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皮散
出自《華氏中藏經(jīng)》

【組成】 生姜皮 桑白皮 陳橘皮 大腹皮 茯苓皮各等分(各9g)
【用法】 上為粗末
,每服三錢(9g)
,水一盞半,煎至八分
,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忌生冷油膩硬物(現(xiàn)代用法:水煎服)
。
【功用】 利水消腫,理氣健脾
。
【主治】 脾虛濕盛,氣滯水泛之皮水。一身悉腫
,肢體沉重
,心腹脹滿,上氣喘急
,小便不利,以及妊娠水腫等,苔白膩
,脈沉緩
。
【方解】 本方所治之皮水證,系由脾濕壅盛
,泛溢肌膚而致
。水濕泛溢,故一身悉腫;濕性重濁
,則肢體沉重;濕邪最易阻礙氣機
,氣機壅滯
,則心腹脹滿;肺氣不降
,則上氣喘急
。治宜利水消腫,理氣健脾
。方中以茯苓皮為君,本品甘淡性平,功專行皮膚水濕,奏利水消腫之功
。臣以大腹皮
,行氣消脹
,利水消腫;橘皮理氣和胃
,醒脾化濕
。佐以生姜皮,和脾散水消腫;桑白皮清降肺氣
,通調(diào)水道以利水消腫。五藥皆用皮
,取其善行皮間水氣之功
,利水消腫與利肺健脾同用,使氣行則水行
,則皮水自已
。
《麻科活人全書》所載之五皮飲
,較本方多五加皮
,少桑白皮,主治相近
,唯稍兼通絡祛風之力。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所載五皮散
,較本方多五加皮
、地骨皮
,少桑白皮、橘皮
,其行氣之力不及本方。
【運用】
1.辨證要點:本方藥性平和
,為治療皮水之常用方。以一身悉腫
,心腹脹滿,小便不利為辨證要點
。
2.加減法:偏寒者,可加附子
、干姜等,以溫陽利水;偏熱者
,可加滑石、木通等
,以清利濕熱;妊娠水腫
,可加白術等
,以健脾利濕而安胎
3.現(xiàn)代運用:腎炎水腫
、心源性水腫、妊娠水腫等
,屬脾濕壅盛者,可用本方加減治療
。
【文獻摘要】
1.原書主治
《華氏中藏經(jīng)》:“男子婦人脾胃停滯,頭面四肢悉腫
,心腹脹滿
,上氣促急
,胸膈煩悶,痰涎上壅
,飲食不下,行步氣奔
,狀如水病?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p>
2.方論選錄
徐大椿《醫(yī)略六書》卷3:“脾肺氣滯,濕熱泛濫
,溢于皮膚
,故遍體四肢浮腫焉
。桑皮清肺以肅生水之源
,腹皮泄?jié)M以舒健運之氣,苓皮滲皮膚之濕
,姜皮散皮膚之腫,陳皮利中氣以和胃也
。使胃氣調(diào)和
,則脾氣亦健,而滯結自消
,皮膚溢飲亦化,何患浮腫之不退哉?此疏利濕熱之劑
,為濕淫氣滯水腫之專方。
五瓜皮的功效與作用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五瓜皮的功效與作用
,以及中藥五瓜皮有什么藥用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錄一覽:1、五加皮的功效與作用你了解了嗎2
、五加皮的功效與作用3
、五加皮有什么用途?4
、“五加皮”的功效及其應用5
、五加皮酒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有哪些
?6、五加皮有什么功效與作用?五加皮的功效與作用你了解了嗎1
、祛風除濕:風濕指的是人體經(jīng)受外界風寒濕邪所致的關節(jié)疼痛或是屈伸不利等的一類疾病,而五加皮性溫
,具有發(fā)散作用
,可以幫助機體祛除風寒濕邪
,進而起到緩解疾病癥狀的作用
。
2
、抗疲勞:五加皮還有一定的抗疲勞作用
,這主要與其根部所含有的甙類成分有一定的關聯(lián),研究顯示
,五加皮根部所含甙類成分與人參甙類似,可以起到抗疲勞的作用
。
3、抗癌:藥理研究顯示
,五加皮還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其可以一直癌細胞的轉移
,同時還可減輕抗癌藥物的毒性。
4
、增強免疫:五加皮當中含有刺五加多糖以及紫丁香甙等成分,能提高細胞產(chǎn)生干擾素的能力
,進而能幫助機體提高免疫系統(tǒng)中巨噬細胞的功能。
五加皮的功效與作用五加皮的功效與作用
1.祛風除濕
風濕指的是人體經(jīng)受外界風寒濕邪所致的關節(jié)疼痛或是屈伸不利等等的一類疾病
,而五加皮性溫
,具有發(fā)散作用
,可以幫助機體祛除風寒濕邪,進而起到緩解疾病癥狀的作用
。
2.活血祛瘀
五加皮性溫,能溫通血脈
,用于外傷骨折或跌打損傷,有活血祛瘀
、通凝化滯的功效,又有滋補作用
,以促進早愈。
3.補腎益智
補腎益智也是五加皮的重要作用
,它有很好的補腎作用,對人類的腎虛以及因腎虛引起的頭暈與健忘還有精神疲勞等不良癥狀都有很好的調(diào)理作用
,平時需時可以把五加皮加沸水沖泡以后代茶飲用
。
4.抗疲勞
5.強壯筋骨
6.利水消腫
以上就是五加皮的功效與作用了
,五加皮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祛風除濕,但是對于患有陰虛火旺
,口苦口渴者不建議使用,避免產(chǎn)生副作用
。
五加皮有什么用途
?五加皮具有祛風濕
,補肝腎
,強筋骨和利水的功效和作用
。
風濕痹癥以及受寒受涼
、腎虛引起的腰部疼痛等癥狀以及小兒發(fā)育遲緩,體虛乏力
,水腫或者腳氣病都可以通過無加皮進行調(diào)理和治療。
對于風濕水腫以及局部組織血液循環(huán)不良引起的風濕痹證
,可以通過五加皮泡酒或者煎湯進行口服治療
,有良好的作用
。
對于肝腎不足引起的筋骨痿軟
、小兒發(fā)育遲緩的情況
,可以配合其他補腎等藥物如牛膝
、木瓜或者龜甲。
常用的五皮散對于小孩發(fā)育遲緩癥狀
,有良好的調(diào)理和治療作用。
對于小便不利以及水腫
,可以配合大腹皮、生姜皮
、地骨皮以及茯苓皮都有良好的利水作用
。
“五加皮”的功效及其應用五加皮別名:南五加皮
、五谷皮
、紅五加皮等
。
性味歸經(jīng):性溫,味辛
、苦,歸肝
、腎經(jīng)
。
用法用量:一般用量4.59克
,可煎服、泡酒
、入丸
、入散等
。
功效主治五加皮具有祛風濕、補肝腎
、強筋骨、利水的功效
。
可以用于治療風濕痹痛、腰膝疼痛、筋脈拘攣
、筋骨痿軟、小兒行遲
、體虛乏力
、水腫
、小便不利
、腳氣等。
治病配方治腰痛:五加皮
、杜仲各等分。
將以上2味中藥研成細末
,酒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
,溫酒送服
。
(出自《衛(wèi)生家寶方》五加皮散)
五加皮酒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有哪些
?一
、五加皮酒的功效與作用
1、強壯筋骨
強壯筋骨疏通經(jīng)絡
,是五加皮酒的重要功效
,因為無加皮
,本身就是一種能祛風除濕,活血通絡的中藥材
,人們把它制成五加皮酒以后,這些功效會更加出色
,而且還能促進人體內(nèi)血液循環(huán)
,緩解四肢麻木和關節(jié)疼痛
。
2
、活血調(diào)經(jīng)
五加皮酒在泡制過程中還會加入海風藤和木瓜
,以及威靈仙等多種中藥材
,人們服用這種藥酒以后能起到補益氣血和活血調(diào)經(jīng)的重要作用,她最適合生活中那些氣血虧虛和月經(jīng)不調(diào)的女性服用
,能讓她們的身體盡快恢復健康
。
3
、滋補肝腎
五加皮酒還能滋補肝腎
,提高人力肝腎功能
,它對人類因肝腎不足引起的身體虛弱和腰膝酸軟等癥都有十分出色治療作用
,但平時人們服用五加皮酒
,一定不能過量服用
,因為五加皮酒中也含有一定數(shù)量的酒精
,如果過量服用會加重肝臟負擔,容易導致肝功能下降
。
二、五加皮酒的禁忌
五加皮酒雖然是一種功效出色的中藥養(yǎng)生酒
,但它并不適合所有人
,生活中那些患有該類疾病或肝功能不全的人是不適合喝五加皮酒的
,不然會讓肝功能進一步下降。
生活中哪些陰虛火旺的人群也不適合喝五加皮酒
,他們喝了五加皮酒以后會讓陰虛火旺的癥狀盡一步加重,會讓身體出現(xiàn)多種不適癥狀
,對人體健康不利。
擴展資料
五加皮酒最早出自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五加皮“補中益氣
,堅筋骨,強意志
,久服輕身耐老”,民間更盛譽“寧得一把五加
,不要金玉滿車”。
據(jù)史料記載
,歷史久遠
,極富盛名。
在我國
,五加皮酒的產(chǎn)地有廣州、天津、浙江等
,其中廣州產(chǎn)的五加皮酒最有名。
據(jù)傳
,乾隆皇帝南巡時
,隨行的黃太醫(yī)據(jù)《本草綱目》藥方重新精心調(diào)制五加皮酒治愈了皇子永琰(后登基為嘉慶帝)的風邪濕毒病癥
,于是乾隆將五加皮酒封為宮廷御酒。
后來黃太醫(yī)因厭倦宮廷斗爭
,隱姓埋名來到廣州西關,于1795年間開設了藥鋪
,將宮廷御用五加皮酒帶到尋常百姓家
。
1963年及1979年,廣州五加皮酒曾在全國名酒評選會第二屆(1963年)及第三屆(1979年)中榮獲全國優(yōu)質酒稱號
;1988年更獲得全國第一屆食品博覽會金牌獎
,這是改制酒唯一的最高榮譽獎
。
-五加皮酒
五加皮有什么功效與作用?一
、五加皮的功效
五加皮味辛、苦
,性溫
。
歸肝
、腎經(jīng)。
五加皮具有祛風濕
,補肝腎
,強筋骨等功效
。
《本草綱目》中記載:“治風濕痿痹
、壯筋骨
。
”現(xiàn)代研究
,本品還具有抗腫瘤、抗疲勞
、降低全血粘度、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等作用
。
五加皮使用方便
,煎湯
、入丸、散或浸酒均可
,但陰虛火旺者慎用。
用于風濕痹病
,筋骨痿軟
,小兒行遲
,體虛乏力
,水腫
,腳氣
。
二
、五加皮的藥理作用
1
、抗炎
細柱五加皮水煎醇沉液、正丁醇提取物能明顯抑制角叉菜膠所致大鼠足腫脹
,連續(xù)給藥一周也能明顯抑制小鼠棉球肉芽組織增生。
短梗五加醇提物對角叉菜膠
、雞蛋清和甲醛所致大鼠足腫脹,巴豆油所致小鼠氣囊腫滲出和棉球肉芽增生均有明顯抑制作用
,還能明顯抑制大鼠佐劑性關節(jié)腫脹和免疫復合物介導的變態(tài)反應性炎癥反應
。
目前認為五加皮的抗炎作用主要通過減少炎癥介質的釋放及抑制其致炎作用所致。
2
、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細柱五加皮水煎醇沉液對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可明顯降低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數(shù)
,明顯抑制小鼠脾臟抗體形成細胞
。
乳鼠半心移植試驗證明細柱五加皮有一定抗排異作用
,可使移植心肌平均存活時間顯著延長。
3
、鎮(zhèn)靜鎮(zhèn)痛
細柱五加皮醇浸膏對閾下戊巴比妥鈉產(chǎn)生協(xié)同作用,使小鼠睡眠時間明顯延長。
其正丁醇提取物及短梗五加醇提物均能提高痛閾
,具有明顯鎮(zhèn)痛作用
。
關于五瓜皮的功效與作用和中藥五瓜皮有什么藥用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收藏本站
。
水腫藥方的組成藥材有哪些?
水腫是中醫(yī)病名
,是指體內(nèi)水液潴留,泛濫肌膚
,而引起眼瞼
、頭面
、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泛腫的病證
。嚴重者還可以伴有胸水
、腹水。在西醫(yī)診斷中水腫只是一種癥狀
,多見于內(nèi)科的急慢性腎小球腎炎
、腎病綜合征等病
,婦科常見的多為功能性水腫
。
水腫的病機與肺
、脾
、腎、肝
、三焦對水液代謝功能失調(diào)有關。常因風邪外襲
,肺的治節(jié)
、肅降失司
,可以出現(xiàn)水腫
,脾虛不能運化則水濕潴留也可發(fā)生水腫
;腎虛不能化氣,亦可水濕潴留而腫
。
【方一】五苓散
【出處】《方劑學》
【組成】豬苓9克,澤瀉15克
,白術9克,茯苓9克
,桂枝6克。
【功用】利水滲濕
,溫陽化氣。
【主治】蓄水證
,水濕內(nèi)停
,痰飲。
【方解】方以茯苓
、豬苓、白術
、澤瀉利水滲濕
,桂枝溫陽化氣
,上藥合用,共奏利水消腫之功
。
【藥理】現(xiàn)代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五苓散具有利尿
、調(diào)整水電解質代謝的作用。
【用法】水煎服
,日1劑
,分3次服
。
【方二】四苓散
【出處】《方劑學》
【組成】豬苓9克,澤瀉9克
,白術9克,茯苓9克
。
【功用】滲濕利水
。
【主治】水腫。
【方解】方以茯苓
、豬苓
、白術
、澤瀉利水滲濕
,上藥合用,共奏利水消腫之功
。
【藥理】現(xiàn)代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
,四苓散具有利尿、調(diào)整水電解質代謝的作用
。
【用法】水煎服,日1劑
,分2次服
。
【方三】胃苓湯
【出處】《方劑學》
【組成】五苓散
、平胃散各3克
。
【功用】祛濕和胃
,行氣利水
。
【主治】水腫
。
【方解】方以五苓散利水滲濕,溫陽化氣
,平胃散祛濕和胃,二散合用
,共奏行氣利水之功
。
【藥理】現(xiàn)代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
,胃苓湯具有利尿、調(diào)整水電解質代謝的作用
。
【用法】上和合,姜棗湯
,空心服
。
【方四】防己黃芪湯
【出處】《方劑學》
【組成】防己12克
,黃芪15克,甘草6克
,白術9克。
【功用】益氣祛風
,健脾利濕
。
【主治】風水或風濕。
【方解】方以防己祛風利水
,黃芪
、白術
、甘草益氣健脾,運化水濕
,上藥合用,共奏祛風利濕消腫之功
。
【藥理】現(xiàn)代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
,防己黃芪湯具有抗炎
,鎮(zhèn)痛,利尿
,降血脂,調(diào)節(jié)免疫的作用
。
【用法】水煎服
,日1劑
。
【方五】防己茯苓湯
【出處】《方劑學》
【組成】防己9克,黃芪9克
,桂枝9克,茯苓18克
,甘草6克
。
【功用】益氣通陽利水
。
【主治】皮水。
【方解】方以防己、茯苓祛風利水
,黃芪
、桂枝
、甘草益氣溫陽助運
,上藥合用,共奏祛風利水消腫之功
。
【藥理】現(xiàn)代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防己茯苓湯具有利尿作用
。
【用法】水煎服,日1劑
,分溫三服。
【方六】五皮散
【出處】《方劑學》
【組成】生姜皮
、桑白皮、陳皮
、大腹皮
、茯苓皮各9克
。
【功用】利水消腫
,理氣健脾
。
【主治】皮水
。
【方解】方以五種利水行氣藥物的外皮,專走皮膚
,以利水消腫,消除皮水
。
【藥理】現(xiàn)代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
,五皮散具有利尿作用
。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溫服。
【方七】苓桂術甘湯
【出處】《方劑學》
【組成】茯苓12克,桂枝9克,白術9克
,甘草6克
。
【功用】溫陽化飲,健脾利濕
。
【主治】各型水腫。
【方解】方以桂枝
、甘草溫陽化飲
,白術
、茯苓健脾祛濕,上藥合用
,共奏助陽健脾復運之功
。
【藥理】現(xiàn)代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苓桂術甘湯具有利尿作用
。
【用法】水煎服,日1劑
,分溫三服
。
【方八】真武湯
【出處】《方劑學》
【組成】茯苓9克,芍藥9克
,白術6克
,生姜9克,炮附子9克
。
【功用】溫陽利水
。
【主治】水腫屬脾腎陽虛,水濕內(nèi)停型
。
【方解】方以炮附子溫補脾腎陽氣,白術
、茯苓
、生姜健脾利水,芍藥滋陰利水
,上藥共用,共奏溫陽利水之功
。
【藥理】現(xiàn)代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本方具有改善心腎功能
、調(diào)節(jié)水電解質平衡的作用
。
【用法】水煎服,日1劑
,分溫三服。
【方九】實脾散
【出處】《方劑學》
【組成】厚樸
、白術
、木瓜
、木香、草果仁
、大腹子、炮附子
、白茯苓
、干姜各6克
,甘草3克。
【功用】溫陽健脾
,行氣利水。
【主治】陽虛水腫
。
【方解】方以炮附子
、干姜
、甘草溫陽,厚樸
、木香、草果
、大腹子行氣利水
,白術
、茯苓
、木瓜健脾利水,諸藥合用
,共奏溫陽健脾,行氣利水之功
。
【藥理】現(xiàn)代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
,實脾散具有利尿消腫作用
。
【用法】水煎服
,日1劑,溫服
。
大腹皮的功效與作用
……
配木瓜,木瓜酸溫
,入肝脾經(jīng)
,有舒筋活絡,化濕和胃之功
。本品溫通享散,行氣寬中
,宣通水道,化濕利水力增強
,用治腳氣腫滿,小便不利
,或濕濁不化,腹?jié)M水腫
,
配厚樸,相輔相成
,相互促進
,使理氣寬中
,化濕行水作用增強
,可用于濕阻氣滯,脘腹脹痛等
。
配生姜 ,相得益彰
,降逆止嘔消脹除滿力量增強,臨床用于胎氣惡阻脹悶等
。
【 方劑制劑 】
大腹皮散(《太平圣惠方》):本品、桔梗
、陳皮、鱉甲
、人參、赤芍
、木通
、大黃
、炙甘草。治小兒腹內(nèi)痞結
,壯熱憎寒,二便不利
。
大腹子散(《赤水玄珠》):本品
、桑白皮
、赤芍、木通
、紫蘇子、羌活
、獨活、木瓜
、荊芥
、青皮
、生姜
、蔥白,水煎
,空腹服
,治風毒腳氣
。肢節(jié)煩疼
,心神壅悶等
。
癲狂夢醒湯(《醫(yī)林改錯》) :桃仁
、柴胡、木通
、赤芍藥
、本品
、陳皮
、桑白皮
、香附
、半夏
、青皮、蘇子
、甘草
,治癲狂
、哭笑不休
。詈罵歌唱
,不避親疏。多惡態(tài)
。
疏鑿飲子(《世醫(yī)得效方》) :商陸
、澤瀉
、赤小豆、椒目
、木通、茯苓皮
、大腹皮
、檳榔、生姜
、羌活
、秦艽。功用
,疏風透表,通利二便
,主治水氣,通身浮腫
,喘呼氣急。煩燥多濕
,大小便不利
,服熱藥分消不得者
。
五皮散(《中藏經(jīng)》):桑白皮
、陳皮
、生姜皮、大腹皮
、茯苓皮。功用:理氣化濕
,利水消腫
,主治
,脾虛濕盛
。癥見:一身悉腫。肢體沉重
。心腹脹滿,上氣喘急
,小便不利,以及妊娠水腫等
。
藿香正氣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藿香、紫蘇葉
、白芷、白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