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以祛暑藥為主組成
,具有祛除暑邪的作用暑邪為六淫之一
本章方劑,適用于夏月暑熱證
。暑為陽邪,其性炎熱,故暑病多表現(xiàn)為身熱,面赤,心煩,小便短赤,舌紅脈數(shù)或 洪大等一系列陽熱證候。此外,暑病常有多種兼證:暑性升散,最易傷津耗氣,又往往出現(xiàn)口渴喜飲,體倦少氣等癥;夏月天暑下迫,地濕上蒸,人處濕熱交蒸之中,故暑病多挾濕邪,常兼胸悶泛惡苔白膩等濕阻氣機證;夏令貪涼露臥,不避風(fēng)寒,加之腠理疏松,陽氣外泄,為病亦易兼挾表寒。治暑之法
,各家有所論述。張鳳逵《臨證指南醫(yī)案》卷10說:“暑病首用辛涼,繼用甘寒,終用甘酸斂津,不必用下” 。王士雄指出:“暑傷氣陰,以清暑熱而益元氣,無不應(yīng)手取效”(《溫?zé)峤?jīng)緯·薛生白濕熱病篇》)。王綸認(rèn)為:“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好”(《明醫(yī)雜著》卷3)。總之運用祛暑劑,應(yīng)注意辨別暑病的本證
、兼證及主次輕重。暑病病情各異,兼證不同,治法用方差異甚大。對于單純冒暑受熱,治宜清熱。暑多挾濕,祛暑劑中每多配伍祛濕之品,是為常法。但須注意暑濕主次輕重。如暑重濕輕者,則濕易從火化,祛濕之品不宜過于溫燥,以免耗傷氣津;若濕重暑輕,則暑為濕遏
炎熱的夏季是中暑的高發(fā)季節(jié)
天氣慢慢轉(zhuǎn)熱,很多人因為一些原因還是需要在室外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8493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上一篇:
柴胡龍牡湯化裁治療精神病
下一篇:
順氣導(dǎo)痰湯加減治療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