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shí) >> 偏方秘方

      蘇子降氣湯方歌,組成與功效

      道醫(yī) 2023-06-24 22:32:37

      蘇子降氣湯

      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 紫蘇子 半夏湯洗七次,各二兩半(各75g) 川當(dāng)歸去蘆

      ,兩半(45g) 甘草爁,二兩(60g) 前胡去蘆 厚樸去粗皮
      ,姜汁拌炒
      ,各一兩(各30g) 肉桂去皮
      ,一兩半(45g)[一方有陳皮去白 一兩半(45g)]

      【用法】 上為細(xì)末,每服二大錢(6g)

      ,水一盞半
      ,入生姜二片,棗子一個(gè)
      ,蘇葉五葉
      ,同煎至八分,去滓熱服
      ,不拘時(shí)候(現(xiàn)代用法:加生姜二片
      ,棗子一個(gè),蘇葉2g
      ,水煎服
      ,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用】 降氣平喘

      ,祛痰止咳

      【主治】 上實(shí)下虛喘咳證。痰涎壅盛

      ,喘咳短氣
      ,胸膈滿悶;或腰疼腳弱,肢體倦怠;或肢體浮腫
      ,舌苔白滑或白膩
      ,脈弦滑。

      【方歌】 蘇子降氣半夏歸,前胡桂樸草姜隨

      ,上實(shí)下虛痰嗽喘
      ,或加沉香去肉桂。

      【方解】 本方證由痰涎壅肺

      ,腎陽不足所致
      。其病機(jī)特點(diǎn)是“上實(shí)下虛”?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吧蠈?shí)”
      ,是指痰涎上壅于肺,使肺氣不得宣暢
      ,而見胸膈滿悶
      ,喘咳痰多;“下虛”,是指腎陽虛衰于下
      ,一見腰疼腳弱
      ,二見腎不納氣,呼多吸少
      ,喘逆短氣
      ,三見水不化氣,而致水泛為痰
      ,外溢為腫等
      。本方證雖屬上實(shí)下虛,但以上實(shí)為主
      。故治以降氣平喘
      ,祛痰止咳為重,兼顧下元
      。方中紫蘇子降氣平喘
      ,祛痰止咳,為君藥
      。半夏燥濕化痰降逆;厚樸下氣寬胸除滿;前胡下氣祛痰止咳
      ,三藥助紫蘇子降氣祛痰平喘之功,共為臣藥
      。君臣相配
      ,以治上實(shí)。肉桂溫補(bǔ)下元
      ,納氣平喘
      ,以治下虛;當(dāng)歸既治咳逆上氣,又養(yǎng)血補(bǔ)肝潤燥
      ,同肉桂以增溫補(bǔ)下虛之效;略加生姜
      、蘇葉以散寒宣肺
      ,共為佐藥。甘草
      、大棗和中調(diào)藥
      ,是為使藥。諸藥合用
      ,標(biāo)本兼顧
      ,上下并治,而以治上為主
      ,使氣降痰消
      ,則喘咳自平。

      本方原書注“一方有陳皮去白一兩半”

      ,則理氣燥濕祛痰之力增強(qiáng)
      。《醫(yī)方集解》載:“一方無桂
      ,有沉香”
      ,則溫腎之力減,納氣平喘之效增

      本方始載于唐《備急千金要方》卷7

      ,原名為“紫蘇子湯”。宋·寶慶年間此方加蘇葉
      ,更名為“蘇子降氣湯”而輯入《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運(yùn)用】

      1.辨證要點(diǎn):本方為治療痰涎壅盛

      ,上實(shí)下虛之喘咳的常用方
      。以胸膈滿悶,痰多稀白
      ,苔白滑或白膩為辨證要點(diǎn)
      。本方藥性偏溫燥,以降氣祛痰為主
      ,對(duì)于肺腎陰虛的喘咳
      ,以及肺熱痰喘之證,均不宜使用

      2.加減運(yùn)用:若痰涎壅盛

      ,喘咳氣逆難臥者,可酌加沉香以加強(qiáng)其降氣平喘之功;兼表證者
      ,可酌加麻黃
      、杏仁以宣肺平喘,疏散外邪;兼氣虛者
      ,可酌加人參等以益氣

      3.現(xiàn)代運(yùn)用:本方常用于慢性支氣管炎

      、肺氣腫、支氣管哮喘等屬肺氣壅實(shí)者

      【文獻(xiàn)摘錄】

      1.原書主治: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3:“治男

      、女虛陽上攻,氣不升降
      ,上盛下虛
      ,膈壅痰多,咽喉不利
      ,咳嗽
      ,虛煩引飲,頭目昏眩
      ,腰痛腳弱
      ,肢體倦怠,腹肚(疒丂)刺
      ,冷熱氣瀉
      ,大便風(fēng)秘,澀滯不通
      ,肢體浮腫
      ,有妨飲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p>

      2.方論選錄:

      汪昂《醫(yī)方集解·理氣之劑》:“蘇子

      、前胡、厚樸
      、橘紅
      、半夏,皆能降逆上之氣
      ,兼能除痰
      ,氣行則痰行也。數(shù)藥亦能發(fā)表
      ,既以疏內(nèi)壅
      ,兼以散外寒也。當(dāng)歸潤以和血
      ,甘草甘以緩中
      ,下虛上盛,故又用肉桂引火歸原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p>

      張璐《千金方衍義》卷7:“腳氣患在濁氣上攻。故以蘇子

      、橘皮
      、前胡
      、厚樸辛溫降氣;半夏、生姜滌除痰濕;桂心
      、當(dāng)歸溫散滯血;甘草
      、大棗調(diào)和中氣。全以降泄逆氣為主
      ,故《局方》更名蘇子降氣湯
      。后世取治虛陽上攻,痰涎壅盛
      ,肺氣喘滿
      ,服之氣降即安?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梢娪梅降『弦?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不必拘執(zhí)何病主治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臨床報(bào)道】

      以本方去肉桂

      、厚樸,加陳皮
      、砂仁
      、白術(shù)、旋覆花
      、黃芩
      、川斷,治療妊娠嘔吐96例(初孕者89例
      ,孕二次者7例;孕期在6~12周者92例
      ,13周以上者4例)。結(jié)果:1劑嘔吐減輕
      ,3劑痊愈者68例
      ,占70.8%;3劑嘔吐減輕,5劑痊愈者26例
      ,占27.08%;2例服后無效,僅占2.08%
      。[喬圃.蘇子降氣湯加減治療妊娠嘔吐96例
      。新疆中醫(yī)藥 1995;(4):20]

       【實(shí)驗(yàn)研究】

      實(shí)驗(yàn)研究表明:本方對(duì)小鼠氨水性咳嗽、豚鼠實(shí)驗(yàn)性哮喘

      、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部炎癥以及實(shí)驗(yàn)性I型變態(tài)反應(yīng)
      ,均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對(duì)正常及由組織胺、乙酰膽堿所致痙攣狀態(tài)的離體氣管均有顯著的松弛作用
      ,且不被心得安所拮抗;能明顯減輕二氧化硫(SO2)慢性支氣管炎模型的病理改變;對(duì)呼吸道酚紅排泌的影響不明顯
      。[范國煌
      ,等.蘇子降氣湯的藥理研究—I 主要藥效學(xué),中藥藥理與臨床 1992;8(5):13]此外
      ,尚能顯著降低大鼠腎上腺維生素C的含量
      ,較大劑量能使小鼠胸腺萎縮,能提高小鼠外周血膠體炭粒的清除速度和淋巴細(xì)胞轉(zhuǎn)化率
      。[范國煌
      ,等.蘇子降氣湯的藥理研究—II“溫腎”的機(jī)理探討。中藥藥理與臨床 1992;8(6):12]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8553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qǐng)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qǐng)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shí)
      ,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加味地黃丸
      加味地黃丸《古今醫(yī)統(tǒng)》卷九十:加味地黃丸處方 : 熟地黃(煮爛,搗)120克 山茱萸肉 山藥各60克 澤瀉30克 牡丹皮 白茯苓各15克 鹿茸(酥炙)牛膝各6克制法 : 上藥為末
      ,面糊丸
      ,如黍米大
      和中解托湯
      和中解托湯處方 : 柴胡1錢,干葛1錢
      ,山楂1錢
      ,澤瀉1錢,陳皮8分
      ,甘草3分
      ,生姜、大棗
      。功能主治 : 外感之癥
      ,手足厥冷,惡寒淅瀝
      ,肢節(jié)酸疼
      ,有似陽微者;口渴欲飲
      ,舌上微苔
      健脾增力丹
      處方 : 陳皮1斤
      ,厚樸1斤
      ,蒼術(shù)1斤,神曲1斤
      ,麥芽1斤
      固衛(wèi)御風(fēng)湯
      處方 : 炙黃耆9g,防風(fēng)9g
      ,炒白術(shù)9g
      ,桂枝9g
      ,赤芍9g,白芍9g
      ,生姜3片
      ,大棗7枚。功能主治 : 調(diào)營固衛(wèi)
      ,以御風(fēng)寒
      。主冷激性蕁麻疹。用法用量 : 日久發(fā)作不休者
      ,加烏梅
      保真湯
      保真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保真湯處方 : 藁本(去蘆)川芎各120克 甘草(炒)60克 蒼術(shù)(洗,銼
      ,麩炒)500克制法 : 上藥哎咀為粗末
      。功能主治 : 治四時(shí)傷寒,不問陰陽二證
      黃蓍酒
      處方 : 黃蓍
      、防風(fēng)、桂心
      、天麻
      、萆薢、石斛
      、虎骨(酥炙)
      、白芍藥、當(dāng)歸
      、云母粉
      、白術(shù)、茵芋葉
      、木香
      、仙靈脾、甘草
      、川續(xù)斷
      ,各一兩。炮制 : 上挫,生絹袋盛
      ,好酒一升浸之
      。春五日、夏三日
      、秋七日
      大效五丁飲子
      處方 : 白豆蔻5個(gè)(每個(gè)分作5塊),生姜(切如皂子大)25塊
      ,京棗5個(gè)(每個(gè)分5塊)
      ,半夏25個(gè),甘草5寸(每寸分作5塊)
      。功能主治 : 瘧發(fā)作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