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 : 濕久脾陽消乏,腎陽亦憊者。
用法用量 : 本方改為丸劑,名“安腎丸”(見原書同卷)。大便溏者,加赤石脂。
各家論述 : 凡腎陽憊者,必補督脈,故以鹿茸為君,附子、韭子等補腎中真陽;但以苓術(shù)二味,滲濕而補脾陽,釜底增薪法也。其曰安腎者,腎以陽為體,體立而用安矣。
摘錄 : 《溫病條辨》卷三
功能主治 : 虛火牙痛。
用法用量 : 水煎服?;蚣尤夤?分,澤瀉1錢5分,以引火歸位。
摘錄 : 《不知醫(yī)必要》卷二
腿痛,證名。指腿部疼痛(包括肌肉、筋脈和關(guān)節(jié))《張氏醫(yī)通·腿痛》:“腿痛亦屬六經(jīng)?!从醒?、血寒、寒濕、風濕、濕熱流注、陰虛陽虛、腎虛風襲之殊?!币蛴诤撸韧摧^輕,或麻或腫,畏寒喜暖,當予溫散,用白術(shù)附子湯、舒筋三圣散等方;因于濕熱者,腿痛或上或下,或紅腫,或熱,小便黃赤,亦清熱化濕,用當歸拈痛湯等方;濕痰流注于經(jīng)絡(luò)者,癥見腰脅有塊,兩腿交替疼痛,痛無定處,泛惡眩暈等,宜燥濕化痰,用二陳湯加羌活、白術(shù)等;腎虛風襲者,用安腎湯;陰虛宜六味地黃丸;陽虛宜金匱腎氣丸。并可適當加用引經(jīng)藥以增強療效。
必要時上醫(yī)院檢查原因?qū)ΠY治療或針灸理療
茴香安腎湯--《古今醫(yī)鑒》卷十
【處方】人參1錢,白術(shù)1錢,白茯苓(去皮)1錢,澤瀉7分,茴香1錢(炒),破故紙1錢,黃柏8分,木香5分,檳榔1錢,烏藥1錢,香附1錢(童便浸經(jīng)宿),砂仁1錢,玄胡素5分,升麻3分,甘草(炙)5分,荔枝核1錢。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左邊偏墜,丸如雞鴨子。
【用法用量】饑時服。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十
原因:老人應(yīng)是火體
火 體
癥狀:
面紅,怕熱,喜冷飲,吃干姜、胡椒之類的熱食易上火,手足溫,大便干,小便黃,舌質(zhì)紅,脈數(shù)(每分針約90次以上)。
牙 痛
治療方法:
[通治方]
楊倓:露蜂房散,治牙疼。
露蜂房 天仙藤各等分
上件口父咀。每用6克,水半盞煎數(shù)沸,去滓,漱之。
《楊氏家藏方》卷十一
陶承熹:牙痛立止方。
辛夷 花椒 蜂房 防風各等分
上藥,煎湯漱之,立止。
《惠直堂經(jīng)驗方》卷二
陳培燊:牙痛散外用,治療37例急性牙髓炎患者,其中35例用藥后立即止痛或疼痛明顯減輕;治療36例根尖周圍炎患者,其中33例獲立即止痛之效。
防風3克 羌活3克 細辛3克 蓽茇3克 冰片6克 雄黃3克
將前4藥共研為細粉,再加入研細的冰片、雄黃,混合備用。用時取藥粉少許撒置齲洞或痛牙之牙齦上。
《千家妙方》下冊
張璐:有房勞惱怒,牙即動搖長出,服補腎清胃藥俱不效者,此腎經(jīng)火邪盛也,宜酒黃柏9克、青鹽、升麻各3克,且漱且咽以攝之?;蛏攸S30克許,骨碎補9克,同細辛0.3克,秦椒7粒,酒水浸搗,略煎入青鹽少許,如上且漱且咽服之良。
《張氏醫(yī)通》卷八
[辨證方]
1、熱 證
陳士鐸:人有上下齒牙疼痛難忍,閉口少輕,開口更重,人以為陽明之胃火也,誰知是風閉于陽明太陽二經(jīng)之間乎??捎蒙L定痛湯治之。
白芷0.9克 石膏6克 升麻0.9克 梧桐淚3克 當歸9克 生地15克 麥冬15克 干葛3克 天花粉6克 細辛3克
水煎服。1劑輕,2劑即愈,不必3劑也。
《辨證奇聞》卷六
張景岳:玉女煎,治水虧火盛,六脈浮洪滑大,煩熱干渴,頭痛牙疼、失血等癥如神。
生石膏9~15克 熟地9~30克 麥冬6克 知母 牛膝各4.5克
水1鐘半,煎7分,溫服或冷服。
《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張錫純:牙疼,劇時覺有氣循左側(cè)上潮,疼徹輔頰,且覺發(fā)熱;有時其氣旁行,更覺如錐刺。用懷牛膝、生赭石細末各30克,煎湯服之,其疼頓愈,捷如影響。
《衷中參西》中冊
萬潛齋:風火牙痛驗方:粗碗1個,入潮腦60克于碗底內(nèi),上加蘇薄荷15克(以水將薄荷葉潤透)、細辛9克、川椒9克、甘松9克、大黃9克、白芷9克,蓋潮腦上,用綿紙糊碗口,放炭火上煅2炷香,開看,紙上升的潮腦,每用少許擦之。
《壽世新編》
梁子材:清胃湯,治胃火牙痛。
生地6克 當歸4.5克 黃連1.8克 升麻3克 丹皮9克
如腫痛牙齦不出血者,屬氣分,加荊芥3克,防風3克,細辛1.2克。
《不知醫(yī)必要》卷二
魏長春:虛火牙痛不甚,晝輕夜重,按之微熱,舌色紅潤,舌苔薄黃,口氣不臭,用青鹽3克,黃柏6克,玄參9克,煎湯飲之有效。
《名老中醫(yī)醫(yī)話》
李李延:治腎虛胃熱牙痛方。用羊脛骨燒灰存性120克,石膏150克,升麻、生地黃各15克,黃連3克,梧桐淚9克,龍膽草少許,為末擦牙,以水漱去。
《醫(yī)學入門》卷七
青浦君:治胃火牙痛舌腫。
北細辛9克 生石膏30克
水2碗,煎1碗,乘熱頻漱即愈。
《壽世編》卷上
2、虛 證
梁子材:安腎湯,治虛火牙痛。
熟地12克 淮山藥(炒) 枸杞各6克 茯苓 牛膝(鹽水炒) 萸肉各4.5克
水煎?;蚣尤夤?.2克,澤瀉4.5克,以引火歸位。
《不知醫(yī)必要》卷二
3、實 證
陳實功:牙疼方。
蓽茇3克 蟾蜍0.6克 川椒1.5克 飛鹽0.9克
上共為末,用草桔咬毛蘸藥搽點痛牙根上妙。
《外科正宗》卷四
返回>>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注解附:1治療腿痛的穴位 1拼音 tuǐ tòng
2英文參考 skelalgia
3注解
腿痛 證名。指腿部疼痛(包括肌肉、筋脈和關(guān)節(jié))《張氏醫(yī)通·腿痛》:“腿痛亦屬六經(jīng)。……痛有血虛、血寒、寒濕、風濕、濕熱流注、陰虛陽虛、腎虛風襲之殊?!币蛴诤?,腿痛較輕,或麻或腫,畏寒喜暖,當予溫散,用白術(shù)附子湯、舒筋三圣散等方;因于濕熱者,腿痛或上或下,或紅腫,或熱,小便黃赤,亦清熱化濕,用當歸拈痛湯等方;濕痰流注于經(jīng)絡(luò)者,癥見腰脅有塊,兩腿交替疼痛,痛無定處,泛惡眩暈等,宜燥濕化痰,用二陳湯加羌活、白術(shù)等;腎虛風襲者,用安腎湯;陰虛宜六味地黃丸;陽虛宜金匱腎氣丸。并可適當加用引經(jīng)藥以增強療效。
治療腿痛的穴位 外勾 部肌肉隆起,在特定 *** 下形如伏兔,故名伏兔。主治腿痛,下肢不遂,下肢萎痹,下肢麻痹,癱瘓,下肢痙攣,...
光明 穴主治眼目及小腿等疾患:如眼目痛癢,雀目,腿膝酸痛,下肢痿痹,手足發(fā)涼,婦人少腹胞中疼痛,目痛,夜...
體骨 梁丘兩旁各1.5寸,一側(cè)2穴。主治兩腳膝紅腫痛,腿痛,鶴膝風,下肢痿痹,下肢癱瘓,腳痛,腳丫風痛,寒...
環(huán)中 當環(huán)跳與腰俞穴連線之中點。主治坐骨神經(jīng)痛、腰痛、腿痛等。拼音:huánzhōng代號:EXLE1出...
膝關(guān)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578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安腎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