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粉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中藥材,在臨床應用中使用的很廣泛
,天花粉的功效有很多
,藥理作用和藥用價值都很高,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天花粉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天花粉的常用附方
,天花粉的臨床應用指南。
天花粉簡介
天花粉是葫蘆科植物栝蔞的根
,是一味傳統(tǒng)的中藥
。
天花粉為清熱瀉火類藥物,其具體功效是清熱瀉火
,生津止渴
,排膿消腫。
天花粉出處
出自《雷公炮制論》
。
1
、《唐本草》:今用栝樓根作粉,如作葛粉法
,潔白美好
。
2、《本草正義》:藥肆之所謂天花粉者
,即以萎根切片用之
,有粉之名,無粉之實
。
其搗細澄粉之法
,《千金方》已言之。
今吾嘉人頗喜制之
,載入邑乘
,視為土產之一。
法于冬月掘取萎根
,洗盡其外褐色之皮
,帶水磨細,去滓澄清
,換水數次
,然后曝干,晶瑩潔白
,絕無纖塵
,沸湯淪服
,雖稠滑如糊而毫不粘滯,秀色鮮明
,清澈如玉
,與其它市品。
天花粉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
甘苦酸
,涼
。
①《本經》:"味苦,寒
。"
②《別錄》:"無毒
。"
③《綱目》:"甘微苦酸,微寒
。"
歸經入肺
、胃經。
①《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肺
、心
、脾、胃
、小腸五經
。"
②《本草經解》:"入足少陰腎經、足太陽膀胱經
,手少陰心經。"
功能主治生津
,止渴
,降火,潤燥
,排膿
,消腫。
治熱病口渴
,消渴
,黃疸,肺燥咳血
,癰腫
,痔瘺。
①《本經》:"主消渴
,身熱
,煩滿,大熱
,補虛安中
,續(xù)絕傷
。"
②《別錄》:"除腸胃中痼熱,八疸身面黃
,唇干
,口燥,短氣
。通月水
,止小便利。"
③《日華子本草》:"通小腸
,排膿
,消腫毒,生肌長肉
,消撲損瘀血
。治熱狂時疾,乳癰
,發(fā)背
,痔瘺瘡癤。"
④《滇南本草》:"治癰瘡腫毒
,并止咳嗽帶血
。"
⑤《本草蒙筌》:"治偏疝。"
⑥《本草正》:"涼心肺
,解熱渴
。降膈上熱痰,消乳癰腫毒
。"
⑦《醫(yī)林纂要》:"補肺
,斂氣,降火
,寧心
,兼瀉肝郁,緩肝急
,清膀胱熱
,止熱淋小便短數,除陽明濕熱
。"
⑧《現代實用中藥》:"作撒布劑
,治皮膚濕疹,汗斑
,擦傷
。"
天花粉的配伍應用
1、本品長于清熱生津
,用于熱病津傷口渴及消渴等癥
,常配生地
、山藥、五味子等
,如玉液湯
。
2、能清肺潤燥
,用于肺熱燥咳
,甚或咳血等癥,常與天冬
、麥冬等同用
,如滋燥飲。
3
、有解毒
、消腫
、排毒之效,可用于癰腫瘡瘍,偏于熱毒熾盛者
,常與連翹
、蒲公英
、銀花
、浙貝母等配伍,以奏解毒消腫之效
此外
,用于中期妊娠引產
,以天花粉針劑肌注,能使胎盤絨毛膜滋養(yǎng)細胞變性壞死而引起流產
。試用于惡性葡萄胎及絨毛膜上皮癌
,也有療效。
1
、熱病煩渴本品甘寒
,既能清肺胃二經實熱
, 又能生津止渴
,故常用治熱病煩渴,可配蘆根
、麥門冬等用
。
或配生地黃、五味子用
,如天花散(《仁齋直指方》)
。取本品生津止渴之功,配沙參
、麥門冬
、玉竹等用
,可治燥傷肺胃,咽干口渴
,如沙參麥冬湯(《溫病條辨》)
。
2、肺熱燥咳本品既能瀉火以清肺熱
,又能生津以潤肺燥
,用治燥熱傷肺,干咳少痰
、痰中帶血等肺熱燥咳證
,可配天門冬、麥門冬
、生地黃等藥用
,如滋燥飲(《雜病源流犀燭》)。
取本品生津潤燥之功
,配人參用治燥熱傷肺
,氣陰兩傷之咳喘咯血,如參花散(《萬病回春》)
。
3、內熱消渴
本品善清肺胃熱、生津止渴
,可用治積熱內蘊
,化燥傷津之消渴證,常配麥門冬
、蘆根
、白茅根等藥用(《千金方》)。
若配人參
,則治內熱消渴
,氣陰兩傷者,如玉壺丸(《仁齋直指方》)
。
4、瘡瘍腫毒
本品既能清熱瀉火而解毒,又能消腫排膿以療瘡
,用治瘡瘍初起
,熱毒熾盛,未成膿者可使消散
,膿已成者可潰瘡排膿
,常與金銀花、白芷、穿山甲等同用
,如仙方活命飲(《婦人大全良方》)
。
取本品清熱、消腫作用
,配薄荷等分為末
,西瓜汁送服,可治風熱上攻
,咽喉腫痛
,如銀鎖匙(《外科百效全書》)。
5、天花粉配知母
滋陰瀉火
,生津止渴,治療熱病傷津之煩渴及肺胃熱盛傷津的消渴病
。
6、配蘆根
清熱生津,清肺化痰
,用于熱邪犯肺
,咳嗽痰稠,不易咯出者
。
7、配貝母
化痰止咳,用于燥熱化肺或肺陰不足的咳嗽
,痰粘不爽等癥
。
8、配牡蠣
治痰火郁結
,癭瘤痰核及百合病渴不差者
。
9、配天冬
治肺熱燥咳
,甚或咯血者
,配金銀花,治瘡瘍腫毒
。
天花粉的各家論述
1
、成無己:栝萎根,潤枯燥者也
。加之則津液通行
,是為渴所宜也
。津液不足而為渴
,苦以堅之,栝樓根之苦,以生津液
。
2
、《綱目》:栝樓根,味甘微苦酸
,酸能生津
,故能止渴潤枯,微苦降火
,甘不傷胃
,昔人只言其苦寒,似未深察
。
3
、《本草匯言》:天花粉,退五臟郁熱
,如心火盛而舌干口燥
,肺火盛而咽腫喉痹,脾火盛而口舌齒腫
,痰火盛而咳嗽不寧
。
若肝火之脅脹走注,腎火之骨蒸煩熱
,或癰疽已潰未潰
,而熱毒不散,或五疸身目俱黃
,而小水若淋若澀
,是皆火熱郁結所致,惟此劑能開郁結
,降痰火
,并能治之。又其性甘寒
,善能治渴
,從補藥而治虛渴,從涼藥而治火渴
,從氣藥而治郁渴
,從血藥而治煩渴,乃治渴之要藥也
。
4
、《本經逢原》:栝萎根,降膈上熱痰
,潤心中煩渴
,除時疾狂熱
,祛酒癉濕黃,治癰瘍解毒排膿
。
《本經》有補虛安中續(xù)絕傷之稱
,以其有清胃祛熱之功,火去則中氣安
,津液復則血氣和而絕傷續(xù)矣
。其性寒降,凡胃虛吐逆
,陰虛勞嗽誤用
,反傷胃氣,久必泄瀉喘咳
,病根愈固矣
。
5、《本草求真》:天花粉
,較之栝樓
,其性稍平,不似萎性急迫
,而有推墻倒壁之功也
。至《經》有言安中續(xù)絕,似非正說
,不過云其熱除自安之意
。
6、《藥征續(xù)編》:凡渴有二證
,煩渴者石膏主之
,但渴者栝樓根主之。
7
、《醫(yī)學衷中參西錄》:天花粉
,為其能生津止渴,故能潤肺
,化肺中燥痰
,寧肺止嗽,治肺病結核
,又善通行經絡
,解一切瘡家熱毒,疔癰初起者
,與連翹
、山甲并用即消;瘡瘍已潰者,與黃芪
、甘草(皆須用生者)并用
,更能生肌排膿
,即潰爛至深,旁串他處
,不能敷藥者,亦可自內生長肌肉
,徐徐將膿排出
。
8、《本經》:主消渴
,身熱
,煩滿,大熱
,補虛安中
,續(xù)絕傷。
9
、《別錄》:除腸胃中痼熱
,八疸身面黃,唇干
,口燥
,短氣。通月水
,止小便利
。
10、《日華子本草》:通小腸
,排膿
,消腫毒,生肌長肉
,消撲損瘀血
。治熱狂時疾,乳癰
,發(fā)背
,痔痿瘡癤。
11
、《滇南本草》:治癰瘡腫毒
,并止咳嗽帶血。
12
、《本草蒙筌》:治偏疝
。
13、《本草正》:涼心肺
,解熱渴
。降膈上熱痰
,消乳癰腫毒。
14
、《醫(yī)林纂要》:補肺
,斂氣,降火
,寧心
,兼瀉肝郁,緩肝急
,清膀胱熱
,止熱淋小便短數,除陽明濕熱
。
15
、《現代實用中藥》:作撒布劑,治皮膚濕疹
,汗斑
,擦傷。
天花粉的附方
1
、治百合病渴栝蔞根
、牡蠣(熬)等分。為散
,飲服方寸匕
。(《永類鈐方》)
2、治大渴深掘大栝蔞根
,厚削皮至白處止
,以寸切之,水浸一日一夜
,易水經五日
,取出爛舂碎研之,以絹袋濾之
,如出粉法干之
。
水服方寸匕,日三
、四
,亦可作粉粥,乳酪中食之
,不限多少
,取差,止
。(《千金方》)
3、治消渴
,除腸胃熱實
栝蔞根、生姜各五兩
,生麥門冬(用汁)
、蘆根(切)各二升,茅根(切)三升
。
上五味細切
,以水一斗,煮取三升
,分三服
。(《千金方》)
4、治黑疸危疾瓜蔞根一斤
,搗汁六合,頓服
,隨有黃水從小便出
,如不出,再跟
。(《簡便單方》)
5
、治小兒忽發(fā)黃,面目皮肉并黃生栝蔞根搗取汁二合
,蜜一大匙
,二味暖相和,分再服
。(《廣利方》)
6
、治虛熱咳嗽天花粉50克,人參15克
。為末
,每服5克,米湯下
。(《瀕湖集簡方》)
7、治癰未潰
栝樓根、赤小豆等分
。為末
,醋調涂之。(《證類本草》)
8、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天花粉50克
,貝母25克,雞蛋殼十個
。
研面
,每服10克
,白開水送下。(《遼寧常用中草藥手冊》)
9、治癰腫
栝蔞根
,苦酒熬燥,搗篩之
。
苦酒和涂紙上攤貼
。(《食療本草》)
10、治乳頭潰瘍
天花粉100克
,研末
,雞蛋清調敷。(內蒙古《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
11、治產后吹乳
,腫硬疼痛,輕則為妒乳
,重則為乳癰
栝蔞根50克
,乳香5克。
為末
,溫酒調下
,每服二錢。(《永類鈐方》)
12、治天泡瘡
天花粉
、滑石等分。為末
,水調搽
。(《苷濟方》)
13、治楊梅天泡天花粉
、川芎藭各200克
,槐花50克。
為末
,米糊丸
,梧子大。
每空心淡姜湯下七
、八十丸
。(《簡便單方》)
14、治跌打損傷,胸膛痛疼難忍
,咳嗽多年不止
天花粉不拘多少,每服10克,用石膏豆腐鹵調服
。(《滇南本草》)
15、治瘡疹入眼成翳
栝蔞根25克,蛇皮10克
。
上同為細末
,用羊肝一個,批開
,入藥末10克
,麻纏定,米泔煮熟
,頻與食之
。未能食肝,乳母多食
。(《閻氏小兒方論》)
天花粉的方劑
天花粉散
處方
天花粉
、生地、麥冬
、干葛各6克
,五味子
、甘草各3克
,粳米100粒。
制法上藥研為細末
。
功能主治
生津止渴
。治心移熱于肺,肺熱化燥
,發(fā)為上消
,渴飲無度。
用法用量
每服3~6克
,溫開水送下
,每日二至三次。
摘錄
《類證治裁》卷四
。
天花粉丸
處方
天花粉
、黃連(去須)各30克,茯苓
、當歸各15克
。
制法上藥研末,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清熱生津。治消渴飲水多
,身體消瘦
。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
,茅根煎湯下。
摘錄
《仁齋直指》卷十七
。
天花粉用藥禁忌
1
、脾胃虛寒大便滑泄者忌服。
2
、《得配本草》:胃虛濕痰
,亡陽作渴,病在表者禁用
。
3
、《本草經疏》:脾胃虛寒作泄者勿服。
4
、《本草匯言》:汗下之后
,亡液而作渴者不可妄投,陰虛火動
,津液不能上承而作渴者
,不可概施。
5
、《木經逢原》:凡痰飲色白清稀者
,忌用。
6
、不宜于烏頭類藥材同用
。
7、不良反應及治療:天花粉蛋白有較強的抗原性
,測定188例于1-6年內曾用天花粉蛋白流產者的血清抗體
,顯示其在6年內仍繼續(xù)存在,效價亦未見有逐年降低的趨勢
。
天花粉蛋白常見的副作用有發(fā)熱
、頭痛、皮疹
、咽喉痛
,頸項活動不利等。
偶見神經性血管性水腫
,血壓下降
,心率異常肝脾腫大量出血等。
曾報導天花粉蛋白引起過敏性休克數例和肱動脈血栓1列
,口服天花粉引起顏面四肢起疹作癢2例
,另有報告在加工天花粉過程中致過敏反應2例,及中期妊娠引產所致彌漫性血管凝血死亡1例。
口服天花粉引起顏面四肢起疹作癢2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