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防己1兩5錢,荊芥1兩,白芷1兩,赤芍1兩,當歸1兩,黃連1兩,黃柏1兩,風子肉1兩,人參1兩,連翹1兩,蓬術(shù)1兩,黑丑1兩,寸香1錢,香油2斤,黃丹8兩。
制法 : 桃、槐、柳、榆、桑枝各7條,長一寸,為膏聽用。另以風子肉二兩,川山甲八錢,乳香、沒藥、寸香各下,傾入瓶中收貯。
功能主治 : 柘子瘋,瘡口爛,一應瘡癤俱可用。
摘錄 : 《秘傳大麻風方》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概述4外治劑型之一·膏藥 4.1定義4.2膏藥的作用4.3制法4.4膏藥的適應證4.5用法4.6注意事項4.7生產(chǎn)與貯藏4.8藥典制劑通則 5方劑名·膏藥 5.1《普濟方》卷三一三方之膏藥 5.1.1方名5.1.2組成5.1.3制備方法5.1.4功能主治5.1.5附注 5.2《普濟方》卷三一五方之膏藥 5.2.1方名5.2.2組成5.2.3制備方法5.2.4功能主治5.2.5膏藥的用法用量 5.3《外科啟玄》卷十一方之膏藥 5.3.1方名5.3.2組成5.3.3制備方法5.3.4功能主治5.3.5膏藥的用法用量 5.4《外科啟玄》卷十二方之膏藥 5.4.1方名5.4.2組成5.4.3制備方法5.4.4功能主治5.4.5膏藥的用法用量 5.5《醫(yī)部全錄》卷一九四引葉心仰方之膏藥 5.5.1方名5.5.2組成5.5.3制備方法5.5.4功能主治5.5.5膏藥的用法用量 5.6《醫(yī)部全錄》卷二一四引葉心仰方之膏藥 5.6.1方名5.6.2組成5.6.3制備方法5.6.4功能主治5.6.5膏藥的用法用量 5.7《醫(yī)方類聚》卷一七七引《經(jīng)驗良方》之膏藥 5.7.1方名5.7.2組成5.7.3制備方法5.7.4功能主治 5.8《瘍醫(yī)大全》卷十九引《嚴氏濟生方》之膏藥 5.8.1方名5.8.2組成5.8.3制備方法5.8.4功能主治5.8.5膏藥的用法用量 5.9《保命集》卷下方之膏藥 5.9.1方名5.9.2組成5.9.3制備方法5.9.4功能主治 5.10《易簡方便》卷四方之膏藥 5.10.1方名5.10.2組成5.10.3制備方法5.10.4功能主治5.10.5膏藥的用法用量 5.11《外科圖說》卷四方之膏藥 5.11.1方名5.11.2組成5.11.3制備方法5.11.4功效主治5.11.5膏藥的用法用量 5.12《良朋匯集》卷三方之膏藥 5.12.1方名5.12.2組成5.12.3制備方法5.12.4功能主治5.12.5膏藥的用法用量 5.13《秘傳大麻瘋方》之膏藥 5.13.1方名5.13.2組成5.13.3制備方法5.13.4功能主治 5.14《青囊秘傳》方之膏藥 5.14.1方名5.14.2組成5.14.3制備方法5.14.4功效主治5.14.5膏藥的用法用量 5.15《良朋匯集》卷一方之膏藥 5.15.1方名5.15.2組成5.15.3制備方法5.15.4功能主治5.15.5膏藥的用法用量 5.16《急救仙方》卷五方之膏藥 5.16.1方名5.16.2組成5.16.3制備方法5.16.4功能主治5.16.5膏藥的用法用量 5.17《秘傳打損撲跌藥方》之膏藥 5.17.1方名5.17.2組成5.17.3制備方法5.17.4功能主治5.17.5膏藥的用法用量 5.18《虺后方》之膏藥 5.18.1方名5.18.2組成5.18.3制備方法5.18.4功能主治5.18.5膏藥的用法用量 5.19《赤水玄珠》卷三十方之膏藥 5.19.1方名5.19.2組成5.19.3制備方法5.19.4功能主治5.19.5膏藥的用法用量 5.20《奇方類編》卷下方之膏藥 5.20.1方名5.20.2組成5.20.3制備方法5.20.4功能主治5.20.5膏藥的用法用量6參考資料附:1古籍中的膏藥 1拼音 gāo yào
2英文參考 plaster [中醫(y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yī)藥學名詞(2004)]
medicinal paste [中醫(y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yī)藥學名詞(2004)]
3概述 膏藥:1.外治劑型之一;2.方劑名。
4外治劑型之一·膏藥 膏藥(plaster;medicinal paste[1])為外治劑型之一[2]。古稱薄貼[2],現(xiàn)稱硬膏。是指按配方用若干藥物浸于食用植物油中煎熬,去渣存油,加入黃丹煉制成膏料,攤涂于裱背材料上制成的外用制劑[3]。俗稱藥肉;也有不用煎熬,經(jīng)搗爛而成的膏藥制劑,再用竹簽將藥肉攤在紙或布上。
唐·李綽撰《尚書故實》有:“虞元公鎮(zhèn)南海,疽發(fā)于鬢,相國姬遂取膏藥貼于瘡上,數(shù)日平復”的記載[2]。
膏藥是指將藥材、食用植物油與紅丹煉制成膏料,攤涂于裱背材料上制成的外用制劑[1]。
臨證有用以治里者,如關(guān)節(jié)疼痛,僵直,深部肌肉酸困,肌膚麻木,深部膿腫如骨折、傷筋等[2]。取其祛風化濕,行氣活血,續(xù)筋接骨作用,如萬應膏、接骨膏等[2]。有用以治療表者,如體表癰、癤、疽、疔等瘡瘍,對腫瘍能消腫定痛,對潰瘍能去腐生肌、收口,保護創(chuàng)口等作用[2]。如太乙膏、獨角蓮膏、陽和解凝膏、沖和膏等[2]。
此外,膏藥攤制的形式有厚薄之分,在具體運用上也各有所宜。如薄型的膏藥,多適用于潰瘍,宜于勤換;厚型的膏藥,多適用于腫瘍,宜于少換,一般5~7天調(diào)換1次。
一、藥材應依法加工、碎、斷,按各該品種項下規(guī)定炸枯;質(zhì)地輕泡不耐油炸的藥材,宜待其他藥材炸至枯黃后加入。
二、炸藥后的油煉至“滴水成珠”,放至一定溫度后加入紅丹,攪拌使充分混合,噴淋清水。藥膏成坨置清水中浸漬。
三、揮發(fā)性藥物、礦物藥及貴重藥應研成細粉,于攤涂前加入,溫度應不超過70℃。
四、膏藥應烏黑光亮、油潤細膩、老嫩適度、攤涂均勻,無紅斑、無飛邊缺口,加溫后能粘貼于皮膚上且不移動。
五、膏藥應密閉,置陰涼處貯藏。
膏藥重量差異限度應符合下表規(guī)定:
標示重量 重量差異限度 3g或3g以下 ±10% 3g以上至12g ±7% 12g以上至30g ±6% 30g以上 ±5%檢查法
取供試品5張,分別稱定出總重量。剪取單位面積(cm<2>)的裱背稱定,折算出裱背重量。膏藥總重量減去裱背重量即為藥膏重量,與標示重量相比較不得超出上表規(guī)定。
5方劑名·膏藥 膏藥為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二十首。
5.1.2組成 木鱉子仁、五靈脂、巴豆肉5粒,芫花(如無,爐甘石代亦得)、黃丹、白膠香、香油。
5.1.3制備方法 上為末,先將前5味同油煎赤色,濾去滓,入丹、膠香熬,無油珠不粘手為度。
5.1.4功能主治 《普濟方》卷三一三方之膏藥主張一切毒瘡腫毒。
5.1.5附注 方中除巴豆肉外,余藥用量原缺。
5.2.2組成 瀝青1兩,萆麻1兩。
5.2.3制備方法 上同搗爛,攤紙上。
5.2.4功能主治 《普濟方》卷三一五方之膏藥主治諸瘡,一切打傷腫毒。
5.2.5膏藥的用法用量 貼瘡。
5.3.2組成 真麻油半斤,清桐油半斤,豬毛3兩。
5.3.3制備方法 二油煎滾,下豬毛熬化后,下黃丹8兩,滴水成珠,去火毒。
5.3.4功能主治 《外科啟玄》卷十一方之膏藥主治發(fā)背諸瘡。
5.3.5膏藥的用法用量 攤貼。
5.4.2組成 當歸6錢,白芷6錢,黃連6錢,白及6錢,白蘞6錢,黃柏6錢,厚樸6錢,五倍子6錢,雄黃6錢,沒藥6錢,血竭6錢,海螵蛸6錢,黃丹(飛)6錢,乳香2錢半,輕粉1錢。
5.4.3制備方法 上為末,香油熬熟,調(diào)成膏。
5.4.4功能主治 《外科啟玄》卷十二方之膏藥主治內(nèi)外臁瘡。
5.4.5膏藥的用法用量 貼之,外用布包定。有膿水,常洗去之,藥水內(nèi)加鹽洗之效。
5.5.2組成 蒺藜4錢,冰片1分,麝香1分,乳香(去油)1錢,沒藥(去油)1錢,輕粉1錢,青龍骨2錢,象皮2錢。
5.5.3制備方法 上為末,用麻油4兩,蒸滾,先放松香2兩,熬至滴水成珠,入鉛粉2錢,黃丹1兩,取起。
5.5.4功能主治 《醫(yī)部全錄》卷一九四引葉心仰方之膏藥主治裙邊瘡。
5.5.5膏藥的用法用量 貼患處。
5.6.2組成 柏子油1斤(用文武火熬至黑色,再入鉛粉8兩,熬至滴水成珠,取起,入后藥末),輕粉3錢,象皮3錢,乳香4錢,沒藥4錢(2味去油)。
5.6.3制備方法 上為末,入煎油內(nèi)。
5.6.4功能主治 《醫(yī)部全錄》卷二一四引葉心仰方之膏藥主治裙邊瘡及久爛者。
5.6.5膏藥的用法用量 紙攤貼。
5.7.2組成 當歸半兩,官桂半兩,川烏半兩,香白芷半兩,草烏半兩,玄參半兩,大黃半兩,干地黃半兩,赤芍藥半兩,桃枝21寸,柳枝21寸,紅丹半斤,白膠香半斤,蠟2兩半,密陀僧1兩半。
5.7.3制備方法 上用清油10兩,先將當歸、桃柳枝等10味入油內(nèi)煎,以黑為度,去滓,濾凈油,慢火再煎,徐徐卻入紅丹,用長柳枝頻頻攪勻,藥將成,入白膠香,次入蠟,又次入密陀僧,將藥滴入水中成珠為度,出藥,坐水中1日夜,出火毒可用。
5.7.4功能主治 《醫(yī)方類聚》卷一七七引《經(jīng)驗良方》之膏藥主治發(fā)背瘡。
5.8.2組成 鳳仙花(連根花葉,曬干)4兩,蒼耳葉(嫩頭)4兩,血余3兩,鹿角屑(生刮)2兩,絡石2兩,虎骨2兩,百部2兩,茜草2兩,剪草2兩,人指甲5錢,穿山甲1兩,羌活1兩,龍骨1兩,麻黃1兩,蘄艾1兩,威靈仙1兩。
5.8.3制備方法 上用麻油1斤,同熬至滴水不散,絞去滓,離火,再下鉛粉4兩,銀朱4兩,黃蠟2兩,乳香2兩和勻,瓷器收貯。
5.8.4功能主治 《瘍醫(yī)大全》卷十九引《嚴氏濟生方》之膏藥主治鵝掌風,指甲變厚,及風癩頑癬,死肌麻痹。
5.8.5膏藥的用法用量 臨用隔湯燉化,攤貼。
5.9.2組成 好芝麻油半斤,當歸半兩,杏仁49個(去皮),桃枝49條(長4指),柳枝49條(長4指)。
5.9.3制備方法 上用桃柳2大枝,新綿一葉包藥,系于一枝上,納油中,外一枝于盛油鐵器中攪之,煎成,加黃丹3兩,一處熬,滴水中成珠為度。
5.9.4功能主治 《保命集》卷下方之膏藥主治瘡瘍。
5.10.2組成 蜂房1個。
5.10.3制備方法 拭盡孔內(nèi)渣穢,不可損破,將松香研極細末,放入孔內(nèi)8分滿即止,再用香油灌入,以溢出為度,置于極大舊鐵金鍬上,以鐵鉗夾穩(wěn),下以文武火燒之,候蜂房溶化為膏,滴水成珠,便是火候,取出。
5.10.4功能主治 《易簡方便》卷四方之膏藥主治一切惡毒。
5.10.5膏藥的用法用量 以帛攤用。
5.11.2組成 千里光自然汁10兩,煮酒6兩,肉當歸5錢,大黃5錢,赤芍5錢,肉桂5錢,生地5錢,元參5錢,苦參5錢,躑躅花5錢。
5.11.3制備方法 文火煎濃,約存汁1碗許;用麻油24兩,加頭發(fā)3兩,煎至滴水成珠,入前藥汁,文火煎和,加研細鉛粉,密陀僧各5兩,緩緩攪轉(zhuǎn),候火候卻好,滴水不老不嫩,離火,加入研細乳香、沒藥、黃占、白占各3錢,麝香3分,粉霜1錢,收罐坐水中,去火毒。
5.11.4功效主治 《外科圖說》卷四方之膏藥功在拔毒吸膿,暖筋骨,長肌肉。主治楊梅瘡及癬瘡、鵝掌風,結(jié)毒破爛。
5.11.5膏藥的用法用量 攤之,用重湯頓軟貼。
5.12.2組成 豬毛3斤(清水洗凈,曬干),松香3斤(炙過,2味于鐵鍋內(nèi),將鍋立起架鐵條,火燒成珠,只用4兩),蔥半斤,蒜半斤,姜半斤(3味搗爛,擰取汁),定油2斤,黃丹12兩(飛過,炒),朝腦1錢5分。
5.12.3制備方法 將汁、油先入鍋內(nèi),煉得煙盡,方下黃丹,熬至滴水成珠,溫時再下朝腦、毛灰,攪勻。
5.12.4功能主治 《良朋匯集》卷三方之膏藥主治水瀉痢疾;及跌打損傷疼痛。
5.12.5膏藥的用法用量 攤貼。
5.13.2組成 荊芥3兩,防風3兩,白芷3兩,羌活3兩,黃芩3兩,阿魏3兩,大黃3兩,生地3兩,水龍骨(即船上的油灰)3兩,僵蠶3兩,乳香5錢,沒藥5錢,血竭5錢,雄黃5錢,輕粉5錢,全蝎5錢,川山甲1兩,蟬退1兩,蜈蚣1兩,宮粉5錢。
5.13.3制備方法 先將粗藥入香油1斤煎黑色,去滓成膏后,用細藥收之聽用。
5.13.4功能主治 《秘傳大麻瘋方》之膏藥主治珍珠風。遍身疙瘩塊,久而不治,遍身作癢。
5.14.2組成 嫩松香2斤,姜汁1碗,蔥汁1碗,醋1碗。
5.14.3制備方法 先將姜、蔥渣再煮1碗,將松香入內(nèi)浸透,煮后再入前汁,等煮至白泡沫不起,再入阿魏2兩,標朱3兩,乳香(去油)1兩,沒藥(去油)1兩,麝香2錢,和透再煉。麻油夏用4兩,冬用8兩,熬好。
5.14.4功效主治 《青囊秘傳》方之膏藥功在軟堅止痛發(fā)散。主治痰毒腫塊。
5.14.5膏藥的用法用量 攤大膏藥用。
5.15.2組成 人言4錢(研末),巴豆霜4錢(研末),紅棗100個(煮,去皮核)。
5.15.3制備方法 將前二味同棗肉搗勻,做大者如芡實大,小者如黃豆大。
5.15.4功能主治 《良朋匯集》卷一方之膏藥主治痢疾。
5.15.5膏藥的用法用量 如瀉,蔥搽肚臍,入藥,量大小1丸,納臍上,無論何膏藥蓋之。
5.16.2組成 麻油5兩,巴豆28粒,柳條28寸。
5.16.3制備方法 用火煎之,候巴豆黑色,濾去滓,以黃丹2兩逐漸放入,用柳枝不住手攪,滴水中不散,成膏不粘手,住火,再加乳香1錢和勻,瓦器盛之。
5.16.4功能主治 《急救仙方》卷五方之膏藥主治諸瘡。
5.16.5膏藥的用法用量 候冷攤用。
人體體表面積計算器BMI指數(shù)計算及評價女性安全期計算器預產(chǎn)期計算器孕期體重增長正常值孕期用藥安全性分級(FDA)五行八字成人血壓評價體溫水平評價糖尿病飲食建議臨床生化常用單位換算基礎代謝率計算補鈉計算器補鐵計算器處方常用拉丁文縮寫速查藥代動力學常用符號速查有效血漿滲透壓計算器乙醇攝入量計算器
醫(yī)學百科,馬上計算!
5.17.2組成 川烏1兩,甘草1兩,大黃6錢,當歸8錢,赤芍5錢,白芷5錢,連翹1兩,白蘞1兩,官桂5錢,木鱉子5錢,槐枝8錢,柳枝8錢,桃枝8錢,桑枝8錢,棗枝8錢,苦參1錢,皂角8錢。
5.17.3制備方法 上(口父)咀,用真麻油2斤,浸藥1日,以火熬油老,滴水成珠,以綿子濾去滓,將油再熬一滾,入飛過黃丹12兩,用柳枝頻攪,滴攤油紙上以不粘手為度,收起待冷聽用。
5.17.4功能主治 《秘傳打損撲跌藥方》之膏藥主治風寒濕氣所傷,跌撲閃傷;一切疼痛,心腹痛,吼喘咳嗽,瀉痢,頭痛,眼痛;一切無名腫毒,疔、臁、發(fā)背、流注、癤毒、瘡瘍。
5.17.5膏藥的用法用量 風寒濕氣所傷,跌撲閃傷,一切疼痛,心腹痛,吼喘咳嗽,貼背心;瀉痢,貼臍;頭痛,眼痛,貼太陽穴;一切無名腫毒,疔、臁、發(fā)背、流注、癤毒瘡瘍,俱貼患處。
5.18.2組成 金星鳳尾草1兩5錢(如無,鴨掌金星亦可),水竹葉1兩(鳳尾竹葉尤佳),蔥根(連須)30根,朝東側(cè)柏葉1兩2錢,白芷1兩2錢。
5.18.3制備方法 上銼,用真香油1斤2兩浸藥1日,用火熬,看白芷焦黃為度,用棉紙兜濾去滓,拭鍋干凈,方入鍋,用火再熬,每油1斤,入上好鉛粉1兩,用竹杖攪勻,文武火熬沸,看起黑煙,再入鉛粉1兩,用竹杖不住手攪,看黑煙起,又投鋁粉1兩,如此四次為度,滴水中成珠不散,已成膏,取起連鍋,坐土凹中,去火毒。
5.18.4功能主治 《虺后方》之膏藥主治無名腫毒。
5.18.5膏藥的用法用量 任用。
5.19.2組成 豬油(熬去滓)1兩,香油3錢,乳香5錢,沒藥5錢,孩兒茶7錢,冰片1分,輕粉5分,麝香1分。
5.19.3制備方法 二油同熬,離火稍冷,加乳香、沒藥攪勻,再入孩兒茶攪勻,又入冰片、輕粉、麝香,待冷,做膏藥。
5.19.4功能主治 《赤水玄珠》卷三十方之膏藥主治楊梅瘡漏。
5.19.5膏藥的用法用量 貼患處。
5.20.2組成 香油1斤,野大黃根半斤。
5.20.3制備方法 煎枯,去滓,入黃丹6兩,熬成膏。
5.20.4功能主治 《奇方類編》卷下方之膏藥主治一切寒涼腰氣,筋骨流痰。
5.20.5膏藥的用法用量
止痛藥的副作用有很多,但是中藥是慢慢調(diào)理,相對于西藥來說,對人體殺傷力小。下面由我為大家介紹外用止痛中草藥,希望能幫到你。
外用止痛中草藥
1、治療癌痛。
如乳香、沒藥、山甲、元胡、血竭、冰片、蟾蜍等。熱證酌加青皮、山梔;寒證加丁香、肉桂;氣滯加香附、川穹;血瘀加雞血藤、桃仁等。臨床選用中藥因疼痛部位不同而差異頗大,應在醫(yī)生指導下應用。
2、治療胸痛。
白芥子、薤白、蓽撥、丹皮、牙皂、細辛、烏頭等。以氣血瘀阻為主的止痛應化瘀通絡,重用桃紅四物湯及栝樓薤白半夏湯煎汁外敷;以痰濕阻肺為主的脹悶疼痛應燥濕化痰,用藥以二陳湯為主。
3、脅痛。
桃仁、青皮、柴胡、香附、佛手等。
4、肝痛。
蟾蜍膏、琥珀止痛膏(琥珀、天南星、黃連、蟾蜍、樟腦、冰片、斑蝥、馬錢子、小茴香等。
5、腹痛。
烏藥、川椒、小茴香、三棱、畢澄茄、南星等。
外用透皮止痛中草藥配方
鼠婦內(nèi)服方
鼠婦又名鼠姑、濕生蟲?!侗静菥V目》中認為,鼠婦甘、平,無毒,可治療牙痛、閉經(jīng)、血瘕諸痛。用法:可將干燥鼠婦研成細末,每次用溫開水沖服3克,每日服3次?;蛉「稍锸髬D60克,加水適量煎煮兩次,共取汁240毫升。每次服60毫升,每日服4次。服藥期間患者應忌吃酸辣食物。
鱉膽止痛方
將活鱉(雌雄均可)洗凈,投入沙鍋或鋁鍋中,加入沸水煎煮5~10分鐘,再將鱉剖開,取出膽囊,擠出膽汁,每日一次空腹服下。若鱉在250克以上,可將膽汁分成兩份供兩日服用。
蟾蒜外敷方
將活蟾蜍3只剝?nèi)◇钙?,再取蒜頭1枚,將蒜搗碎后涂于蟾蜍皮上,將蟾蜍皮外敷痛處。此方適宜于肝癌劇痛而用杜冷丁無效者。
阿雄膏外敷
取阿魏、皮硝各60克,雄黃、馬錢子各30克,麝香3克,蔥白適量。先將前4味藥研成細末,與蔥白一起搗如泥狀。然后將麝香涂于肝區(qū)疼痛明顯處,再敷上藥泥,外用紗布包扎固定,每周換藥一次。
雄黃散外敷
取雄黃、明礬、青黛、皮硝、乳香、沒藥各60克,血竭30克,冰片10克,醋和豬膽汁各適量。將前8味藥共研細末,分成7包,每次取一包,用等量的醋和豬膽汁調(diào)成糊狀后外敷,每日敷8小時,藥糊干結(jié)時可用醋和豬膽汁調(diào)濕。此方對晚期肝癌劇痛者尤其適用。
穴位敷貼法
取山柰、乳香、沒藥、大黃、姜黃、梔子、白芷、黃芩各20克,小茴香、公丁香、赤芍、木香、黃柏各15克,蓖麻仁20粒,雞蛋清或蜂蜜適量。將前14味藥共研細末,與雞蛋清或蜂蜜混合后調(diào)成糊狀,外敷于期門穴(位于乳頭下方的第六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上。痛劇者每6小時換藥一次,痛輕者每12小時換藥一次。
中藥與西藥中的止痛藥配合,既可增強療效,又可減少西藥的副作用。例如,在患者含服鎮(zhèn)痛藥鹽酸二氫埃托啡時若將芍藥甘草湯加米殼水煎服,可對肝癌和腹部其它癌癥的疼痛有較好的療效。而常用杜冷丁止痛的肝癌劇痛者,若將蟾酥、元胡、穿山甲、青皮共煎濃汁外擦痛處,可增強止痛的效果。
中藥外敷療法注意事項
1、所貼患部一定要嚴格消毒。
注意膏的軟硬度,破口處可先用高錳酸鉀溶液洗凈膿血,拭干后再貼藥臂。在經(jīng)穴部位、有關(guān)解剖部位及患處貼藥時,先用75%酒精消毒后再貼藥。
2、患處如因敷藥而發(fā)生水泡、損爛,可將膏藥取下,涂以龍膽紫藥水。
大的水泡應以消毒針挑破,流盡液體,再涂紫藥水。破潰的水泡可以涂上消炎軟膏,外用無菌紗布包扎,以防感染。
3、使用膏劑敷貼時。
應防藥膏干燥,裂傷皮膚,引起疼痛或潰爛。若為硬膏,貼前應將膏藥加溫,微烤后再貼。注意溫度要適當,避免過涼粘貼不牢,過熱燙傷皮膚。
4、穴位貼藥時。
敷貼穴位不宜過多,每穴藥量宜小,敷貼面積不宜過大,時間不宜過久,以免引起其它不良反應。貼后若發(fā)生患部發(fā)癢,可在膏藥外面按摩,或用酒精涂擦患處后,再將膏藥加溫貼上。
5、小兒貼敷藥物時。
注意護理好患兒,勿令抓破或撕開。由于小兒皮膚嫩薄,貼藥時間不宜過長,一般只貼1-2個小時或1小時以內(nèi),以免引起毒副作用。
6、冰敷時間不宜過長。
一般在20分鐘左右,老年體弱、虛寒證、婦女妊娠期、月經(jīng)期、外傷破損、炎癥后期、心臟病、水腫等患者,不宜冰敷。
猜你喜歡:
1. 透骨草的功效與作用
2. 白木的功效和作用
3. 白虎活絡膏的功效和作用
4. 穿心蓮片的功效與作用
5. 祛風濕的中草藥
目錄1拼音2《全國中草藥匯編》:鐵棒錘 2.1拼音名2.2鐵棒錘的別名2.3來源2.4性味2.5功能主治2.6鐵棒錘的用法用量2.7注意2.8備注2.9摘錄 3《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鐵棒錘 3.1出處3.2拼音名3.3英文名3.4鐵棒錘的別名3.5來源3.6原形態(tài)3.7生境分布3.8性狀3.9化學成份3.10鐵棒錘的藥理作用3.11鑒別3.12炮制3.13性味3.14歸經(jīng)3.15功能主治3.16鐵棒錘的用法用量3.17注意3.18附方3.19各家論述3.20摘錄 附:1用到中藥鐵棒錘的方劑2用到中藥鐵棒錘的中成藥 1拼音 tiě bàng chuí
2《全國中草藥匯編》:鐵棒錘
3《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鐵棒錘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Aconitum pendulum Busch[A.szechenyianum Gay.]2.Aconitum flavum Hand.Mazz.[A.anthora L.var.gilvum Maxim.]
采收和儲藏:78月間采集。除去莖苗,洗凈曬干。
2.伏毛鐵棒錘,多年生草本,高35100cm。塊根胡蘿卜形,褐色。莖直立,通常不分枝,中部以下無毛,中部以上被反曲而緊貼的短柔毛。葉互生;莖下部葉在開花時枯萎;葉柄長34mm;葉片寬卵形,長3.85.5cm,寬3.64.5cm,基部淺心形,3全裂,全裂片二回羽狀深裂,末回裂片線形,寬12mm,兩面無毛,邊緣疏被短柔毛??偁罨ㄐ蝽斏L820cm,花序軸和花梗密被緊貼的短柔毛;下部苞片葉狀,上部苞片線形,花梗長48mm;小苞片生花梗頂部,線形,花兩性,兩側(cè)對稱;萼片5,花瓣狀,上萼片盔狀船形,近無爪或具短爪,高1.51.6cm,下緣斜升,上部向下弧狀彎曲,外緣斜,側(cè)萼片長約1.5cm,下萼片斜長圓狀卵形,黃色,常帶綠色,或暗紫色,外面被短柔毛;花瓣2,瓣片長約7mm,唇長約3mm,距長約1mm,向后彎曲,疏被短柔毛;雄蕊多數(shù),花絲全緣,無毛或疏被短柔毛;心皮5,無毛或疏被短柔毛,花柱短。蓇葖果,長1.11.7cm,無毛,種子多數(shù),倒卵狀三棱形,長約2.5mm,光滑,沿棱有狹翅。花期89月,果期910月。
2.生于海拔20003700m白山地草坡或疏林下。
資源分布:1.分布于陜西南部、甘肅南部、青海、河南西部、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西藏。
2.分布于內(nèi)蒙古南部、寧夏南部、甘肅、青海、四川西北部、西藏北部。
(2)伏毛鐵棒錘 塊根圓柱形,長68cm,直徑11.5cm。表面棕色,光滑,具少數(shù)側(cè)根。斷面乳白色。氣微,味辛麻,有毒。
2.顯微鑒別 根橫切面:(1)鐵棒錘 后生皮層為12列金黃色細胞。皮層為67列切向延長的細胞。形成層為五邊或多邊的星狀,有時環(huán)形。維管束排成U字形或輻射狀。
(2)伏毛鐵棒錘 后生皮層為1層黃棕色細胞。形成層多角形或不規(guī)則形。維管束排列成U形或輻射狀。
3.粉末特征:(1)鐵棒錘 復粒淀粉粒為25分粒,直徑46μm,臍點V形或點狀。
(2)伏毛鐵棒錘 復粒淀粉粒為23分粒,直徑832μm,臍點多角星形或線形。
2.伏毛鐵棒錘 塊根含烏頭堿,3乙酰烏頭堿,歐烏頭堿(napelline),伏毛鐵棒錘堿(flavaconitine),3脫氧烏頭堿(3deoxyaconitine),去氫歐烏頭堿(dehydronapelline),1表歐烏頭堿(1epinapelline),12表歐烏頭堿(12epinapelline),12乙酰光澤烏頭堿(12acetyllucidusculine),1去甲基次烏頭堿(1demethylhypaconitine),光澤烏頭堿(lucidusculine),苯甲酰烏原堿(benzoylaconine),新烏寧堿(neoline),伏毛鐵棒錘菲堿乙酸酯(flavadine),伏毛鐵棒錘菲堿(flavamine),伏毛鐵棒錘定(flavaconidine),N乙酰伏毛鐵棒錘堿(Nacetylflavaconitine),伏毛鐵棒錘精(flavaconijine)。
2.抗炎作用 本品總堿以及烏頭堿、3乙酰烏頭堿、去氧烏頭堿均具有顯著抗炎活性??倝A0.15mg/kg、烏頭堿和3乙酰烏頭堿0.05mg/kg對大鼠蛋清性及甲醛性足跖腫具有顯著抑制作用,但對棉球性肉芽組織增生無明顯影響。去氧烏頭堿對多種急性滲出水腫性炎癥也具有顯著抑制作用,0.2mg/kg腹腔或皮下注射均能顯著抑制角叉菜膠、甲醛等所致大鼠足跖腫脹,抑制組胺所致大鼠皮膚或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亢進,0.8mg/kg還能抑制巴豆油所致小鼠耳部炎癥,但其對巴豆油性肉芽囊腫或棉球性組織增生均無明顯影響。對于角叉菜膠性大鼠足跖腫,去氧烏頭堿腹腔注射的ED50為0.42±0.06mg/kg,治療指數(shù)為6.38,而同法測得3乙酰烏頭堿的ED50為0.12±0.02mg/kg,治療指數(shù)為5.92。
3.局部麻醉作用 本品總堿、烏頭堿、3乙酰烏頭堿均有顯著局部麻醉效果,肌注或皮內(nèi)注射均有效??倝A的局麻強度為的卡因的14倍,鹽酸普魯卡因的159倍。
4.解熱作用 傷寒菌苗發(fā)熱家兔腹腔注射3乙酰烏頭堿0.04mg/kg或去氧烏頭堿0.24mg/kg均有顯著解熱效果,于注射后30min起效,維持3h以上。
5.致心律失常作用 與烏頭堿相似,3乙酰烏頭堿及去氧烏頭堿也均有致心律失常作用,但小鼠靜注誘發(fā)心律失常的劑量卻較烏頭堿為高,3乙酰烏頭堿為烏頭堿的2.85倍,去氧烏頭堿則為烏頭堿的7.2倍,且誘發(fā)成功率也遠較之為低,且呼吸抑制輕,僅為烏頭堿的38%,3乙酰烏頭堿靜注對大鼠的致心律失常劑量為0.097mg/kg。
6.體內(nèi)過程 3乙酰烏頭堿血藥時間曲線符合開放型三室模型。各組織中分布以膽囊含量最高,肝、腎和肺次之。少量藥物能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靜脈注射后主要由尿排出,大部分以代謝產(chǎn)物形式排出,部分以原形物排出。
7.毒性 3乙酰烏頭堿對小鼠的LD50灌胃,皮下注射、腹腔注射、靜注時分別為2.5mg/kg,0.7mg/kg和0.47mg/kg,大鼠靜注的絕對致死量為0.41mg/kg;另報告大鼠腹腔注射為0.71±0.17mg/kg,小鼠為1.10±0.12mg/kg;還有報告小鼠灌胃,皮下注射、腹腔注射及靜注的LD50分別為3.09mg/kg,0.70mg/kg,0.580.62mg/kg及0.40mg/kg,大鼠灌胃、皮下注射和腹腔注射為2.30mg/kg,0.49mg/kg及0.31mg/kg。中毒表現(xiàn)為于515min出現(xiàn)流涎,淚水分泌增多,類似嘔吐的反應,共濟失調(diào),四肢無力,爬臥、呼吸減速慢等,死前有陣發(fā)性抽搐,多于15h內(nèi)窒息而死。靜注的安全量家兔為10μg/kg,麻醉犬為10μg/kg肌注兔為20μg/kg,清醒犬為22μg/kg,劑量加大可出現(xiàn)流涎、呼吸抑制、心律失常、血壓下降等。致死量家兔靜注為30μg/kg未見死亡。3乙酰烏頭堿有蓄積性,連續(xù)給藥毒性加大。大鼠、兔、犬的亞急性毒性3乙酰烏頭堿主要損傷心肌,引起心肌細胞變性,肝細胞輕度損傷,部分大鼠精細胞發(fā)育受阻,但小鼠、家兔均未見致畸作用,但有一定胚胎毒性。阿托品及阿托品加人工呼吸對于乙酰烏頭堿中毒有明顯的解救作用。去氧烏頭堿腹腔注射的LD50小鼠為2.61±0.30mg/kg,大鼠為2.68±0.75mg/kg。
2.《陜西中草藥》:活血祛瘀,祛風濕,止痛,消腫敗毒,去腐生肌,止血。治跌打損傷,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腰腿痛,勞傷,惡瘡癰腫,無名腫毒,凍瘡,毒蛇咬傷。
用到中藥鐵棒錘的方劑 二十九味羌活散 :WS3BC013995處方:羌活10g鐵棒錘(根)5g鐵棒錘(幼苗)5g鐵棒錘(葉)5g黑...
黃藥解毒散 1g麝香0.5g安息香7.5g鐮形棘豆7.5g鐵棒錘(幼苗)1.05g鐵棒錘12.5g羌活35g制...
一枝箭 拼音:yīzhījiàn英文:中藥鐵棒錘的別名·一枝箭:一枝箭,藥名,為鐵棒錘之別名。見《藥學學報...
九味青鵬散 :標準編號:WS3BC024795處方:鐵棒錘(幼苗)50g訶子(去核)50g藏木香50g安...
鐵棒錘止痛膏 098本品以氧化鋅橡皮膏膠漿為基質(zhì),加入復主鐵棒錘浸膏、樟腦、冰片等藥物,均勻涂于布上而制成的橡...
更多用到中藥鐵棒錘的方劑
用到中藥鐵棒錘的中成藥 二十九味羌活散 :WS3BC013995處方:羌活10g鐵棒錘(根)5g鐵棒錘(幼苗)5g鐵棒錘(葉)5g黑...
黃藥解毒散 1g麝香0.5g安息香7.5g鐮形棘豆7.5g鐵棒錘(幼苗)1.05g鐵棒錘12.5g羌活35g制...
二十五味肺病散 50g余甘子100g甘肅蚤綴75g藏木香70g鐵棒錘(根、葉)80g寬筋藤100g牛黃3g力嘎都6...
肺熱普清散 降香100g力嘎都100g麝香6g安息香50g鐵棒錘(幼苗)10g訶子50g木香50g銀朱50g甘...
二十五味阿魏散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653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阿魏膏
下一篇: 阿魏良姜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