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 : 妊娠2-3月至8-9月,胎動不安,腰痛,已有所下。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3升,去滓,納膠令消,分3服,日3次。
摘錄 : 方出《千金》卷二,名見《產(chǎn)孕集》卷上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妊娠胎漏下血。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5片,同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五四
功能主治 : 霍亂后,洞下不止。
用法用量 : 以水2大盞,煎至1盞,去滓,分溫3服。如人行5里,溫再服。
摘錄 : 方出《圣惠》卷四十七,名見《普濟方》卷二○一
功能主治 : 倒產(chǎn)及子死腹中。
用法用量 : 以酒4升,煮取2升,分溫服。
摘錄 : 方出《證類本草》卷九引《子母秘錄》,名見《圣濟總錄》卷一五九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妊娠外因驚動,胎內(nèi)不安,轉(zhuǎn)移不寧。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以水1盞,加糯米半合,蔥白3寸(并須切),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五四
功能主治 : 妊娠2月,中風寒,有所動搖,心滿,臍下懸急,腰背強痛,卒有所下,乍寒乍熱。
用法用量 : 本方方名,《外臺》引作“艾湯”。
注意 : 忌海藻、菘菜。
摘錄 : 《千金》卷二
功能主治 : 妊娠卒下血不止,胎上逼心,手足逆冷欲死。
用法用量 : 煎取1盞,去滓,分為2服,溫溫服之。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五五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妊娠胞中虛冷,致胎萎燥不長。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以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日3次。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五五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妊娠下痢。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加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溫服。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五六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妊娠墮胎后,血出不止,腹痛。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5分,去滓,空腹服之。未效更服。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五八
功能主治 : 益精。主妊娠二月,胎動不安。
摘錄 : 《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二
功能主治 : 男女虛勞咳嗽,痰涎不止。
用法用量 : 力中杏仁。松節(jié)明子木用量原缺。若便血,去杏仁。
摘錄 : 《普濟方》卷二三一
功能主治 : 陰(匿蟲)。
用法用量 : 上曬燥,為粗末,入麝少許,以器貯馬桶內(nèi),點著,令患者坐馬桶上,遮緊勿走煙,熏兩個時辰。
摘錄 : 《瘍醫(yī)大全》卷二十四
制法 : 上藥和勻,分為2服。
功能主治 : 傷寒衄血及吐血,連日不絕,欲死。
用法用量 : 每服以水1中盞,煎至5分,去滓,下赤馬通汁1合半,攪令勻,不拘時候,放溫頻服。以愈為度。
摘錄 : 《圣惠》卷十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墜墮顛撲,內(nèi)傷臟氣,吐唾出血。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四五
制法 : 上切。
功能主治 : 婦人陰中腫痛不可近者。
用法用量 : 以水1斗,煮取5升,溫洗陰中,日3次。
摘錄 : 方出《外臺》卷三十四引《經(jīng)心錄》,名見《醫(yī)統(tǒng)》卷八十三引《錄驗》
艾葉適合在夏季花未開時采摘,除去雜質(zhì),曬干可以泡水喝。那么艾葉有哪些作用呢?艾葉的功效是什么?接下來我和你一起了解艾葉的作用與功效吧。
艾葉的作用與功效
1、理氣血
艾葉逐寒濕,溫經(jīng),止血,安胎。治心腹冷痛,泄瀉轉(zhuǎn)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帶下,胎動不安,癰瘍,疥癬。
2、能散寒除濕,溫經(jīng)止血
艾草又名香艾、蘄艾、艾蒿,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經(jīng)。
適用于虛寒性出血及腹痛,對于婦女虛寒月經(jīng)不調(diào)、腹痛、崩漏有明顯療效,是一種婦科良藥?,F(xiàn)正是艾草上市的時候,艾草可做艾糍點心,加工成各種菜式和藥膳。
3、抗菌作用
艾條煙熏尚能減少燒傷創(chuàng)面的細菌。豚鼠結(jié)核經(jīng)艾灸治療后,疾病進展較慢,病變較輕,尤以病程后期更明顯;
4、增強網(wǎng)狀內(nèi)皮細胞的吞噬反應(yīng)
但所增強的程度不如動物獲得免疫性時那樣顯著;
豚鼠網(wǎng)狀內(nèi)皮系細胞的吞噬機能與內(nèi)臟的結(jié)核病變是一致的,當肝、脾受到疾病的損害時,吞噬機能即下降。
5、另外,還具有抗真菌作用、平喘作用、利膽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止血作用、對胃腸道及子宮的作用、對心血管系統(tǒng)作用、抗過敏作用等。
艾葉的食譜推薦
一、艾葉紅糖荷包蛋
主材料:艾葉,紅糖及雞蛋
做法:艾葉10-15克放入冷水中大火燒開,小火再煮15-20分鐘,然后瀝出艾葉,打入1-2個雞蛋,雞蛋熟后放入紅糖,吃蛋喝湯。(月經(jīng)期排卵期可以吃)。
效果:針對宮寒不調(diào)或?qū)m冷不孕癥,艾葉有暖宮止血安胎的作用,幫助養(yǎng)出優(yōu)質(zhì)卵子。
二、母雞艾葉湯
做法:老母雞1只,艾葉15克。將老母雞洗凈,切塊,同艾葉起煮湯,分2~3次食用。月經(jīng)期連服2~3劑。
作用:補氣攝血,健脾寧心;適用于體虛不能攝血而致月經(jīng)過多,心悸怔仲,失眠多夢,少腹冷痛等。
三、艾葉甜湯
做法:艾葉15克,白糖20克,共煮湯飲用。
作用:經(jīng)來煩燥,尿赤灼痛,口干口苦,喜冷水,便秘難下,舌紅苔黃,脈數(shù)無力。宜清熱利濕,活血化瘀。
四、艾葉紅糖水
做法:生姜5片,大棗5枚,艾葉15克,紅糖適量,水煎服。
作用:用于痛經(jīng)
熏艾葉對孕婦有影響嗎
苦燥辛散,能理氣血、溫經(jīng)脈、逐寒濕、止冷痛,為婦科要藥。用治脘腹冷痛,經(jīng)寒不調(diào),宮冷不孕等證,如艾附暖宮丸。炒炭止血,可用治虛寒性月經(jīng)過多,崩漏帶下,妊娠胎漏,如膠艾湯。本品搗絨,制成艾條、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溫煦氣血。煎湯外洗可治濕瘡疥癬,祛濕止癢。
艾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鎮(zhèn)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鎮(zhèn)靜及抗過敏作用;護肝利膽作用等。艾草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藥用特性:艾草與中國人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每至端午節(jié)之際,人們總是將艾置于家中以“避邪”,稈枯后的株體泡水熏蒸以達消毒止癢,產(chǎn)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傳統(tǒng)藥性理論認為艾葉有理氣血,逐寒濕、溫經(jīng)、止血、安胎等作用?,F(xiàn)代實驗研究證明,艾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鎮(zhèn)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鎮(zhèn)靜及抗過敏作用;護肝利膽作用等。
艾葉可以治婦科病
1.艾葉炒炭可用于止血,可用治虛寒性月經(jīng)過多,崩漏帶下,妊娠胎漏,如膠艾湯。
2.艾葉搗絨,制成艾條、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溫煦氣血。
3.艾葉煎湯外洗可治濕瘡疥癬,祛濕止癢。
4.艾葉熏蒸可治療霉菌性陰道炎。艾葉用水慢慢的熬煮,將沸湯和渣盛在小桶里,于小桶上放可以坐的東西直接坐在上面蒸半小時。要盡量把水煮沸,窗戶關(guān)牢,人一定要出大汗才行。
5.艾葉泡腳可以強身健身; 防治神經(jīng)軟弱和失眠;防治高血壓;防治風濕關(guān)節(jié)炎;防治腿腳麻痹;
1.艾葉: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及梗,篩去灰屑。
2.醋艾葉:
取凈艾葉,加入定量的米醋拌勻,悶潤至醋被吸盡,置炒制容器內(nèi),用文火加熱,炒干,取出晾涼。
3.艾葉炭:
取凈艾葉,置炒制容器內(nèi),用中火加熱,炒至表面焦黑色,噴淋清水少許,滅盡火星,炒至微干,取出,及時攤晾,涼透。
4.醋艾葉炭:
取凈艾葉,置炒制容器內(nèi),用中火加熱,炒至表面焦黑色,噴入定量米醋,滅盡火星,炒至微干,取出,及時攤晾,涼透。
【成品性狀】
生艾葉多皺縮、破碎。完整葉片呈卵狀橢圓形,羽狀深裂,裂片橢圓狀披針形,邊緣有不規(guī)則的粗鋸齒,上表面灰綠色或深黃綠色,有稀疏的柔毛及白色腺點,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絨毛,質(zhì)柔軟。氣清香,味苦。醋艾葉呈灰黑色,清香氣淡,略有醋氣。艾葉炭為焦黑色,多卷曲,破碎。醋艾葉炭,形如艾葉炭,略有醋氣。
【炮制作用】
艾葉:
味辛、苦,性溫;無毒。歸肝、脾、腎經(jīng)。具有散寒止痛、溫經(jīng)止血的功能。生品性燥,祛寒燥濕力強,但對胃有刺激性,故多外用,或搗絨做成艾卷或艾炷。如治療為癰疽不合,瘡口冷滯,以艾煎湯洗后,白膠熏之(《人齋直指方》);治濕疹瘙癢,單用或配雄黃、硫磺煎水外洗(《衛(wèi)生易簡方》);治妊娠傷寒,汗下后血漏不止,胎氣受損,用膠艾六和湯(《醫(yī)壘元戎》)。
醋艾葉:
溫而不燥,并能緩和對胃的刺激性,增強祛寒止痛的作用。如治寒客胞宮的艾附暖宮丸(《古今醫(yī)鑒》);治宮寒不孕,或胎為外因所侵而致胎動不安的艾葉湯(《總錄》);治婦人血海虛冷的艾附丸(《楊氏家藏方》);治婦人血虛火旺,血崩不止的膠艾四物湯(《古今醫(yī)鑒》)。
艾葉炭:
辛散之性大減,對胃的刺激性緩和,溫經(jīng)止血的作用增強??捎糜诒缆┫卵?,月經(jīng)過多,或妊娠下血。如治濕冷下痢膿血,腹痛,婦人下血的艾姜湯(《世醫(yī)得效方》)。
醋制艾葉炭:
溫經(jīng)止血的作用增強。
【炮制研究】
艾葉中含有揮發(fā)油、鞣質(zhì)等成分?,F(xiàn)代對艾葉的炮制研究主要是以艾葉揮發(fā)油、水浸出物、鞣質(zhì)及小鼠凝出血時間為指標,對其生品、炭炒品、砂燙品、煅炭品及不同溫度、時間下的烘制品進行實驗比較。結(jié)果表明,艾葉經(jīng)加熱炮制后,揮發(fā)油含量大幅度降低,且隨溫度的升高、時間的延長呈逐漸降低的趨勢。而悶煅品揮發(fā)油含量較其他加熱制炭品高。
艾葉炒炭或烘制后有明顯的止血作用,其中以180℃烘20分鐘和200℃烘10分鐘所得樣品水煎液止血作用最明顯。艾葉止血作用的強弱與鞣質(zhì)含量的高低關(guān)系不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625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艾葉敷方
下一篇: 艾葉洗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