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角地黃湯
出自《外臺秘要》
【組成】 水牛角(30g) 生地黃八兩(24g) 芍藥三兩(12g) 牡丹皮二兩(9g)
【用法】 上藥四味,口父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現(xiàn)代用法:作湯劑,水煎服,水牛角鎊片先煎,余藥后下)。
【功用】 清熱解毒,涼血散瘀。
【主治】
1.熱入血分證。身熱譫語,斑色紫黑,舌絳起刺,脈細數(shù),或喜忘如狂,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易解等。
2.熱傷血絡證。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舌紅絳,脈數(shù)。
【方解】 本方治證由熱毒熾盛于血分所致。心主血,又主神明,熱入血分,一則熱擾心神,致躁擾昏狂;二則熱邪迫血妄行,致使血不循經(jīng),溢出脈外而發(fā)生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各部位之出血,離經(jīng)之血留阻體內又可出現(xiàn)發(fā)斑,蓄血;三則血分熱毒耗傷血中津液,血因津少而濃稠,運行澀滯,漸聚成瘀,故舌紫絳而干。此際不清其熱則血不寧,不散其血則瘀不去,不滋其陰則火不熄,正如葉天士所謂“入血就恐耗血動血,直須涼血散血”,治當以清熱解毒,涼血散瘀為法。方用苦咸寒之水牛角為君,涼血清心而解熱毒,使火平熱降,毒解血寧。臣以甘苦寒之生地,涼血滋陰生津,一以助水牛角清熱涼血,又能止血;一以復已失之陰血。用苦微寒之赤芍與辛苦微寒之丹皮共為佐藥,清熱涼血,活血散瘀,可收化斑之功。四藥相配,共成清熱解毒、涼血散瘀之劑。本方配伍特點,是涼血與活血散瘀并用,使熱清血寧而無耗血動血之慮,涼血止血又無冰伏留瘀之弊。
本方與清營湯相比,兩者均以水牛角、生地為主,以治熱入營血證。但清營湯是在清熱涼血中伍以銀花、連翹等輕清宣透之品,寓有“透熱轉氣”之意,適用于邪初入營尚未動血之證;本方配伍赤芍、丹皮泄熱散瘀,寓有“涼血散血”之意,用治熱入血分,而見耗血、動血之證。
〖方歌〗
犀角地黃芍藥丹,血熱妄行吐衄斑。
蓄血發(fā)狂舌質絳,涼血散瘀病可痊。
【運用】
1.辨證要點:本方是治療溫熱病熱入血分證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各種失血,斑色紫黑,神昏譫語,身熱舌絳為辨證要點。本方寒涼清滋,對于陽虛失血,脾胃虛弱者,忌用。
2.加減法:若見蓄血,喜忘如狂者,系熱燔血分,邪熱與瘀血互結,可加大黃、黃芩,以清熱逐瘀與涼血散瘀同用;郁怒而挾肝火者,加柴胡、黃芩、梔子以清瀉肝火;用治熱逼血溢之出血證,可酌加白茅根、側柏炭、小薊等,以增強涼血止血之功。
3.現(xiàn)代運用:重癥肝炎、肝昏迷、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尿毒癥、過敏性紫癜、急性白血病、敗血癥等屬血分熱盛者,均可用之。
【附方】
1.神犀丹(《溫熱經(jīng)緯》引葉天士方) 水牛角(1800g) 石菖蒲 黃芩各六兩(各180g) 真懷生地絞汁 銀花各一斤(各500g) 金汁 連翹各十兩(各300g) 板藍根九兩(270g) 香豉八兩(240g) 元參七兩(210g) 花粉 紫草各四兩(各120g) 各生曬研細,以水牛角、地黃汁、金汁和搗為丸,每重一錢(3g),涼開水化服,日二次,小兒減半。功用:清熱開竅,涼血解毒。主治:溫熱暑疫,邪入營血證。高熱昏譫,斑疹色紫,口咽糜爛,目赤煩躁,舌紫絳等。
2.化斑湯(《溫病條辨》) 石膏一兩(30g) 知母四錢(12g) 生甘草三錢(10g) 玄參三錢(10g) 水牛角(60g) 白粳米一合(9g)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滓再煮一盅,夜一服。功用:清氣涼血。主治:氣血兩燔之發(fā)斑。發(fā)熱,或身熱夜甚;外透斑疹,色赤,口渴,或不渴,脈數(shù)等。
犀角地黃湯、神犀丹、化斑湯同具有清熱涼血之功,不同點在于:犀角地黃湯用治溫熱病熱毒深陷于血分的血分熱盛證,故用大劑咸寒以涼血為主,并用清熱、散瘀之品,以使熱清血寧。神犀丹用治邪入營血,熱深毒重證,故以清熱解毒為主,并用涼血、開竅,以使毒解神清?;邷弥螝夥譄釤?,而血熱又起,氣血兩燔之證,故以清氣生津藥與涼血解毒藥相配,兩清氣血,使邪熱退則血自止,而斑可化,故名“化斑湯”。
【文獻摘要】
1.原方主治
《外臺秘要》卷2,錄《小品方》:“傷寒及溫病應發(fā)汗而不汗之,內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盡,內余瘀血,面黃,大便黑,消瘀血方。”
2.方論選錄
吳謙,等《醫(yī)宗金鑒·刪補名醫(yī)方論》卷1:“吐血之因有三:曰勞傷,曰努傷,曰熱傷。勞傷以理損為主;努損以去瘀為主;熱傷以清熱為主。熱傷陽絡則吐衄;熱傷陰絡則下血,是湯治熱傷也。故用犀角清心去火之本,生地涼血以生新血,白芍斂血止血妄行,丹皮破血以逐其瘀。此方雖曰清火,而實滋陰;雖曰止血,而實去瘀。瘀去新生,陰滋火熄,可為探本窮源之法也。”
費伯雄《醫(yī)方論》卷2:“犀角化斑解毒,涼血清心,又能引地黃直達腎經(jīng),壯水制火,故吐衄癥中多用之。然治心腎則有余,而非肺肝之正藥,若治衄血等,不如羚羊角之效。至謂升麻可代犀角,其說尤謬,既有郁火,再加風藥,逼血上升,不旋踵而敗矣。”
【臨床報道】
犀角地黃湯合桃仁承氣湯加減治療流行性出血熱急性腎功能衰竭80例。診斷標準參照1986年全國流行性出血熱會議診斷標準。日1~2劑,水煎服。酌用酚妥拉明、多巴胺、速尿。療效標準:治愈:臨床癥狀消失,腎功能及血小板、尿常規(guī)正常。無效:加重或死亡。本組80例,治愈77例,死亡3例,療效滿意。[魏素俠.清通逐瘀法為主治療流行性出血熱急性腎功能衰竭80例。 中醫(yī)雜志 2000;41(7):441]
【實驗研究】
對實驗發(fā)熱動物(家兔)按成人劑量15倍(等效量)灌胃給藥(每次3.8ml/kg),觀察黃連解毒湯、犀角地黃湯給藥后2、4、6小時內體溫變化,并與對照組(復方阿司匹林組、復方氨基比林組)解熱效果進行比較,結果均有顯著的解熱效果,但復方阿司匹林給藥后4小時降溫幅度不及黃連解毒湯和犀角地黃湯。而中藥起效時間緩慢,犀角地黃湯4小時方呈現(xiàn)顯著效果。黃連解毒湯6小時后體溫仍繼續(xù)下降,下降幅度也較大[許俊杰,等.古典清熱方對家兔體溫的影響。中藥通報 1986;11(1):51]。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8461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防己黃芪湯加減治療風濕性心臟病
下一篇: 冠心病無痛期的治療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