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硼砂(研)、黃柏(曬干)、薄荷葉各等分。
制法 : 上為末,生蜜為丸,如龍眼大。
功能主治 : 口瘡、舌瘡。
用法用量 : 每服1丸,津液噙化。瘡甚者,加腦子(研)。
摘錄 : 《醫(yī)方大成》卷八引《澹寮方》
目錄1拼音2中藥部頒標準 2.1拼音名2.2標準編號2.3處方2.4制法2.5性狀2.6檢查2.7功能與主治2.8用法與用量2.9規(guī)格2.10貯藏 附:1古籍中的麻杏止咳糖丸*麻杏止咳糖丸藥品說明書 1拼音 má xìng zhǐ ké táng wán
2中藥部頒標準
古籍中的麻杏止咳糖丸 《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卷之六十四齒候門]藥方 (《經(jīng)驗》)砂糖丸治蛀牙痛。礦鍛石為細末,砂糖丸,如黃米大,塞蛀孔中。雄黃膏治蟲牙疼。雄黃(二錢)...
《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卷之六十四舌證門]藥方 舌上,細細咽下,或飲涼水送下,頻用之效?;蛴蒙疤峭柢蛯嵈螅糠煌瑁呋卵?,妙。冰柏丸治舌上瘡、...
《本草綱目》:[草部第十三卷草之二]貝母 》)。服之不饑斷谷(弘景)。消痰,潤心肺。末和沙糖丸含,止嗽。燒灰油調(diào),敷人畜惡瘡,斂瘡口(大明)。...
《華佗神方》:[卷十三]一三○二三·華佗治魚骨鯁喉神方 取飴糖丸如雞子黃者吞下,不出又吞以漸大,作丸用,得效?!度A佗神方》漢華佗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衛(wèi)生易簡方》:[卷之二]咳嗽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注解4參考資料附:1治療口中生瘡的方劑2治療口中生瘡的穴位3治療口中生瘡的中成藥4口中生瘡相關(guān)藥物5古籍中的口中生瘡 1拼音 kǒu zhōng shēng chuāng
2英文參考 sore in mouth [中醫(y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yī)藥學名詞(2004)]
sore in mouth
3注解
口中生瘡為癥狀名,指口腔內(nèi)黏膜破損,出現(xiàn)糜爛、潰瘍的一類癥狀,包括口瘡與口糜[1][2]?。常因熱毒侵襲、臟腑積熱、濕濁泛溢、虛火上擾、氣血虧虛及創(chuàng)傷等所致[2]。可見于口瘡、口疳、口糜、狐惑等[2]。
參見口瘡、口疳、口糜、狐惑:
口瘡為病名。出《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氣交變大論》。癥見口腔之唇頰等處黏膜,出現(xiàn)圓形或橢圓形淡黃色或灰白色之小點,單個或多個不等,周圍紅暈,表面凹陷,局部灼痛,反復發(fā)作,飲食吞咽有礙?!夺t(yī)貫》卷五:“口瘡上焦實熱,中焦虛寒,下焦陰火,各經(jīng)傳變所致?!闭f明口瘡有虛火和實火之分。實火者,諸經(jīng)之熱,皆應于心,心火上炎,熏灼于口,則口舌生瘡。治宜瀉火清心。用導赤散、涼膈散等加減。脾熱生痰,痰火互結(jié),上炎于口,亦生口瘡,治宜清熱祛痰。可選用黃連溫膽湯,貝母瓜蔞散等加減。虛火者,肺腎陰虧,虛火上炎,灼于口腔而發(fā)口瘡,治宜補肺滋腎,滋陰降火??蛇x用補肺阿膠湯、生脈散、知柏地黃湯等加減。婦人產(chǎn)后血氣虛,虛熱上沖亦可發(fā)口瘡。《諸病源候論》卷四十四:“產(chǎn)后口生瘡者,心臟虛熱,心開竅于口,而主血脈。產(chǎn)則血氣虛,臟有客熱,氣上沖胸膈,重發(fā)于口,故生瘡也?!敝我俗剃幥鍩???蛇x用四物湯、歸脾湯、百合固金湯、麥門冬湯等加減。[3]
口疳為病名。指口腔病。又名糜疳。見《外科啟玄》卷八。多由陽明濕火熏蒸而發(fā),常見于小兒。癥見口內(nèi)腐潰,或連及咽喉,疼痛不適,飲食有礙,或形瘦,腹脹泄瀉,手心熱等。治法初宜清瀉濕熱,用清胃散加減;繼則健脾益胃,用參苓白術(shù)散加減??捎勉y花、甘草、薄荷、連翹煎湯漱口。并外吹冰硼散;或以人中白散(人中白煅紅60g,孩兒茶30g,黃柏、薄荷、青黛各18g,冰片1.5g共為極細末),少量摻口疳上(《外科正宗》卷四)。[3]
口糜為病證名。指口腔內(nèi)泛現(xiàn)白色糜點,形如苔蘚[2]?!饵S帝內(nèi)經(jīng)素問·至真要大論》:“火氣內(nèi)發(fā),上為口糜?!薄峨s病源流犀燭·口齒唇舌源流》:“臟腑積熱則口糜,口糜者,口瘡糜爛也,宜局方?jīng)鲭跎?;心熱亦口糜口瘡多赤,宜花粉末摻之;肺熱亦口糜,口瘡多白,宜黃柏、蓽撥末摻之良久,以水漱口。膀胱移熱于小腸亦口糜,宜移熱湯、柴胡地骨皮湯;心脾有熱亦口糜,宜升麻散;三焦火盛亦口糜,宜回春涼膈散;中焦不足,虛火上泛亦口糜,或服涼藥不效,宜理中湯;陰虧火泛亦口糜,宜四物湯加知柏;內(nèi)熱亦口糜并咽喉腫痛,宜冰柏丸。”
狐惑為病名,亦作狐焫,指因感染蟲毒,濕熱不化而致的以目赤眥黑、口腔咽喉及前后陰腐蝕潰瘍?yōu)樘卣鞯囊环N疾患?!督饏T要略·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并治》:“狀如傷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閉,臥起不安。蝕于喉為惑,蝕于陰為狐。不欲飲食,惡聞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蝕于上部則聲嗄,甘草瀉心湯主之;蝕于下部則咽干,苦參湯洗之。蝕于肛者,雄黃熏之。”又:“病者脈數(shù),無熱微煩,默默但欲臥,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鳩眼,七八日,目四眥黑。若能食者,膿已成也,赤小豆當歸散主之?!倍嘤蓾駸嵝岸緝?nèi)盛所致。治宜清熱化濕,瀉火解毒為主,兼用外治法。本病類似“口、眼、生殖器三聯(lián)綜合征?;蛑^本病系蟲病之一種,又稱?病?!督饏T要略心典》卷上:“狐惑,蟲病。即巢氏所謂蜃病也。默默欲眠、目不得閉,臥起不安,其躁擾之象,有似傷寒少陰熱證,而實為?之亂其心也。不欲飲食,惡聞食臭,有似傷寒陽明實證,而實為蟲之擾其胃也。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者,蟲之上下聚散無時,故其色變更不一,甚者脈亦大小無定也?!薄督饏T要略淺注》卷二:“狐惑之為病,蟲病也?!x蝕于喉為惑,蝕于陰為狐?!币嘤兄^本病是牙疳、下疳的古名者。《醫(yī)宗金鑒》卷三十七:“狐惑,牙疳,下疳等瘡之古名也。近時惟以疳呼之。下疳即狐也,蝕爛肛陰;牙疳即惑也,蝕咽腐齦,脫牙穿腮破唇。毒因傷寒病后,余毒與濕?之為害也。或生癍疹之后,或生癖疾下利之后,其為患亦同也。其證則面色目眥或赤或白或黑,時時不一,喜睡目不能閉,潮熱聲啞,腐爛之處,穢氣熏人。若胃壯能食,堪受攻病重藥,或病之勢緩,治多全也?!盵4]
4
目錄1拼音2薄荷蜜的別名3處方4功能主治5薄荷蜜的用法用量6摘錄附:1古籍中的薄荷蜜 1拼音 báo hé mì
2薄荷蜜的別名薄荷煎
3處方薄荷自然汁、白蜜各等分。
4功能主治舌上生白苔,干澀,語話不真。
5薄荷蜜的用法用量薄荷煎(《醫(yī)統(tǒng)》卷六十四)。
6摘錄《三因》卷十六
古籍中的薄荷蜜 《幼科釋謎》:[卷五]諸病應用方 。湯調(diào)下。驚風作搐。姜汁調(diào)。熱甚者。入寬熱飲。薄荷蜜湯調(diào)下?;螓湺瑴?。主通利關(guān)節(jié)。胸膈痞結(jié)。消痰逐...
《幼幼新書》:[卷第十九]煩熱第五 ,都研令勻,以粟米飯和丸如綠豆大。不計時候,以薄荷蜜水下五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圣惠》治小兒心臟...
《醫(yī)學入門》:[外集·卷六]雜病用藥賦 液下。治口舌生瘡,經(jīng)久不愈??谏嘀畼?,四般冰柏薄荷蜜。冰柏丸黃柏、薄荷、硼砂各等分,冰片減半,為末...
《幼幼新書》:[卷第十九]實熱第八 各等分為末,各凈洗,研為末。每服半錢、一錢,用薄荷蜜熟水調(diào)下?!秼肴妗分涡后w有熱,熱實黃瘦,大便...
《幼幼新書》:[卷第十九]胎熱第一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89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冰心散
下一篇: 冰梅上清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