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shù)人認為貼膏藥只是小事一樁,殊不知其中的學問可不少。由于膏藥的種類繁多,功效各不相同,所以必須根據(jù)自己的具體情況去選擇。
膏藥是常見的外用藥,是祖國醫(yī)藥五大藥物劑型之一。對于膏藥人們并不陌生,絕大多數(shù)人認為貼膏藥只是小事一樁,殊不知其中的學問可不少。由于膏藥的種類繁多,功效各不相同,所以必須根據(jù)自己的具體情況去選擇,千萬不能隨意貼。
選購要對癥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膏藥的種類越來越多,治療的范圍也越來越廣泛,以前外貼膏藥多應(yīng)用于皮膚科和外科,而現(xiàn)在它對某些內(nèi)科疾病也有一定療效。
但是,膏藥不可隨意“通用”,在選購和使用膏藥前一定要根據(jù)適應(yīng)癥來選擇,應(yīng)該在醫(yī)師或藥師的指導下用藥。
使用5注意
1.絕不能內(nèi)服:多數(shù)膏藥含有鉛化合物等有毒藥物,故絕不能內(nèi)服,否則會引起中毒甚至生命危險。
2.貼膏藥前的準備工作:貼膏藥之前,患處或穴位處的皮膚一定要進行嚴格消毒,先用溫水、熱毛巾或生姜片洗凈,擦干后再貼膏藥;紅腫痛部位應(yīng)先用醫(yī)用酒精消毒后再貼膏藥。
在貼黑膏藥時,要先將膏藥加熱軟化。一般將膏藥放在微火(蠟燭、酒精燈等)上烘烤,或?qū)⑵淦≡陂_水上面使其軟化。軟化后待膏藥溫度適宜(過熱易燙傷皮膚,過冷不易貼敷),再貼敷于患處。注意膏藥不能在煤爐上烘烤,因為煤燃燒時產(chǎn)生的CO、SO2等有害氣體,會被膏藥基質(zhì)及水分所吸收,然后經(jīng)皮膚吸入人體,危害健康。在氣溫較低時,橡皮膏不易粘貼住,可以將藥膏貼好后用熱水袋敷,以便粘牢。
3.注意正確的敷貼部位:膏藥的敷貼部位可分為經(jīng)穴、患處和解剖部位三種。偏頭痛可貼太陽穴,這便屬于按經(jīng)穴部位敷貼;跌打損傷、各種皮膚病等屬于按患處敷貼,即患在何處貼何處;慢性氣管炎貼支氣管區(qū)、胃痛貼胃區(qū)等屬于按解剖部位敷貼。另外,有些膏藥必須貼于體表特定部位,如治療小兒寒積腹痛的小兒暖臍膏,必須貼于肚臍上。
4.按時更換,保證藥物治療效果。
5.膏藥的過敏反應(yīng):有些人貼膏藥后,患部會發(fā)生瘙癢,這時可在膏藥外輕輕按摩,若不能緩解,可將膏藥取下,用酒精涂搽瘙癢部位,再將膏藥加溫貼上。若患部因貼膏藥引起水皰,發(fā)生潰爛,則應(yīng)將膏藥取下,用雷弗奴爾消毒患處,并用紗布包扎。
如果用膏藥后發(fā)現(xiàn)局部皮膚出現(xiàn)紅色丘疹、水皰、瘙癢劇烈等現(xiàn)象,說明對此膏藥過敏,應(yīng)立即停止貼敷,必要時進行抗過敏治療。此外,當膏藥涂抹鼻、耳24小時后,若粘膜出現(xiàn)充血、腫脹、分泌物增多等不適感,應(yīng)立即擦洗干凈。
應(yīng)用有禁忌
膏藥雖為外用藥,但是同樣具有禁忌癥:①如平時運動或勞動時,不慎造成肌肉挫傷或關(guān)節(jié)、韌帶拉傷時,不要立即將傷濕止痛膏、麝香追風膏等貼于患處。這類膏藥雖具有活血散淤的作用,但傷后即貼不但達不到消腫止痛的目的,反而會使局部軟組織充血腫脹、疼痛加重。②孕婦禁用含有麝香、乳香、沒藥、紅花、桃仁等藥物的活血化淤膏藥,如追風膏等。特別是孕婦的臍部、腹部、腰骶部更不宜貼膏藥,以免局部刺激引起流產(chǎn)。③局部有破損者,不可將膏藥直接貼在破損處,以免發(fā)生化膿性感染。
應(yīng)特別提醒的是,一定不能以病試藥。有些患者認為膏藥不是內(nèi)服藥,可以隨便用,于是對一些常見的皮膚病、疼痛、炎癥、出血等,自己找所謂的良方、驗方膏藥來使用,結(jié)果不但久治不愈,還錯失治療良機,使病情惡化。
保存應(yīng)得法
正確保存膏藥可以確保其療效,膏藥的保存應(yīng)視不同的種類和外界條件而定。傳統(tǒng)的膏藥如狗皮膏、拔毒膏等,應(yīng)存放在陽光不能直射的地方,以避免因過熱而使膏體熔化?,F(xiàn)代工藝制成的巴布劑等,存放比較方便,只需放在干燥處即可。
軟膏是由植物油等油脂配制而成,所以在遇到空氣、光、溫度不適等情況下特別容易敗壞,故可將其置于棕色廣口玻璃瓶或瓷罐內(nèi)密封,放在陰涼干燥處保存,但保存時間不宜過長。這些裝軟膏的瓶或罐,用前一定要洗凈,最好用蒸汽消毒后再使用。
附:傷濕止痛膏的妙用
治暈車、暈船:上車、上船前15分左右,將傷濕止痛膏貼于肚臍,可預防暈車、暈船。
治慢性咽炎:將傷濕止痛膏貼于天突穴(胸骨上窩正中處),可治療慢性咽炎。
治凍瘡:傷濕止痛膏可用于未破潰的凍瘡引起的皮膚紅腫、癢痛,先用熱水洗凈局部后擦干,然后貼上膏藥,每天1次,2~3次即奏效。
治消化不良:當出現(xiàn)單純性腹瀉、腹脹等消化不良的癥狀時,將傷濕止痛膏貼在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cè)1寸)上,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黑膏藥也就是鉛膏藥,用香油、鉛丹制作而成,它在常溫下為半固體或固體,使用之前要加熱,使膏藥微熔,這樣可以促進藥效的吸收,黑膏藥的制作有很多步驟,自己在家也可以制作,不過要有一定的經(jīng)驗才可以,引起過程比較繁瑣。
黑膏藥是一種常用的外貼藥物,由香油(麻油)、醫(yī)藥原料和黃丹混合制作而成。室溫下黑膏藥是半固態(tài)或固態(tài)的,敷時加熱,使膏藥微微熔化,然后外貼患處,一般治療外部疾病貼敷患處,治療內(nèi)部疾病貼敷的穴位。黑膏藥是最常使用的,下面看看制作黑膏藥的配方和方法。
1、爆藥:先加熱油料,然后倒入藥材,再慢火煎,不斷攪拌,使藥材均勻受熱,煎至制作藥膏所要求的程度(如焦黃、枯黑等)。除渣過濾就是膏油了。藥料根據(jù)病癥選擇。
2、炒丹:將黃丹放入干凈的鐵鍋中,用旺火炒到?jīng)]有水氣,很松散就可以了,把火控制住,用鏟不斷攪拌。丹里面的水汽沒有炒干,膏藥會很濕,丹炒過度則膏藥很干,這兩種都不是很好,黃丹在炒的過程中變成深紅色,取出冷卻后會恢復原來的顏色。
3、煉藥油:桐油、香麻油都可以。如果用香油,把它倒進干凈的鍋里,大火煮沸后關(guān)小火,開始油氣不斷上升,等幾分鐘后用竹筷子點油滴在冷水里面,如果迅速成為油珠不散,就可以了。
4、下丹:丹和油的搭配比例是每一斤油下195克鉛丹,不同季節(jié)鉛丹用量不同,夏季240克,冬季140克,春秋210。也可以根據(jù)一斤香膏用四至五兩丹的比例,可以在火上下丹,也可以離火下丹。
5、去火毒:膏制作好后,用冷水噴在膏鍋內(nèi),會冒黑煙,然后將石膏扭成小團,在冷水中浸泡3-10天,每天加水1-2次。
6、加細藥:把膏藥放進鍋里加熱融化,添加藥物,將藥材制作成粉末,加入融化的膏里面,并不斷攪拌。藥面會有溢出,不要怕。需要慢慢一點點加藥,快速攪拌,否則鍋里的膏藥會溢出而浪費。
7、攤膏藥:趁熱用竹筷把膏藥取出,根據(jù)紙布的大小,用竹筷在紙布的中心鋪一周,就制作完成了。
上面就是制作黑膏藥的配方和方法,過程是比較繁瑣的,因此現(xiàn)在已經(jīng)越來越少廠家制作黑膏藥了。膏藥有各種類型,以黃丹制作的是黑膏藥,用宮粉為基質(zhì)制作的是為白膏藥,松香制作的是松香膏藥,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病癥選擇。
你好,使用奇正消痛貼膏需要注意的地方主要是以下三點。其一,提倡初次使用者、敏感性體質(zhì)人群可每晚睡前貼敷,8小時后揭除,兩貼之間間隔16個小時,可以使皮膚干燥透氣,降低皮膚過敏的發(fā)生。奇正消痛貼膏是濕敷劑型,極大的保留了藥物活性,所以奇正消痛貼膏貼8小時藥效可持續(xù)一整天。其二,奇正消痛貼膏的敷用方法不同于普通的膏藥,貼敷前請確認皮膚清潔干燥,潤濕劑留在膠布上,也會使膠布粘性降低,這樣會降低奇正消痛貼膏的藥效,拖慢病情恢復的進程。以上就是奇正消痛貼膏使用時的主要注意事項了,希望你早日恢復健康。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8733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主治小兒熱性咳喘的瀉肺平喘湯
下一篇: 當代中醫(yī)必效奇方秘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