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風藤的簡介
海風藤,中藥名,為胡椒科植物風藤的干燥藤莖。
夏、秋二季采割,除去根、葉,曬干。
生理特性
常綠攀緣藤本,全株有特殊香氣。
莖灰色,略扁,有關節(jié),表面具縱溝,枝通常兩分歧,關節(jié)處常生有不定根。
葉互生,有長柄,葉片狹卵形至卵形,長5到8.5厘米,寬2.8到4.5厘米,先端長銳尖或驟尖,基部圓形,全緣,質(zhì)稍厚,上面暗綠色,下面淡綠色,常散生白色軟毛,葉脈5到7條。
穗狀花序生于枝梢,與葉對生,長2到8厘米,直徑2.5到3毫米,下垂,花單性,雌雄異株,無花被,苞片盾狀,雄蕊3枚,罕為2枚,花藥2室,雌蕊1枚,子房上位,1室。
漿果近球形,熟時紅色,直徑3~4毫米。
花期5到6月。果期8到9月。
干燥藤莖呈長圓柱形而扁,微彎曲,長15~60厘米,直徑3~7毫米。
表面粗糙,灰褐色或褐色,有縱向紋理。
節(jié)膨大,節(jié)間長4.5~9厘米,節(jié)上不定根長短不等。
橫斷面韌皮部窄,木質(zhì)部與射線相間放射狀排列,木部灰黃色,有許多小孔,射線灰白色,木質(zhì)部與韌皮部交界處有小洞,故橫切面邊緣可見小洞成環(huán)狀,中央有灰褐色髓。
質(zhì)輕而脆,折斷時纖維狀。氣清香,味辛。以莖條粗壯、均勻、氣香者為佳。
生境分布
生于海岸或深山的樹林中。
分布浙江、福建、廣東、臺灣等地。主產(chǎn)福建、浙江及臺灣等地。
海風藤的功效
祛風濕,通經(jīng)絡,理氣,止痛。
主風寒濕痹,肢節(jié)疼痛,筋脈拘攣,脘腹冷痛,水腫。
《本草再新》:行經(jīng)絡,和血脈,寬中理氣,下濕除風,理腰腳氣,治疝,安胎。
《浙江中藥手冊》:宣痹,化濕,通絡舒筋。治腿膝痿痹,關節(jié)疼痛。
1、祛風濕,通經(jīng)絡
用于風、寒、濕痹。
痹證,是指人體肌表、經(jīng)絡遭受風、寒、濕、熱之邪侵襲,氣血經(jīng)絡為病邪閉阻而引起筋骨、肌膚、關節(jié)酸痛、麻木、重著、屈伸不利或關節(jié)腫大為其特征的一類疾病。
《素問痹論篇》亦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
海風藤,性味辛、苦,微溫,可用于風、寒、濕邪所行起的行痹、痛痹和著痹。
體關節(jié)疼痛重著,肌膚麻木不仁,手足沉重,活動不便。疼有定處,陰雨天更甚。
甚則腰脊冷痛、沉重。
兼有胸悶,時泛惡,肢體困重等證。
舌苔白膩,脈濡緩。
海風藤燥濕袪濕,行氣散風,溫經(jīng)通絡。
2、舒筋骨、利關節(jié)
用于筋脈拘攣、關節(jié)不利之證。筋脈拘攣有實證和虛證之分,實證可因中風、中寒、中暑、中濕而起,虛證可由傷津亡血或陽虛,筋脈失養(yǎng)所致。
海風藤性專祛風濕、行氣血、通經(jīng)脈、舒筋骨而利關節(jié)、止拘攣,可用于因中風、中寒、中濕所引起的關節(jié)不利、筋脈拘攣實證。
《本草再新》日其:“行經(jīng)絡,和血脈……?!?/p>
3、活血通脈
可用于跌打損傷。
外科跌打損傷,傷處血脈不通,氣滯血瘀,可見紅、腫、疼痛,活動不便。
海風藤味辛、苦,氣微溫,性能祛濕,行氣,活血,溫通經(jīng)脈,以消腫,去瘀,止痛。
《四川中藥志》即以其泡酒服,治跌打損傷,用之顯效。
4、行氣寬中
可用于哮喘及久咳不止。
海風藤的作用有哪些
1、抗腫瘤
海風藤提取物風藤環(huán)氧化物具有抑制腫瘤的作用。
海風藤有治療關節(jié)炎的效果。
對反應性關節(jié)炎、類風濕關節(jié)炎、骨關節(jié)炎、坐骨神經(jīng)痛,頸椎病酸痛,均有一定的效果,與羌活、忍冬藤等同用。
但其藥力不是很強,可作配伍使用。
本藥能阻斷皮膚血管通透性增強反應。
藥理報道其所含風藤烯酮的成分具有抑制肺水腫作用。
這方面可試用于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有泡沫痰,提示輕度肺水腫的病人。
3、對心血管的作用
海風藤能增加小鼠心肌營養(yǎng)血流量。
降低狗心肌缺血區(qū)側枝血管阻力,對冠心病和腦血栓有較好的療效。
4、抗炎
所含胡椒酮能明顯抑制大鼠角叉菜膠引起的足跖腫脹,而有消炎作用。
5、止痛
提取物腹腔注射能提高小鼠痛閾,有止痛作用。
6、拮抗血小板
激活因子(PAF)海風藤提取物靜注可減輕PAF引起的大鼠低血壓和肺水腫反應。
風藤烯酮可拮抗PAF引起的人中性粒細胞聚集和脫顆粒反應,還可阻斷PAF、組胺、緩激呔昕致的大鼠皮膚血管通透性增強反應。
海風藤提取物可以拮抗大鼠靜脈注射內(nèi)毒素引起的動脈血壓下降,并能減輕內(nèi)毒素血癥對肺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引起的肺水腫。
海風藤的這種效應可能與其中風藤烯酮與PAF的拮抗作用有關。
7、抗內(nèi)毒素
提取物靜注可減輕大腸桿菌內(nèi)毒素引起的大鼠低血壓和肺水腫反應。
8、其它作用
海風藤能對抗內(nèi)毒素性休克;能增加心肌營養(yǎng)血流量,降低心肌缺血區(qū)的側枝血管阻力
可降低腦干缺血區(qū)興奮性氨基酸含量,對腦干缺血損傷具有保護作用。
能明顯降低小鼠胚卵的著床率。
酮類化合物有抗氧化作用,并拮抗血栓形成,延長凝血時間,酚類化合物、醇類化合物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海風藤配伍應用
配絡石藤
海風藤辛苦,微溫,祛風濕,通經(jīng)絡,活氣血而止風濕疼痛。
二藥合用,寒熱平調(diào),祛濕除風,消腫止疼力增強,用于風濕痹證,關節(jié)腫痛者效佳。
配雞血藤
風濕入絡,脈絡不和,氣血閉阻,肢體麻木、疼痛等。
海風藤祛風除濕,通經(jīng)止痛。
二藥合用,祛風濕止痛力增,用于風濕痹阻,脈絡不和者效佳。
配桂枝
海風藤味苦、辛,性溫,祛風濕,通經(jīng)絡,止疼痛。
桂枝味辛、甘,性溫,溫陽通脈,調(diào)和氣血而止疼痛。
二藥合用止風濕疼痛效健。常用于風濕痹痛、關節(jié)不利、筋脈拘攣等癥。
配威靈仙
海風藤與威靈仙均為祛風濕,通經(jīng)絡的要藥,用于風濕痹證顯效。
海風藤善治拘攣疼痛;威靈仙善走竄行氣而療麻木。
二者相須為用,功效倍增,各施其能,對風濕痹痛、肢體拘攣、麻木疼痛效果為佳。
配青風藤
海風藤和青風藤均有祛風寒濕之力。
二者性味均辛、苦,微溫,但海風藤苦味重,善祛濕邪;青風藤辛味重,善治風疾。
二藥合用,風濕之邪皆祛,抗風寒濕邪之力大增。
用于風濕痹證,肢節(jié)酸痛、關節(jié)不利、筋脈拘孿效果尤佳。
海風藤的治病驗方
1、治跌打損傷
海風藤、大血藤、竹根七、山沉香、紅牛膝、地烏龜。泡酒服。
2、治支氣管哮喘,支氣管炎
海風藤、追地風各60g。
用白酒1斤,浸泡1周,日服2次,每次10毫升,早晚空腹服。
服時不可加溫,否則失效。
心臟病人和孕婦忌服,感冒和月經(jīng)期暫停用。
3、治跌打損傷
海風藤、大血藤、竹根七、山沉香、紅牛膝、地烏龜。泡酒服。(《四川中藥志》)
4、治支氣管哮喘,支氣管炎
海風藤、追地風各二兩。用白酒一斤,浸泡一周。
日服二次,每次10毫升,早晚空腹服。
服時不可加溫,否則失效。
心臟病人及孕婦忌服,感冒及月經(jīng)期暫停服。(《全展選編·內(nèi)科》)
5、治風熱感冒,頭痛目赤,咽喉腫痛,肺熱咳嗽,消渴盜汗等
海風藤84.375g,雞血藤、葳靈仙68.75g,五加皮、防己、蘇木各50g,只草烏34.6875g,甘草18.75g。
防己、蘇木依法滲漉,五加皮一味蒸汽蒸餾,收集餾液,殘渣與其余甘草等6味,用水煎3次,至煎出液味盡,去渣,將煎出液分次過濾合并,濃縮至稠膏狀,加入上述餾液與防己、蘇木的滲出液,混合均勻,濾清,使成1000毫升。
每服1匙,1日3次,溫開水沖服。方中海風藤祛風濕,為君藥。(《浙江省藥品標準》祛風骨痛露)
海風藤與混繞品效用對比
海風藤、絡石藤、青風藤均屬藤本植物,前人認為藤蔓之類皆有人絡通經(jīng)的特點。
善治經(jīng)絡疾患,這三味藥物都有祛風濕、通經(jīng)絡、舒筋利痹的作用。
皆能治風寒濕邪所致的關節(jié)疼痛,筋脈拘攣,屈伸不利等癥。
1、海風藤為胡椒科植物風藤,細葉青萎藤及同屬植物的藤莖
味辛苦,性微溫,入肝經(jīng),長于祛風通絡,活血通脈。
善治風寒濕痹,肌肉、關節(jié)、腰膝疼痛、四肢拘攣或麻木不仁,陰天下雨則加重等癥。
常與羌活、獨活、當歸、桂枝等祛風濕、活血脈、通經(jīng)絡的藥物配伍應用。
此外,本品尚有活血脈、消腫止痛的作用,可用于跌打損傷、瘀血作痛等。
2、絡石藤為夾竹桃科植物絡石藤的莖葉
味微寒,人心肝腎三經(jīng),能祛風濕而舒筋活絡,善治風寒濕痹挾有熱象者。
如肢體關節(jié)疼痛、口渴、舌紅、脈數(shù)或風濕熱痹、關節(jié)紅腫痛、身熱等癥常與桑枝、防風、忍冬藤、紅花等藥物同用。
若配伍木瓜、桑寄生、川斷、杜仲,可治腰膝疼痛。
近年來,常用于風濕性關節(jié)炎兼熱癥狀者。
因本品性寒,能入血分,有涼血消腫作用,對于血熱毒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可單用水煎取汁慢慢含咽,或與射干、桂枝、木通、赤茯苓等藥物同用。
如治熱毒疼痛腫毒,常與皂刺、瓜蔞、乳香、沒藥等藥同用。
3、青風藤為防己科植物青藤的藤莖
但個別地區(qū)有用木防己、雞矢藤等植物的藤莖,味辛苦,入肝脾二經(jīng)。
本品長于搜風勝濕,舒筋利痹。
常與當歸、防風、附子等藥物同用。
若血虛風濕入絡、肩臂酸痛,可與桑枝、當歸、絡石藤、姜黃等藥物同用。
此外本品有通經(jīng)下乳、利尿消腫的作用,產(chǎn)后乳少,常與當歸、黃芪等藥物同用。
治療水腫、尿少、腳氣水腫、小便不利等癥。
上述三種藥品各有所長,海風藤溫經(jīng)通絡,善治風寒痹痛,陰天加重者。
絡石藤性微寒善治風濕痹痛挾有熱象者。
青風藤善治風濕性關節(jié)病,并有下乳利尿之功。
4、石楠藤
祛風濕,通經(jīng)絡,強腰腳,止痛。
治風寒濕痹,筋骨疼痛,腰痛,手術后疼痛。
①《別錄》:"主金瘡痛。"
②《開寶本草》:"主風血,補衰老,起陽,強腰腳,除痹,變白,逐冷氣,排風邪。亦煮汁服,亦浸酒服,冬月用之。"
③《本草圖經(jīng)》:"治腰痛。"
④《滇南本草》:"治寒濕痹傷筋,祛風,筋骨疼痛,利小便及莖中痛,熱淋初起,利小便急速。"
⑤《綱目》:"煮汁服,治上氣咳嗽。"
藥材鑒別
理化鑒別
(l)取本品粉末少許于載玻片上,加適量乙醇濕潤,待稍干后,加水制片置顯微鏡下觀察,結果有針狀結晶析出,加稀硫酸則溶解。
(2)取本品己醇提取液點于濾紙上,在365nm的紫外光燈下觀察,顯藍綠色熒光。
顯微鑒別莖橫切面
表皮細胞小形,角質(zhì)層突起呈淺齒狀。
石細胞偶見,內(nèi)皮層凱氏帶明顯。
與束間部位的石細胞聯(lián)結成環(huán),木質(zhì)部導管大。
環(huán)髓纖維4-6列,髓部維管束4-9個排成1輪,髓中央有粘液道。
本品薄壁細胞含淀粉粒及草酸鈣砂晶和小方晶。
化學成份
莖、葉含細葉青蔞藤素、細葉青蔞藤烯酮、細葉青蔞藤醌醇、細葉青蔞藤酰胺,其中細葉青蔞藤素含量最高,并且有阻抑腫瘤的作用。
此外尚含β-谷甾醇、豆甾醇及揮發(fā)油,揮發(fā)袖主成分為α-蒎烯、β-蒎烯、檸檬烯、香檜烯、莰烯、異細辛醚。
海風藤的藥理作用
1、鎮(zhèn)痛作用
毛蒟(P. Puberulum)針劑,腹腔注射,小鼠熱板法實驗,20分鐘后顯效,經(jīng)F測驗非常顯著。
臨床118例,對術后或骨折外傷的正復,胃腸肝膽疼痛以及關節(jié)炎等均有較好鎮(zhèn)痛效果。
毛蒟3,4-二甲氧基苯丙酰胺有鎮(zhèn)痛、鎮(zhèn)靜、安定作用。
石南藤(P. Wallchii)中所含黃酮乙可使離體兔心的冠動脈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下降,作用隨劑量增加而增加,為治療冠心病的有效成分。
能擴張兔腦血管,改善血流量和對抗去甲腎上腺素引起的兔腦血管痙攣的作用。
臨床上其注射液可治療冠心病、腦血栓。
3、抑制腫瘤作用
風藤(P. Kadsura)莖葉中主要成分風藤素(細葉青蔞藤素futoxide),具有抑制腫瘤作用。
4、抗炎止痛
1)抗炎:所含胡椒酮能明顯抑制大鼠角叉菜膠引起的足跖腫脹,而有消炎作用。
2)止痛:提取物腹腔注射能提高小鼠痛閾,有止痛作用。
5、拮抗血小板激活因子(PAF)
海風藤提取物靜注可減輕PAF引起的大鼠低血壓和肺水腫反應。
風藤烯酮可拮抗PAF引起的人中性粒細胞聚集和脫顆粒反應,還可阻斷PAF、組胺、緩激呔昕致的大鼠皮膚血管通透性增強反應。
6、抗內(nèi)毒素
提取物靜注可減輕大腸桿菌內(nèi)毒素引起的大鼠低血壓和肺水腫反應。
7、抗腫瘤
海風藤提取物風藤環(huán)氧化物具有抑制腫瘤的作用。
海風藤的臨床應用
傳統(tǒng)應用
主治風濕痹痛,關節(jié)酸痛,筋脈拘攣等病癥。
①驗方(《四川中藥志》):海風藤、大血藤、竹根七、山沉香、紅牛膝、地烏龜,治療跌打損傷。
②在(《醫(yī)學心悟》)痹篇中有蠲痹湯和松枝酒二方劑中,均有海風藤治療痹和白虎歷節(jié)風。
1、治療各種關節(jié)炎,關節(jié)肌肉酸痛。
2、治療跌打損傷。
劑量與用法
藥典劑量:6~12g。
臨床常用劑量:6~12g。
使用方法:水煎服,浸酒內(nèi)服,外敷。
臨床體會
海風藤有治療關節(jié)炎的效果,對反應性關節(jié)炎、類風濕關節(jié)炎、骨關節(jié)炎、坐骨神經(jīng)痛,頸椎病酸痛,均有一定的效果,與羌活、忍冬藤等同用。但其藥力不是很強,可作配伍使用。
本藥能阻斷皮膚血管通透性增強反應,可用于治療類風關、結締組織病的腫脹指,以消腫。
藥理報道其所含風藤烯酮的成分具有抑制肺水腫作用。
這方面可試用于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有泡沫痰,提示輕度肺水腫的病人。
真假海風藤的鑒別方法
海風藤又名巴巖香,為胡椒科植物細葉青萎藤的藤莖。
每年8~10月份割取藤莖,除去根及葉,曬干即可入藥。
其性微溫,味辛苦,入心、腎兩經(jīng),具有祛風濕、通經(jīng)絡、理中氣的功效。
市場上有以松蘿科植物花松蘿干燥的莖葉冒充海風藤,使用時注意鑒別。
真品海風藤
干燥藤莖呈圓柱形而扁,微彎曲,長短不一,表面粗糙,灰褐色或褐色,有縱向紋理。
節(jié)膨大,節(jié)間長4.5-9厘米,節(jié)上不定根長短不等。
木質(zhì)部與射線相間放射狀排列,木部灰黃色,有許多小孔,射線灰白色,木質(zhì)部與韌皮部交界處有小洞。
故橫切面邊緣可見小洞成環(huán)狀,中央有灰褐色的髓,聞之氣味清香,口嘗味辛。
偽品花松蘿
莖葉呈須發(fā)狀灰綠色的團,通常分枝繁多,尖端漸細,近基部常有纖小的分枝,體表有小突起,全體近于直立。
體輕較韌,不易折斷,且斷面無上述特征,聞之氣微,無清香味,口嘗味先微酸,后味微苦。
現(xiàn)代藥理的動物試驗證實,海風藤能增加小鼠心肌營養(yǎng)血流量,對冠心病和腦血栓有較好的療效
海風藤提取物可以拮抗大鼠靜脈注射內(nèi)毒素引起的動脈血壓下降,并能減輕內(nèi)毒素血癥對肺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引起的肺水腫,是一種值得嘗試的治療內(nèi)毒素休克的中藥。
而花松蘿既不與海風藤為同科植物,又不具有海風藤的上述功效,故不可代替海風藤藥用。
海風藤的副作用
1、傳統(tǒng)文獻《本草再新》:無毒。
2、臨床觀察無毒。
長期服用或大劑量(30g以下)水煎服也沒有明顯副作用。
服用海風藤時不可加溫,否則失效。心臟病人及孕婦忌服,感冒及月經(jīng)期暫停服。
陰虛火旺者慎服海風藤。
1、化學成分
本品含細葉青蔞藤素,細葉青蔞藤烯酮,細葉青蔞藤醌醇,細葉青蔞藤酰胺,β-谷甾醇,豆甾醇及揮發(fā)油等。
2、藥用價值
海風藤能對抗內(nèi)毒素性休克;能增加心肌營養(yǎng)血流量,降低心肌缺血區(qū)的側枝血管阻力,可降低腦干缺血區(qū)興奮性氨基酸含量,對腦干缺血損傷具有保護作用,能明顯降低小鼠胚卵的著床率。
酮類化合物有抗氧化作用,并拮抗血栓形成,延長凝血時間;酚類化合物、醇類化合物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3、臨床研究
以海風藤總黃酮160mg 靜滴,日1 次,治療心絞痛56 例,臨床及心電圖有效率為96.4%及77.1%,用海風藤片劑或針劑肌注,治療腦血栓和栓塞性疾病50 例,有效率86.1%。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9076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