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升陽散火湯(李東垣)火郁。
(《脾胃論》)
【歌訣】
升陽散火葛升柴羌獨防風參芍儕①
生炙二草加姜棗陽經火郁發(fā)之佳
【詞解】①儕:儕chai,音柴,同輩。
【組成】葛根 升麻 羌活 獨活人參白芍各五錢(各15g) 柴一胡一 八錢(24g)生甘草二錢(6g) 炙甘草三錢(9g)防風二錢半(7.5g)
【用法】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功用】升脾胃陽氣,散中焦郁火。
【主治】胃虛過食冷物,抑遏陽氣,火郁脾土。癥見四肢發(fā)熱,肌熱,骨髓中熱,熱如火燎,捫之烙手。
【方析】陽經火郁為本方主證。方用柴一胡一 以散少陽之火為君。臣以升麻、葛根發(fā)散陽明之火,羌活、防風發(fā)散太陽之火,獨活發(fā)散少陰之火。均為味薄氣輕,上行升散之藥,使三焦舒暢,陽氣升騰,火郁得解。佐以人參、甘草益氣健脾,白芍斂陰清熱,姜、棗調和脾胃,酸斂甘緩,散中有收。
中醫(yī)良方目錄1拼音2《辨證錄》卷二 2.1組成2.2主治2.3升陽湯的用法用量 3《證治匯補》卷一 3.1組成3.2主治3.3各家論述3.4附注 4《雜病源流犀燭》卷九 4.1組成4.2主治4.3升陽湯的用法用量 5《傷寒全生集》卷四 5.1組成5.2主治5.3升陽湯的用法用量5.4加減 6《仙拈集》卷二 6.1組成6.2主治6.3升陽湯的用法用量6.4加減 7《脾胃論》卷下 7.1升陽湯的別名7.2組成7.3主治7.4升陽湯的用法用量7.5各家論述7.6附注 附:1古籍中的升陽湯 1拼音 shēng yáng tāng
2《辨證錄》卷二
3《證治匯補》卷一
4《雜病源流犀燭》卷九
5《傷寒全生集》卷四
6《仙拈集》卷二
7《脾胃論》卷下
古籍中的升陽湯 《醫(yī)學綱目》:[卷之十七·心小腸部諸見血門]下血 不痛,血色紫黑,病名濕毒腸,是陽明少陽經血癥,升陽湯主之。升麻(一錢半)羌活(一錢)獨活(五分)柴...
《婦科心法要訣》:[卷二崩漏門]崩漏證治 益胃升陽湯氣陷補中益氣舉,保元升柴歸術陳,益胃升陽加芩曲,腹痛加芍嗽減參?!咀ⅰ勘缆┤站?,脾傷食少...
《醫(yī)學綱目》:[卷之三十四·婦人部調經]血崩 大法條。)〔垣〕益胃升陽湯治血脫,益氣,古人之法也。先補胃氣,以助生長,故曰陽生陰長,諸甘藥為之先...
《證治準繩·女科》:[卷之一調經門]血崩 ∶大經空虛,發(fā)則肌痹,傳為脈痿。此之謂也。益胃升陽湯治血脫益氣,古人之法也。先補胃氣以助生長,故曰...
《女科證治準繩》:[卷之一調經門]血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9292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8.清心蓮子飲___十五、瀉火之劑
下一篇: 7.涼膈散___十五、瀉火之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