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風止咳湯
方藥:泡參(南沙參)30克,麥冬、黃芩、杏仁、桑皮、荊芥、厚樸、知母、瓜蔞、枇杷葉各10克,葦根20克,甘草、薄荷各6克。
功效:益氣生津,祛風宣肺。
主治:咽癢即咳,痰少或無痰,或夜咳尤甚,半月至兩月不愈的、以干咳為主要癥狀的疾病。
用法:上藥放藥罐中,清水浸及藥為加水量,浸泡20分鐘后,加火煎開20分鐘取藥汁,再加水煎取汁2次,3次藥汁混合后分3次,飯后10~30分鐘內溫服??蛇B續(xù)服用5~7天。無糖尿病而久咳者,咽癢即咳者,可加冰糖適量于藥中,每當咽癢時即含5毫升,緩緩咽下后,不飲水漱口,效果更佳。
注意:咽癢咳嗽未愈期間忌食雞、鱉、龜、肉湯。
(重慶市中醫(yī)院主任醫(yī)師雷正榮承師史方奇驗方)
乳腺癌術后治療、調理方
方藥:由生黃芪、北沙參、白術、白芍、蚤休各18克,蛇舌草、半枝蓮各24克,防風、川牛膝、知母、黃柏、肉蓯蓉、留行子、山慈菇各12克,仙靈脾9克,山豆根、陳皮各6克。
功效:補益氣陰,協(xié)調陰陽。
主治:用于乳腺癌術后或化療、放療后,氣陰兩虛,陣發(fā)性潮紅,汗多,乏力和防止乳腺癌轉移與復發(fā)。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3個月為一個療程,必要時可作加減,可連服3~4個療程。
闡釋:乳腺癌術后,大多氣陰兩虛;化療放療后又會見內分泌失調、免疫力低下、便秘、乏力等癥。玉屏風散為扶正之要方,有提高免疫之功效;配北沙參,既加強補氣之效,又兼顧陰分有所不足;川牛膝亦可提高免疫力,與生黃芪相配,一升一降,協(xié)同扶正而避免益氣藥升動太過;蛇舌草、山豆根、半枝蓮、山慈菇為抑癌之要藥,療效較確切,基本無毒;仙靈脾、肉蓯蓉、知柏有協(xié)調陰陽,消除更年期綜合征引起的面部潮紅、汗出之功;留行子為乳腺要藥,且有流通之效。全方常有增強體質、調節(jié)免疫、消除癥狀,防止轉移復發(fā)之功效。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教授何裕民經驗方)
我來薦方
大便結硬排出驗方
大便結硬難排出,是老年人的普遍現象,早年我也受此癥困惑,后來得一方子并照其使用,兩年來,這困惑多年的結癥終于棄除。方法很簡單:
每天早晨空腹(即尚未吃東西前)飲一湯匙醋(最好是陳米醋),然后跟著飲一大茶杯冷開水。習慣之后,醋的份量可以減少,但不能少于半匙。
南寧市新陽北三路16號福利院 周孝先
點評:便秘用醋,確實是一種有效的食療方法,一般認為以陳醋為佳。現代醫(yī)學研究表明,陳醋含有多種氨基酸和多種對消化功能有幫助的酶類及不飽和脂肪酸,它能促進腸道蠕動、調節(jié)血脂、中和毒素,維持腸道內環(huán)境的菌群平衡,治療習慣性便秘,且沒有毒副作用。除了早晨空腹服醋以外,便秘者也可在每餐湯菜中放六七滴陳醋,不僅使湯菜味道更鮮美,而且能治便秘。
(南京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中醫(yī)科教授 魏睦新)
蜂蜜大黃治燙傷
去年春節(jié),我7歲的小表弟來我家玩時不小心被炭火燙了一下,劇痛難忍。我急忙按照一位老中醫(yī)給我的方藥,從藥庫里取出20克左右大黃末,用蜂蜜與大黃末摻和攪拌后給表弟敷上。表弟說,被燙處頓感涼爽舒服,疼痛減輕了大半。3天后,表弟燙傷基本痊愈。
湖南省桃江縣修山鎮(zhèn)修山藥店 陳曦
點評1:中醫(yī)認為蜂蜜味甘平,內服有補中緩急、潤肺止咳、滑腸通便之效;外敷治療燒燙傷、瘡瘍具有良好作用?,F代研究認為蜂蜜含多種營養(yǎng)物質,在殺菌的同時,能營養(yǎng)創(chuàng)面,加速創(chuàng)面的修復。使用時直接將高濃度的蜂蜜外涂患處,每日2次,不用包扎,暴露創(chuàng)面即可。
大黃是一味苦寒通下的中藥,內服治療熱結便秘,外用具有很好的清熱解毒、活血散淤之功,對于燙傷的創(chuàng)面具有良好的抗感染、促進愈合的作用。故兩藥合用,療效更佳。
(南京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中醫(yī)科教授 魏睦新)
點評2:中醫(yī)認為蜂蜜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外敷治療燙傷正是取它的止痛功效;大黃味辛而性寒,有瀉火解毒的效果,所以能夠治療燙傷。
燙傷是常見的損傷性疾病,由于強熱的作用,可以導致皮肉腐爛。輕度燙傷僅表現為皮膚局部損傷,重度燙傷不僅皮肉受損,而且可以引起許多變化,甚至有生命危險。所以如果是重度燙傷還應該及時去醫(yī)院就診。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教授 郁曉維)
偏頭痛方(方名桂枝湯加減)
方藥:桂枝10克,白芍、川芎各30克,南星10克,全蝎、甘草各5克。
功效:溫陽通脈,化痰通絡。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
主治:偏頭痛。
加減:脈細數(細而快)者減桂枝為5克,加生地15克。舌淡苔白潤脈細遲者倍用桂枝。
療效:用桂枝湯加減治療偏頭痛30例,痊愈13例,有效17例。
(詳見《湖北中醫(yī)》雜志1987年第5期)
類風濕關節(jié)炎方(方名乳香地黃湯)
方藥:乳香、制沒藥各12克,制川烏15克,地龍、土鱉蟲各20克,桃仁、蜈蚣各10克,青風藤、薏苡仁、生地各30克。
功效:化淤通絡,利濕除痹。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3個月為一個療程。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
加減:濕熱阻絡型加防己、蒼術各10克,萆艸、連翹各20克,金銀花藤30克;寒熱錯雜型加桂枝10克,白芍15克,知母12克,生黃芪30克,附片20克;肝腎虧損型加川續(xù)斷、桑寄生、狗脊、附片各15克,骨碎補10克,白芍12克。
療效:治愈24例,顯效27例,好轉13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5.5%。
(詳見《陜西中醫(yī)學院學報》1993年16卷第3期)
軟組織損傷方(方名血竭酊)
方藥:廣西血竭,地龍(蚯蚓)。
功效:止痛消腫,活血散淤。
炮制及用法:上述藥等量,按20%比例浸泡于95%酒精內,一周后可用。用時濕敷于患處,保持濕潤,或局部加熱,加速散淤。
主治:骨折,創(chuàng)傷后傷處疼痛,淤血,腫脹。
療效:配合口服血竭膠囊,對局部消腫止痛效果好。治軟組織損傷45例,2~3天消腫止痛。
(詳見《中醫(yī)骨傷科》雜志1987年第3卷4期)
慢性前列腺炎方
方藥:柴胡、青皮、陳皮各6克,當歸、赤芍、桃仁、紅花、三棱、莪術、丹參各10克,敗醬草、公英、澤瀉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西藥:特拉唑嗪。
用法:2毫克/日,頓服。
療效:中西醫(yī)結合用藥組50例,對照用中藥、西藥組各50例,均治療3個月為一個療程,禁煙酒,禁刺激之品。結果:三組分別臨床痊愈26、8、6例,顯效16、12、15例,進步6、23、21例,無效2、7、8例,總在效率96%、86%、84%。療效中西醫(yī)結合組均優(yōu)于兩對照組。隨訪半年,分別復發(fā)2、7、9例。
(詳見《中國醫(yī)學文摘》2004年第28卷第4期)
經前期緊張綜合征方(方名疏肝活血止痛湯)
方藥:柴胡、丹皮、桃仁、赤芍、白芷各10克,當歸、茯苓、白術各15克,梔子(炒)、紅花、薄荷各6克,白芍、川芎各20克,葛根30克。
功效:活血通絡,補氣健脾。
用法:每次月經前1~2天開始服用,水煎,每日1劑,分3次服,連服2~3劑。
主治:經前期緊張綜合征。
療效:治療經行頭痛102例,痊愈61例,有效32例,無效9例,有效率92.1%。
(詳見《現代中醫(yī)奇效良方寶典(下)》1997年第9期)
銀屑病方(方名茯苓烏蛇散)
方藥:土茯苓、補骨脂、莪術、牛蒡子、山楂、丹參各25克,烏蛇15克。
功效:活血化淤,清熱解毒。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主治:銀屑病。
加減:血熱加白蘚皮25克,藁本25克,若下肢患病者加獨活25克。
療效:治療200例,基本治愈105例,經5年隨訪,據不完全統(tǒng)計,復發(fā)者6例。
(詳見《抗癌中草藥大辭典》1994年第3期)
遺尿方(方名麻黃止遺湯)
方藥:生麻黃適量。
用法:5~7歲3克,8~15歲5克,15歲以上10克。每日1劑,水煎,除去浮沫,睡前1次頓服。連服1個月。
主治:遺尿。
療效:治療30例,均有效。停藥觀察半年,未見復發(fā)。
(詳見《陜西中醫(yī)》1993年第2第期79頁。)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8738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歷代名醫(yī)良方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