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法 : 上三味,搗篩,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主五飲酒澼。
用法用量 : 每次10丸,溫開水送下,一日二次。稍加之,日再。
注意 : 服藥期間,忌食桃、李、餐肉。
摘錄 : 《外臺秘要》卷八引《深師方》
制法 : 上藥治下篩,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五飲酒澼。小兒脾胃受濕,心下停飲,煩渴嘔吐,腸間瀝瀝有聲,胸膈痞滿,短氣,腹脅脹痛,小便不利,身面虛浮,全不思食。
用法用量 : 每服10丸,以飲送下,稍加之;取下,先食服之,每日2次。
注意 : 忌桃、李、雀肉、生蔥。
摘錄 : 《外臺》卷八引《深師方》
白術(shù)
氣味甘、溫、無毒
1、胸膈煩悶。用白術(shù)研細(xì),每取一茶匙,白水送下。
2、五飲(一、留飲,水在胸部;二、癖飲,水在兩脅下;三、痰飲,水在胃中;四、溢飲,水在五臟間;五、流飲,水在腸間。這些都是因為飲食胃寒,或飲茶過多所致)。用白術(shù)一斤、干姜(炮)半斤、桂心一斤,共研為末,和蜜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溫水送下。此方名“倍術(shù)丸”。
3、四肢腫滿。用白術(shù)三兩,每服半兩用口嚼碎,加大棗三枚,煎服。一天服三、四次。
4、中風(fēng)口禁,不省人事。用白術(shù)四兩,加酒三升,煮成一升,一次服完。
5、產(chǎn)后中寒,遍身冷直,口禁。不省人事,用白術(shù)四兩、澤瀉一兩、生姜五錢,加水一升煎服。
6、頭忽暈眩,四體消瘦,飲食無味,好食黃土。用白術(shù)三斤、曲三斤,搗亂篩凈,加酒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一天服三次。忌食菘菜、桃、李、青魚。
7、中濕骨痛。用白術(shù)一兩,加酒三杯,煎成一杯,一次服完。不喝酒的人,可用水煎服。
8、小兒蒸熱(脾虛人瘦,不思飲食)。用白術(shù)、白茯苓、白芍藥各一兩,甘草半兩,加姜棗煎服。此方名“吃力伽散”。
9、皮疹。用白術(shù)研細(xì),每服一茶匙,酒送下。
10、自汗不止。用白術(shù)末,每服一茶匙,酒送下。
11、盜汗。用白術(shù)四兩,分別以一兩同牡蠣炒,同石斛炒,同麥麩炒。共研為末。每服三錢,杰米湯送下。一天服三次。
12、產(chǎn)后嘔吐。用白術(shù)一兩二錢、生姜一兩五錢,加酒和水各二升,煎成一升,分三次服。
13、脾虛脹滿(脾氣不和,冷氣客于中,雍塞不通)。用白術(shù)二兩、桔皮四兩,共研為末,加酒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飯前服,木香湯送下。此方名“寬中丸”。
14、脾虛泄瀉。用白術(shù)五錢、芍藥一兩,共研為末,加米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送下。一天服兩次,冬月加肉豆蔻煨為末。
15、久瀉腸滑。用白術(shù)(炒)、茯苓各一兩,糯米(炒)二兩,共研為末,加棗肉拌食或做成丸子服下。
16、小兒久瀉(米谷不化,飲食不進(jìn))。用白術(shù)二錢半(炒過),加半夏曲二錢半、丁香半錢,共研為末,再加姜汁、面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大。按小兒年歲,酌量給服,米湯送下。
17、腸風(fēng)痔漏、脫肛瀉血,長期不愈。用白術(shù)一斤,黃土炒過,研細(xì);另用干地黃半斤,在飯上蒸熟。兩藥搗和,如太干,可加酒少許。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米湯送下。一服服三次。
18、妊婦束胎(按:束脂是指產(chǎn)期已到而遲遲不生)。用白術(shù)、枳殼(麩炒),等分為末,和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飯前服,溫水送下。
19、牙長不休(漸至張口進(jìn)食亦感困難,這叫“髓溢病”)。用白術(shù)煎湯漱口兼內(nèi)服,有效。
丹參
氣味(根)苦、微寒、無毒。
主治1、月經(jīng)不調(diào),產(chǎn)前胎動,產(chǎn)后惡血不下,冷熱勞,腰脊痛,骨節(jié)煩疼等癥。用丹參洗凈,切片,曬干,研細(xì)。每服二錢,溫酒調(diào)下。此方稱“丹參散”。
2、小科下血。用丹參十二兩,加酒五升,煮成三升。每次溫服一升,一日服三次。不能飲酒者,可用水煎服。
3、寒疝腹痛(小腹和陰部牽引痛)。用丹參一兩,研細(xì)。每服二錢,熱酒調(diào)下。
4、小兒驚發(fā)熱。用丹參、雷丸各半兩,與豬油二兩,同煎幾次,去渣,取汁收存。用時,摩汁在兒身。此方稱“丹參摩膏”。
5、乳癰。用丹參、白芷、芍藥各二錢,口咬細(xì),醋淹一夜,加豬油半斤,微火煎成膏。去渣,取濃汁敷乳上。
6、熱油燙傷與火傷。用丹參八兩,銼碎,加水稍稍調(diào)拌,放入羊油二斤中煎過。取以涂傷處。
附方丹參通用常用為婦科要藥。不問產(chǎn)前產(chǎn)后、月經(jīng)情況如何,都可以用。它既破瘀血,又預(yù)處理新血。既能安生胎,又能下死胎。
白芍 白芍藥益脾,幫育養(yǎng)血劍陰,柔肝止痛
氣味(根)苦、平、無毒
1、腹中虛痛。用白芍藥三錢、炙甘草一,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溫服。夏月加黃芩五分,惡寒加肉桂一錢,冬月大寒再加桂一錢。
2、骨痛。用芍藥二分、虎骨一兩,炙后研細(xì),裝入布袋放在酒三升中泡五天。每次飲酒三合,一天三次。
3、腳氣腫痛。用芍藥六兩、甘草一兩,共研為末,白開水送下。
4、消渴。用白芍藥、甘草,等分為末。每用一錢,水煎服。一日服三次。有特效。
5、鼻血不止。用芍藥研細(xì),每服兩匙,水送下。
6、鼻血、咯血。用白芍藥一兩、犀角末二錢半,共研細(xì),新水沖服一茶匙。血止為限。
7、崩中下血(小腹痛)。用芍藥一兩(炒黃)、柏圳六兩(微炒)。每服二兩,加水一升,煮成六合。又方:將上方中的兩味藥,共研為末。每服二錢,酒送下。
8、月經(jīng)不停。用白芍藥、香附子、熟艾葉各一錢半,水煎服。
9、赤白帶長期不愈。用白芍藥三兩、干姜半兩,銼碎黃,搗成末。每服二匙,空心服,水送下。一天服二次。又方:芍藥炒黑,研為末,酒送服。
10、刀傷。用白芍藥一兩,熬黃,研細(xì)。每服二錢,酒或米湯送下。同時可用藥末敷傷處。
11、木舌腫滿。用赤芍藥、甘草煎水熱漱。
12、魚骨鯁喉。用白芍藥嚼細(xì)咽汁。
病源夫酒 者,因大飲酒后,渴而引飲無度,酒與飲俱不散,停滯在于脅肋下,結(jié)聚成,時時而痛,因卻呼為酒 ,其狀脅下弦急而痛。(出第二十七卷中)
深師消飲丸,療酒 ,飲酒停痰水不消,滿逆嘔吐,目視 ,耳聾,腹中水聲方。
干姜 茯苓(各三兩) 白術(shù)(八兩) 枳實(四枚炙)
上四味搗篩,蜜和丸服如梧子五丸。日三,稍加之,若下去枳實,加干姜二兩,名為五飲丸。忌桃李雀肉大醋生冷之類,大神驗。
又倍術(shù)丸,療五飲,酒 方。
白術(shù)(一斤) 桂心 干姜(各半斤)
上三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飲服十丸,稍加之,取下先食服之,日再。忌桃李雀肉生蔥。
又溫脾丸,療久寒宿食酒 方。
干姜(三兩炒) 芍藥(三兩) 蜀椒(二兩汗) 小草(一兩熬干) 芎 茯苓 桃仁(去皮尖) 柴胡(熬干各三兩) 大黃(八兩切熬令黃黑)
上九味搗篩,蜜和更搗萬杵,服如大豆許十丸,日三。忌大醋。(并出第二十三卷中)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793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倍子散
下一篇: 倍術(shù)二陳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