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方]
張仲景:半夏瀉心湯,治嘔而腸鳴,心下痞者。
半夏9克(洗) 黃芩9克 干姜9克 人參9克 黃連3克 大棗4枚 炙甘草6克
上7味,以水2000毫升,煮取1200毫升,去滓,再煮取600毫升,溫服100毫升,日3服。
--《金匱要略》卷中
段英廉:凡有損于胃氣者,皆可致嘔。余擬一治嘔吐方,每獲良效。
黨參10克 半夏10克 白芍8克 甘草5克 生地片35克 公丁香35克 大棗18枚(劈碎) 干姜10克 知母20克 遠志10克 玄參15克 代赭石(細面)10克水煎服。
曾有一顧姓女,年二十余,患神經性嘔吐,在北京治療半年未愈,為之疏此方,連服6劑告愈。
--《吉林省名老中醫(yī)經驗選編》
錢峻:治翻胃吐食。
黃蜆殼、田螺殼(久在泥中者)各等分,燒成白灰。每60克入白梅肉120克,搗和丸,再入砂盆內,蓋定泥固,燒存性,研極細。每服6克,人參縮砂湯下;或陳米湯亦可。
--《經驗丹方匯編》
[辨證方]
1、寒 證
繆仲淳:神效沉香丸,又名聚寶丸,治男子翻胃嘔吐,飲食不通。此是胃脘寒痰結阻,諸醫(yī)無效,屢試神驗。
真沉香6克 真麝香2.4克 血竭4.5克 郛香4.5克 縮砂仁6克 木香6克 延胡索3克 沒藥1.5克細末,糯米糊丸,如彈子大,用辰砂4.5克為衣,燒酒磨服。
--《廣筆記》卷二
陳修園:丁香煮散,治胃反嘔逆,呃噦泄瀉。
丁香37粒 建蓮肉(去心)27粒(上2味另煎去渣) 生羹7片 黃秫米半盞
水1碗半,煮熟,去姜、藥,啜粥。
--《醫(yī)學從眾錄)卷三
張璐:用陳香櫞1枚(去瓤),入生姜汁拌生附子末30克,外以姜滓,濕紙裹煨,軟透焙燥為末。每服1.5~3克,濃煎獨參湯服之,此孫兆變法也。
--《張氏醫(yī)通》卷四
梁子材:溫胃飲,治中氣虛寒,嘔吐,不思飲食。
黨參(去蘆,米炒)9克 白術(凈) 扁豆(炒,杵) 制半夏各6克 炒陳皮2克 炒干姜2.4克 炙草3克
水煎服。
--《不知醫(yī)必要》卷三
2、熱 證
張仲景:傷寒解后,虛羸少氣,氣逆欲吐者,竹葉石膏湯主之。
竹葉6克 石膏30克 半夏9克(洗) 麥門冬9克(去心) 人參9克 甘草6克(炙) 粳米4.5克
以水2000毫升,煮取1200毫升,去渣,納粳米,煮米熟湯成,去米,溫服200毫升,日3服。
--《傷寒論》
薛生白:濕熱癥,嘔惡不止,晝夜不瘥,欲死者,肺胃不和,胃熱移肺,肺不受邪也。宜用川連0.9~1.2克,蘇葉0.6~0.9克,兩味煎湯,呷下即止。
--《濕熱病篇》
梁子材:竹茹湯,治胃熱嘔吐。
制半夏9克 干葛 竹茹各4.5克 甘草3克
加生姜3片,紅棗2枚,煎。
--《不知醫(yī)必要》卷三
3、虛 證
龔廷賢:六君子湯,治久病胃虛嘔吐。
人參(去蘆) 白術(去蘆) 茯苓(去皮) 白芍(炒) 山藥(炒) 當歸各3克 藿香 砂仁各1.5克 蓮肉10粒 烏梅1個 半夏(姜汁炒) 陳皮各2.4克 甘草1克 炒米100粒
上銼1劑。生姜3片,棗1枚,水煎,徐徐溫服。
--《萬病回春》卷三
; 張仲景:大半夏湯,治胃反嘔吐者。
半夏9克(洗) 人參9克 白蜜9克
上3味,以水2000毫升,和蜜揚之240遍,煮藥,取500毫升,溫服200毫升,余分再服。
--《金匱要略》卷中
[食療方]
陳直:羊血方,治老人脾胃氣弱,干嘔不能下食。(虛證)
羊血500克(鮮者,面漿作片) 蔥白1握 白面120克(搟切)
上煮血令熟,漸食之,三五服,極有驗。
--《壽親養(yǎng)老新書》卷一
云川道人:柿餅飯,治反胃神方。(虛證)
柿餅切細,雜于飯內,同蒸食,不用水,亦勿以他藥雜之,久服自愈。
--《絳囊撮要》
云川道人:反胃簡易方。(寒證)
甘蔗汁2碗,姜汁1碗,和勻溫熱,隨意飲之,每日3次,則吐自止。
--《絳囊撮要》
張錫純:薯蕷半夏粥,治胃氣上逆,沖氣上沖,以致嘔吐不止,聞藥氣則嘔吐益甚,諸藥皆不能下咽者。(虛證)
生山藥30克(軋細) 清半夏30克
上2味,先將半夏用微溫之水淘洗數次,不使分毫有礬味,用做飯小鍋煎取清湯約兩杯半,去渣,調入山藥細末,再煎兩三沸,其粥即成。和白沙糖食之。若上焦有熱者,以柿霜代沙糖;涼者,用粥送服干姜細末1.5克。
--《衷中參西》上冊
陳修園:黑棗丁香湯,治胃寒嘔吐。(寒證)
大黑棗7枚去核,每個內入丁香1粒煮爛,去丁香,將棗湯空心服,7服見效。
--《醫(yī)學從眾錄》卷三
李梃:人參粥,治反胃吐酸。(寒證)
用人參末、姜汁各15克,粟米10克,煮粥空心食之。
--《醫(yī)學入門》卷三
5 推拿法
操作手法:兩手掌心相對,順時針揉按該穴位,力度可大些,堅持五分鐘作用,推拿進行時,可能會出現(xiàn)酸痛的情況,甚至打嗝的現(xiàn)象,那是正常的。
功效:推揉中脘穴,可健脾和胃,溫中散寒,降逆止嘔,可適用于脾胃虛寒、嘔吐的腸胃感冒患者。
操作手法:以拇指指腹自上向下用力直推,待該部位有酸脹感即可。
功效:揉按該穴位有和胃降逆,驅寒止嘔,對腸胃感冒嘔吐的癥狀有相應的治療效果。
孕婦在懷孕的時候都會有一些懷孕的反應,例如嘔吐,妊娠反應,上吐下面吃不了飯,而且食欲不振,頭暈現(xiàn)象,這個時候就會想要緩解這種現(xiàn)象,民間有很多的偏方能夠緩解環(huán)節(jié)嘔吐這類反應,那么,懷孕嘔吐怎么緩解偏方?
懷孕嘔吐怎么緩解偏方 有10種方法可以避免孕婦晨吐,或是將晨吐癥狀減輕到最低: 1.充分休息。 壓力過大,很可能會加劇晨吐癥狀。可以使用一種孕婦枕頭來保護背部和胃,并保證擁有一個充足的睡眠。 2.早晨少量地吃東西。在胃里留存一些東西,能防止惡心嘔吐?! ?.不要過長時間呆在電腦或電視前面。屏幕上無法察覺的快速閃爍,會加重晨吐癥狀?! ?.鍛煉,特別在懷孕早期?! ?.喝水時加些蘋果汁和蜂蜜,有助于保護胃?!梢跃徑庠袐屵涑客隆! ?.吃些蘋果醬。它能穩(wěn)定胃,驅走晨吐癥狀。 7.吃一些梨或橘子?! ?.吃一個烘烤過的土豆,或早餐吃根香蕉。香蕉里含有鉀,也能減少晨吐。 9.穿著盡量舒適。腰部太緊的服裝會加劇晨吐?! ?0.服用兒童維生素代替產前維生素。這種維生素更容易消化,不會占胃?! 〈送?,孕婦還要學會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如果太過在意,晨吐癥狀可能會加重。因此,當孕婦感到不舒服時,應做幾道智力題,打牌或看書。這可以幫助孕婦放松,預防晨吐癥狀。孕吐,與許多因素息息相關,比如受孕后人體內激素含量的改變、精神緊張等等。以下的四重療法,可以幫你緩解痛苦,改善孕吐。
1、生姜烏梅飲
愛吃烏梅的妊娠婦女比較適用。取生姜和烏梅肉各10克,為了不至于極寒取少許紅糖即可。將3者加水煎煮為湯,每日飲2次,每次飲約100毫升即可。這個偏方可以和胃止嘔,是治療脾胃不和引起的妊娠嘔吐。
2、蓮子茶
這里的茶選擇的是綠茶哦。取綠茶1克,蓮子30克就可以了,蓮子加水煮30分鐘后,趁熱加入綠茶熱服即可,記得一點就是,每日服一次,要分3次服用。
3、香蘇飲
這個是一個中藥的偏方。取紫蘇葉和薷香各9克,陳皮6克,砂仁3克。將這些藥材加水同煮,濾渣取汁飲即可。每日3到4次,每次約100毫升。
4、梅干菜瘦豬肉
我們知道妊娠嘔吐時比較想吃的就是酸東西,但是又不能缺乏營養(yǎng),所以這道菜很實用。取2兩瘦豬肉,梅干菜與榨菜各15克。將豬肉洗凈切成絲。之后將梅干菜、榨菜和豬肉絲一起放入清水鍋中,小火煮湯。出鍋前放入鹽和雞精調味即可。
懷孕初期肚子疼怎么辦 懷孕初期肚子疼是一種常見現(xiàn)象,但是并不代表懷孕初期一定會肚子疼,也不意味著懷孕初期肚子疼可以忽視。那么懷孕初期肚子疼該怎么辦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的是,懷孕初期肚子疼是正常的生理反應,但是有一些肚子疼是病理因素所致,可能表示流產征兆或者是異位妊娠,所以當懷孕初期出現(xiàn)肚子疼的時候,一定要引起重視。
當孕媽媽們感覺到輕微的肚子疼,還可能伴隨有惡心等早孕反應的時候,不需要特別治療,要注意飲食。
如果孕媽媽們感覺到持續(xù)疼痛,或者是劇痛難忍的時候,就需要立即到醫(yī)院就診了,尤其要注意是否會宮外孕。
當孕媽媽們出現(xiàn)肚子疼并伴隨有陰道出血的時候,可能是流產的征兆,這時候也要注意及時尋醫(yī)問診,由醫(yī)生根據孕媽媽的體質給出確診方案。
懷孕多久會出現(xiàn)癥狀呢?一般是在懷孕六周左右的時候,孕媽媽們就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惡心嘔吐、尿頻等癥狀了。當然有的孕媽媽在剛剛懷孕的時候,是什么癥狀也沒有。
但是,對所有的孕媽媽來說,懷孕的一個明顯信號就是月經推遲。在同房之后下一次月經到來之時,孕媽媽們的月經遲遲都沒有到來,這時候就有可能是出現(xiàn)懷孕了。如果伴隨有孕吐反應的時候,就八九不離十了。
老年人耐受性差,往往會因此而發(fā)生虛脫、休克等嚴重后果。
嘔吐最常見的病因是急性胃腸炎、各種急性中毒、急性膽囊炎、急性胰腺炎。飯后嘔吐多見于慢性胃炎、十二指腸炎;飯后數小時嘔出大量酸臭味的宿食,可能是胃幽門痙攣或梗阻。如果嘔吐物含有大量色黃味苦的膽汁,則有小腸梗阻的可能。長期飲酒造成慢性酒精中毒者,則表現(xiàn)為每日清晨嘔吐。
高血壓病的老人,突然嘔吐伴劇烈頭痛,是高血壓腦病或腦出血的征兆。此外,青光眼、腦震蕩、腦瘤、外傷所致的顱內血腫等均可有嘔吐伴頭痛。
糖尿病患者若出現(xiàn)惡心嘔吐、呼吸深快、呼氣有爛蘋果味,則可能是并發(fā)了酮癥酸中毒。
特別要提醒老人們注意的是,急性心肌梗塞初期可表現(xiàn)為劇烈嘔吐伴上腹疼痛,易被誤診為急性胃腸炎或其他急腹癥,須引起重視。
由于引起嘔吐的原因很多,對出現(xiàn)嘔吐的病人不能一概止吐,如急性胃腸炎,應待胃內毒物嘔出;各種梗阻引起的嘔吐,以解除梗阻最為重要,必要時須做手術治療;高血壓所致的嘔吐,應設法降低血壓;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者,則需注射胰島素。
嘔吐過后,最重要的是多飲水,水中應放入適量的糖和鹽,保證每日尿量不少于500ml。有些人擔心再次嘔吐而拒絕飲水,是不可取的。如果確實不能飲水,則需靜脈輸液。
目前常用的止吐藥有:嗎丁啉,每次10~20mg(1~2片),每日3次。胃復安(滅吐靈),每次10~20mg,每日3次。此外,冬眠靈(氯丙嗪)也有止吐作用,每次12.5mg(1/2~1片),每日3次。
急性胃腸炎、膽囊炎者,還需服用抗生素,如:吡哌酸(PPA),每次0.5~0.75g(2~3片),每日3次;復方新諾明,每次2片,每日2次。伴有腹痛者,可口服解痙劑,如:普魯苯辛15~30mg,1日3次,或顛茄合劑10ml,1日3次。
經以上處理后,仍不見好轉者,應盡早去醫(yī)院進一步檢查治療,還務必要做心電圖檢查,以排除急性心肌梗塞。
嘔吐的預防,主要應針對病因加以防范,如注意飲食衛(wèi)生,勿暴飲暴食,勿酗酒,注意控制血壓等。
5 紫蘇姜粥材料:紫蘇葉10克,姜片3片,粳米100克。
做法:將紫蘇葉洗凈后同姜片、粳米一起用清水熬制成粥適宜于嘔吐后食用。
功效:寬中行氣,能夠有效緩解嘔吐癥狀,而且紫蘇和生姜都能解魚蟹等食物中毒,因此更為適宜于魚蟹中毒所引起的嘔吐的不適。
6 敷貼法敷貼穴位:神闕穴(肚臍)
敷貼方法:將生姜100克,洗凈后同50克橘皮一起搗碎,然后加入米飯團約50克,一起搗成泥狀,外敷于神闕穴上,上面蓋上紗布,再用熱水袋在敷貼處熱熨20分鐘。
對癥:脾胃虛寒所導致的嘔吐,表現(xiàn)為飲食稍多即可發(fā)生嘔吐,時發(fā)時止,平日消化不良,胸脘痞滿,不欲飲食,面色晄白,肢體倦怠無力等癥。
7 生姜止吐是鮮姜還是干姜好鮮姜更好。
干姜和鮮姜是有區(qū)別的,從藥用角度來講,鮮姜性味辛溫,有解毒殺菌、解表發(fā)汗、止吐、溫胃散寒等作用,適用于外感風寒、頭痛、咳嗽等癥狀;而干姜有溫陽散寒、溫經止血、潤肺化痰的作用,主要用于脾胃虛寒、體質偏弱、血液循環(huán)差的人群,而用于止嘔多取姜汁使用,相對于干姜而言,其鮮姜中的汁液更多。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5810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