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仁的出處
砂仁始載于《藥性論》名縮砂密
從歷代本草記載可見
,自古砂仁產(chǎn)地就有國產(chǎn)、進(jìn)口之分,“綠殼砂仁”即為進(jìn)口者,“陽春砂仁”即為嶺南栽培者?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綱目》云:“名義未詳。取其密藏之意
。此物實在根下,仁藏殼內(nèi),亦中此意?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在中國的應(yīng)用已經(jīng)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
,在古代就有很多書籍對砂仁的藥用功效有所記載,其中在《本草綱目》里就有著砂仁可以健脾、化滯、消食的記載。砂仁一般生長在氣溫高,比較潮濕的地帶,在中國南方種植比較廣泛,砂仁香氣濃郁,有甜,酸,苦,辣等多種味道。《珍珠囊》:治脾胃氣結(jié)治不散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本草匯言》:溫中和氣之藥也
然古方多用以安胎何也?蓋氣結(jié)則痛,氣逆則胎動不安
,此藥辛香而散,溫而不烈,利而不削,和而不爭,通暢三焦,溫行六腑砂仁觀賞價值較高
多年生草本
根莖圓柱形
綠殼砂仁
本變種與正種外部形態(tài)極相似
,區(qū)別點是:本變種根莖先端的芽、葉舌多呈綠色,果實成熟時變?yōu)榫G色?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海南砂仁
與砂仁不同之處為:本種葉舌極長
砂仁的功效
性味
味辛
《綱目》:辛
,溫,澀,無毒。入脾
、胃經(jīng)。功效主治
行氣調(diào)中
,和胃,醒脾。治腹痛痞脹
,胃呆食滯,噎膈嘔吐,寒瀉冷痢,妊娠胎動。《藥性論》:"主冷氣腹痛,止休息氣痢
,勞損,消化水谷,溫暖脾胃。"《本草拾遺》:"主上氣咳嗽,奔豚,驚癇邪氣
。"《日華子本草》:"治一切氣,霍亂轉(zhuǎn)筋
化濕行氣
用于濕阻中焦及脾胃氣滯證
如脾虛氣滯者
,配黨參、白術(shù)等,如香砂六君子丸。溫中止瀉
用于脾胃虛寒吐瀉
。以其能化濕行氣而調(diào)中止嘔,溫脾止瀉
,可單用研末吞服,或與干姜、附子等藥同用。理氣安胎
用于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本品能行氣和中而安胎
化骨哽
《本草綱目》載有:“化鋼鐵骨硬”化骨食草木藥及方土煉三黃皆用之,雖不知真性何以能治此物也
砂仁:辛,溫
溫腎下氣
砂仁辛散性溫
,香而能竄,和合五臟沖和之氣砂仁的作用
砂仁
現(xiàn)代用于慢性胃炎、胃潰瘍
1 本品對胃腸運動的作用是雙向性的 因而臨床服用砂仁具有促進(jìn)胃液分泌 另一方面,砂仁劑量增大能拮抗乙酰膽堿和氯化鋇對腸管的興奮作用 砂仁又可顯著減少大鼠的胃酸分泌 其機制可能是由于促進(jìn)了胃黏膜細(xì)胞釋放前列腺素 2 家兔體重(2.0-2.6kg) 給藥后15、30 結(jié)果表明 3 對離體腸管平滑肌的影響 取大鼠 4 小鼠(體重20-22g) 給藥后1.5小時靜脈注射花生四烯酸 5 小鼠(體重20-22g)每組10只,兩給藥組分別灌胃砂仁0.6和1.2g/kg 結(jié)果給藥大 砂仁的妙方有哪些 砂仁散 縮砂仁9克,將其研磨為散 香砂六君子湯 砂仁2.4克,人參3克 每日1劑 縮砂飲 砂仁、烏藥各30克 可治脾胃氣滯引起的各種病癥 砂仁粥 砂仁6克 砂仁粉6克,豬肚200克 砂仁燉肘子 砂仁6克 砂仁茶 砂仁粉6克,白糖15克 砂仁酒 砂仁20克 每日早晚各飲用一小杯(約15毫升)。 砂仁的配伍應(yīng)用 配蔻仁 砂仁香竄而氣濁 兩藥配用、宣通三焦氣機 配青陳皮 砂仁辛香性溫、有醒脾和胃 青皮性猛 陳皮性緩 二藥合用,理氣止瀉 配佩蘭 砂仁香濃氣濁 兩藥配用 配冬葵 冬葵子有催乳之功 故兩藥配用,有行氣下乳之效 配熟地 砂仁行氣調(diào)中 熟地補血生精 兩藥配 用 配黃芩 砂仁與黃芩、二者性味功效迥異,然均 有安胎之功 砂仁辛溫理氣之品,和氣機而安胎孕 二藥同用 正如《藥鑒》:“佐黃芩 配木香 兩藥均是芳香 正如《本草匯方》:“與木香同用,治氣病尤速” 砂仁的應(yīng)用 1 本品氣味芳香,善入脾胃 適用于濕濁阻中 常與白豆蔻等化濕藥同用 若寒濕內(nèi)阻,脘腹脹悶冷痛 若脾虛氣滯 2、用于脾胃虛寒之吐瀉 本品善于溫脾曖胃 治中焦虛寒 治脾胃虛寒,清濁不分 若治濕傷脾胃、升降失職 砂仁的臨床應(yīng)用 1 黃芪、太子參各10~30克 水煎服,治療108例 2、濕阻中焦及脾胃氣滯證 該品辛散溫通 尤其是寒濕氣滯者最為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