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湯原是仲景用于治療太陽中風表虛證的主方,因其能調和營衛(wèi),解肌表之邪,其辨證加減在臨床上被廣泛運用,且療效明顯。《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本方及其加減方反復出現,其變方之多是其他方無法比擬的,故被歷代醫(yī)家廣為推崇。清代醫(yī)家黃元御對其應用更頗具特色,筆者臨證多以黃氏桂枝湯組方思路治療內傷雜病,屢試屢驗。茲就臨床應用與體會介紹如下,冀以擴展桂枝湯臨證運用思路。
1 關于黃氏桂枝湯系列方
1.1 來源
黃氏桂枝湯既有源自《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原方,如桂枝加桂湯、桂枝芍藥知母湯、瓜蔞桂枝湯、桂枝茯苓湯等,也有根據仲景桂枝湯化裁而成者,如桂枝苓膠湯、姜苓桂枝湯等。
1.2 分類
黃氏桂枝湯系列方大致可分為桂枝湯的加方及桂枝湯的變方兩類。桂枝湯的加方有桂枝加桂湯、瓜蔞桂枝湯、桂枝瓜蔞首烏湯、桂枝苓膠湯、茱萸澤瀉烏頭桂枝湯等;其余大部分為桂枝湯的變方,如烏肝湯、玉池湯、歸地芍藥湯、寧波湯、苓桂半夏湯、苓桂柴胡湯、金鼎湯、茯苓石脂湯、姜苓桂枝湯、姜桂苓砂湯、桂枝人參黃芪湯、桂枝丹皮紫蘇湯、桂枝丹皮地黃湯、桂枝丹皮桃仁湯、桂枝地黃湯、桂枝地黃阿膠湯、桂枝蓯蓉湯、桂枝苓澤湯、桂枝姜附阿膠湯等。
1.3 功用
1.3.1 調和營衛(wèi) 調和營衛(wèi)是桂枝湯主要功能之一。黃氏對營衛(wèi)理論有所創(chuàng)新,常以桂枝湯調和營衛(wèi)功能治療太陽中風以外諸病,其代表方出現在《四圣心源·癰疽根原》。黃氏認為,“癰者,營衛(wèi)之壅于外也,疽者,氣血之阻于內也”,又“癰成為熱,而根原于外寒,故癰疽初起,當溫經而散寒,行營而宣衛(wèi)”。故黃氏以桂枝丹皮紫蘇湯(桂枝、白芍、甘草、牡丹皮、紫蘇葉、生姜)主治癰疽初起屬熱證者,以桂枝人參黃芪湯(人參、炙黃芪、桂枝、炙甘草、當歸、白芍、茯苓、牡丹皮)主治膿泄熱退、營衛(wèi)雙虛之癰疽。
1.3.2 解肌肉痙攣 痙證是桂枝湯加味方的方證中出現較頻繁的癥狀之一,該類病證以肌肉收縮痙攣、屈伸不利為特征。桂枝湯方證本無肌肉痙攣癥,但因方中桂枝能溫經通絡,白芍配甘草能養(yǎng)血滋陰、舒筋緩急,故黃氏加入生津舒筋活絡之品后,可用于外感或內傷引起的多種肌肉痙攣癥。如瓜蔞桂枝湯、桂枝瓜蔞首烏湯(桂枝、白芍、瓜蔞根、何首烏、生姜、大棗、甘草),主治風傷衛(wèi)氣、發(fā)熱汗出的痙病。
1.3.3 通經絡止痹痛 身疼痛、四肢酸痛、腰痛等肢體痹痛癥是桂枝湯加味方的方證中一類出現較多的病癥。臨床上引起肢體痹痛原因很多,既有邪阻經絡、不通而痛的實證,也有氣血營衛(wèi)不足、經脈失養(yǎng)而痛的虛證?!端氖バ脑础v節(jié)根原》云:“歷節(jié)者,風寒濕之邪,傷于筋骨也?!庇帧叭庵饔谄ⅲ菍儆谀I,筋司于肝,濕淫則肉傷,寒淫則骨傷,風淫則筋傷。筋骨疼痛而肌肉臃腫者,風寒濕之邪,合傷于足三陰之經也。”黃氏以《金匱要略》桂枝芍藥知母湯治之。對于腰痛,黃氏認為其病機乃水寒而木郁,方用桂枝姜附阿膠湯(茯苓、桂枝、甘草、干姜、附子、阿膠)治之。
1.4 運用
1.4.1 治療腹痛證 桂枝湯證并無腹痛一癥,但方中白芍、甘草為養(yǎng)血斂陰、緩急止痛要藥;桂枝、生姜能溫陽散寒止痛,故能廣泛用于治療虛性或虛實夾雜的腹痛?!端氖バ脑础分委煷祟惒∽C的桂枝湯加減方甚多,如姜苓桂枝湯(桂枝、白芍、甘草、茯苓、干姜)主治肝脾下陷、病在少腹的腹痛;歸地芍藥湯(當歸、地黃、甘草、桂枝、茯苓、何首烏、白芍)治療經后腹痛;桂枝地黃阿膠湯(甘草、地黃、阿膠、當歸、桂枝、白芍、茯苓、牡丹皮)主治妊娠下血腹痛;桂枝丹皮地黃湯(桂枝、白芍、甘草、牡丹皮、地黃、當歸)主治脾虛肝燥,木郁克土,腹痛食減,渴欲飲水的產后腹痛;另有加吳茱萸、烏頭等溫中散寒止痛的加味方,如茱萸澤瀉烏頭桂枝湯,主要用于陰寒偏盛的瘕疝腹痛。
1.4.2 治療精微不固證 遺精、泄利等證是桂枝湯加味方中出現較多的又一類病癥。從加味藥物看,主要有補氣健脾之白術、人參,收斂固澀之龍骨、牡蠣,收斂營陰的白芍,溫陽固脫之附子等。方用玉池湯(甘草、茯苓、桂枝、白芍、龍骨、牡蠣、附子)治療遺精。黃氏認為:“遺精之證,腎寒脾濕,木郁風動,甘草、茯苓培土瀉濕,桂枝、芍藥,疏木清風,附子、砂仁,暖水行郁,龍骨、牡蠣藏精斂神。水土暖燥,木氣升達,風靜郁消,遺泄自止?!睂τ谛估?,黃氏認為:“泄利緣胃腸寒滑,法以仲景理中為主,而加茯苓燥土,肉蔻斂腸,桂枝疏木,泄利自止?!狈接密咿⑷藚?/p>
1.4.3 治療奔豚證 奔豚證是桂枝湯加味方治療中較具特色的一類病證。關于奔豚的病機,黃氏認為:“奔豚者,腎肝之陰氣聚而不散者也。水寒木枯,郁而生風,搖撼不已,則心下悸動。悸見臍下,則根本動搖,奔豚發(fā)矣?!敝委熒?,黃氏仍用《傷寒論》桂枝加桂湯原方治療氣從少腹沖心部的奔豚證。黃氏認為“桂枝疏肝脾治郁抑,使其經氣暢達,則悸安而沖退矣”,強調桂枝加桂湯中桂枝止奔豚的重要作用。
2 典型病例
患者,男,45歲,2015年1月28日初診。患者1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下腹部疼痛,反復發(fā)作,受涼及勞累后加重,曾到多家醫(yī)院就診,效果不佳,2 d前接觸冷水后下腹部疼痛發(fā)作,疼痛較劇烈,至北京市朝陽區(qū)十八里店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中醫(yī)科予腹部B超及血、尿常規(guī)檢查,未見異常。診見:面色晦黯,體倦乏力,下腹部脹痛,腰部酸痛,無發(fā)熱汗出,無惡心嘔吐,無腹瀉,納差,眠差,大便量少、一二日一行,小便正常,舌黯紅,苔白膩,脈沉細滑。中醫(yī)診斷:腹痛,證屬脾腎陽虛、土困木郁。治宜溫陽補腎、健脾疏肝。方以姜苓桂枝湯加減:桂枝10 g,白芍10 g,甘草10 g,茯苓15 g,干姜6 g,姜半夏10 g,枳殼10 g,草豆蔻10 g,吳茱萸3 g,補骨脂10 g。每日1劑,水煎服。服藥1劑后,稀便2次,腹痛減輕大半。服第3劑后,疼痛漸失。服藥7劑后,患者精神狀態(tài)良好,自覺癥狀消失,予健脾溫腎之甘溫平劑善后。隨訪半年,患者疼痛未見復發(fā)。
按:本案患者病程較長,受涼及勞累后腹痛加重,此乃脾腎陽虛,體內濕寒冷積,經年不愈,非用溫下之法難以奏效。面色晦黯、體倦乏力,乃久病傷氣;無腹瀉而腹痛,則是肝氣不舒,攻沖少腹;納少眠差、大便量少,乃脾胃運化失常;舌黯紅、苔白膩、脈沉細滑,則是寒濕內積之象。方中桂枝溫經散寒、通陽化氣;伍白芍疏木清風而止痛;炙甘草補中氣,助脾氣升發(fā)之力;茯苓利水濕、燥土健脾;草豆蔻燥濕行氣;吳茱萸配干姜暖肝而溫經;半夏降逆止嘔;枳殼理氣寬中、化痰消積;補骨脂、干姜溫腎助陽、溫中散寒。全方溫陽利濕,運轉脾胃樞機,升左路,降右路,復其一氣周流的正常運轉,故效如桴鼓??傊?,靈活運用黃氏桂枝湯,可切中病機要害,效專力宏。
3 討論
黃氏桂枝湯變方甚多,看似紛繁復雜,無規(guī)律可循,但若能把握其組方原理,便可豁然開朗,洞悉其中的奧秘。其組方原理除源于仲景桂枝湯的組方思路外,還基于其對營衛(wèi)理論的認識及注重肝脾的學術思想。
3.1 黃氏營衛(wèi)理論
黃氏認為,風性疏泄而寒性閉塞,氣性收斂而血性發(fā)揚。衛(wèi)斂而竅閉,中風則氣欲斂而風泄之,是以有汗。風愈泄而氣欲斂,故內遏營血而生里熱。營泄而竅開,傷寒則血欲泄而寒束之,是以無汗。寒愈束而血欲泄,故外閉衛(wèi)氣而生表寒。故黃氏對營衛(wèi)理論的病理認識為:衛(wèi)氣營血皆統(tǒng)于太陽經,風則傷衛(wèi)氣,寒則傷營血,導致太陽經病。
此外,黃氏還認為“營衛(wèi)二氣分司肺肝,而總統(tǒng)于太陽”,且常將風寒、營衛(wèi)、臟腑結合在一起論述。同時,黃氏闡明營衛(wèi)運動原理,即營陰衛(wèi)陽的清濁之間,是謂中氣。中氣者,陰陽升降之樞軸,營衛(wèi)升降的動力之源,故清之營血左旋則升,濁之衛(wèi)氣右旋則降,一氣周流,升降兩儀。從而形成營升衛(wèi)降的動態(tài)平衡狀態(tài)[1]。
3.2 注重肝脾的學術思想
貴陽賤陰、注重肝脾,是黃氏最基本的學術思想之一,貫穿于黃氏對生理病理的認識、臨床辨證、遣方用藥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黃氏認為,人身之貴,莫過陽氣,陽復則生,陽旺則康;反之,陽氣衰敗,則水寒土濕、肝郁脾陷、樞軸不轉、清濁不得升降,會導致各種疾病,甚致泯滅生機,令人損壽[2]。臨證多以陽衰土濕、水寒木郁立論,立方遣藥注重健脾和胃、疏肝平膽、扶陽抑陰,擅用苦溫之味運脾燥濕,辛溫之味助肝之溫氣疏泄條達,以升清降濁、調理樞機。據此,黃氏用藥喜溫熱而遠苦寒,擅用甘草、干姜、桂枝、茯苓等,遣方用藥,法遵仲景,而又多化裁發(fā)展,在其對桂枝湯的加減應用中得以充分體現。黃氏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也源于其對所用藥物的獨特認識和見解,如《長沙藥解·桂枝》認為:“桂枝溫散發(fā)舒,性與肝合,得之臟氣條達,經血流暢,是以善達肝郁,經臟榮舒,而條風扇布,土氣松和,土木雙調矣?!倍咨帧叭敫渭叶屣L,走膽腑而瀉熱”。所以,以桂枝和白芍為主藥的桂枝湯有健脾調中、理氣疏肝功效。黃氏桂枝湯及其加減方的用藥也多是以桂枝達肝、白芍斂膽、甘草培土為基本思路組方。這與黃氏臨證重視瀉濕燥土、升木達郁的理念息息相關。
4 小結
桂枝湯乃《傷寒論》首方,由桂枝、芍藥、生姜、大棗、甘草組成。關于桂枝湯主治范圍,歷代醫(yī)家多有闡述。如柯韻伯云:桂枝湯“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陰和陽,調和營衛(wèi),解肌發(fā)汗之總方也”。王子接稱桂枝湯為“合劑之祖”,將其列為“合劑”。有學者認為“此湯表證得之為解肌和營衛(wèi),內證得之為化氣調陰陽”[3]。
黃氏桂枝湯是對仲景桂枝湯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就變化規(guī)律而言,其創(chuàng)新源于3個方面:①黃氏營衛(wèi)理論源自《內經》、《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形成了風寒、營衛(wèi)、臟腑相結合的整體觀及營升衛(wèi)降理論。②注重肝脾,強調脾屬土居中,為氣機升降之樞軸,肝秉春生少陽之氣,疏泄條達。肝脾功能正常,則清升濁降、生機旺盛,疾病無存。③黃氏精研本草,熟知藥性,并有自己獨特見解。正是基于這些因素,黃氏才將桂枝湯的運用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總之,黃氏桂枝湯充分體現了其營衛(wèi)理論和注重肝脾的學術思想,是對仲景桂枝湯的繼承和發(fā)展,深刻領會黃氏桂枝湯的組方思路和經驗,對擴展桂枝湯的應用、提高臨床療效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松,郭華.黃元御營衛(wèi)觀探析[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4, 37(10):658-660,663.
[2] 陳家驊.從《玉楸藥解》探析黃元御的學術思想[J].山東中醫(yī)雜志, 1987,33(1):9.
[3] 聶惠民.三訂聶氏傷寒學[M].北京:學苑出版社,2010:55.
文章來源:中國中醫(yī)藥信息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8775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