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常識 >> 偏方秘方

    陽和湯方歌,陽和湯的功效主治

    道醫(yī) 2023-06-24 19:47:44

    陽和湯

    《外科證治全生集》

    【組成】 熟地黃一兩(30g) 麻黃五分(2g)鹿角膠三錢(9g) 白芥子二錢

    ,炒研(6g) 肉桂一錢去皮
    ,研粉(3g) 生甘草一錢(3g) 炮姜炭五分(2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溫陽補血

    ,散寒通滯。

    【主治】陰疽

    。如貼骨疽、脫疽
    、流注
    、痰核
    、鶴膝風等屬陰寒證者
    。癥見患處漫腫無頭,皮色不變
    ,酸痛無熱,口中不渴
    ,舌淡苔白
    ,脈沉細或遲細

    〖方歌〗陽和湯法解寒凝

    ,貼骨流注鶴膝風

    熟地鹿膠姜炭桂

    ,麻黃白芥甘草從。

    【方解】 陰疽一證多由素體陽虛

    ,營血不足,寒凝痰滯
    ,痹阻于肌肉、筋骨
    、血脈而成
    。陰寒為病故局部腫勢彌漫
    ,皮色不變
    ,酸痛無熱,并可伴有全身虛寒癥狀
    ,舌淡苔白
    ,脈沉細亦為虛寒之象
    。治宜溫陽補血
    ,散寒通滯。方中重用熟地
    ,溫補營血
    ,填精補髓;鹿角膠溫腎陽
    ,益精血;二藥合用,溫陽補血,共為君藥
    。肉桂
    、姜炭藥性辛熱,均入血分
    ,溫陽散寒
    ,溫通血脈,共為臣藥
    。白芥子辛溫
    ,可達皮里膜外,溫化寒痰
    ,通絡散結;少量麻黃
    ,辛溫達衛(wèi),宣通毛竅
    ,開肌腠
    ,散寒凝
    ,共為佐藥
    。方中鹿膠
    、熟地得姜、桂
    、芥、麻之宣通
    ,則補而不滯;麻
    、芥、姜、桂得熟地
    、鹿膠之滋補,則溫散而不傷正
    。生甘草為使,解毒而調諸藥
    。綜觀本方
    ,溫陽與補血并用,祛痰與通絡相伍
    ,可使陽虛得補
    ,營血得充,寒凝痰滯得除
    ,治療陰疽猶如仲春溫暖和煦之氣,普照大地
    ,驅散陰霾
    ,而布陽和,故以“陽和湯”名之

     【運用】

    1.辨證要點:本方是治療陰疽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患處漫腫無頭

    ,皮色不變,酸痛無熱為辨證要點
    。陽證瘡瘍紅腫熱痛
    ,或陰虛有熱,或疽已潰破者
    ,不宜使用本方。馬培之云:“此方治陰證
    ,無出其右
    ,用之得當
    ,應手而愈。乳巖萬不可用
    ,陰虛有熱及破潰日久者
    ,不可沾唇
    。”(《重校外科證治全生集》卷4)

    2.加減法:方中熟地用量宜重

    ,麻黃用量宜輕
    。若兼氣虛不足者,可加黨參
    、黃芪等甘溫補氣;陰寒重者
    ,可加附子溫陽散寒;肉桂亦可改桂枝,加強溫通血脈
    ,和營通滯作用。

    3.現(xiàn)代運用:本方常用于治療骨結核

    、腹膜結核、慢性骨髓炎
    、骨膜炎、慢性淋巴結炎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肌肉深部膿瘍等屬陰寒凝滯者

     【附方】

    小金丹(《外科證治全生集》) 白膠香 草烏 五靈脂 地龍 木鱉各制末

    ,一兩五錢(各150g) 沒藥 歸身 乳香各凈末
    ,七錢五分(各75g) 麝香三錢(15g) 墨炭一錢二分(12g) 以糯米粉一兩二錢
    ,為厚糊,和入諸末
    ,搗千捶,為丸如芡實大
    。此一料,約為二百五十丸
    ,曬干忌烘
    ,固藏
    ,臨用取一丸,布包放平石上
    ,隔布敲細入杯內(nèi),取好酒幾匙浸藥
    。用小杯合蓋,約浸一二時
    ,以銀物加研
    ,熱陳酒送服
    ,醉蓋取汗。如流注初起
    ,及一應痰核、瘰疬
    、乳巖、橫痃,初起服
    ,消乃止
    。幼孩不能服煎劑及丸子者
    ,服之甚妙。如流注等證
    ,將潰及潰者
    ,當以十丸均作五日服完
    ,以杜流走不定,可絕增入者
    。但丸內(nèi)有五靈脂與人參相反,不可與有參之藥同日而服
    。功用:化痰除濕,祛瘀通絡
    。主治:寒濕痰瘀所致的流注
    、痰核、瘰癘
    、乳巖
    、橫痃、貼骨疽
    、膳拱頭等病,初起膚色不變
    ,腫硬作痛者。

    原書使用本方

    ,常與陽和湯并進,或交替使用
    。但此方較陽和湯藥力峻猛,惟體實者相宜,正虛者不可用
    ,孕婦忌用

    【文獻摘要】

    1.原書主治

    《外科證治全生集》卷4: “鶴膝風

    、貼骨疽及一切陰疽”。

    2.方論選錄

    張秉誠《成方便讀》卷4:“夫癰疽流注之屬于陰寒者

    ,人皆知用溫散之法矣,然痰凝血滯之證
    ,若正氣充足者,自可運行無阻
    ,所謂邪之所湊
    ,其氣必虛
    ,故其所虛之處,即受邪之處
    。病因于血分者
    ,仍必從血而求之
    。故以熟地大補陰血之藥為君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植菽緹o情,力難充足
    ,又以鹿角膠有形精血之屬,以贊助之
    。但既虛且寒,又非平補之性可收速效
    ,再以炮姜之溫中散寒
    ,能入血分者
    ,引領熟地
    、鹿膠直入其地
    ,以成其功。白芥子能去皮里膜外之痰
    ,桂枝入營
    ,麻黃達衛(wèi)
    ,共成解散之勛,以宣熟地
    、鹿角膠之滯
    。甘草不特協(xié)和諸藥
    ,且賴其為九土之精英,百毒遇土則化耳
    。”

    王維徳《外科證治全生集》卷1:“陰疽治法……

    ,夫色之不明而散漫者乃氣血兩虛也;患之不痛而平塌者,毒痰凝結。治之之法,非麻黃不能開其腠理,非肉桂
    、炮姜不能解其凝結,此三味雖酷暑不可缺一也
    。腠理一開,凝結一解,氣血能行,行則凝結之毒隨消矣
    。”

    【臨床報道】

    藺氏將137例慢性乳腺炎病人隨機分為兩組

    ,治療組68例,年齡23~27歲
    ,病程1年~4年;對照組69例,年齡23~28歲
    ,病程1~5年
    。所有病人均經(jīng)紅外線乳腺檢查儀等檢查
    ,排除乳腺其他疾病而確診
    。治療組用陽和湯隨證加味治療,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對照組用美迪克乳腺治療儀治療
    ,均以14天為1 療程
    。結果:對照組痊愈7例,占10.1%;有效26例
    ,占37.7%;無效36例
    ,占52.2%;總有效率為47.8%
    。治療組痊愈21例,占30.9%;有效39例
    ,占57.3%;無效8例,占17.8%;總有效率為88.2%
    。兩組相比,治療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

    【實驗研究】

    實驗研究表明陽和湯確有抑制結核桿菌的作用

    。陳氏等人用陽和湯對5例久治不愈的肺結核患者進行痰培養(yǎng)抑菌實驗。結果發(fā)現(xiàn)該方具有抑制結核桿菌的作用
    ,整方應用效果最為明顯
    。方中7味藥物若單獨使用,對結核桿菌無作用或作用不明顯。[陳企望.陽和湯對結核菌的抑菌實驗
    。中成藥研究 1981;11:41]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8492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和中解托湯
    和中解托湯處方 : 柴胡1錢
    ,干葛1錢
    ,山楂1錢
    ,澤瀉1錢,陳皮8分
    ,甘草3分
    ,生姜
    、大棗。功能主治 : 外感之癥
    ,手足厥冷
    ,惡寒淅瀝,肢節(jié)酸疼
    ,有似陽微者;口渴欲飲
    ,舌上微苔
    固衛(wèi)御風湯
    處方 : 炙黃耆9g,防風9g
    ,炒白術9g
    ,桂枝9g,赤芍9g
    ,白芍9g
    ,生姜3片,大棗7枚
    。功能主治 : 調營固衛(wèi)
    ,以御風寒。主冷激性蕁麻疹
    。用法用量 : 日久發(fā)作不休者
    保真湯
    保真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保真湯處方 : 藁本(去蘆)川芎各120克 甘草(炒)60克 蒼術(洗,銼
    ,麩炒)500克制法 : 上藥哎咀為粗末。功能主治 : 治四時傷寒
    黃蓍酒
    處方 : 黃蓍、防風、桂心
    、天麻
    、萆薢、石斛
    、虎骨(酥炙)、白芍藥
    、當歸、云母粉
    、白術、茵芋葉
    、木香
    、仙靈脾、甘草
    、川續(xù)斷
    ,各一兩。炮制 : 上挫
    ,生絹袋盛
    ,好酒一升浸之
    。春五日
    、夏三日、秋七日
    大效五丁飲子
    處方 : 白豆蔻5個(每個分作5塊)
    ,生姜(切如皂子大)25塊,京棗5個(每個分5塊)
    ,半夏25個
    ,甘草5寸(每寸分作5塊)
    。功能主治 : 瘧發(fā)作重者。用法用量 : 上于未發(fā)前1日至晚作1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