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大腹皮15克,五味子3克,遠志10克,陳皮6克,半夏6克,白術(shù)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黨參15克,生姜6克,當歸10克,川芎10克,枳殼10克,桔梗10克,青皮6克,知母10克,川貝母10克,紫石英15克,沉香3克,肉桂3克,蘇子10克。
功效:健脾化飲,升清降濁。
主治:肺脾氣虛、飲邪停留之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心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加水800毫升,水煎2次,取汁混勻,分3次服用。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食品。
雙汁山藥蛋黃湯
甘蔗汁30克、石榴汁20克、生山藥40克、生雞蛋黃4只。
滋陰益氣、止咳平喘適用于久咳哮喘。
咳嗽性哮喘的偏方2
百果豆沙藏枇杷
大枇杷20個、百果糖料30克、赤豆沙50克、蜜餞生山楂5克、瓜子仁5克、白糖50克、濕淀粉、糖桂花各適量。
平喘鎮(zhèn)咳、潤肺生津可應用于哮喘、慢性氣管炎、慢性咽炎等病癥。
咳嗽性哮喘的偏方3
銀杏豬肉湯瘦豬肉
100克銀杏10克、羅漢果1個、甜杏仁5克、桑白皮10克。
陰清肺、止咳定喘適用于肺熱型實喘癥見咳嗽氣喘、痰白易咯、午后身熱、兩顴潮紅、舌嫩紅苔薄白、脈沉細數(shù)。
咳嗽性哮喘的偏方4
生山楂核桃飲生
山楂片50克、核桃仁150克、白砂糖20克。
補肺益腎、消食潤腸、通脈生津可應用于哮喘、冠心病、高血壓病、高脂血癥等病癥。
咳嗽性哮喘的偏方5
蘿卜豬肺湯
鮮蘿卜適量、豬肺1具。
洗凈后二味共燉熟食肺和蘿卜并飲湯。
此方補肺降逆順氣平喘對咳喘氣實胸悶者尤宜。
咳嗽性哮喘的偏方6
龍油干地龍
蚯蚓50克、麻油500克。
將麻油煎沸后入地龍炸焦去地龍即得凈油趁熱加入蜂蜜50克患兒可以當菜油食用亦可單服每次5毫升。
支氣管阻塞的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其特點有陣發(fā)性呼吸困難,哮喘、咳嗽和咯痰等癥狀。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關(guān)于哮喘的相關(guān)資料,供您參考。
中醫(yī)治療哮喘的效果好不好
經(jīng)專家介紹說,要治療咳喘,不僅要針對患者肺、脾、腎三臟虛弱的情況治療,還應選擇恰當?shù)闹委煏r機,可以事半功倍。秋冬天寒,易發(fā)哮喘,中醫(yī)主張在秋冬服用益氣補陽的中藥制劑治療,結(jié)合中醫(yī)穴位注射、敷貼等,常可達到臨床治療之顯著效果。
近年來針對近萬例哮喘病人進行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并根據(jù)中醫(yī)辨證施治、標本兼治的原則,采用最有效穴位注射、口服、敷貼方法,為病患帶來了康復的希望。其采用的穴位注射療法系國內(nèi)獨創(chuàng)
所以說中醫(yī)治療哮喘不僅要使用中藥,更要合理的,恰當恰時的治療,才回事半功倍。
西醫(yī)對于哮喘治療中,常常會使用大量的激素藥劑,這對與患者,尤其是青少年哮喘患者,有很嚴重的副作用。中醫(yī)認為:要治療咳喘,不僅要針對患者肺、脾、腎三臟虛弱的情況治療,還應選擇恰當?shù)闹委煏r機,可以事半功倍。因而相對于西醫(yī)來說,中醫(yī)在治療呼吸病上有很大的優(yōu)勢。
筆者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即以家傳中醫(yī)治療呼吸病的方法為基礎(chǔ),采用辨病和辨證相結(jié)合的辦法對呼吸病進行治療和研究。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對家傳中醫(yī)治療呼吸病的方法進行了深入的理論研究和改良,經(jīng)過長期待醫(yī)療研究和實踐,總結(jié)出了治療呼吸病具有良好效果的治法和驗方。
哮喘患者發(fā)作時往往痛苦不堪:咳痰不止、呼吸不暢、喉間哮鳴有聲、全身大汗淋漓、喘息無法平臥,甚至于明顯發(fā)紺或休克。而且哮喘病情經(jīng)常反復、纏綿不休。目前大多數(shù)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存在認識上的誤區(qū),往往等到急性發(fā)作時才給予治療,而不重視緩解期的預防和治療,致使痛苦程度和經(jīng)濟負擔不斷增加,病情卻日趨嚴重!
哮喘的發(fā)生一般都是有一定的過敏源存在的,所以利用脫敏治療方法,可以將減輕過敏性哮喘的發(fā)病率,方法是將過敏源的提取物滴到舌頭底下,這樣免疫系統(tǒng)的耐受性就會出現(xiàn),從而遠離哮喘。
中醫(yī)治療哮喘的方法
1.水蛇瘦肉湯:本湯化痰止咳平喘。廣陳皮4克、水蛇1市斤去皮臟后大約剩半市斤左右、白果6~10粒去殼,稍打、苦杏仁5克、瘦肉80克,煲湯。適合體實者。
2.川貝鷓鴣湯:本湯化痰止咳固腎。鷓鴣1只、苦杏仁9~15粒、川貝9~15粒、廣陳皮5克、山藥30克,煲湯。適合體弱者。
3.外治用白芥子末3克,雞蛋清和勻,搽上背部大椎、肺俞穴或用老姜汁4~6滴、生油8~10滴和勻,搽背部大椎、腎俞和肺俞穴。前者適合體質(zhì)壯實者,后者適合體虛者。
生活注意事項:忌菸、酒及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中醫(yī)辨證治療哮喘:哮喘癥分為外感和內(nèi)傷兩種。其癥狀與咳嗽的情形和用藥極為相似,而慢性支氣管炎和咽炎往往是由于長期誤服清熱化痰以及消炎退燒的藥物所導致的,而且,哮喘患者每年的秋季必然發(fā)作。哮喘、慢性氣管炎、咽炎的患者,如果能夠堅持服用大劑四逆湯3~5個月,秋季必不發(fā)作。
治療哮喘的偏方(建議去正規(guī)醫(yī)院檢查治療)
葶藶子大棗治哮喘
【功能主治】理氣化痰,健脾利溼,補腎納氣。適用于各種哮喘癥。
【處方組成】大棗30~60克,葶藶子30~60克,生白術(shù)30~60克,炙馬蔸鈴9克,腎氣丸12克包,生甘草9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分2次早晚溫服。
【加減】如屬寒喘者,加麻黃9克,白果10~30枚;如屬熱喘者,加麻黃9克、生石膏30克;如舌質(zhì)紅,陰虛者,加南沙參15克,阿膠4.5~9克沖服;如咳嗽重者,加炙百部9克,炙款冬9克,炙紫菀9克;如咯痰不爽者,加礞石滾痰丸9克包煎或3克吞服。
【宜忌】忌魚腥、油膩、辛辣等發(fā)物。
【病例驗證】用此方共治療各種哮喘325例。結(jié)果療效穩(wěn)定的95例,療效不穩(wěn)定的175例,無效的55例,總有效率為83.1%。
半夏丹參治哮喘
【功能主治】主治支氣管哮喘。適用于喉中痰鳴,呼吸急促,胸悶如窒,咳嗽,吐痰白粘稠,舌質(zhì)暗,苔自滑,脈細澀患者。
【處方組成】半夏6~15克,丹參10~30克,五靈脂9~15克,炙麻黃6~12克,炙杏仁6~10克,川椒5~10克,葶藶子6~18克,蘇子6~12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連服7日為1療程,停藥1~2日后開始下一個療程。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50例支氣管哮喘患者,其中治愈10例,顯效22例,有效13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90%。
固本治哮湯治哮喘
【功能主治】補腎納氣,降逆消痰。主治支氣管哮喘。
【處方組成】蛤蚧6克去頭足,孩兒參30克,海浮石30克先煎,淡豆豉10克,廣地龍10克,紫菀10克,皁角3克,制南星6克,細辛6克,炙麻黃6克,鐘乳石15克先煎,桑白皮10克,五味子10克,沉香6克,炒葶藶子6克,杏仁10克,黃芩10克,生龍骨20克先煎,甘草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3次分3次服,42劑為1個療程。
【病例驗證】陸某,男,40歲,工人。從童年起患哮喘至今已35年,原先每逢冬春季節(jié)發(fā)作,漸則無明顯季節(jié)性。發(fā)作時呼氣尤為困難,不能平臥,兩肩聳起,鼻翼及肩頸、腹壁肌皆隨呼吸而活動,喉中有哮鳴聲,偶爾嗆咳,咯出粘稠白痰,頸靜脈怒張,桶狀胸,聽診兩肺有廣泛哮鳴音及干性羅音,叩診呈過清音,肺下界降低。X線胸片示兩肺紋理增粗,血常規(guī)檢查,白細胞計數(shù)及嗜酸性粒細胞略增高。按上方共服3個療程,隨訪2年,哮喘未發(fā)。
冬病夏治消喘膏治哮喘
【功能主治】用于緩解期喘息型支氣管炎和支氣管哮喘。
【處方組成】炙白芥子、延胡各21克,細辛、甘遂各12克,共研細末,用生姜汗調(diào)制成膏。
【用法用量】在夏季三伏天貼于背部雙側(cè)肺俞、心俞、隔俞穴位4~6小時,每10天貼敷一次,每年貼3次。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哮喘,經(jīng)21年臨床觀察1074例,其中喘息型支氣管炎785例,支氣管哮喘289例,治愈率22.8%,總有效率85%。療效隨貼治年限的延長而逐漸提高,以連續(xù)貼治3個夏季組療效最好。
截喘湯治哮喘
【功能主治】化痰截喘,降逆納氣。主治慢性支氣管哮喘、肺氣腫哮喘、支氣管哮喘。
【處方組成】老鸛草、碧桃干、佛耳草各15克;姜半夏、旋覆花、全瓜、防風各10克;五味子6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晚飯后各一劑。
【加減】熱喘者,加石膏15克、知母10克、黃岑10克;寒喘者,加炮附片9克、肉桂3克;氣虛者,加白參3克、黃芪80克;腎虛者,加蓯蓉15克、巴戟天15克、補骨脂15克;陰虛有熱者,加黃柏、知母、元參、生地各9克。
【病例驗證】陳某,男,64歲,退休干部?;加兄夤芟?0多年,每屆秋冬必大發(fā),曾用氨茶堿、皮質(zhì)激素類藥物治療,但僅能當時緩解,藥停又喘。某日因天冷受寒,哮喘大發(fā)已有4天,每晚看急診。后按此方服3劑后,支氣管哮喘即有明顯緩解,服至7劑,哮喘平止,胸部X片示“肺部感染消失",其余癥狀也明顯改善,又續(xù)服7劑鞏固療效,以后服用右歸丸及人參蛤蚧散扶正固本,隨訪3年未見覆發(fā)。
冬天容易發(fā)生的疾病,在夏天進行治療,叫做冬病夏治,這是因為在盛夏之際,病人的腠理毛孔疏松,使用藥物容易透人。中老年人冬天最容易患慢性支氣管炎及哮喘,在夏天用中藥外敷的方法治療,“以養(yǎng)其陽”,可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有助于預防冬季發(fā)病。下面介紹幾種方法,供讀者選用。
炙白芥子、延胡索各21克,甘遂、細辛各l2克,將上述四藥研成細末。以上為l人1年用量。每年夏季三伏天使用,每次用1/3的藥面,加生姜汁調(diào)成稠膏狀(每次用鮮生姜l00克,洗凈,浸泡后搗碎,擠生姜汁),分別攤在6塊直徑約5厘米的清潔油紙上(或塑料布),貼在背部肺俞、心俞、膈俞(即在第3、5、7胸椎旁開1.5寸處)穴,然后再用橡皮膏固定,一般貼4~6小時。如果貼后局部有燒灼感或疼痛,可以提前取下;如貼后局部有發(fā)癢、發(fā)熱、舒適感,可多貼幾小時,等干燥后再取下。每隔10天貼l次,即初伏、中伏、末伏各l次,共貼3次。無論是緩解期病人或有癥狀的病人均可應用。晴天中午前后貼治為佳,陰雨天效果較差。貼藥未取下前不宜活動過多,以免藥物移動,脫落。一般貼治3年。此法可防治慢性支氣管炎。
麻黃、桂枝、細辛、五味子、杏仁、遠志、半夏、白芥子、甘遂各10克,共研細末,以姜汁和丸如彈子大,用橡皮膏貼于華蓋(在胸骨正中線上,胸骨角處)、膻中、膏肓(雙側(cè))、膈俞(雙側(cè))穴位上,貼敷時間是夏至到大暑,7天貼治1次,貼敷3次,連貼兩年以上為1個療程,可防治支氣管哮喘。
細辛、生半夏、甘遂、延胡索、肉桂、橘紅各5克,白芥子l0克,研細末混合,另備麝香2克。先用生姜汁把藥末調(diào)成糊狀,再加麝香干藥面,貼在胸椎第3、5、7節(jié)左右旁開1.5寸處及大椎穴。共貼7次,每次敷貼2小時,每年盛夏初伏、中伏、末伏各貼l次,連貼3年,可以防治支氣管哮喘。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576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治療梅核氣驗方
下一篇: 治療蕁麻疹小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