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小兒冷痢肚痛。
用法用量 : 粟米煎服。
摘錄 : 《普濟方》卷三九六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冷痢肚痛。
用法用量 : 粟米煎服。
摘錄 : 《永類鈐方》卷二十一
艾草泡腳
方法一:艾草加上花椒能夠除腳汗、腳臭、腳氣、濕疹。
方法二:泡腳的時候,加入艾草和紅花能夠起到改善腿部的靜脈曲張,末梢神經(jīng)炎,血液循環(huán)不好,手腳麻痹和局部瘀血等情況。
泡腳的時候,加入艾草和紅花能夠起到改善腿部的靜脈曲張
方法三:艾草加上生姜能夠有效的治療治風(fēng)寒感冒、關(guān)節(jié)病、類風(fēng)濕、咳嗽、支氣管炎、肺氣腫哮喘等一系列的疾病。
艾草驅(qū)蚊
蚊蟲肆虐的季節(jié),靠殺蟲劑和電蚊香驅(qū)蚊難免有健康隱患。正逢艾葉上市,自制幾瓶艾葉防蚊液,送給親友是別致的禮物,給寶寶用起來也安心。做法:將適量艾葉浸泡于山茶油中,置于玻璃瓶里約一個月,等艾葉的成分都析出到油中后,就會散發(fā)濃郁的艾香,再將這浸泡油過濾后加入薰衣草、薄荷、檸檬草等精油,裝入滾珠瓶,就是隨身攜帶的最環(huán)保的防蚊“利器”。
艾草入食
中國古人就有食艾葉的習(xí)慣,艾葉粥清涼解暑又易消化,實為夏季之佳品。做法:將大米淘洗干凈,在清水中浸泡2小時,將少量新鮮艾葉洗凈,切碎,大米加水燒開后再加入艾葉一同用文火熬成粥,最后根據(jù)自己的口味,加鹽或者糖、蜂蜜,清香撲鼻又略帶苦味的口感,下火祛暑。
艾草入浴
艾葉有理氣血、逐寒濕、止血、安眠、溫經(jīng)的功效。對毛囊炎、濕疹有一定療效。取新鮮艾葉30—50克,在澡盆中用沸水沖泡5—10分鐘,取出艾葉,加水調(diào)至適宜水溫即可沐浴。
艾葉治百病小偏方
1、艾葉治產(chǎn)后腹痛欲死,因感寒起者:陳蘄艾二斤,焙干,搗鋪臍上,以絹覆住,熨斗熨之,待口中艾氣出,則痛自止。
2、艾葉治鼻血不止:艾灰吹之,亦可以艾葉煎服。3、艾葉治氣痢腹痛,睡臥不安:艾葉(炒)、陳橘皮(湯浸去白,焙)等分。上二味搗羅為末,酒煮爛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
4、艾葉治卒心痛:白艾成熟者三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之。若為客氣所中者,當(dāng)吐出蟲物。
5、艾葉治脾胃冷痛:白艾末煎湯服10克。
6、艾葉治濕冷下痢膿血,腹痛,婦人下血:干艾葉200克(炒焦存性),川白姜50克(炮)。上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米飲下。
7、艾葉治忽吐血一、二口,或心衄,或內(nèi)崩:熟艾三雞子許,水五升,煮二升服。
8、艾葉治婦人崩中,連日不止:熟艾如雞子大,阿膠(炒為末)25克,干姜5克。水五盞,先煮艾、姜至二盞半,入膠烊化,分三服,空腹服,一日盡。
、9、艾葉治功能性子宮出血,產(chǎn)后出血:艾葉炭50克,蒲黃、蒲公英各25克。每日一劑,煎服二次。
10、艾葉治腸炎、急性尿道感染、膀胱炎:艾葉10克,辣蓼10克,車前80克。水煎服,每天一劑,早晚各服一次
11、艾葉治糞后下血:艾葉、生姜。煎濃汁,服三合。
艾葉治糞后下血:艾葉、生姜。煎濃汁,服三合
12、艾葉治婦人白帶淋瀝:艾葉(杵如綿,揚去塵末并梗,酒煮一周時)300克,白術(shù)、蒼術(shù)各150克(俱米泔水浸,曬干炒),當(dāng)歸身(酒炒)100克,砂仁50克。共為末,每早服15克,白湯調(diào)下。
13、艾葉治妊娠卒眙動不安,或但腰痛,或胎轉(zhuǎn)搶心,或下血不止:艾葉一雞子大,以酒四升,煮取二升,分為二服。
艾草的作用與功效
艾草的功效
艾草,苦燥辛散,能理氣血、溫經(jīng)脈、逐寒濕、止冷痛,為婦科要藥。用治脘腹冷痛,經(jīng)寒不調(diào),宮冷不孕等證,如艾附暖宮丸。炒炭止血,可用治虛寒性月經(jīng)過多,崩漏下,妊娠胎漏,如膠艾湯。本品搗絨,制成艾條、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溫煦氣血。煎湯外洗可治濕瘡疥癬,祛濕止癢。
艾葉預(yù)防瘟疫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中草藥可以就地取材,且現(xiàn)代醫(yī)學(xué)的藥理研究表明艾葉是一種廣譜抗菌抗病毒的藥物,它對好多病毒和細(xì)菌都有抑制和殺傷作用,對呼吸系統(tǒng)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艾葉煙薰防疫法是一種簡便易行的防疫法。
艾草的作用
艾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鎮(zhèn)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鎮(zhèn)靜及抗過敏作用;護肝利膽作用等。艾草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藥用特性:艾草與中國人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每至端午節(jié)之際,人們總是將艾置于家中以“避邪”,稈枯后的株體泡水熏蒸以達消毒止癢,產(chǎn)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傳統(tǒng)藥性理論認(rèn)為艾葉有理氣血,逐寒濕、溫經(jīng)、止血、安胎等作用。
現(xiàn)代實驗研究證明,艾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鎮(zhèn)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鎮(zhèn)靜及抗過敏作用;護肝利膽作用等。艾草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艾草可祛濕防感冒
孟子說:“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思是說七年之病很頑固的,然而三年以上的陳艾卻有可能治愈它。由此可見,人們對艾草在防治疾病中的作用是給予了充分肯定的。
中醫(yī)認(rèn)為艾草味苦,性溫,具有袪濕散寒、溫經(jīng)止血的作用?,F(xiàn)代藥理研究證明艾草對肺炎雙球菌、溶血性鏈球菌、流感病毒等多種細(xì)菌、病毒和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南方的春季雨水較多,較為潮濕,且氣溫波動較大,如果不慎受涼或淋雨,極易引起感冒。而此時正是艾草生長的.季節(jié),如果能夠合理使用艾草,不僅能夠讓您遠(yuǎn)離潮濕的困擾,而且能很好地防治感冒。
第一,飲用艾草湯或食用艾草制成的食品
如果在潮濕的春季不慎與風(fēng)寒感冒“狹路相逢”了,您不妨取新鮮艾草15克,加水適量,煎服,然后蓋上被子美美地睡上一覺,待身體出汗后,鼻塞、頭痛等種種不適也就隨之減輕或消失了。
在潮濕的季節(jié),經(jīng)常食用艾草做的食品,對感冒等多種因寒濕引起的疾病有很好的預(yù)防作用,如可將新鮮艾草洗凈,然后撒入適量面粉,摻勻拌散,使艾草表面全部沾有面粉,鋪入籠屜蒸煮,約30分鐘后出鍋,盛在碗里,調(diào)以香油、蔥、蒜泥等即成美味可口的蒸餅。此外,用上湯白灼或炒等做法來烹飪艾草也是不錯的選擇。
第二,用艾草洗浴
如果不慎著涼或淋雨了,回到家后立即來一個艾草浴,可以起到理氣血、逐寒濕、預(yù)防感冒的作用。具體做法為,取新鮮艾草50-100克,在浴缸中用沸水沖泡5-10分鐘,然后取出艾草加水調(diào)至適宜水溫即可洗浴。
艾草浴不僅有利于防治感冒,對濕疹、毛囊炎也有很好的治療作用。此外,經(jīng)常進行艾草浴還有很好的美容作用,這是因為艾草可以促進氣血流通,改善皮膚新陳代謝。慈禧御醫(yī)研究的美白大浴中就有艾草。
第三,用艾草煙熏居室
現(xiàn)代研究表明艾草燃燒的煙對引起流行性疾病的多種致病細(xì)菌、真菌和病毒都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因此,在感冒等傳染性疾病多發(fā)的季節(jié),可將艾草曬干,點燃,煙熏居室,這樣不僅可以在人體周圍空氣中形成天然消毒氣幕,而且還能殺滅蓄積于人體鼻竇腔與咽喉中的細(xì)菌、病毒,從而起到預(yù)防流感的作用
功效:散寒止痛,溫經(jīng)止血。適用于虛寒性出血及腹痛,對于婦女虛寒月經(jīng)不調(diào)、腹痛、崩漏有明顯療效,是一種婦科良藥。
主治:用于少腹冷痛,經(jīng)寒不調(diào),宮冷不孕,吐血, 衄血,崩漏經(jīng)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膚瘙癢,脫皮。醋艾炭溫經(jīng)止血。用于虛寒性出血。
艾葉的作用
傳統(tǒng)藥性理論認(rèn)為艾葉有理氣血,逐寒濕、溫經(jīng)、止血、安胎等作用?,F(xiàn)代實驗研究證明,艾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止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鎮(zhèn)靜及抗過敏作用;護肝利膽作用等。艾草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抗菌、抗病毒、平喘、鎮(zhèn)咳、祛痰、抗過敏、止血和抗凝血、增強免疫功能艾葉的化學(xué)成分方面發(fā)現(xiàn)艾葉除了含有主要成分揮發(fā)油外,還含有鞣質(zhì)、黃酮、醇、多糖、微量元素及其他有機成分等。在藥理研究方面發(fā)現(xiàn)艾葉有抗菌、抗病毒、平喘、鎮(zhèn)咳、祛痰、抗過敏、止血和抗凝血、增強免疫功能等作用。
強壯元陽,溫通經(jīng)脈,驅(qū)風(fēng)散寒,舒筋活絡(luò),回陽救逆
根據(jù)《本草綱目》記載:“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jīng),……以之灸火,能透諸經(jīng)而除百病”。這就說明艾葉能灸治百病,強壯元陽,溫通經(jīng)脈,驅(qū)風(fēng)散寒,舒筋活絡(luò),回陽救逆。
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艾草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消毒止癢、避邪
除此以外,艾草與中國人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每至端午節(jié)之際,人們總是將艾置于家中以“避邪”,稈枯后的株體泡水熏蒸以達消毒止癢,產(chǎn)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傳統(tǒng)藥性理論認(rèn)為艾葉有理氣血,逐寒濕、溫經(jīng)、止血、安胎等作用。
艾草生長在田間地頭,農(nóng)村十分多見,您了解艾草的葉子的功效嗎?同時了解它的食法嗎?接下來,我就和大家分享艾葉的食用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艾葉的功效
無論是新鮮的艾草還是干艾草用水煮沸洗澡有祛濕排毒的功效,對于各種皮膚瘙癢有意想不到的治療作用。
端午節(jié)人們弄幾支艾草插在門上面或者門旁的縫子里,一說為紀(jì)念愛國詩人,實際上艾草的氣味可以祛除各種害蟲,有的是極其微小的蟲。
有人用干艾熏蒸疼痛處或者身體的生瘡處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中醫(yī)用艾疚,就是用干艾治成的艾柱點燃后對準(zhǔn)穴位,用艾火熏烤,成為理想的副作用很小的治療方法。例如,泌尿系統(tǒng)的疾病就可以通過熏蒸人體涌泉穴的辦法治療。干艾的熏蒸有很多種辦法,做成圓柱形的艾柱是其中一種,也可以把一把干艾直接放在患處的下放點燃熏蒸。
新鮮艾葉可以切碎和面一道做成窩頭或者叫做清明團子,清新可口,南方一帶清明前后做的清明果含有艾草物質(zhì),深受人民的喜愛。但是使用艾草不宜過多,以防其中的有毒成分過量。不管是新鮮艾草和干艾草煮沸后的茶水是可以適量食用的,有排毒通氣的作用。
艾葉的食用方法
1、艾葉餅。做法:將艾葉打成漿,再用糯米粉做成一個個艾葉餅,口感上有很香濃的艾葉香,并有少許的艾葉苦味,吃后齒頰留香。作用:有美容養(yǎng)顏的功能,是婦女坐月子的理想點心,并對感冒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做好了的艾葉餅
2、母雞艾葉湯。做法:老母雞1只,艾葉15g。將老母雞洗凈,切塊,同艾葉一起煮湯,分2~3次食用。作用:補氣攝血,健脾寧心,適用于女子體虛不能攝血而致月經(jīng)過多,心悸怔仲,失眠多夢,少腹冷痛等。
3、艾葉甜湯。做法:艾葉15g,白糖20g,共煮湯飲用。作用:清熱利濕,活血化瘀,適用于婦女經(jīng)來煩燥,尿赤灼痛,口干口苦,喜冷水,便秘難下,舌紅苔黃,脈數(shù)無力等。
4、艾葉阿膠粥。做法:阿膠20g,干艾葉10g,紅糖1大匙。干艾葉先以3碗清水煎煮20分鐘,倒出藥汁。將阿膠搗碎,加入藥汁中,煮至完全溶解(邊煮邊攪),加紅糖拌勻。月經(jīng)期間經(jīng)量過多時服用。每日2次適合。
5、艾葉肉圓。做法:把豬肉和艾葉分別剁碎后加入適量鹽、姜、味精、花生油、生粉、雞蛋拌勻,然后用常法加工成肉圓或肉餅?;蛑?、或煎、或蒸,均可。作用:暖胃安神。
6、艾葉餃子。做法:1、艾葉300g,切碎;蔥、豆芽、豆腐適量切碎。2、將以上材料拌勻,用鹽、味精調(diào)味成餡。3、用面皮包餡成餃子形狀,入鍋中蒸熟或水煮均可。作用:增進食欲。
7、艾葉紅糖水。做法:生姜5片,大棗5枚,艾葉15g,紅糖適量,水煎服。作用:用于婦女痛經(jīng)。
8、姜艾雞蛋。做法:生姜15g,艾葉10g,雞蛋2個,加水適量煮熟后,蛋去殼放入再煮,飲汁吃蛋。作用:用于女子月經(jīng)過多。
9、面粉蒸艾葉。做法:將新鮮艾葉去掉硬梗、枯葉,用清水將泥沙淘凈,然后按1kg艾葉拌250g面粉的比例,摻勻拌散,使艾葉全部沾有面粉。然后鋪入籠屜蒸約30~40分鐘后出鍋。蒸熟的艾葉呈灰白色,無濃烈的芳香藥味。再盛在碗里,調(diào)入以香油、辣面、蔥、蒜泥等調(diào)制的味料即成。作用:開胃暖胃。
10、艾葉菜團。做法:將艾葉切碎,放適量面粉,用水、鹽揉成面團,做成大小適中的艾葉菜團,入鍋中蒸熟即可。作用:能通氣血,祛寒濕,止血,安胎。尤其是端午節(jié)前后的艾葉,清嫩味鮮,具有開胃健脾,增進食欲的功效
艾葉的毒副作用
口服大量艾葉制劑后,約半小時即出現(xiàn)中毒癥狀:喉干口渴,胃腸不適,惡心,嘔吐,繼而全身無力,頭暈耳鳴,四肢震顫乃至痙攣(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高度興奮引起),痙攣發(fā)作后全身肌肉弛緩,缺乏張力,甚至癱瘓。由于神經(jīng)反射及血管本身受損,可招致子宮充血、出血,孕婦甚至流產(chǎn)。亦可引起肝細(xì)胞代謝障礙,而致中毒性黃疸和肝炎。由于主要作用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痊愈后亦常有健忘,幻覺等后遺癥。慢性中毒者則有感覺過敏、共濟失調(diào)、幻想、神經(jīng)炎、癲癇樣痙攣等癥狀出現(xiàn)。
如遇口服中毒者,首先清洗胃腸道,用骨炭粉吸收,并置病人于安靜及光線較暗之房內(nèi),避免外來刺激,給予鎮(zhèn)靜劑,保護肝臟機能,以及其他一般內(nèi)科常規(guī)對癥治療。
看了"艾葉的食用方法"的人還看:
1. 艾草的功效跟食用方法
2. 艾葉煮水的功效和作用
3. 艾草的營養(yǎng)價值及食用功效
4. 艾葉煮水的功效與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724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保嬰至寶錠子
下一篇: 保嬰解毒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