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評價良附丸飲片治療胃脘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選擇胃脘痛患者150例,依據(jù)隨機、雙盲、平行對照的方法將其均分為兩組,分別給予良附丸飲片湯劑、良附丸飲片湯劑安慰劑,連續(xù)治療并觀察其臨床癥狀和不良反應。 結果 治療組治愈67例,顯效5例,總有效率為96.0%;對照組治愈25例,顯效13例,總有效率為50.6%。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 結論 良附丸飲片湯劑對胃脘痛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可廣泛用于臨床胃脘疼痛患者。
胃脘痛是指上腹胃脘部位近心窩處常發(fā)生的以疼痛為主癥,兼有噯氣、吞酸等癥的疾病,常由于情志不遂,飲食不節(jié),感受外寒及肝氣犯胃等原因所致,臨床常用附子理中丸、保和丸及良附丸等中成藥治療[1]。良附丸主治寒凝氣滯所致的脘腹疼痛,首載于清代醫(yī)學家謝元慶所著的《良方集腋》一書。良附丸一方由高良姜、香附兩味藥組成,方中高良姜味辛性熱,歸脾、胃經,功效溫中散寒止痛,而香附味辛,味苦微甘,性平,歸肝、脾、三焦經,功善疏肝解郁、理氣調中。二者相伍,既散寒凝,又行氣滯,共奏溫中理氣止痛之功,可有效治療寒凝氣滯導致的脘腹疼痛、畏寒肢冷、胸腹脹滿、舌苔薄白、脈弦及痛經等癥,為治療胃脘氣滯疼痛的基本方。本研究通過比較治療組和安慰劑組的臨床治療效果,探究了驗方良附丸的有效性?,F(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4月~2011年6月在本院就診的胃脘痛患者150例,其中,男92例,女58例;年齡25~58歲,平均36歲。采用隨機、雙盲、平行對照的方法將患者平均分為兩組。治療組75例,其中,男44例,女31例;對照組75例,其中,男48例,女27例。病例入選標準:中醫(yī)證候診斷符合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2],慢性胃炎、功能性不良診斷符合陳貴廷《最新國內外疾病診療標準》[3];志愿者年齡為18~70歲(男女均可);受試者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病例排除標準:合并消化性潰瘍、胃黏膜有重度異型增生或病理診斷疑有惡變者;合并重度高血壓患者、重度心功能不全患者、重度心律失常,肝腎、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精神病患者;妊娠期婦女和過敏體質患者。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予良附丸飲片湯劑,1袋/次,2次/d。對照組:給予良附丸飲片湯劑安慰劑1袋/次,2次/d。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1周,治療后持續(xù)觀察臨床癥狀及不良反應7 d。
1.3療效標準
治愈:胃脘疼痛癥狀消失,停藥后半年內未復發(fā),胃鏡檢查正常。有效:大部分癥狀消失,部分癥狀仍存在或減輕 ,胃鏡檢查正?;蚝棉D。無效:癥狀無變化或加重,胃鏡檢查無改變[4]。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運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組治愈67例,顯效5例,總有效率為96.0%;對照組治愈25例,顯效13例,總有效率為50.6%。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3 討論
胃脘痛是指上腹胃脘部位近心窩處經常發(fā)生以疼痛為主癥,兼有噯氣、吞酸的疾病,是臨床較為常見的病癥。發(fā)病常與情志不遂,飲食不節(jié),感受外寒及肝氣不舒等因素有關?,F(xiàn)代醫(yī)學的消化性潰瘍、胃炎、胃潰瘍、胃痙攣、肝膽性疾病以及胰腺病等以上腹部疼痛為主癥者,多屬于胃脘痛,治療時也會有所涉及。依據(jù)相關研究,胃脘痛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肝氣犯胃型、脾胃虛弱型、中焦虛寒型、濕熱中阻型、氣滯血瘀型、胃陰虧虛型、胃酸過多等。良附丸所治之胃脘疼痛多屬惱怒傷肝,肝氣犯胃,復外感寒邪,氣郁寒滯之實證,臨證之疼痛得溫則減,遇冷則痛甚。與小建中湯所治之中焦脾胃虛寒之虛證應予以區(qū)別。治療主要以疏肝理氣,行氣調中為主。對于肝胃寒凝氣滯證,可應用良附丸或附子理中丸;對于飲食不節(jié)引起的胃脘部疼痛,保和丸有一定的療效;肝氣犯胃者,使用逍遙丸可有效地疏肝理氣止痛[5]。
良附丸一方首載于清代名醫(yī)謝元慶所著《良方集腋》一書,屬于古代民間驗方,其療效經古人多方驗證,為治療寒凝氣滯之脘腹疼痛的基礎方,應用歷史悠久。良附丸一方中高良姜味辛性熱,歸脾、胃經,功效溫中散寒止痛,而香附味辛,味苦微甘,性平,歸肝、脾、三焦經,具有疏肝解郁、理氣調中之功,二者相伍,一散寒凝,一行氣滯,共奏溫中理氣止痛之功,適用于胃脘疼痛。傳統(tǒng)飲片湯劑雖具有臨證加減的優(yōu)點,卻也有一定的缺陷,比如煎煮費時費力,不能及時服用,可能會延誤治療。另外,飲片儲存過程中也會變質失效。根據(jù)魏蘭福等[6]對良附丸中藥配方顆粒和飲片湯劑對治療胃脘疼痛的臨床治療效果的比較實驗[6],發(fā)現(xiàn)良附丸中藥配方顆粒與良附丸飲片湯劑對胃脘痛的治療效果并無差異,通過非劣性比較,兩者療效相當,且均無不良反應發(fā)生。這說明良附丸中藥配方顆粒對胃脘疼痛也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且顆粒具有用藥方便的優(yōu)點,可根據(jù)患者病情酌情使用。
此外,良附丸對急慢性胃炎、胃痙攣、胃潰瘍等屬于寒凝氣滯證的也有顯著的療效。在原方基礎上,現(xiàn)代醫(yī)者創(chuàng)立了“新加良附方”(高良姜、香附加穿山甲)和“加味良附方”(由高良姜、制香附、丹參、烏藥、蒲公英、蓮子、檀香組成)。前者可輔助治療中晚期胃癌,而加味良附丸對消化性潰瘍有明顯療效,可促進潰瘍面的愈合、解除胃腸痙攣,可用于消化性潰瘍[7]。良附丸也可配合西藥,輔助治療慢性胃炎等消化系統(tǒng)疾病。
胃脘痛由于外感寒邪,飲食不節(jié),情志不遂等原因誘發(fā),從而肝氣郁滯,運化失司,不通則痛。使用良附丸、保和丸、附子理中丸等中成藥對癥治療后,迅速緩解疼痛,療效明顯,但若要根治,則還需患者自身長期調理。針對不同的患者,治療時應注意辨別癥狀,對癥入藥。此外,患者自身應注意飲食的調理,合理膳食,保證愉快情緒,勿使肝氣郁結于內,加重病情。應注意勞逸結合,戒煙戒酒,少食多餐,清淡飲食,長此以往,才能保持腸胃的健康。
[參考文獻]
[1] 顧大軍. 脾胃虛寒型胃脘痛的中醫(yī)藥治療體會[J]. 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9(34):70-71.
[2]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 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M].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9-10.
[3] 陳貴廷,薛賽琴. 最新國內外疾病診斷標準[M]. 北京:學苑出版社,1992:253.
[4] 崔宏偉,強喜宏,彌軍毅. 胃復康湯治療胃脘痛164例[J]. 河南中醫(yī),2005,25(2):43.
[5] DONG Hongying,XU Li. LECTURE ON ACUPUNCTURE Part iv Clinical Acupuncture Lecture Thirty STOMACHACHE[J].World J. Acu-M- ox , 2003,13(2):60-62.
[6] 魏蘭福,田耀洲,夏軍權,等. 良附丸中藥配方顆粒與飲片湯劑治療胃脘痛臨床對比研究[J]. 時珍國醫(yī)國藥,2009,20(3):612-614.
[7] 伏學,程小娟. 良附丸臨床應用心得[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0,2(23):95-96.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8714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良附丸方歌,良附丸的功效與作用
下一篇: 名醫(yī)用大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