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 : 理氣化濕,疏表和中。治濕溫初起,惡寒無汗,身熱不揚,肢體困倦,肌肉煩疼,面色垢膩,口不渴或渴不欲飲,胸次痞悶,大便溏而不爽,舌苔白滑或膩,脈濡緩或沉細似伏。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備注 : 本方在原書中無方名,現(xiàn)據(jù)《感證輯要》卷四補。
摘錄 : 《醫(yī)原》卷下
用法 : 水煎服。
功效 : 芳香化濁,行氣滲濕。
主治 : 主治濕溫初起,身熱不渴,肢體倦怠,胸悶口膩,舌苔白滑,脈濡緩。
臨床應用 :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腹瀉、消化不良合并慢性胃炎、手足口病等病癥。1.腹瀉:本方配合針灸推拿(腹部按摩及捏脊療法和腹部紅外線照射)聯(lián)合蒙脫石散治療小兒遷延腹瀉40例,與蒙脫石散治療30例對照,兩組均常規(guī)治療給予補液糾正電解質紊亂及脫水狀態(tài)、補充維生素,療程3~7日,以治療7日內糞便性狀與次數(shù)恢復正常,全身癥狀消失,大便化驗無異常,2個月后隨訪無復發(fā)為治愈標準: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7.5%,對照組總有效率76.7%,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中國臨床研究》2012年第9期)2.消化不良合并慢性胃炎:以加味藿樸夏苓湯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重疊慢性胃炎35例,與奧美拉唑腸溶膠囊十莫沙必利片治療34例,療程4周,以癥狀消失程度及臨床癥狀積分.3個月內復發(fā)率為療效評價指標。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為94.29%,對照組為85.71%;治療組總有效33例中有6例復發(fā)(18.18%),對黑組總有效30例中有13例復發(fā)(43.33%),兩組復發(fā)。兩組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陜西中醫(yī)》2012年第5期)3.手足口?。恒y翹散加藿樸夏苓湯聯(lián)合利巴韋林治療小兒手足口病78例,與利巴韋林治療77例對照,療程為6日,以臨床癥狀消退時間、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評價療效。結果:研究組患兒的顯效率和總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研究組患兒的發(fā)熱、皮疹等臨床癥狀消退時間較對照組明顯縮短,且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對照組患兒中未發(fā)生明顯的不良反應,而最初入組的對照組患兒中有1例因為并發(fā)腦炎轉為重癥而終止試驗。(《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3年第21期)
方解 : 藿樸夏苓湯是清熱祛濕法的代表方劑之一。方用藿香、厚樸、半夏、白蔻仁化濕行氣,合以茯苓、苡仁、豬苓、澤瀉健脾利水:臨床常用于濕溫初起,溫重于熱之證,以濕溫初起、胸悶口膩、肢體倦怠、舌苔白滑為辨證要點。如見表證明顯,惡寒發(fā)熱,加蒼術、白芷;兼有身痛,加羌活、防風;兼有暑邪,加佩蘭。如濕溫初起,熱重于濕,癥見舌苔黃膩者慎用。
現(xiàn)代研究 : 臨床報道尚見于治療膽囊切除術后綜合征、小兒秋季腹瀉、小兒遷延腹瀉、艾滋病相關性腹瀉、非酒精性脂肪肝、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腎病、消化性潰瘍、脾胃濕熱型慢性淺表性胃炎、濕熱口瘡、脾濕型盜汗等病癥;也見癱瘓(一氧化碳中毒)、抑郁癥、病毒性腦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腸易激綜合征、膽結石術后、不明原因發(fā)熱、高熱不退、腹脹、胃脘痛、頭痛、胸痹、呃逆之驗案報道。實驗研究表明藿樸夏苓湯可加速舌上皮細胞凋亡,對黃膩苔有顯著的消退作用;有抑制炎癥細胞因子的生成,減輕炎癥反應,減輕TNF -α對血脂代謝的影響,糾正脂質代謝紊亂等作用。
方歌 : 藿樸夏苓三仁添,豬苓澤瀉豆豉全,濕溫身熱肢體倦,胸悶舌膩宜煎嘗。
摘錄 : 清·《醫(yī)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5827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茴香枳殼丸
下一篇: 虎目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