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制 : 上件為細末。
功能主治 : 治小兒咳逆上氣,心胸痰壅,不欲乳食。
用法用量 : 三歲兒每服一錢,水一盞,入生姜一片,煎至五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加減服。
摘錄 :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制法 : 上藥搗粗羅為散。
功能主治 : 行氣散結(jié),化痰利咽。主氣郁痰結(jié),咽喉中如有炙臠者。
用法用量 : 每服9克,以水25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50毫升,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摘錄 :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
制法 : 上藥搗篩為散。
功能主治 : 宜肺理氣,化痰軟堅。主氣郁痰凝,結(jié)成癭氣,咽喉腫塞,心胸?zé)灐?/p>
用法用量 : 每服12克,以水25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50毫升,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摘錄 :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
制法 : 上藥搗篩為散。
功能主治 : 溫中,降逆。主中焦虛寒,胃氣上逆,喘息短氣,不得安臥,胸滿腸鳴者。
用法用量 : 每服15克,以水25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50毫升,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摘錄 : 《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二
制法 : 上一味,搗羅為散。
功能主治 : 一切癬。
用法用量 : 以陳醬汁調(diào)和如糊,涂摩患處,一日二三次。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三七
處方 : 半夏(湯洗七次去滑,不拘多少)
制法 : 上藥為末。
功能主治 : 開竅蘇醒。主魘寐突然死亡;諸物所壓,水溺,金瘡,卒致悶絕,產(chǎn)婦惡血沖心,諸暴絕證。
用法用量 : 每用少許,吹鼻中,即活。但心頭溫者,一日可治。
摘錄 :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熱病7日,煩躁而渴,胸中痰熱。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粳米、小麥各100粒,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十七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傷寒10余日不解,往來寒熱,發(fā)如瘧,胸膈滿悶。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十四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咳嗽嘔吐,心胸滿悶,不下飲食。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四十六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腳氣,煩悶嘔逆,心胸壅悶,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淡竹茹1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四十五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胸中冷痰飲,氣滿,不欲食飲。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五十一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腳氣上攻,心胸痰壅,頭痛目眩,背膊煩痛,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四十五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腹虛脹,兩脅妨悶,喘促,不思食。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四十三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蛇咬。
用法用量 : 敷之。
摘錄 : 《普濟方》卷三○七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氣上奔,胸中逆滿,喘息短氣,不得安臥,腹中冷氣,腸鳴相逐。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四十二
制法 : 上藥治下篩。
功能主治 : 消食,溫胃止逆。主冷痰。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水1盞,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溫服。
摘錄 : 《普濟方》卷一六七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小兒霍亂后,吐瀉不止,煩悶。
用法用量 :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八十四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消渴、飲水腹脹,煩熱嘔吐,不思食。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竹茹1分,大棗2個,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五十三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五膈氣,噎悶,飲食不下。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五十
制法 : 用巴豆7粒(去皮油),合上藥為細末。
功能主治 : 胙腮。
用法用量 : 用少許生姜自然汁調(diào)涂外面腫處。
摘錄 : 《朱氏集驗方》卷九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小兒吃食大多,傷脾,即不食吐逆。
用法用量 : 每服1錢,空心米飲調(diào)下。服之立效。
注意 : 乳母不可服。
摘錄 : 《普濟方》卷三九二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上氣,胸心滿塞,不下食。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四十二
制法 : 上銼,焙。
功能主治 : 暑伏熱生痰,嘔吐中痞。
用法用量 : 加生姜,水煎服。不止,調(diào)姜茹服。
摘錄 : 《普濟方》卷三九四
制法 : 上搗爛,與白面等分,新汲水調(diào)膏。
功能主治 : 消腫止痛。主
用法用量 : 涂之。
摘錄 : 《仙拈集》卷四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反胃,嘔噦吐食,渴欲飲水。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四十七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七氣,臟腑虛冷,心胸氣上,勞乏不能飲食。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熱服。
摘錄 : 《圣惠》卷四十二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胸痹噎塞,心下煩滿。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5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四十二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冷痰飲,胸膈氣滿吐逆,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 每服1錢,以姜湯、粥飲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 : 方出《圣惠》卷五十一,名見《普濟方》卷一六七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上氣嘔吐,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5分,去滓溫服,日3-4次。
摘錄 : 《圣惠》卷四十二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癖黃。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五十五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理中,通膈,破寒。主上焦虛寒,短氣不續(xù),膈間厭悶,飲食先吐而后下。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四十七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酒癖,宿食不消,胸心脹滿,嘔逆,不納飲食,小便赤黃。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四十九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痃癖氣,急硬滿脹。心肋多痛,不能食物,氣攻胸背壅悶。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四十九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脅肋下有癖急硬,氣滿不能飲食,胸背疼悶。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四十九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伏梁氣,心下硬急滿悶,不能食,胸背疼痛。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四十八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胸痹,心下堅痞,胸背緩急疼痛,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水1盞,加生姜半分,去滓溫服。
摘錄 : 方出《圣惠》卷四十二,名見《普濟方》卷一八七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上氣腹脹滿,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四十二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鐵棘竹木,諸鯉在喉中不下,及刺在肉中拆不出,箭鏃毒藥在內(nèi)不出。
用法用量 : 每服半錢匕,酒調(diào)下,日3次。半夏戟人喉,以生姜汁解之。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二四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肺臟外傷風(fēng)冷,聲嘶言不能出,胸膈氣滯。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注意 : 忌生冷、熱面。
摘錄 : 《圣惠》卷六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脾勞實,四肢不舉,五臟不調(diào),脹滿氣急。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注意 : 忌飴糖、莧菜。
摘錄 : 《圣惠》卷二十六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傷寒后脾胃不和,不思食飲,心膈痰逆。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2個,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十三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傷寒不經(jīng)發(fā)汗后成狐惑,下利,腹中愊堅,干嘔腸鳴。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十三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傷寒百合病,久不愈,大小便澀,腹?jié)M微喘,時復(fù)痰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十三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傷寒百合病,下利不止,心中愊堅而嘔。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大棗3個,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熱頻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十三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傷寒,心腹脹滿疼痛,胸膈壅滯,或嘔噦不能飲食。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十二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傷寒后嘔噦,心胸不利,頭目昏重,不下飲食。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熱頻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十一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傷寒干嘔,不納飲食,心神虛煩。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十一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傷寒嘔吐,煩渴欲飲水。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十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熱病,腹胃虛脹,心膈壅滯,嘔噦不能食。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煎去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十八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傷寒后腳氣,心煩滿悶,不下飲食,嘔逆痰唾。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十四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肝勞實熱,易怒,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獨臥,目視不明,胸中滿悶。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空腹溫服,晚食前再服。
注意 : 忌飴糖、羊肉、生菜。
摘錄 : 《圣惠》卷二十六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時氣,腹脅虛脹,心膈壅滯,嘔逆不能食。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十五
制法 : 上3味,各別搗篩已,合治之。
功能主治 : 少陰病,咽中痛。
用法用量 : 每服方寸匕,白飲調(diào)下,日3次。
各家論述 : 《傷寒集注》:方有執(zhí)曰,此以風(fēng)邪熱甚,痰上壅而痹痛者言也。故主之以桂枝祛風(fēng)也,佐之以半夏消痰也,和之以甘草除熱也。
摘錄 : 《傷寒論》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傷寒病啘不止。
用法用量 : 每服1錢匕,生姜湯調(diào)下。
注意 : 忌羊肉、餳。
摘錄 : 《外臺》卷二引《深師方》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脾胃氣虛弱,見食嘔吐。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五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肺臟久積痰毒于胸膈不散,少思飲食。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 : 忌炙煿、熱面、豬犬肉。
摘錄 : 《圣惠》卷六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腎臟虛損,上熱下冷,心胸壅滯,痰毒結(jié)實,唾如筋膠,飲食減少。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 : 《圣惠》卷七
制法 :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 傷寒2日,痰逆頭疼,四肢壯熱。
用法用量 : 每服1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和滓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九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傷寒9日不解,往來寒熱,狀如溫瘧,胸膈滿悶,時有痰逆不止。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大棗3個,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九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風(fēng)痰嘔逆,湯飲不下,起則眩倒。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二十
制法 :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 熱病,毒氣壅為瘡腫。
用法用量 : 以蔥白3兩(細切),入諸藥,同搗為膏。涂腫上,可厚3分,干即重?fù)Q。
摘錄 : 《圣惠》卷十八
處方 : 半夏(為末,用生姜汁制作餅,曬干)半兩,白蘞1兩。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橫產(chǎn)及倒生,胎斃腹中,及衣不出,母欲絕。
用法用量 : 半白散、二奇散(《產(chǎn)寶諸方》)。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五九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傷寒頭痛,壯熱痰壅,心膈不利,食久不消。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十二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傷寒后,宿食不消,痰逆氣脹。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十三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肉極,虛寒則脅下陰陰引背痛,不可以動,動則咳嗽脹滿,留飲痰癖,大便不利,小腹切痛,膈上有寒。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注意 : 忌飴糖。
摘錄 : 《圣惠》卷二十六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時氣,若吐下發(fā)汗后,心下痞滿,氣上沖胸,起即頭眩,脈沉者。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十五
制法 : 上銼細。
功能主治 : 小兒腦長頭大,囟開不合,臂脛小,不能勝頭,3歲不合。
用法用量 : 以酒4升,漬1宿,綿裹入器中煮令微熱,溫熨兒囟門上。朝暮熨20-30遍。
摘錄 : 方出《圣惠》卷八十二,名見《圣濟總錄》卷一六七
處方 : 半夏1兩半(湯洗7遍去滑),桂心1兩,檳榔1兩。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胸脅氣不利,腹脹急痛。
用法用量 : 半夏湯(《圣濟總錄》卷五十七)。
摘錄 : 《圣惠》卷四十一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膈氣,心胸中積冷氣痛,心中滿悶,不能下食,或時嘔吐。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五十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五膈氣,嘔吐酸水,脾胃虛寒,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五十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膈氣,胸中壅滯,痰毒上攻,嘔逆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五十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產(chǎn)后傷寒咳嗽,咽喉不利,四肢煩疼。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以水1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七十八
制法 :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 五膈氣噎,心胸不利,涕唾稠粘,飲食進退。
用法用量 : 每服1錢,水8分,煎6分,和滓熱服;酒后服,尤妙。
摘錄 : 《博濟》卷二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妊娠傷冷,心腹痛,或痰逆,不納飲食。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七十五
處方 : 半夏3分(湯浸7遍去滑),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人參3分(去蘆頭),芎藭3分,赤茯苓1分,赤芍藥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桑根白皮3分(銼),生干地黃3分。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妊娠心中煩悶,惡聞食氣,頭眩重,四肢骨節(jié)疼痛,多臥少起,胸中痰逆,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 : 半夏湯(《圣濟總錄》卷一五六)。
摘錄 : 《圣惠》卷七十四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妊娠4-5月傷寒,壯熱頭痛,心胸?zé)?,嘔吐痰涎,不思食。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七十四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婦人熱勞,煩渴口干,體瘦無力,四肢疼痛,或時寒熱,痰逆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七十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五噎。
用法用量 : 以水2大盞半,加生姜半兩,同煎至1盞半,去滓,不拘時候服。
摘錄 : 方出《圣惠》卷五十,名見《普濟方》卷二○五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婦人風(fēng)痰氣逆,胸膈壅悶,難下飲食。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六十九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氣噎不通,心悸喘急,胸背疼悶,咽喉壅塞。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五十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小兒咳逆上氣,心胸痰壅,不欲乳食。
用法用量 : 每服1錢,以水1小盞,加生姜少許,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八十三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小兒痰氣結(jié)實,煩壅。
用法用量 : 每服1錢,以水1小盞,加生姜少許,煎至5分,去滓溫服,日3次。
摘錄 : 《圣惠》卷八十四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蚰蜒黃。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五十五
制法 :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 小兒癭氣,心胸?zé)灐?/p>
用法用量 : 每服半錢,以生姜酒調(diào)下,日3-4次。
摘錄 : 《圣惠》卷八十九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脾臟風(fēng)壅痰滯,睡即多涎,頭目胸膈不利。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五
制法 :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 痰瘧,發(fā)作有時,熱多寒少,頭痛,額角并胸前肌肉瞤動,食才入口即吐出,面色帶赤。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食后白湯調(diào)下。以吐為度,未吐再服。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三十五
制法 : 上研勻。
功能主治 : 脾瘧。足少陰瘧嘔吐。
用法用量 : 以溫酒半升,未發(fā)前調(diào)勻,旋旋服之。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三十六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足少陰瘧嘔吐。
用法用量 : 每服半錢匕,未發(fā)日,以醋湯調(diào)下。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三十六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五飲酒癖,忪悸動氣,心下痞滿,嘔逆吐酸,背寒中冷,身體寒戰(zhàn),心腹注痛,不思飲食,腹內(nèi)虛鳴,便往滑利。胃虛氣弱,心下有冷痰者。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入鹽少許,沸湯點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濟總錄》卷四十七
制法 :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 金瘡,箭頭在肉中不出。
用法用量 : 每服1錢,以溫酒調(diào)下,日3次。
摘錄 : 《圣惠》卷六十八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婦人腳氣發(fā)動,心腹脹滿,食飲不下,嘔逆不止。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六十九
處方 : 齊州半夏1兩,陳粟米3分(陳粳米亦可)。
功能主治 : 小兒脾胃虛寒,吐瀉及冷痰。
用法用量 : 半粟散(《普濟方》卷三九五)。
摘錄 : 《雞峰》卷二十四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虛勞痰飲,心腹煩滿,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二十八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虛勞心腹痞滿,胸膈壅悶,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注意 : 忌生冷、油膩、莧菜。
摘錄 : 《圣惠》卷二十九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虛勞,胸中煩熱,心下痞滿,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三十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心脾風(fēng)熱,咽喉閉塞,口噤。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溫灌之,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三十五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咽喉中如有炙臠。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三十五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癭氣,咽喉腫塞,心胸?zé)灐?/p>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三十五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熱病,客熱在臟,干嘔,口中多痰,喘急煩悶,不能飲食。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十七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氣噎,飲食不下,腹中雷鳴,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以水1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普濟方》卷二○五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胎死腹中,其母面赤舌青者,亦治橫生逆產(chǎn)。
用法用量 : 每服1錢,溫酒調(diào)下。不能飲酒者用湯。
摘錄 : 《全生指迷方》卷四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止瀉潤肺。主肺熱咳嗽。
用法用量 : 每服1錢,薄荷1葉,綿裹,水1盞,加生姜1片,大棗半個,煎5分,盞盛放火上,時時溫服。
注意 : 忌生冷毒物。
摘錄 : 《幼幼新書》卷十六引丁時發(fā)方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五噎,心胸不利,痰壅食少。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小麥、小豆各50粒,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五十
制法 :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 諸瘡腫,結(jié)實不散,或有膿出。
用法用量 : 先將溫漿水洗凈瘡,令軟,看有欲破處,以白丁香蝕之成,用熟針子探作孔子,用紙捻子纴藥在內(nèi)。得膿出之愈。
摘錄 : 《雞峰》卷二十二
處方 : 半夏。
制法 : 上為末,每用如豆大許。
功能主治 : 婦人血暈血迷,敗血沖心,昏悶不省人事;魘寐卒死,及為墻壁、竹木所壓,水溺、金瘡,卒致悶絕,產(chǎn)婦惡血沖心,諸暴絕證。
用法用量 : 破棺散(《得效》卷十)、散生散(《醫(yī)部全錄》卷三二八)。
各家論述 : 《本事方釋義》:半夏氣味辛溫,入足陽明。婦人產(chǎn)后瘀濁內(nèi)閉,致神識如絕,吹入鼻中而醒,以其辛能開竅也。
摘錄 : 《本事》卷十
功能主治 : 痔疾初生。
用法用量 : 先以生姜汁浴谷道,次以半夏末泡湯洗。
摘錄 : 《普濟方》卷二九六引《衛(wèi)生家寶》
功能主治 : 少陰口瘡,若聲絕不出者,是風(fēng)寒遏絕,陽氣不伸也。
用法用量 : 上同煎1盞水,作2服。
摘錄 : 《保命集》卷下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痰飲積聚,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五十一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膈氣,咽喉噎塞,飲食不下。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水1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 方出《圣惠》卷五十,名見《普濟方》卷二○四
制法 : 上打破,炒黃色,為細末。
功能主治 : 小兒嘎病,咽喉中有聲者。
用法用量 : 每服1錢,豬靨子1個,燈焰上燒熱,與藥在上,又燒3-4次,臨臥口中噙之。
摘錄 : 《醫(yī)方類聚》卷二四五引《醫(yī)林方》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卒熱毒風(fēng)腫。
用法用量 : 以水和如泥,涂之,干即再涂。
摘錄 : 《圣惠》卷六十四
處方 : 半夏2兩(湯浸7遍去滑),陳橘皮3兩(湯浸去白瓤,焙),草豆蔻2兩(去皮)。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痰飲,冷氣上沖,胸膈滿悶,吐逆,不下飲食。
用法用量 : 豆蔻湯(《圣濟總錄》卷六十四)。
摘錄 : 《圣惠》卷五十一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醋咽,胸中氣塞,食飲不下。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五十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飲食喜噎。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2個,小麥、小豆各50粒,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五十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溢飲,胸隔痰壅,頭痛嘔逆,不下飲食。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以水1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五十一
組成 : 半夏、桂枝、炙甘草。
用法 : 上藥各等分,研末,每用3~5克,開水沖服。湯劑,每用9克,水煎服。
功效 : 滌痰開結(jié),散寒止痛。
主治 : 主治咽痛,伴惡寒,氣逆,欲嘔,痰涎多,舌淡胖,苔白膩,脈弦滑。
臨床應(yīng)用 :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慢性咽炎、白血病化療性消化道反應(yīng)等病癥。1.慢性咽炎:應(yīng)用半夏散及湯加味治療寒凝痰結(jié)型慢性咽炎33例,與口服克拉霉素治療27例作對照,療程10日。以咽痛消失,咽干、咽癢、干咳減輕或消失,咽部黏膜無充血,淋巴組織恢復(fù)正常,濾泡消失為治愈標(biāo)準(zhǔn)。結(jié)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3.9%,對照組70.3%。(《陜西中醫(yī)》2014年第8期)2.白血病化療性消化道反應(yīng):為防治白血病化療性消化道反應(yīng),治療組54例于化療前30分鐘應(yīng)用半夏散神闕穴穴位敷貼,對照組55例于化療前30分鐘靜脈推注鹽酸恩丹西酮,兩組均每日1次,持續(xù)至化療結(jié)束。止嘔有效率按(完全緩解例數(shù)十部分緩解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計算。結(jié)果:治療組總有效率83.33%,對照組32.73%。(《中國中醫(yī)急癥》2013年第7期)
方解 : 章虛谷云:“少陰之脈,其直者上循喉嚨,外邪入里,陽不得伸,郁而化火,上灼咽喉,仍用辛溫開達,使邪外解,則內(nèi)火散,此推本而治之。若見咽痛而投寒涼,則反閉其邪,必致更重?!狈街邪胂男翜販焯瞪⒔Y(jié);桂枝通陽散寒;蜜炙甘草調(diào)和藥性,緩?fù)?。諸藥合用,客寒夾痰之咽喉疼痛,迎刃而解。
現(xiàn)代研究 : 臨床報道也見于治療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急性咽喉炎、少陰咽干嘔逆、慢性竇道、郁熱口疳等證屬寒凝痰結(jié)的病癥。
方歌 : 半夏散及湯方并,桂草半夏等分用,桂枝甘草證咽痛,當(dāng)知不是少陰病。
摘錄 : 漢·《傷寒論》
附子湯
古代劑量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 茯苓(三兩) 人參(二兩) 白術(shù)(四兩) 芍藥(三兩)
現(xiàn)代劑量(僅供參考)
附子(15g,炮,去皮) 茯苓(9g) 人參(6g) 白術(shù)(12g) 芍藥(9g)
麻附辛
麻黃10—15克,細辛5—10克,炮附子10—30克,水煎分三次熱服,取微汗為止。
作用:精神委靡,全身倦怠感,極度惡寒,四肢冷,脈沉細者。
現(xiàn)代應(yīng)用:
1,流行性感冒,老人或虛弱者的普通感冒。
2,竇性心動過緩,房室傳導(dǎo)阻滯,病態(tài)竇房結(jié)綜合癥。
3,暴盲,暴聾,暴啞失音,咽喉暴痛者。
4,過敏性鼻炎,上頜竇炎,支氣管哮喘,腺病毒肺炎。
5,三叉神經(jīng)痛,偏頭痛,坐骨神經(jīng)痛,牙痛,腎結(jié)石造成的腎絞痛等。6,空調(diào)病。
7,低血壓癥。
8,疲勞綜合癥。
9,關(guān)節(jié)炎。
10,蕁麻疹。
11,嗜睡癥。
當(dāng)歸四逆湯
當(dāng)歸三兩,桂枝三兩,芍藥三兩,細辛三兩,炙甘草二兩,木通三兩,紅棗25枚(劈),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日三服。
現(xiàn)代劑量(僅供參考)
當(dāng)歸(9g) 桂枝(9g,去皮) 芍藥(9g) 細辛(9g) 甘草(6g,炙) 通草(6g) 大棗(5枚,擘)
作用:手足厥寒,脈細欲絕,或腹痛或頭痛或腰痛,腿痛。
現(xiàn)代應(yīng)用:
1,雷諾氏??;
2,血栓閉塞型脈管炎;
3,凍瘡;
4,紅斑性肢痛;
5,大動脈炎(無脈癥);
6,基底動脈供血不足;
7,血管神經(jīng)性頭痛;
8,慢性蕁麻疹;9,坐骨神經(jīng)痛;
10,縮陰癥;
11,子宮脫垂,子宮附件炎;
12,慢性腹!膜炎;
13,精索靜脈曲張;
14,痛經(jīng)。
當(dāng)歸四逆加人參附子湯方
當(dāng)歸三兩,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細辛三兩,甘草二兩(炙),木通二兩,大棗25枚(劈),人參三兩,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九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日三服。
當(dāng)歸四逆加人參附子湯方是《傷寒論》桂林本所獨有,它的用法與宋本的當(dāng)歸四逆湯相同。
當(dāng)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附子湯
吳茱萸二升,生姜半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當(dāng)歸三兩,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細辛三兩,甘草二兩(炙),木通二兩,大棗25枚(劈),上十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合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當(dāng)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附子湯,主要用于當(dāng)歸四逆湯證有久寒,煩躁,嘔吐,頭痛者。
桃花湯方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篩末),干姜一兩,梗米一升,右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渣,溫服七合,納赤石脂方寸匙,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現(xiàn)代劑量(僅供參考)
赤石脂(48g,一半全用,一半篩末) 干姜(3g) 粳米(35g)
作用:桃花湯的腹痛,是喜溫喜按的,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
甘草湯
生甘草二兩,右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渣,溫服七合,日二服。
現(xiàn)代劑量:生甘草6-10克,水煎服。
現(xiàn)代運用:急性咽炎、急性喉炎、急性扁桃體炎。胃炎、胃潰瘍表現(xiàn)為痙攣性疼痛者。
桔梗湯
桔梗一兩,甘草二兩,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溫分再服。
現(xiàn)代劑量(僅供參考)
桔梗(3g) 甘草(6g
方癥:咽痛、咳吐膿痰、粘痰
現(xiàn)代應(yīng)用:1、急慢性咽炎、喉炎、扁桃體炎。
? ? ? ? ? ? ?2、肺膿腫、支氣管擴張、慢性支氣管炎、大葉性肺炎。
苦酒湯
半夏14枚(洗,破如棗核)。雞子一枚,(去黃,納上苦酒著雞子殼中),右二味,納半夏,著苦酒中,以雞子殼置刀環(huán)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渣,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劑。苦酒是醋。
現(xiàn)代劑量(僅供參考)
半夏(洗、破如棗核,12g) 雞子(1枚,去黃,內(nèi)上苦酒,著雞子殼中)
方癥:咽中傷,生瘡,不能語言,聲不出者,苦酒湯主之。
現(xiàn)代應(yīng)用:很多感冒后期出現(xiàn)的喉嚨痛,反復(fù)的喉嚨痛,
半夏散方
半夏(洗),桂枝,甘草(炙),右三味,等分,各別搗篩已,合治之,白飲和服方寸匙,日三服,若不能服散者,以水一升煮七沸,納散兩方寸匙,更煎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半夏散方,治咽中痛,脈反浮者。
現(xiàn)代應(yīng)用:
1,急慢性咽炎,咽喉炎,扁桃體及周圍炎;
2,聲帶小結(jié);
3,感冒所致的聲帶水腫等。
白通湯
蔥白四莖,干姜一兩,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分溫再服。
白通湯,主治少陰病,下利。
白通加豬膽汁湯
蔥白四莖,干姜一兩,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人尿五合,豬膽汁一合,右五味,以水三升,先煮三物,取一升,去渣,納人尿豬膽汁和令相得,分溫再服,若無膽汁亦可用。
現(xiàn)代劑量(僅供參考)
蔥白(4莖) 干姜(3g) 附子(10g,生,去皮) 人尿(20g) 豬膽汁(4g)
白通湯治少陰寒,陽虛下利非等閑。蔥白四莖姜附一,加入膽尿治嘔煩?!獎⒍芍?br>真武湯
茯苓三兩,白術(shù)二兩,芍藥三兩,生姜三兩(切),炮附子一枚,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七合,日三服。
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細辛干姜各一兩;若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一兩;若下利者,去芍藥,加干姜二兩;若嘔者,去附子加重姜足前成半斤。
現(xiàn)代劑量(僅供參考)
茯苓 芍藥 生姜(切)(各9g) 白術(shù)(6g) 附子(9g,炮,去皮)
主治:全身倦怠感,四肢冷,體力下降,脈沉弱或浮弱,或發(fā)熱,或頭眩,或腹痛,或腹瀉,或心悸,或小便不利等。
現(xiàn)代應(yīng)用:
1,遷延性感冒;
2,慢性胃腸炎;
3,闌尾炎;
4,低血壓;
5,慢性腎炎,腎病綜合癥;
6,胃下垂;
7,前列腺增生癥,遺尿癥;
8,充血性心力衰竭;
9,中風(fēng)后遺癥;
10,老年性瘙癢癥;
11,過敏性腸征候群;
12,坐骨神經(jīng)痛;
13,慢性盆腔炎;
14,癔病性癱瘓;
15,術(shù)后尿閉癥。
通脈四逆湯
甘草二兩(炙),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干姜三兩,人參二兩,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渣,分溫再服。
現(xiàn)代劑量(僅供參考)
甘草(6g,炙) 附子(20g,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9g,強人可12g
面色赤者,加蔥九莖;腹中痛者,去蔥加芍藥二兩;嘔者,加生姜二兩;咽痛者,去芍藥,加桔梗一兩;利止脈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參二兩。
四逆散
柴胡,芍藥,枳實(破),甘草(炙)各十分,搗篩白飲和服,方寸匙,日三服。
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拆);瀉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渣,以散三方寸匙內(nèi)湯中,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
現(xiàn)代劑量(僅供參考)
甘草(7.5g,炙) 枳實(7.5g,炙) 柴胡(7.5g) 芍藥(7.5g)
四逆散主治:
胸肋,腹部等疼痛,緊張,脹滿,或四逆者。
現(xiàn)代應(yīng)用:
1,慢性腹膜炎,粘連性腸梗阻;
2,膽囊炎,膽石癥,膽道蛔蟲癥;3,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壅積癥;
4,過敏性腸炎,痢疾,闌尾炎;
5,泌尿性結(jié)石;6,痛經(jīng),經(jīng)前緊張綜合癥;
7,神經(jīng)性官能癥;
8,遺尿,尿失禁;
9,心因性陽痿,睪丸炎;
10,肋間神經(jīng)痛,非化膿性肋軟骨炎;
11鼻竇炎;
12,胃下垂,子宮下垂;
13,習(xí)慣性便秘。
豬苓湯
豬苓一兩(去皮),茯苓一兩(去皮),澤瀉一兩,滑石一兩,阿膠一兩,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物,取二升,去渣,納膠烊盡,溫服七合。
現(xiàn)代劑量(僅供參考)
豬苓(去皮) 茯苓 澤瀉 阿膠 滑石(碎)(各3g)
豬苓湯主治:
小便不利,淋漓澀痛,心煩不得眠,舌質(zhì)紅,脈浮。
現(xiàn)代應(yīng)用:
1,膀胱炎,尿道炎,淋病,腎結(jié)核,急慢性腎盂腎炎等必尿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
2,乳糜尿,泌尿系結(jié)石;
3,急性腸炎,痢疾,五更瀉,直腸潰瘍,慢性潰瘍性結(jié)腸炎;
4,濕熱黃疸,口渴溺赤;
5,肝硬化腹水;6,失眠。
半夏,中藥名。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的干燥塊莖。
夏、秋二季采挖,洗凈,除去外皮和須根,曬干。東北、華北以及長江流域諸地均有分布。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jié)的功效。
用于濕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飲眩悸,風(fēng)痰眩暈,痰厥頭痛,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外治癰腫痰核。
相關(guān)配伍
1、治濕痰喘急,止心痛:半夏不拘多少,香油炒,為末,粥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姜湯下。(《丹溪心法》)
2、治諸嘔吐,谷不得下者:半夏一升,生姜半斤。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金匱要略》小半夏湯)
3、治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眩悸者: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茯苓三兩。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溫再服。(《金匱要略》小半夏加茯苓湯)
4、治少陰病,咽中痛:半夏(洗)、桂枝(去皮)、甘草(炙)。上三味等分,各別搗篩已,合治之,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服散者,以水一升,煎七沸,納散兩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傷寒論》半夏散及湯)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93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半夏撥刀
下一篇: 半夏曲芽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