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淺表性胃炎是消化系統(tǒng)中最常見又難以治愈的多發(fā)性疾病。其致病因素包括抽煙、嗜酒,喝濃咖啡,膽汁反流,幽門螺桿菌感染等,同時與精神緊張、憂慮、抑郁等心理不健康因素密切相關(guān)。它可以引起交感神經(jīng)和副交感神經(jīng)功能失衡,導(dǎo)致胃膜血管舒縮功能紊亂。西醫(yī)對此病是進行對癥治療,一般是:吐酸水用制酸劑雷替丁、西米替丁等;止痛用阿托品;助消化用酵母片、乳酶生等;缺乏胃動力,用嗎丁啉、莫沙比利。效果一般不理想,一旦停藥,復(fù)發(fā)率較高。
中醫(yī)學(xué)沒有慢性淺表性胃炎一說,一般將其納入中醫(yī)學(xué)中的“痞滿”、“胃脘痛”、“嘈雜”等病證范疇。中醫(yī)中藥治療此病有一定的優(yōu)勢。本人近年根椐辨證論治的方法,采用沙參麥冬湯加減治療胃陰虧虛型慢性淺表性胃炎取得較好效果,病友反應(yīng)好?,F(xiàn)推介如下:
方藥
沙參、麥冬為君藥;玉竹、天花粉為臣藥;甘草、生扁豆為佐藥;冬桑葉為使藥。此方甘寒生津,清養(yǎng)肺胃,主要用于燥傷肺胃陰分,口燥咽干,大便干結(jié),舌紅少津,脈細。
方解
方中沙參、麥冬清養(yǎng)胃陰。玉竹、花粉生津解渴。生扁豆、生甘草益氣培中,甘緩和胃。配以冬桑葉,輕宣燥熱。七藥合而成方,具有清養(yǎng)肺胃、生精潤燥之功。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癥狀一般表現(xiàn)為腹部不適,彌漫性上腹部灼痛、隱痛,伴噯氣、惡心、反酸,消瘦,面色無華等。
隨證加減
根椐臨床上不同的表現(xiàn),加減不同藥物。如,形寒肢冷表現(xiàn)腎陽虛的癥狀者加熟地、附子溫中滋陰;不欲飲食,胃口差,慢性腹瀉,加厚樸、茯苓、山藥、葛根,健脾燥濕生津;腹脹者加陳皮、枳殼、砂仁溫脾理氣;心中嘈雜、反酸者加煅瓦楞子、海螵硝溫胃制酸;伴有噯氣、惡心加旋復(fù)花、柿蒂、沉香降氣止嘔;有灼痛者加石斛、白芍、延胡索、川楝緩急止痛。諸藥合用,共奏滋陰養(yǎng)胃,健脾祛濕之功?,F(xiàn)代醫(yī)學(xué)研究證實,沙參、麥冬有含有多種甾體、胡蘿卜素、黏液質(zhì)、糖類,有升高白細胞,提高免疫功能,促進抗體、補體、干擾素、溶菌酶等免疫物質(zhì)的產(chǎn)生,提高胃腸道受損細胞的修復(fù)。玉竹含豐富的蛋白質(zhì)、尼克酸、維生素,對促進食欲、滋陰降火有很好的作用;天花粉含有多種酶,還有丙氨酸、酪氨酸、賴氨酸等,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
此方劑量,根椐患者病情輕重緩急的不同,酌情加減,除甘草為調(diào)和之藥劑量不宜超過8克,礦物質(zhì)藥物可稍大外,一般每藥在10~20克為宜。
注意事項
在治療的同時一定要囑咐患者戒煙戒酒、少鹽飲食,平時要糾正不良飲食習(xí)慣,避免進食對胃有刺激的食物,忌食辛辣、香燥等食品;不要吃過冷、過熱的食物;不要吃煙薰火烤、油膩難消化食物,最好吃新鮮清淡食物;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時間;一般情況下,不要服用非甾體類消炎藥如萘普生、雙氯酚酸、布洛芬、尼美舒利等。
沈心麥冬湯
材料:
沙參20克、麥冬15克、玉竹20克、百合30克、紅棗6-8枚、龍眼肉10克、銀耳適量、冰糖適量。
練習(xí):
1.以上材料洗凈,紅棗去核;銀耳用清水浸泡5分鐘,撕成小塊;將百合浸泡在清水中15分鐘。
2.將泡好的材料放入鍋中,加入清水,大火燒開,再用小火煮40分鐘。
3.飲用時去掉沙參、麥冬、玉竹,根據(jù)個人口味酌情加入少許冰糖。
營養(yǎng)師點評:
“沙參麥冬湯”原方來自《溫病條辨》,清肺和胃,生津潤燥。此湯精選原方主料,加入養(yǎng)血養(yǎng)顏的紅棗桂圓肉,潤肺生津的百合銀耳。具有滋陰潤肺、生津止渴、美容養(yǎng)顏的功效,適用于秋燥引起的口干咽燥、大便秘結(jié)、干咳少痰。
毛豬者排骨湯
材料:
鮮白茅根100克,甘蔗一段(約30厘米),馬蹄50克,胡蘿卜1根,白扁豆30克,排骨500克,生姜3片,植物油適量,鹽適量。
練習(xí):
1.白茅根洗凈,切段,扎成一束;馬蹄、胡蘿卜去皮,切塊;扁豆洗凈,浸泡15分鐘。
2.甘蔗洗凈,不去皮切成3小塊(約10cm/段),用刀切成4瓣。
3.排骨洗凈,剁成小塊,與上述材料一起放入鍋中,加足水,大火燒開,再用小火煮1.5小時。吃的時候去掉毛根和甘蔗,加入少量的油和鹽,調(diào)味。
營養(yǎng)師點評:
白茅根味甘,能養(yǎng)胃陰止渴。甘蔗有生津潤燥的作用,對熱傷津液引起的發(fā)熱、口渴、干咳等癥有效。由于馬蹄干凈,排骨不油膩,這種湯香甜可口,是真正適合秋天食用的老火湯。
小貼士:
甘蔗有兩種:黑皮和白皮。黑皮性溫,一般生吃;皮涼,一般用來煲湯。菜市場可以買到新鮮的毛根和白皮甘蔗。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8508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銀翹散加味治療口腔潰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