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浮外越血液虧
,頭暈眼花小勞熱。心悸怔忡脅亦痛
,月經(jīng)澀少或閉經(jīng)
。失眠多夢面無華
,指甲干黃沉細脈
。補養(yǎng)心肝益氣血,參芪四物加味醫(yī)
。參芪歸芎芍熟地,術(shù)草五味酸棗仁
。
方藥:

參芪四物湯加味:
熟地15g 當歸10g 白芍13g 黨參13g 黃芪30g 川芎8g 酸棗仁10g 甘草6g 白術(shù)10g 五味子10g
注:血虛氣浮
、勞則氣越,故小勞則熱
。血虛不能養(yǎng)肝,故指甲干黃
。肝陽上亢
,故頭暈眼花
。肝血虛
,沖任之脈空不盈,故月經(jīng)澀少
,甚或閉經(jīng)。心血虧虛
,心失所養(yǎng),神不守舍
,故心悸
,怔忡
、失眠多夢
。心脾血虛,血不盈脈
,故脈沉細
。血虛不上榮于面
,故面色不華
。
熟地
、當歸、白芍
、川芎滋陰補血,養(yǎng)血活血
;參,芪
、術(shù)
、草補脾益氣
,盈血之源
;棗仁
,五味補心安神
。陰生陽長
,血生血旺,則虛熱自除
。
杜仲怎么吃效果最好?
杜仲是一味中藥材,既可以入藥
,也可以和其他食材一起搭配食用
。那么杜仲怎么吃效果最好?杜仲的食用方法有哪些呢
?
1、杜仲怎么吃效果最好(1)杜仲泡酒附子杜仲酒
材料:灸杜仲50克
,淫羊藿15克,獨活
,牛膝各25克
,炮附子30克
,白酒1000毫升
。
做法:先將所有藥材洗凈,放入白酒中
,密封酒壇,浸泡7日后
,開封,去藥渣飲用
,每日服10到20毫升
,每天早晚各服一次。
功效:補肝益腎
,強筋壯骨
。適宜于調(diào)理感冒后身體虛弱,腰膝疼痛
,步行困難等癥
。
2、杜仲丹參酒材料:杜仲60克
,丹參60克,川芎30克
,白酒2升。
做法:將杜仲
,丹參和川芎洗凈后搗碎
,用白夏布袋盛好
,扎緊袋口
,置于酒壇中
,倒入白酒浸泡
,密封好酒壇,14日后開封即可飲用
,每日兩次,每次10到15毫升
。
功效:杜仲性味甘溫
,可補肝腎
,強筋骨
,益精氣;丹參苦寒
,有活血祛瘀,涼血消癰
,養(yǎng)血安神;川芎辛溫,能活血行氣
,祛風止痛
。三者配伍泡酒,有補肝腎
,強筋骨
,活血通絡(luò)的功效。適宜于調(diào)理腰脊酸困
,筋骨疼痛,足膝微弱
,小便余瀝等癥。
(1)杜仲泡茶杜仲五味子茶
材料:杜仲20克
,五味子9克
。
做法:將杜仲和五味子洗凈研磨成粗末
,放入水杯中
,加沸水沖泡,蓋上杯蓋燜15到20分鐘
,每日飲用一劑。
功效:杜仲性溫味甘
,可以補肝腎
,強筋骨
,用于治療腰脊酸痛足膝軟弱
,五味子性溫
,能滋腎生津
,澀精止遺,還能改善神經(jīng)衰弱癥狀
,兩者搭配泡茶飲,可補肝益腎
,澀精
,強健筋骨
,緩解腎虛腰疼癥狀
。
杜仲綠茶
材料:杜仲5克
,綠茶5克
。
做法:將所有食材倒入杯中,加沸水沖泡
,浸泡10分鐘后即可飲用
。
功效:杜仲有雙向調(diào)節(jié)血壓的功效,和綠茶一起飲用
,適宜于補肝腎,降血壓
,高血壓合并心臟病
,腰疼腰酸等癥的人群尤其適宜飲用
。
蓯蓉杜仲茶
材料:肉蓯蓉
,紅茶各五克
,杜仲
,菟絲子,五味子
,續(xù)斷各3克
。
做法:將肉蓯蓉,杜仲
,菟絲子,五味子
,續(xù)斷用400毫升清水煮滾后,取藥液泡紅茶飲用
,每日一劑
,分3次溫服。
功效:此茶具有補腎益精的輔助功效
,對于男性遺精,陽痿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
(2)杜仲燉湯參芪杜仲四物湯
材料:黨參,黃芪各24克
,當歸9克
,川芎6克
,白術(shù),白芍各10克
,杜仲12克
,熟地黃
,補骨脂各15克
,甘草3克
。
做法:將所有藥材洗凈
,加水煎服
,每日一劑,分兩次服用
。
功效:健脾補腎,益氣養(yǎng)血
,用于調(diào)理閉經(jīng)
,月經(jīng)量少而稀漸至閉經(jīng),倦怠乏力
,納少,腰膝疲軟
,面黃少華而虛浮
,脈沉細而弱等癥
。
杜仲豬骨湯
材料:豬骨500克
,生姜10克,杜仲30克
,食鹽少許。
做法:將杜仲用清水洗凈
,浸泡30分鐘
,生姜切片
,豬骨用開水焯一下
,去掉血水
,和杜仲
,生姜一起放入砂鍋
,開大火燒開后,轉(zhuǎn)用小火慢燉兩個小時
,加少許食鹽調(diào)味食用。
功效:杜仲有補腎強筋的作用,加豬骨燉湯食用
,能滋養(yǎng)身體,改善腰酸背痛
,下肢乏力,無法久站
,補腎
,強心作用
,更年期女性
,老年人尤其可以多飲用。
山藥杜仲鵪鶉煲
材料:新鮮山藥100克
,凈鵪鶉4只,杜仲15克
,枸杞10克
,紅棗6枚
,料酒
,姜片,食鹽
,清湯適量。
做法:山藥去皮
,切大塊,鵪鶉
,杜仲
,枸杞,紅棗分別洗凈
,紅棗去核。在砂鍋中放入適量清湯
,下入姜片和料酒,開大火燒開
,放入鵪鶉,山藥
,杜仲,枸杞
,紅棗,燒開后撇去浮沫
,轉(zhuǎn)小火燉1到1.5小時,加食鹽調(diào)味即成
。
功效:鵪鶉能補氣血
,強筋骨,緩解疲勞
,健腦益智;杜仲有補肝腎,強筋骨的功效
,能清除體內(nèi)垃圾,增強人體細胞活力
,防止肌肉骨骼退化
。
(3)杜仲熬粥丹參杜仲粥
材料:杜仲15克,丹參30克
,川芎20克,粳米100克
,白糖適量。
做法:將杜仲
,丹參
,川芎清洗之后放入砂鍋中煎煮處汁液,去掉藥渣
,加入洗凈的粳米煮粥,待粥熟時放白糖調(diào)味即可
。每日兩次,趁溫熱服用,7到10日為一個療程
。
功效:活血通絡(luò)
,補肝益腎,適宜于改善腰酸腿疼經(jīng)久不愈現(xiàn)象
。
杜仲大棗芹菜粥
材料:杜仲10克,大棗5枚
,芹菜200克,薏苡仁
,稻米各50克
,骨頭湯或高湯800克。
做法:將杜仲洗凈
,切成細粒烘干或曬干,打成細粉
,薏苡仁和稻米淘洗干凈
,加湯熬成稀粥時
,加入杜仲粉和洗凈切碎的芹菜
,再煮沸五分鐘即可。
功效:補肝益腎
,理氣養(yǎng)血,降脂降壓
,有益于糖尿病伴高血壓患者食用
。
黨參杜仲粥
材料:黨參
,杜仲各30克
,糯米100克。
做法:將黨參
,杜仲洗凈,用紗布包好
,和糯米一同下鍋
,加適量清水熬煮成粥
。
功效:補腎益氣
,適宜于調(diào)理腎虛氣弱所致的眩暈乏力,腰痛腿軟或滑胎漏下等癥
。
3、杜仲煲湯做法
(1)羊腎杜仲五味湯材料:羊腎一對,杜仲15克
,五味子6克,食鹽
,蔥,姜片各適量
。
做法:將羊腎洗凈去臊腺,切碎放入砂鍋內(nèi)
,杜仲,五味子用紗布包好
,一起放入鍋中
,放入蔥,姜片
,加清水適量,開大火燒沸后
,改用文火燉至羊腎熟透,加適量食鹽調(diào)味即成
。
功效:此湯克補肝腎
,強筋骨,溫陽固精
。
(2)杜仲豬腰湯材料:豬腰1個,杜仲25克
。食鹽適量,生姜2片
,蔥2段
。
做法:將豬腰去筋,洗凈
,切片
,杜仲加水煎汁液,將豬腰片放在杜仲汁中
,加姜片,蔥段
,開小火煲湯
,食用前加食鹽調(diào)味
。
功效:此湯有補養(yǎng)肝腎之功效
,適宜于治療肝腎虧損引起的腰疼癥狀。
(3)杜仲首烏核桃羊肉湯材料:羊肉400克
,玉米粒50克核桃75克,紅棗25克
,杜仲,何首烏
,食鹽
,生姜,色拉油各適量
。
做法:羊肉洗凈不用切,放入沸水中汆燙3分鐘后撈出
,將紅棗洗凈,玉米粒
,杜仲
,何首烏洗凈,核桃去殼
,所有食材一起放入瓦煲內(nèi),加清水
,開大火煲沸,轉(zhuǎn)小火煲3小時
,加入適量食鹽
,色拉油調(diào)味即可。
功效:中藥杜仲
,何首烏煲核桃和羊肉
,對于防治須發(fā)灰白和頭發(fā)易枯萎脫落十分有效,杜仲補肝腎
,健腰骨,何首烏益精血
,烏發(fā)
,羊肉益氣補虛,溫中暖下
,這道湯補腎益精,生發(fā)烏發(fā)的效果顯著
。
(4)白芍杜仲湯材料:生杜仲
,生白芍各20克
,生黃芩8克
。
做法:將生杜仲和生白芍先煎煮半個小時,然后加入生黃芩繼續(xù)煎煮5分鐘
,每日早晚各服用一次
。
功效:白芍味苦
,酸,甘
,性畏寒,歸脾肺經(jīng)
,具有養(yǎng)血
,平肝止痛
,斂陰止汗功效;杜仲性溫
,味甘,可以補肝腎
,強筋骨,降壓;配以清熱的生黃芩
,具有滋陰潛陽,補虛止暈之效
,適宜于調(diào)理血虛萎黃
,頭暈眩暈
,盜汗
,脅肋疼痛等癥
。適宜于肝腎陰虛型的高血壓患者飲用。
4 、杜仲泡茶做法
(1)杜仲大蒜茶材料:炒杜仲10克,炒補骨脂6克
,胡桃2枚
,大蒜6克
。
做法:先將補骨脂用酒浸泡后炒熱備用
,再將杜仲用姜汁炒熱備用,胡桃去殼取肉
,將炒好的補骨脂,杜總和胡桃肉一同碾碎
,放入雙層紗布制成的藥袋中
,與大蒜一起放入杯中
,加800毫升沸水沖泡
,蓋上杯蓋燜泡30分鐘,一日內(nèi)分兩到三次喝完
。
功效:補腎益陽,強筋健骨
。適宜于調(diào)理腎氣虧虛,陽痿早泄
,小便不利
,腰背酸痛,膝蓋萎軟
,足軟,精神不濟
,頭暈眼花
,全身無力等癥
。
(2)杜仲五味子茶材料:杜仲12克
,五味子9克
。
做法:將杜仲和五味子裝入用紗布制成的藥袋
,再放入暖瓶內(nèi)
,沖入800毫升沸水
,蓋上瓶蓋燜泡30分鐘
,即可飲用。
功效:補腎澀精
,養(yǎng)肝明目。適宜于調(diào)理腎氣虛弱
,陽痿
,遺精
,腰腿酸軟
,精神不濟,頭暈?zāi)垦?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神?jīng)衰弱
,失眠等癥
。
(3)杜仲續(xù)斷茶材料:杜仲15克
,續(xù)斷12克,菟絲子12克,淮山20克
,阿膠6克
。
做法:先將杜仲,續(xù)斷
,菟絲子,淮山等放入砂鍋中
,加水淹沒所有藥材
,開大火煮沸
,再用小火煎煮45分鐘
,取藥汁,將藥汁的一部分倒入放阿膠的杯子里
,待阿膠融化后
,兩份藥汁混合服用,每日一劑
,上下午各服用一次。
功效:補益肝腎
,強筋養(yǎng)血
,培固胎元
,適宜于肝腎虧虛孕婦
,腰酸腰墜,胎動不安的孕婦或多次墮胎者食用
。
(4)白芍杜仲茶材料:生白芍,生杜仲各20克
,生黃芩8克
。
做法:先將生白芍
,生杜仲煎煮半個小時
,加入生黃芩煮五分鐘,倒出藥汁
,每天早晚分服。
功效:白芍味苦酸
,性微寒
,歸脾
,肝經(jīng)
,有養(yǎng)血,平肝止痛
,斂陰止汗功能,杜仲性溫味甘
,可以補肝腎
,強筋骨
,降血壓
,配以清熱的黃芩,可以治療血虛萎黃,頭痛目眩
,盜汗等癥,適宜于肝腎陰虛性的高血壓患者飲用
。
益氣補血的中藥有哪些?益氣補血的中藥方子?
女性在生孩子之后就會出現(xiàn)氣血不足的情況
,這時候千萬要注意調(diào)理好身體,很多人會選擇吃一些益氣補血的中藥材
,確實是有用的
,最常見的可能就是人參
,而且人參的吃法比較多
,不同的吃法效果也是不一樣的,其實還有很多中藥材都有益氣補血的效果
。
1、人參大補元氣人參為補氣藥之首
,其性平
,味甘,味苦
,歸脾,肺
,心經(jīng)
。有利于大補元氣
,脾肺之氣,攝血生血
,氣虛
體質(zhì),血虛體質(zhì)者均可食用
。尤其適宜于因大汗
,大失血,重病或久病所致的脈搏虛弱
,氣虛神衰等癥狀
,大病初愈者,體弱多病者
,以及大出血者均可用人參來進補。
人參補元氣吃法:
取雞1只
,人參10克
,姜片5片
,食鹽適量
,將雞處理干凈,與人參
,姜片,適量水一起倒入砂鍋中煲湯
,待雞爛熟后放食鹽調(diào)味
。
此湯可大補元氣
,生血補血
,適宜貧血,體虛者以及大病初愈
,大出血者,產(chǎn)婦等人群食用
。
2、黨參生津養(yǎng)血
黨參和人參功效近似
,只是藥力更緩和
,于補氣方面更偏于補脾肺之氣,也有一定的養(yǎng)血補血功效
,適宜于氣虛體質(zhì),血虛體質(zhì)人群
,尤其是兒童與女性食用
,癥見面色蒼白或蠟黃
,全身乏力
,精神萎靡不振,心悸,頭暈?zāi)垦5劝Y
。常與熟地黃,當歸等搭配同食
。
黨參補氣血吃法:
取當歸
,黨參各10克
,豬蹄1只
,食鹽,蔥
,生姜,料酒各適量
。將豬蹄洗凈后剁成大塊
,與當歸
,黨參
,蔥,生姜一起放入鍋中
,加入適量清水,調(diào)入鹽及料酒
,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燉
,待豬蹄煮熟即可
,佐餐食用
。
此方有益氣養(yǎng)血滋陰之功,善治月經(jīng)失調(diào)
,痛經(jīng)
,經(jīng)期腹痛等婦科病癥,并具有一定的通乳之功
。
3 、龍眼肉益氣補血
龍眼肉溫而不燥,補益心脾
,益氣養(yǎng)血
,安神
,適宜于氣虛體質(zhì),血虛體質(zhì)者及心脾虛弱者均可食用。
龍眼補氣血吃法:
取龍眼肉
,枸杞子各15克,大米50克
,白糖適量
,將所有材料放入砂鍋中,加清水熬煮
,至米爛粥稠
,加白糖調(diào)味,溫服
,每日1劑。
此粥可益氣養(yǎng)血
,養(yǎng)肝固腎
,適宜于氣血虧虛,肝腎不足所致的頭暈?zāi)垦?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面色蒼白,唇甲淡白,腰膝酸軟,心悸失眠,氣短胸悶等,還可以改善營養(yǎng)性貧血,產(chǎn)后缺乳 ,高血壓等癥。
4 、絞股藍益氣活血
絞股藍具有益氣
,活血
,安神
,潤肺的功效,對血壓也有調(diào)節(jié)租用
,善治高血脂,慢性腸胃炎
,慢性支氣管炎以及白細胞減少癥等
,還可有效改善體虛,乏力
,精神萎靡等癥
。
絞股藍補氣血吃法:
取絞股藍10克,夜交藤15克
,麥門冬12克,將三味中藥一起放入砂鍋中
,放入適量清水
,大火燒烤后改用小火瑪瑙
,待湯汁濃即可
,也可將三味中藥一起放入玻璃杯中
,倒入沸水沖泡
,浸泡約5分鐘即可飲用,溫服
,每日一劑,反復沖泡
。
此方有安神
,清心,滋陰
,潤肺的功效,善治氣虛
,心陰不足
,心悸失眠
,煩躁不安等問題
。還可以有效改善體虛,乏力
,精神萎靡等問題。
5、大棗氣血雙補
大棗補氣血的藥效較為合歡
,可直接食用,亦可入藥
,可改善因氣血不足引起的面色蒼白無華或臉色蠟黃
,身體消瘦,全身無力,神疲倦怠
,以及脾虛所致腹瀉
,便溏等癥,與黨參
,白術(shù)等搭配入藥,有利于加強補中益氣之功效
。
大棗補氣血吃法:
取大棗15顆
,茯神15克
,粟米100克
,先將大棗去核,與茯神同入鍋
,加清水熬煮1小時左右,濾取藥汁
,再加入洗凈的粟米
,煮至米爛粥稠即可
,趁熱溫服
,每日1劑,可分兩次服食
。
此粥在益氣養(yǎng)血的基礎(chǔ)上,更可健脾養(yǎng)心
,從而起到一定的安神定志作用
。
6、調(diào)理氣血的五步驟第1步:調(diào)脾胃
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
,《靈樞·決氣》中有“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
,謂之血”之說
,認為血液是通過脾胃運化生成的,脾有統(tǒng)攝血液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