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證論》所載豁痰丸原方
竹瀝一味
病益劇
他的老師陳鼎三先生說(shuō):“使用豁痰丸?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乃囑人急砍竹子
,多備竹瀝,仍煎豁痰丸,兌入竹瀝3碗(約500mL),下午3時(shí)服頭煎,黃昏服二煎。至半夜,感覺(jué)痰濁已減少這一次出人于生死存亡之間的親身經(jīng)歷,用江老的話說(shuō)
,叫作“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從此以后,江老用本方搶救痰熱壅肺傷津危證時(shí),便推己及人而重用竹瀝,屢用不爽。竹瀝何以有此卓效呢
?《本草衍義》說(shuō):“竹瀝行痰,通達(dá)上下百骸毛竅諸處,如痰在癲頂可降,痰在皮里膜外可行;又如癲癇狂亂,風(fēng)熱發(fā)痙者可定;痰厥失音,人事昏迷者可省,為痰家之圣劑也。”實(shí)踐證明
,竹瀝重用之,其清熱豁痰與潤(rùn)燥生津兩擅其長(zhǎng),無(wú)出其右者什么是竹瀝 竹瀝是竹子經(jīng)加工后提取的汁液 竹瀝為少常用中藥 別名:竹汁 來(lái)源:為禾本科植物或竹狀喬木或灌木淡竹的莖稈經(jīng)加工火烤瀝出的黑色粘稠液汁。 產(chǎn)地:華東 加工方法:取新鮮的淡竹 竹瀝膏:取竹瀝油 性狀鑒別:呈黑油膏狀 竹瀝水:取竹瀝油0.5kg加入清水5kg 性狀鑒別:呈淡棕紅色液體狀。氣味同竹瀝膏 功效與作用:清熱化痰 炮制:生用。 性味:甘 歸經(jīng):入心、胃 功能:清熱化痰,止咳定喘 主治:中風(fēng)不語(yǔ) 臨床應(yīng)用:1、治風(fēng)熱咳嗽 2、治中風(fēng) 附:1、竹瀝有時(shí)不易取得 2 用量:30~90g 處方舉例:清痰瀉熱方:象貝母9g,杏仁9g 注:1 2 清火豁痰丸--《古今醫(yī)鑒》卷四 清火豁痰丸 提醒您:清火豁痰丸 此中草藥名方來(lái)源于網(wǎng)絡(luò) 目錄1拼音2處方3制法4功能主治5清火豁痰丸的用法用量6摘錄附:1古籍中的清火豁痰丸 1拼音 qīng huǒ huō tán wán 2處方大黃(酒蒸)90克 礞石(煅)15克 沉香6克 黃芩(酒炒)60克 黃連(酒炒)60克 梔子(炒)60克 連翹30克 天南星(制)60克 半夏(制)60克 白術(shù)(炒)60克 枳實(shí)(炒)60克 貝母(去心)45克 天花粉30克 陳皮30克 白茯苓30克 神曲(炒)30克 青黛15克 玄明粉21克 甘草15克 白芥子(炒)60克 3制法上藥為末,以姜汁 4功能主治清火化痰。治上焦郁火 5清火豁痰丸的用法用量每次用姜湯送下40丸。 6摘錄《古今醫(yī)鑒》卷四 古籍中的清火豁痰丸 《萬(wàn)病回春》:[卷之三]諸氣 予診六脈沉數(shù) 《古今醫(yī)鑒》:[卷之四]痰飲 丸,如梧桐子大 《簡(jiǎn)明醫(yī)彀》:[卷之四]癲狂 由 《血證論》:[卷六]痰飲 。仍是火盛水溢 《血證論》:卷八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8585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清火豁痰丸作用與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處方】大黃(酒蒸)90克,礞石(鍛)15克
【制法】上藥為末,以姜汁、竹瀝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火化痰。治上焦郁火,痰涎壅盛,胸膈不利,煩躁,咽喉噎塞,吐不出,咽不下,如鯁狀。
【用法用量】每次用姜湯送下40丸。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四 中草藥名方:清火豁痰丸的功效與作用
【來(lái)源】《古今醫(yī)鑒》卷四
【組成】大黃(酒蒸)90克礞石(煅)15克沉香6克黃芩(酒炒)60克黃連(酒炒)60克梔子(炒)60克連翹30克天南星(制)60克半夏(制)60克白術(shù)(炒)60克枳實(shí)(炒)60克貝母(去心)45克天花粉30克陳皮30克白茯苓30克神曲(炒)30克青黛15克玄明粉21克甘草15克白芥子(炒)60克
【用法】上藥為末,以姜汁、竹瀝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用姜湯送下40丸。
【功用】清火化痰。
【主治】上焦郁火,痰涎壅盛,胸膈不利,煩躁,咽喉噎塞,吐不出,咽不下,如鯁狀。 清火豁痰丸簡(jiǎn)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