,再放入洗凈的香菜,比例為一比一。密封泡六天即可。早、中、飯各服一小杯,連服三個月。泡過的香菜假如還保持綠色,能夠一起吃下去,成效更好。
治療胃病的驗方
1、啄木鳥一只,去羽毛,清理內(nèi)臟,洗凈放入烤箱,烤至焦酥為止,與烏賊的甲骨一同放入研缽中,磨成粉末,每次取六克的粉末,用開水沖泡服下。每天服用二次。胃酸過多,饑腹痛、飽腹痛、吐胃酸,服用這種處方,對胃有好處。傳說這種藥品能治愈胃及十二指腸的潰瘍,甚至能治癌癥。烏賊的甲骨有收斂、制酸的作用,可用來治胃酸過多的疾病。
2、據(jù)本草載紅茶“能開胃健脾消食”,有調(diào)和及收斂酸分泌過多的作用,綠茶對輕微泛酸者很適用。
3、牛奶為本癥最適宜的食品,兼吃米粥和麥粥更佳,確能達到制酸的效果。
4、某患者罹胃酸過多癥,每當胃內(nèi)空空時,饑腸轆轆,胃即隱隱作痛,接著出冷汗,難以支持,后以奶粉兩匙和甘草末一匙為比例,用開水沖服,不放糖,每天喝三至四次,一個月就痊愈了,此物于痊愈后應停服,只要注重日常飲食即可調(diào)養(yǎng)得很好。
5、如果餐后吃少量生姜,就可將胃酸過多的癥狀治好。生姜一次不可多吃,吃多了,不但吃不下飯,且對眼睛有損害,由于胃酸過多是屬于慢性病,治療時要慢慢來,否則欲速則不達。至于病好后,吃不吃生姜都無所謂。這時胃能完全吸收,食欲增加,胃酸過多的疾病即能根治。
6、用旱三七五分,研末,瘦豬肉四兩,切成片置碗內(nèi),將旱三七放肉上,加半碗清水,入鍋蒸熟,湯肉一起吃完,隔日吃一次,病輕者三五次即可治好,重者十余次定能痊愈。此方又可治胃酸過少、胃下垂和消化不良、胃神經(jīng)痛等致病,均有奇效,但是婦女懷孕或是來經(jīng)期間不可服用。
慢性淺表性胃炎主要臨床表現(xiàn)胃脘部悶脹、疼痛或惡、嘔吐、噯氣、嘈雜、泛酸等癥狀凡具健脾、胃、行氣、消痞、解郁、除滿功能藥都適用于防治慢性淺表性胃炎目前臨床用于本病見藥:
(1)保丸
主要:六神曲、山楂、半夏、陳皮、連翹、萊菔
功能:消食導滯胃健脾
主治:飲食停滯胃脘所致納差、腹脹、泛酸、噯氣等癥
(2)越鞠丸
主要:香附、川芎、梔、蒼術(shù)、六神曲
功能:理氣寬解郁消脹
主治:胸脘痞悶、腹脹滿、噯氣吞酸
(3)香砂六君丸
主要:木香、砂仁、黨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半夏、陳皮
功能:健脾胃理氣止痛
主治:胸脘脹悶嘔吐泄瀉
(4)香砂養(yǎng)胃丸
主要:砂仁、木香、白術(shù)、茯苓、枳實、豆蔻仁、厚樸、香附、陳皮、半夏、甘草、土藿香
功能:健脾胃理氣消滯
主治:納差、乏力、胃痛、腹脹、噯氣、反酸
(5)舒肝丸
主要:柴胡、厚樸、川芎、香附、枳殼、沉香、砂仁、木香
功能:疏肝解郁胃止痛
主治:兩脅脹痛、腹脹、噯氣、惡
(6)氣滯胃痛沖劑
主要:柴胡、枳殼、甘草、香附等
功能:疏肝行氣胃止痛
主治:肝郁氣滯胸痞脹滯胃脘疼痛等
(7)良附丸
主要份:高良姜、香附
功能:溫祛寒行氣止痛
主治:焦虛寒脘腹冷痛、喜暖喜溫者
(8)溫胃舒膠囊
主要:黨參、白術(shù)、山楂、黃芪、肉蓯蓉等
功能:扶固本溫胃養(yǎng)胃行氣止痛助陽暖土
主治: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胃炎所引起胃脘冷痛、脹氣、噯氣、納差、畏寒
(9)陰虛胃痛沖劑
主要:北沙參、麥冬、川楝、甘草等
(八)溫胃舒膠囊
主要份:黨參
白術(shù)
山楂
黃芪
肉蓯蓉等
功能:扶固本溫胃養(yǎng)胃行氣止痛
消化道炎癥與潰瘍病防治186問百病百問沙龍叢書
功能:養(yǎng)陰益胃緩止痛
主治:用于胃陰足引起胃脘部隱隱灼痛口舌干燥納呆干嘔等癥
(10)養(yǎng)胃舒沖劑
主要份:黨參、黃精、云參、烏梅、白術(shù)、菟絲等
功能:扶固本滋陰養(yǎng)胃調(diào)理焦行氣消導
主治:用于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胃炎所引起胃脘灼熱手足熱、口干口苦納差等癥
(11)胃乃安膠囊
主要:黃芪、三七、合牛黃、珍珠層粉
功能:補氣健脾寧安神行氣血消炎肌
主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
(12)胃康靈膠囊
主要:白芍、甘草、元胡、三七等八味藥物組
功能:柔肝胃散瘀止血緩急止痛腐新
主治:適用于慢性胃炎、胃潰瘍、胃血及十二指腸潰瘍等癥
(13)三九胃泰
主要:三椏苦、九香、白芍、
木香
功能:消炎止痛理氣健脾
主治:淺表性胃炎、糜爛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等各型慢性胃炎
(14)猴菇菌片
主要:猴菌
功能:消炎止痛
主治: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癌、食道癌
外胃蘇沖劑、舒肝胃丸、木香順氣丸、補益氣丸等藥用于本病治療臨床應隨證加選擇應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5719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腰椎骨質(zhì)增生偏方
下一篇: 治療妊娠病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