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艽湯
出自《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
【組成】 秦艽三兩(90g)甘草二兩(60g)川芎二兩(60g)當歸二兩(60g)白芍藥二兩(60g)細辛半兩((15g) 川羌活 防風 黃芩各一兩(各30g) 石膏二兩(60g) 吳白芷一兩(30g) 白術一兩(30g) 生地黃一兩(30g)熟地黃一兩(30g)白茯苓一兩(30g)川獨活二兩(60g)
【用法】 上十六味剉,每服一兩(30g),水煎,去渣,溫服(現(xiàn)代用法:上藥用量按比例酌減,水煎,溫服,不拘時候)。
【功用】 疏風清熱,養(yǎng)血活血。
【主治】 風邪初中經(jīng)絡證。口眼 斜,舌強不能言語,手足不能運動,或惡寒發(fā)熱,肢體攣急,苔白或黃,脈浮數(shù)或弦細。
【方歌】大秦艽湯羌獨防,芎芷辛芩二地黃,石膏歸芍芩甘術,風邪散見可通嘗。
【方解】 中風有真中與類中之別,有中經(jīng)絡與中臟腑之異。本方所治乃風邪中于經(jīng)絡所致。多因正氣不足,營血虛弱,脈絡空虛,風邪乘虛入中,氣血痹阻,經(jīng)絡不暢,加之“血弱不能養(yǎng)筋”,故口眼 斜,手足不能運動,舌強不能言語;風邪外襲,邪正相爭,故或見惡寒發(fā)熱,脈浮等。治以祛風散邪為主,兼以養(yǎng)血、活血通絡為法。方中重用秦艽祛風清熱,通經(jīng)活絡,為君藥。羌活、獨活、防風、白芷、細辛等辛散之品,祛風散邪,助君藥祛風之力,并為臣藥。語言與手足運動障礙,除經(jīng)絡痹阻外,與血虛不能養(yǎng)筋相關,且風藥多燥,易傷陰血,故伍以熟地、當歸、白芍、川芎養(yǎng)血活血,使血足而筋自榮,絡通則風易散,寓有“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意,并能制諸風藥之溫燥;脾為氣血生化之源,故配白術、茯苓、甘草益氣健脾,以化生氣血;生地、石膏、黃芩清熱,是為風邪郁而化熱者設,以上共為方中佐藥。甘草調和諸藥,兼使藥之用。本方用藥,以祛風散邪為主,配伍補血、活血、益氣、清熱之品,疏養(yǎng)結合,邪正兼顧,共奏祛風清熱,養(yǎng)血通絡之效。
【運用】
1.辨證要點: 本方是治風邪初中經(jīng)絡之常用方。臨床應用以口眼 斜,舌強不能言語,手足不能運動,微惡風發(fā)熱,苔薄微黃,脈浮數(shù)為辨證要點。本方辛溫發(fā)散之品較多,若屬內風所致者,不宜運用。
2.加減法:若無內熱,可去黃芩、石膏等清熱之品,專以疏風養(yǎng)血通絡為治。原方有“如遇天陰,加生姜煎七八片;如心下痞,每兩加枳實一錢同煎”的用法,可資參考。
3. 現(xiàn)代運用:本方常用于腦血管痙攣、腦血栓形成所致的語言蹇澀,半身不遂,以及顏面神經(jīng)麻痹等屬于風邪初中經(jīng)絡者;對風濕性關節(jié)炎屬于風濕熱痹者,亦可斟酌加減用之。
【文獻摘要】
1. 原書主治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卷中: “中風外無六經(jīng)之形證,內無便溺之阻格,知血弱不能養(yǎng)筋,故手足不能運動,舌強不能言語,宜養(yǎng)血而筋自榮,大秦艽湯主之。”
2. 方論選錄
吳昆《醫(yī)方考》卷1:“中風,手足不能運動,舌強不能言語,風邪散見,不拘一經(jīng)者,此方主之。中風,虛邪也。許學士云:留而不去,其病則實。故用驅風養(yǎng)血之劑兼而治之。用秦艽為君者,以其主宰一身之風,石膏所以去胃中總司之火,羌活去太陽百節(jié)之風疼,防風為諸風藥中之軍卒。三陽數(shù)變之風邪,責之細辛;三陰內淫之風濕,責之苓、術。去厥陰經(jīng)之風,則有川芎;去陽明經(jīng)之風,則有白芷。風熱干乎氣,清之以黃芩;風熱干乎血,涼以生地。獨活療風濕在足少陰;甘草緩風邪上逆于肺。乃當歸、芍藥、熟地者,所以養(yǎng)血于疏風之后,一以濟風藥之燥,一使手得血而能握,足得血而能步也?!?/p>
汪昂《醫(yī)方集解·祛風之劑》:“此六經(jīng)中風輕者之通劑也。以秦艽為君者,祛一身之風也;以石膏為臣者,散胸中之火也。羌活散太陽之風,白芷散陽明之風,川芎散厥陰之風,細辛、獨活散少陰之風,防風為風藥卒徒,隨所引而無所不至者也。大抵內傷必因外感而發(fā),諸藥雖云搜風,亦兼發(fā)表。風藥多燥,表藥多散,故疏風必先養(yǎng)血,而解表亦必固里,當歸養(yǎng)血,生地滋血,芎活血,芍藥斂陰和血,血活則風散而舌本柔矣。又氣能生血,故用白術、茯苓、甘草補氣以壯中樞,脾運濕除,則手足健矣。又風能生熱,故用黃芩清上,石膏瀉中,生地涼下,以共平逆上之火也?!?/p>
【臨床報道】
李氏選擇缺血性中風中的中經(jīng)絡,脈絡空虛,風熱瘀血,痹阻經(jīng)絡的證候作為觀察對象,以大秦艽湯加減治療38例。以秦艽、羌活、黃芩、當歸、赤芍、黨參各12g,川芎、川牛膝各15g,生地、石膏、桑枝各30g為基本方,每日1劑,水煎服,28天為1療程。結果:痊愈16例(能獨立行走,生活基本自理,肌力達5級),顯效8例(能持拐杖行走,生活部分自理,肌力達4級),有效10例(癥狀體征改善,肌力進步),無效4例(癥狀體征無改善或惡化),總有效率89.4%。治療后肌力的增長較治療前比較有極顯著性差異 (P
黃氏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85例,以大秦艽湯加減為基礎方,藥用羌活、獨活、防風、川芎各6g,秦艽、白芷、熟地、當歸、白術、白芥子各10g,白芍、生地各25g,黃芪、忍冬藤各20g。結果:痊愈67例(全身大小關節(jié)疼痛消失,運動恢復),占78.8%;好轉15例(疼痛減輕,腫狀消失),占17.6%;無效3例(主要癥狀未見明顯改善),占3.5%??傆行?6.4%。治療最長時間4個月,最短2個月。[黃宏植.大秦艽湯加減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85例。浙江中醫(yī)雜志 1990;25(12):555]
……
以上說明羌活和羌活勝濕湯的毒性非常小,安全度很大。
(四)臨床觀察
羌活無毒。在常規(guī)劑量內水煎服沒有不適反應。長期服用或大劑量(30g以下)水煎服也沒有明顯副作用。
使用每次劑量30g水煎服。對關節(jié)炎病人一般無明顯不適反應,部分病人有上火和出汗反應。對感冒發(fā)熱病人能發(fā)汗退熱,但并不增加內熱;對原有內熱升火和體虛自汗的人用12g水煎服,就有上火和增加出汗的反應。這就是中醫(yī)所講的有病則病受之。無病則傷正氣的道理。
羌活的做法大全
羌活防風湯
【藥物組成】羌活(去蘆頭)3兩,防風(去叉)4兩,桔梗3兩,柴胡(去苗)1兩半,敗醬3兩,桂(去粗皮)1兩半,大黃(銼)2兩,羚羊角(鎊屑)1兩。
【處方來源】《圣濟總錄》卷一六一。
【方劑主治】產(chǎn)后腹中堅硬,兩脅滿脹,手足厥冷,心中煩熱,引飲干嘔,關節(jié)勞痙中風。
【制備方法】上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2盞,煎至1盞,去滓,空腹溫服,相次再服之。
羌活蒼術湯
【藥物組成】炙甘草5分,黃柏5分,草豆蔻5分,生甘草5分,葛根5分,橘皮6分,柴胡7分半,升麻1錢,獨活1錢,縮砂仁1錢,蒼術1錢,防風1錢5分,黃耆2錢,知母2錢5分,羌活3錢。
【處方來源】《蘭室秘藏》卷中。
【方劑主治】腳膝無力沉重。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分作2服,水2大盞,煎至1盞,去滓,空心服。
羌活除濕湯
【來源】《醫(yī)方集解》。
【組成】羌活勝濕湯去獨活、蔓荊、川芎、甘草,加升麻、蒼術。
【主治】風濕相搏,一身盡痛。
羌活附子湯
【處方】 麻黃0.9克(不去根、節(jié))黑附子0.9克,羌活1.5克,蒼術1.5克,防風0.6克,黃耆3克,甘草、升麻、0.6克,白芷、白僵蠶、黃柏各0.9克。
【功能主治】治冬月大寒犯腦,腦痛齒亦痛,名曰腦風。
【用法用量】上藥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后溫服。
寒嗽,加佛耳草0.9克。
【摘錄】《東垣試效方》卷五
羌活酒
【來源】《太平圣惠方》
【配方】羌活一兩半,防風(去蘆頭)一兩,黑豆每服一合。
【制法】上諸藥,前二味搗粗羅為末,以好酒五升,漬一宿。
【主治】治妊娠中風痙,口噤,四肢強直,反張。
【用法】每服,用黑豆一合炒令煙出,投入藥,酒一大盞,候沸住,去滓,拗開口,分兩度灌之。
羌活與獨活的區(qū)別
《神農本草經(jīng)》上記載“獨活一名羌活”。《本草綱目》記載“獨活、羌活乃一類二種”。故二書只有獨活條目,沒有羌活條目。雖然在金元時期的方劑中,如羌活勝濕湯、大秦艽湯中既有羌活,又有獨活,但本草學家仍堅持認為是同一味藥??赡苁怯捎跒橥仆瑢僦参?,其地上草本部分的形態(tài)極為相似的緣故。但《本草綱目》已經(jīng)認識到二藥“形色氣味不同,故為異論”。
羌活和獨活從一味藥分為兩味藥,說明中醫(yī)的認識是在不斷修正和逐漸深化的,是在不斷發(fā)展的。雖然緩慢,但是認識的態(tài)度是嚴謹?shù)?、科學的。
羌活、獨活分為二藥后,又出現(xiàn)了羌上獨下的說法。獨活是否只用于腰以下呢?這也是偏面的看法。
上一頁123
面癱是指臉部肌肉不受自己控制出現(xiàn)的一種異常癥狀,這類疾病屬于神經(jīng)內科疾病,病因也是非常復雜的,針對不同的病因所使用的治療藥物也是不同的,今天小編要介紹的這個天蠶膠囊就是一種治療面癱的藥物,價格適中,在30元左右一盒,療效也是非常不錯的。
1、功效如何
面癱是麻痹的俗稱,是以面部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征的一種常見病,一般癥狀是口眼歪斜。面癱是一種常見病、多發(fā)病,它不受年齡限制?;颊呙娌客B最基本的抬眉、閉眼、鼓嘴等動作都無法完成。御海膚天蠶膠囊是治療面癱的一種藥物。
御海膚天蠶膠囊通過對面神經(jīng)直接的調養(yǎng),改善面部微循環(huán),修護受損神經(jīng),并生出新的突觸,使斷裂萎縮的神經(jīng)纖維連接,重建神經(jīng)網(wǎng),標本同治神經(jīng)損傷,消除傳導阻滯,恢復神經(jīng)聯(lián)結,促進神經(jīng)新生,因而能治療面癱、面肌抽動、三叉神經(jīng)痛、面神經(jīng)等疾病。
御海膚天蠶膠囊的主要成分是白僵蠶,具有祛風解痙、化痰散結、清熱解毒燥濕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療驚風抽搐、頜下淋巴結炎、面神經(jīng)麻痹、咽喉腫痛等病癥。還可用于治療面癱及面癱后遺癥、面神經(jīng)麻痹、面肌抽搐、面肌痙攣、面神經(jīng)炎、貝爾氏麻痹、面肌萎縮、三叉神經(jīng)痛等。對因面神經(jīng)受損引起的面癱、面肌痙攣等疾病有顯著療效,臨床治愈率高。
2、面癱的前兆
面癱對個人的形象影響較大,因此對于面癱的治療越早越好。了解面癱的前兆對于及時發(fā)現(xiàn)病情非常關鍵。面癱先兆最常見的因素就是會導致瞬目運動,瞬目運動的發(fā)生是因為面部神經(jīng)功能異常導致的。眼瞼震顫也是最明顯的體征這一,當我們緊閉雙眼,如果感覺到上瞼有細微的肌肉攣縮性顫動的話,有很大機率患上面癱。當然面癱的前兆還體現(xiàn)在睫毛外露、睫毛不對稱、睫毛征陽性等體癥。
當然如果出現(xiàn)了面癱的前兆,真的不幸患了面癱也不用擔心,因為在目前的醫(yī)療水平下,針對面癱的治療已經(jīng)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療效果。阿昔洛韋片就是目前臨床上關于面癱治療最好的藥物之一,治療效果上是非常好的。只是需要注意在服用前,應該在專業(yè)醫(yī)師指導下服用,因為部分患者服用后會出現(xiàn)靜脈炎、皮膚瘙癢等不良反應。
3、面癱病因
自身原因:
1、有一些患者在發(fā)病前由于過度疲勞,免疫力下降,導致面癱疾病的發(fā)生。如果在情感上的情緒波動相對過大,如生氣、害怕、緊張、壓力過大等,也很容易患上面癱。
2、其中少數(shù)的患者是因為家族中有面癱的病史。
3、也有少數(shù)是女性在孕期時身體較弱也很容易患上面癱。
4、很多朋友都不知道面癱怎么引起的,其實大多數(shù)患者是因為頭部面部直接受到冷風冷水的直接刺激,比如空調、電扇,遇冷水等。在人體的抵抗力正處于最低點的時候,遇冷后面神經(jīng)血管發(fā)生了痙攣,導致面神經(jīng)缺血水腫而引發(fā)了面癱。
其他原因:
Bell麻痹(貝爾麻痹):
是急性發(fā)作的、特發(fā)性的單側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周圍性面神經(jīng)麻痹。貝爾面癱的發(fā)病原因不清,某些貝爾面癱病例的發(fā)病原因可能與糖尿病和血管硬化引起的缺血有關,這也是老年人發(fā)病率比較高的原因。所以,兒女們一定要了解。
神經(jīng)源性:
是由于神經(jīng)改變引起的面癱,例如:腦血管病、腦腫瘤等。創(chuàng)傷性,如各種車禍或工傷引起的顳骨骨折、面部外傷等,這些原因引起的疾病是由于創(chuàng)傷或者其他原因導致的面部神經(jīng)的損傷和改變,致使其支配的肌肉發(fā)生了運動性障礙。
面癱可以通過物理治療。這種治療是最主要、最有針對性、最強的治療面癱的方法之一。在早期可來改善血的循環(huán),控制炎癥的發(fā)展,消除局部的神經(jīng)水腫,治療的后期是可改善神經(jīng)的營養(yǎng),提高神經(jīng)的興奮性,來促進神經(jīng)功能恢復,防止肌肉萎縮。建議可以用點中藥牽正散或是大秦艽湯治療。
【概述】腦血管病包括腦出血,腦血栓形成,腦栓塞,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和高血壓腦病等疾患。
本病屬于祖國醫(yī)學的“中風”、“卒中”等病范疇。對中風認識早在《內經(jīng)》中就有“薄厥”等記載。在唐宋以前,以“外風”學說為主,多從“內虛邪中”立論。張仲景認為“絡脈空虛”,風邪入中是本病發(fā)生的主因,并以邪中深淺、病情輕重而分為中經(jīng)中絡、中臟中腑。在治療上,主要以疏風散邪,扶助正氣為法。唐宋以后,突出以“內風”立論,是中風病因學說的一大轉折。明代張景岳認為本病與外風無關,而倡導“非風”之說,并提出“內傷積損”的論點?!毒霸廊珪费裕骸胺秋L一癥,即時人所謂中風癥也。此癥多見卒倒,卒倒多由昏憒,本皆內傷積損頹敗而然,原非外感風寒所致”。葉天士始明確以“內風”立論,王清任指出中風半身不遂,偏身麻木是由于“氣虛血瘀”所致,立補陽還五湯治療偏癱,至今仍為臨床常用。
【治療】1.陰虛風動證【主癥】平素頭暈耳鳴,腰酸,突然發(fā)生口眼歪斜,言語不利,手指困動,甚或半身不遂,舌質紅,苔膩,脈弦細數(shù)。【方一】鎮(zhèn)肝熄風湯加減【來源】《醫(yī)學衷中參西錄》【組成】懷牛膝30克,生赭石30克,生龍骨15克,生牡蠣15克,生龜板15克,生杭芍15克,玄參15克,天冬15克,川楝子6克,生麥芽6克,茵陳6克,甘草4.5克。
【功效】滋陰潛陽,熄風通絡。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懷牛膝歸肝腎經(jīng),重用以引血下行,并有補益肝腎之效,《本早經(jīng)疏》謂其“走而能補,性善下行”;又用代赭石鎮(zhèn)肝降逆;龍骨、牡蠣、龜版、白芍益陰潛陽,鎮(zhèn)肝熄風;玄參、天冬以滋陰清熱,壯水涵木;肝喜條達而惡抑郁,純用重鎮(zhèn)之品以強制之,勢必影響其條達之性,故用茵陳、川楝子、生麥芽清泄肺熱,疏肝理氣,以利于肝陽的平降鎮(zhèn)潛;甘草調和諸藥,與生麥芽相配,并能和胃調中,防止金石類藥物礙胃之弊。本方配伍特點,重用鎮(zhèn)潛諸藥,配伍滋陰之品,鎮(zhèn)潛以治標,滋陰以治其本,標本兼顧,以治標為主,諸藥合用,共奏鎮(zhèn)肝熄風之效。
【按語】痰熱較重,苔黃膩,泛惡,加膽星、竹瀝、川貝母清熱化痰;胸中煩熱,加梔子,黃芩清熱除煩?!痉蕉拷矞緛碓础俊夺t(yī)學衷中參西錄》【組成】生懷山藥30克,懷牛膝30克,生赭石24克,生龍骨18克,生牡蠣18克,生地黃18克,生杭芍12克,柏子仁12克。
【功效】滋陰潛陽,熄風通絡。
【方解】生赭石能鎮(zhèn)肝息風,其下行之力又能通大便;牛膝引血下行,生地黃、生杭芍能清熱滋陰;生龍牡鎮(zhèn)肝潛陽,安神。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按語】頭痛較重者,加山羊角、石決明、夏枯草以清熄風陽;失眠多夢者,加珍珠母、龍齒、夜交藤、茯神以鎮(zhèn)靜安神。
2.風陽上擾證【主癥】平素頭暈頭痛,耳鳴目眩,突然發(fā)生口眼喁斜,舌強語謇,或手足重滯,甚則牛身不遂等癥,舌質紅苔黃,脈弦?!痉揭弧刻炻殂^藤飲【來源】《雜病證治新義》【組成】天麻9克,鉤藤12克,石決明18克,梔子9克,黃芩9克,牛膝12克,杜仲9克,益母草9克,桑寄生9克,夜交藤9克,朱茯神9克。
【功效】平肝潛陽,活血通絡。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天麻、鉤藤平肝熄風,用以為君,石決明性味咸平,功能平肝潛陽,除熱明目,與天麻、鉤藤合用,加強平肝熄風之力,川牛膝活血化瘀,引氣血下行共為臣藥。黃苓、山梔清肝瀉火,益母草活血利水;杜仲、桑寄生補益肝腎;夜交藤、朱茯神安神定志,均為佐藥。合而用之,共成平肝熄風,清熱活血,補益肝腎之劑。
【按語】若因肝郁化火,肝火炎上,而癥見頭痛劇烈,目赤口苦,急躁,便秘溲黃者,加夏枯草、龍膽草、大黃。若兼肝腎虧虛,水不涵木,癥見頭暈目澀,視物不明,遇勞加重,腰膝酸軟者,可選加枸杞、白芍、山萸肉?!痉蕉裤^藤飲【來源】《醫(yī)宗金鑒·幼科雜病心法要訣》【組成】人參3克,全蝎去毒0.9克,羚羊角(0.3克,磨粉沖服)天麻6克,炙甘草6克,鉤藤9克。
【功效】平肝潛陽,活血通絡。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天麻、鉤藤平肝熄風清熱;人參健脾益氣,以防太過;全蝎、羚羊角息風止痙;炙甘草調和諸藥。
【按語】陽亢風動之勢較著者,加代赭石,生龍骨、生牡蠣,重鎮(zhèn)潛陽,鎮(zhèn)熄肝風;大便干燥者,加番瀉葉、火麻仁,通腑瀉熱。
3.風痰入絡證【主癥】肌膚不仁,手足麻木,突然發(fā)生口眼歪斜,語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強語謇,甚則半身不遂,或兼見手足拘攣,關節(jié)酸痛等癥,舌苔薄白,脈浮數(shù)。【方一】化痰通絡湯【組成】半夏12克,茯苓9克,白術12克,膽南星6克,天竺黃9克,天麻9克,香附6克,丹參12克,大黃6克。
【功效】祛風化痰通絡。
【方解】方中半夏、茯苓、白術建脾化濕;膽南星、天竺黃清熱化痰;天麻平肝熄風;香附舒肝理氣,調暢氣機,助脾運以化濕;又配以丹參活血化瘀;大黃通腑瀉熱涼血,以防腑實,此大黃用量宜輕,以滌痰積滯為度,不可過量。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痉蕉看笄剀礈緛碓础俊夺t(yī)方集解》【組成】秦艽12克,川芎8克,獨活8克,當歸8克,白芍9克,石膏8克,甘草3克,羌活6克,防風8克,白芷8克,黃芩8克,白術12克,云苓10克,生地10克,熟地10克,細辛2克。
【功效】祛風化痰通絡。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本方證以風邪為病因,病位在經(jīng)絡,病機為正氣先虛,風邪乘虛入內,引致血氣痹阻。方中秦艽祛風通絡;羌活、獨活、防風、白芷、細辛祛風散邪;當歸、白芍、熟地、川芎養(yǎng)血柔筋,活血通絡;白術、云苓益氣健脾;黃芩、石膏、生地清熱涼血;甘草調和諸藥。
【按語】痰熱較著者加膽南星、天竹黃。
4.痰熱腑實證【主癥】素有頭痛眩暈,心煩易怒,突然發(fā)病,半身不遂,口舌歪料,舌強語謇或不語,神識欠清或昏糊,肢體強急,痰多而黏,伴腹脹,便秘,舌質暗紅,或有瘀點瘀斑,苔黃膩,脈弦滑或弦澀?!痉揭弧刻胰食袣鉁緛碓础俊秱摗贰窘M成】桃仁12克,大黃12克,桂枝6克,甘草6克,芒硝6克。
【功效】通腑泄熱,熄風化痰。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桃仁與大黃并用為君,桃仁活血破瘀,大黃破瘀瀉熱,兩者配伍,痰熱并治。桂枝通行血脈。
【按語】另可服至寶丹或安宮牛黃丸以清心開竅。亦可用醒腦靜或清開靈注射液靜脈滴注?!痉蕉啃鞘V承氣湯【來源】《驗方》【組成】膽南星10克,全瓜蔞15克,生大黃10克,芒硝10克,白薇10克,地骨皮10克。
【功效】通腑泄熱,熄風化痰。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承氣湯通腑瀉熱,膽南星化痰息風定驚;全瓜蔞化痰開胸除痹;白薇、地骨皮清熱涼血。
【按語】若腑實熱結,腹脹便秘,苔黃厚,宜加生大黃,元明粉、枳實;痰熱傷津,舌質干紅,苔黃糙者,宜加沙參,麥冬、石斛。
5.痰火瘀閉證【主癥】起病驟急,神昏或昏憒,半身不遂,煩躁不安,徹夜不眠,面赤身熱,氣粗口臭,躁擾不寧,苔黃膩?!痉揭弧苛缪蜚^藤湯【來源】《通俗傷寒論》【組成】羚羊角4.5克,雙鉤藤9克,霜桑葉6克,滁菊花9克,鮮生地15克,生白芍9克,川貝母12克,淡竹茹12克,茯神木9克,生甘草3克。
【功效】熄風清火,豁痰開竅。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羚羊角入肝經(jīng),涼肝熄風;鉤藤清熱平肝,熄風解痙,共為君藥。配伍桑葉,菊花辛涼疏泄,清熱平肝熄風,以加強涼肝熄風之效,用為臣藥。鮮生地、白芍藥、生甘草三味相配,酸甘化陰,滋陰增液,柔肝舒筋,上述藥物與羚羊角、鉤藤等清熱涼肝熄風藥并用,標本兼顧,可以加強熄風解痙之功;邪熱亢盛,每易灼津成痰,故用川貝母、鮮竹茹以清熱化痰;熱擾心神,又以茯神木平肝,寧心安神,以上俱為佐藥。生甘草調和諸藥,又為使藥。本方的配伍特點是以涼肝熄風藥為主,配伍滋陰化痰、安神之品,故為涼肝熄風的代表方劑。
【按語】若痰熱阻于氣道,喉間痰鳴轆轆,可服竹瀝水、猴棗散以豁痰鎮(zhèn)驚;肝火旺盛、面紅目赤,脈弦勁有力,宜酌加龍膽草。
6.陰竭陽亡證【主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張,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自遺,肢體軟,陰陽欲絕?!痉揭弧繀⒏綔緛碓础俊墩w類要》【組成】人參12克,熟附子15克。
【功效】益氣回陽固脫。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人參大補元氣,附子溫腎壯陽,二藥合用以奏益氣回陽固脫之功。亦可用參麥注射液或生脈注射液靜脈滴注。
【按語】若昏迷不醒,可靜脈滴注醒腦靜開竅醒神;若狂躁痙厥,可服紫雪丹;若心陽欲脫,關格病人,還可用灌腸法加強通腑降濁解毒作用。【方二】四逆加人參湯【來源】《傷寒論》【組成】紅參15克,熟附子15克,肉桂6克,山萸肉12克,龍骨10克,牡蠣10克,玉竹12克,炙甘草6克。
【功效】益氣回陽固脫。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紅參大補元氣,附子、肉桂溫陽,山萸肉、龍骨、牡蠣固脫,玉竹、炙甘草養(yǎng)陰益氣。
【按語】若昏迷不醒,可靜脈滴注醒腦靜開竅醒神。8.氣虛血瘀證【主癥】舌強不語,肢體偏枯不用,肢軟無力,面色萎黃,舌質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脈細澀或細弱?!痉揭弧垦a陽還五湯【來源】《醫(yī)林改錯》【組成】黃芪120克,當歸尾3克,赤芍5克,地龍3克,川芎3克,紅花3克,桃仁3克。
【功效】益氣養(yǎng)血,化瘀通絡。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重用生黃芪,大補脾胃之元氣,令氣旺血行,瘀去絡通,為君藥。當歸尾長于活血,且有化瘀而不傷血之妙,是為臣藥。川芎、赤芍、桃仁、紅花助當歸尾活血祛瘀,地龍通經(jīng)活絡,均為佐藥。本方的配伍特點是大量補氣藥與少量活血藥相配,使氣旺則血行,活血而不傷正,共奏補氣活血通絡之功。
【按語】血虛甚,加枸杞、首烏藤以補血;肢冷,陽失溫煦,加桂枝溫經(jīng)通脈。
【醫(yī)案精選】黃某,女,54歲。初診:1976年10月14日。
素有高血壓病史,旬日前突然類中,經(jīng)中西醫(yī)結合搶救好轉??滔拢荷裰緯r清時昧,右半身不遂,言語謇澀,便秘,脈弦小,舌質紅少津。腎陰不足,水不涵木,風陽陡動,夾痰熱內阻,上蒙心竅,仿地黃飲子之意。
處方:大生地18克,北沙參18克,麥冬15克,川石斛(先煎)18克,甜蓯蓉12克,朱遠志6克,丹參12克,炒槐花12克,天竺黃9克,廣郁金9克,細石菖蒲9克,6劑。
二診:10月20日。神志已清,右半身稍能活動,略能進食,但言語尚謇澀,舌紅脈細。風陽漸平,腎陰損傷未復,痰熱已有化機,再守原意增損。前方去廣郁金,天竺黃,加大地龍6克。12劑。
三診:11月6日。右半身活動日見好轉,言語謇澀亦漸清晰,納增,二便正常,舌紅已潤,脈細。腎陰損傷漸復,風陽痰熱亦得乎化,續(xù)子調補心腎。
大生地12克,北沙參18克,麥冬15克,川石斛(先煎)18克,甜蓯蓉12克,制首烏15克,朱茯苓9克,朱遠志6克,丹參12克,炒棗仁9克,淮小麥30克,懷牛膝9克,14劑。
上方服完,言語已清,右半肢體己能活動,且可扶杖行走,舌紅潤,脈細小。類中在恢復之中,仍應前法調理以善后。
(嚴世蕓等整理.張伯臾醫(yī)案·類中.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79)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8581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葛根黃連湯加減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