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采用黃連解毒湯加減治療高血壓病42例,收到良好療效,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按衛(wèi)生部制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診斷標準及肝火亢盛的辨證標準,選擇高血壓病辨證為肝火亢盛型患者84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42例,男30例,女12例;年齡35-67歲,平均43.8±9.8歲,病程2-20年,平均9.9±6.3年。對照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齡33-68歲,平均44.6±11.3歲,病程3-17年,平均9.7±7.2年。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統(tǒng)計方法: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7.0,計數(shù)資料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性分布者采用t檢驗。P
2治療方法
治療組藥用黃連、澤瀉各15克,天麻、杜仲各12克,黃芩、黃柏、大黃(后)、梔子各6克,七???0克,半邊蓮30克。清水浸泡15min,武火煮開后改文火慢熬15min,加水300mL煎至100mL,每日1劑,分早、晚2次頓服。對照組口服安內(nèi)真5mg,1d1次。2組治療1個月為1療程。2組在給藥前和給藥后分別進行血脂、血糖、血流變檢驗。
3治療結(jié)果
3.1療效標準:高血壓降壓療效按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標準。顯效:舒張壓下降1.33kPa及以上并達到正常范圍,或舒張壓雖未降壓至正常但已下降2.67kPa及以上者;有效::舒張壓下降1.33kPa及以上并達到正常范圍,或舒張壓較治療前下降1.33-2.53kPa但未達到正常范圍,或收縮壓較治療前下降4KPa及以上者;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者。
3.2治療結(jié)果:2組降壓療效:治療組顯效22例,有效16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0.4%;對照組顯效10例,有效15例,無效17例,總有效率59.5%;2組有效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
4討論
高血壓病是指病因尚未明確,以體循環(huán)動脈血壓高于正常范圍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一種獨立疾病,與高級神經(jīng)活動障礙有關,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病和多發(fā)病,現(xiàn)代研究表明,高血壓病不僅有血液動力學和流變學異常,還伴及全身代謝紊亂及靶器官重塑。因此,治療上不僅要控制高血壓,而且應改善機體的代謝紊亂[1]。高血壓病屬中醫(yī)“眩暈、“頭痛”范疇,陰虛陽亢、腎氣虧虛為其基本病機。本文所選病例均屬肝火亢盛型高血壓病,多有急躁易怒、面紅面赤、口苦便秘、脈弦數(shù)、舌紅等實熱癥狀,情志內(nèi)傷、飲食甘肥、煙酒過度是誘發(fā)因素,熱毒蘊結(jié)為其重要病機,故治療上應當以清熱解毒為主要治療原則。筆者用黃連解毒湯加減治療,該方為唐代王燾所著《外臺秘要》收載的名方,近年來研究表明,該方在心血管防治中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在臨床上已用于高血壓、心絞痛的治療[2]。清代張秉成認為,黃連解毒湯“治一切火邪,表里俱盛,狂躁煩心,口燥咽干,大熱干嘔,錯語不眠,吐血、熱盛發(fā)斑等證?!狈街悬S連瀉火解毒,清心肝之火,為君藥;黃芩清肺熱泄上焦之火、黃柏清熱解毒泄下焦之火為臣;大黃、澤瀉、半邊蓮、梔子泄下解毒共為佐藥,加之天麻祛風止痛,杜仲補腎益氣,草藥七粒扣有明顯降壓效果,諸藥相伍,能共奏清解熱毒、祛風通絡、潛陽平亢之功?,F(xiàn)代藥理學研究表明,上述各藥均有不同的降壓作用,其中大黃、澤瀉有降脂降糖、改善血流變作用[3],黃芩有抗血小板聚集、抗炎作用[4]。亦有學者研究認為,高血壓可能是一種炎性反應性疾病,主要是由于炎性因子對血管內(nèi)皮功能的影響[5],而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黃連解毒湯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6],從而發(fā)揮了有效的降壓作用,但其確切降壓療效有待于進一步研究。需要注意的是,本方為大苦大寒之劑,以清亢甚之火為主,但久服易傷脾胃,非壯實體質(zhì)應謹慎應用。
參考文獻
[1]劉國權.中華內(nèi)科雜志,1997,36(9):579-580
[2]許揚,秦蒙,趙英凱,等.黃連解毒湯及其配伍成分的降脂及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08,14(2):74
[3]方文肖,宋崇順,周文季.實用中藥藥理學[M].北京: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8
[4]高榮慧.黃連解毒湯的臨床應用[J].國外醫(yī)學中醫(yī)中藥分冊,2002,24(3):149
[5]張志偉,岳桂華,張愛珍.黃連解毒湯對自發(fā)性高血壓大鼠血壓和炎癥因子的影響[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1,26(7):1628
[6]劉磊,姜鵬,竇圣珊,等.黃連解毒湯的化學及藥理研究進展.中成藥,2008,39(6)935-938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8534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苓桂術甘湯的組成,功效與作用
下一篇: 得生丹加減治療不孕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