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膿瘍,古謂肝癰。多因忿怒抑郁,木失條達,肝火內(nèi)生,肝膽不和;嗜食高深厚味,醇酒炙搏;或痢后腸受阻,運化失常,濕痰內(nèi)郁,燥結(jié)肝膽之??;或用力過猛,閃挫跌仆,以致氣機失暢等致氣滯血瘓,痰濕一交一阻,郁積成痛所致。發(fā)病或急或緩、惡寒發(fā)一熱或無全身癥狀,期門一穴一初起隱痛,繼而脹痛{增劇,脅肋膨滿,肝臟腫大,表皮攣急,局部腫塊皮色或白或紫紅,進而中軟成膿。或伴有面目發(fā)黃,形體消瘦,一精一神萎頹,口苦納呆,時時汗出,或咬嗽,舌苦由白轉(zhuǎn)黃,脈弦滑轉(zhuǎn)數(shù)。
1 .華佗治肝癰神方加味治肝膿瘍
[方劑] 當歸、生甘草、柴一胡一、龍膽草各10克,金銀花60-100克,連翹、蒲公英、白芍、茵陳各30克,梔子15克。
[制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治肝膿瘍神效。
[驗證] 張x 、,男,2歲,反復寒戰(zhàn)高熱,右脅疼痛10余天,伴口苦口臭,食欲不振,大便秘結(jié),小一便短赤。體一溫一39.8℃ ,肝區(qū)叩擊痛(+ + + ) ,肝肋下4厘米,壓痛明顯。超聲波檢查見右腋前線第8肋間至腋中線第9肋間,可見一液平段。糞檢3次;未發(fā)現(xiàn)阿米巴原蟲。診斷為肝膿瘍。經(jīng)用青、鏈霉素及紅、氯霉素等治療,未見好轉(zhuǎn),而求治于中醫(yī)。來診時舌質(zhì)紅赤、苔,黃厚膩,脈弦數(shù)。此為肝膽濕一熱,結(jié)毒成癰,乃用上方治之,3劑后熱退,右脅痛減輕;再進3劑,超聲波檢查液平段已消失。再以上方去梔子、龍膽草、加沙參、麥冬調(diào)治l周痊愈。隨訪1年未見復發(fā)。
針灸培訓【中文名】仙鶴草(《偽藥條辨》)【類別】全草類【異名】龍牙草、施州龍牙草(《本草圖經(jīng)》),瓜香草(《救荒本草》),黃龍尾(《滇南本草》),鐵胡蜂、金頂龍芽(《百草鏡》),老鸛嘴、子母草、毛腳茵(《植物名實圖考》),黃龍牙、草龍牙、地椒、黃花草、蛇疙瘩(亨利氏《中國植物名錄》),龍頭草、寸八節(jié)(《分類草藥性》),過路黃、毛腳雞(《天寶本草》),杰里花、線麻子花(《植物名匯》),脫力草(《滇南本草圖譜》),刀口藥、大毛藥(《貴州民間方藥集》),地仙草(《東北藥植志》),蛇倒退(《滇南本草》整理本),路邊雞、毛將軍、雞爪沙、路邊黃、五蹄風、牛頭草(《湖南藥物志》),瀉痢草、黃花仔、異風頸草(《閩東草藥》),子不離母、父子草、毛雞草(《江西民間草藥驗方》),群蘭敗毒草(山東),狼牙草(遼寧)?!緛碓础繛樗N薇科植物龍芽草的全草。【植物形態(tài)】龍芽草(《救荒本草》) 多年生草本,高50~120厘米。莖直立,全體被白色長柔毛,有時散生短柔毛,上部分枝。單數(shù)羽狀復葉,互生,有柄:托葉2枚,斜卵形,有深裂齒,被長柔毛;小葉片3~9,長橢圓形或橢圓形,長1~6厘米,寬0.6~3厘米,先端銳尖,墓部楔形,有時稍斜,邊緣銳鋸齒,兩面均被柔毛,具多數(shù)黃色腺點;頂端及中部的葉較大,其間夾雜數(shù)對小形葉片。總狀花序頂生和腋生,窄細,長10~20厘米;花有短梗,基部有2枚三叉形苞片;花萼簡狀,先端5裂,裂片倒卵形,密被鉤刺;花瓣5,黃色,倒卵形,先端微凹;雄蕊10枚或更多;花柱2,柱頭頭狀。瘦果,包于具鉤的宿存花萼內(nèi)?;ㄆ?~9月。果期9~10月。生于荒地、山坡、路旁、草地。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分布。本植物的根(龍牙草根)、帶不定芽的根莖(仙鶴草根芽)均供藥用,各詳專條?!静杉肯?、秋間,在枝葉茂盛未開花時,割取全草,除凈泥土,曬干.【藥材】干燥的全草,莖基部木質(zhì)化,淡棕褐色至紫紅色,徑4~6毫米,光滑無毛,莖節(jié)明顯,上疏下密,有時有殘存托葉;上部莖綠褐色,或淡黃棕色,被白色柔毛,葉灰綠色,皺縮卷曲。偶見花枝或果枝。氣微,味微苦澀。以梗紫紅色、枝嫩、葉完整者為佳。主產(chǎn)浙江、江蘇、湖北。此外,安徽、福建、廣東、河北、山東、湖南、云南等地亦產(chǎn)。此外,尚有同屬植物鈍齒龍芽草(東北)、絨毛龍芽草、疏毛龍芽草、朝鮮龍芽草(東北)、多齒龍芽草(東北大興安嶺)、亞洲龍芽草(又名新疆龍芽草)等亦同等人藥?!净瘜W成分】全草含仙鶴草素、仙鶴草內(nèi)酯、鞣質(zhì)(為焦性兒茶酚鞣質(zhì)、沒食子鞣質(zhì)等)、甾醇、有機酸、酚性成分、皂甙等。根含鞣質(zhì)8.9%,莖含鞣質(zhì)6.5%,葉含鞣質(zhì)16.4%。莖、葉還含木犀草素-7-β-葡萄糖甙和芹菜素-7-β-葡萄糖甙?!九谥啤砍ルs質(zhì)殘根,洗凈,潤透,切斷,曬干?!拘晕丁靠嘈粒?。①《履巉巖本草》:味辛澀,溫,無毒。②《滇南本草》:性微溫,味苦澀。③《生草藥性備要》:味甜,性平?!練w經(jīng)】入肺、肝、脾經(jīng)?!竟τ弥髦?仙鶴草的功效】止血,健胃。治咯血,吐血,尿血,便血,赤白痢疾,崩漏帶下,勞傷脫力,癰腫,跌打、創(chuàng)傷出血。①《履巉巖本草》:葉:治瘡癬。②《滇南本草》:治婦人月經(jīng)或前或后,赤白帶下,面寒腹痛,日久赤白血痢。③《生草藥性備要》:理跌打傷,止血,散瘡毒。④《百草鏡》:下氣活血,理百病,散痞滿;跌撲吐血,血崩,痢,腸風下血。⑤《植物名實圖考》:治風痰腰痛。⑥《偽藥條辨》:治瘰疬。⑦《現(xiàn)代實用中藥》:為強壯性收斂止血劑,兼有強心作用。適用于肺病咯血,腸出血,胃潰瘍出血,子宮出血,齒科出血,痔血,肝膿瘍等癥?!居梅ㄅc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鮮者0.5~1兩),搗汁或入散劑。外用:搗敷。
目錄1拼音2概述3診斷4治療措施5病因?qū)W6臨床表現(xiàn)7鑒別診斷附:1治療細菌性肝膿腫的中成藥 1拼音 xì jūn xìng gān nóng zhǒng
2概述 細菌性肝膿腫是指化膿性細菌侵入肝臟,造成局部肝組織炎癥,壞死液化、膿液積聚而形成的膿腫。膿腫常為多發(fā)性,單發(fā)性者并非少見;右肝多于左肝;雙側(cè)受累者亦常有所見。膿腫大小不一。部分可遷延成慢性肝膿腫。 細菌性肝膿腫以農(nóng)村地區(qū)為多見,與不衛(wèi)生的生活習慣有關。
常見的致病菌為大腸桿菌、副大腸桿菌、厭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鏈球菌;一般為多種細菌混合感染。細菌侵入肝臟途徑有:(1)膽道系統(tǒng):這是最主要途徑,常因結(jié)石或膽道蛔蟲造成化膿性膽管炎,膿性膽汁沿膽管上行感染導致肝膿腫。(2)血行感染:全身任何部位感染致細菌隨血循環(huán)進入肝臟。(3)淋巴系統(tǒng):鄰近臟器感染,細菌經(jīng)淋巴回流入肝。當然細菌入肝能否引起肝膿腫,不但取決于細菌數(shù)量、毒力,還要取決于人體抵抗力和肝臟局部情況。
隨著診療水平提高,目前對該病的治療效果非常令人滿意。
3診斷 超聲顯像對肝膿腫的診斷、定位與動態(tài)觀察有重要價值,并可了解膿腫數(shù)。一旦膿腫形成,出現(xiàn)液化,超聲常示邊界不清的液性占位。但尚未液化的膿腫與小于2cm者超聲難以一次確診,而有待多次復測。
診斷一般并不困難,凡有化膿性疾病者,突然出現(xiàn)明顯寒戰(zhàn)高熱,肝區(qū)疼痛伴叩壓痛,肝腫大,白細胞增高提示細菌性感染者,應考慮細菌性肝膿腫。如超聲示邊界不清的液性占位,診斷已可成立。如超聲導引下經(jīng)皮肝穿刺獲得膿液則可確診,膿液尚可培養(yǎng)以指導治療。
4治療措施 根據(jù)國內(nèi)材料,細菌性肝膿腫經(jīng)各種方法治療的死亡率約為:單純抗菌藥物治療者20%左右,抗菌藥物合并穿刺抽膿或切開引流者15%左右。但多發(fā)膿腫死亡率顯著高于單個膿腫。本病應視為全身性病變加以治療,其要點:①結(jié)合原發(fā)感染灶的分析,選用合適抗菌藥物,獲細菌培養(yǎng)結(jié)果后加以調(diào)整。②十分重視全身性支持療法。③適當配合中藥治療。④對已液化成熟的膿腫,小而多發(fā)者宜單純藥物治療,單個較大或其中有較大的膿腫者,可在超聲指引下反復穿刺抽膿,膿腔內(nèi)注入抗菌藥物?;蚪?jīng)皮穿刺置入導管作引流。⑤在目前已有較好的抗菌藥物與較準確的超聲定位條件下,外科切開引流術(shù)已較少用。但對全身毒性癥狀嚴重、膿腫較大且有穿破危險者,或鄰近多個膿腫而穿刺不能達到充分引流者,或藥物治療未能控制其迅速發(fā)展者,可酌情作切開引流。⑥原發(fā)化膿灶的相應治療。
抗菌藥物可首先針對大腸桿菌、鏈球菌與葡萄球菌,待細菌培養(yǎng)有結(jié)果后再選用合適藥物。通??晒┻x用的抗菌物有氨基糖甙類藥物、先鋒霉素、林可霉素、卡那霉素、氨芐青霉素、羧芐青霉素、滅滴靈等。全身性支持必要時可小量多次輸血。中藥治療宜辨證論治,對重癥者宜清熱解毒與扶正兼顧。
超聲指引下穿刺抽膿關鍵在于準確定位,穿刺點應避免進入胸腔,穿刺針粗細適度;有時可經(jīng)皮穿置入硅膠管或塑料管作持續(xù)引流。
切開引流目前多經(jīng)腹進行,通常取右肋緣下斜切口,在嚴密保護腹腔與臟器條件下切開膿腔,迅速吸凈膿液,以有側(cè)孔的乳膠管作引流,有時可將一小塑料管扎附于膠管,以便術(shù)后由此注入抗菌藥物。對右肝后方膿肝,亦可經(jīng)腹膜外途徑作切開引流,通常由右側(cè)第十二肋床切口進入,在腹膜外以手指經(jīng)右腎上極的腹膜后間隙進入膿腔,此法目前已少用。慢性局限性肝膿瘍久治愈亦可手術(shù)切除。
5病因?qū)W 感染來源、途徑與病原 : 全身各部化膿性感染,尤其腹腔內(nèi)感染,可通過下述途徑進入肝臟:①膽道:據(jù)報道,約22~52%細菌性肝膿腫來自膽道炎癥,包括膽石、膽囊炎、膽道蛔蟲、其他原因所致膽管狹窄與阻塞等。②門靜脈:所有腹腔內(nèi)、胃腸道的感染均可通過門靜脈進入肝臟。過去細菌性肝膿腫最常見來源為化膿性闌尾炎,可占30~50%,近年已被膽道感染所取代。其他還有潰瘍病、憩室炎、潰瘍性結(jié)腸炎、大腸癌伴感染、痔核感染等。③肝動脈:全身性或其他全身各部化膿性疾病,如敗血癥、化膿性骨髓炎、癰癤、亞急性細菌性心內(nèi)膜炎、呼吸道感染等均可通過肝動脈進入肝臟。這種途徑約占細菌性肝膿腫的10%左右。④鄰近組織器官化膿性炎癥的直接蔓延:包括膽囊、右腎、潰瘍病穿孔、胰腺、膈下膿腫等。⑤其他尚有創(chuàng)傷、異物等所引起者,亦有來源不明者。膿液培養(yǎng)提示,革蘭氏陰性菌多干革蘭氏陽性菌,常見者為大腸桿菌、鏈球菌和葡萄球菌。其他如副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產(chǎn)氣桿菌、傷寒桿菌、霉菌等均曾有報道?;旌细腥径嘤趩我患毦腥尽<毦愿文撃[可多發(fā)或單發(fā),以多發(fā)常見,但右肝遠多左肝。機體抵抗力減弱也是本病發(fā)病的重要內(nèi)因。
6臨床表現(xiàn) 由于肝臟血供豐富,一旦發(fā)生化膿性感染,可迅速導致明顯的全身癥狀,并在短期內(nèi)明顯加重。臨床常見先有某些先驅(qū)化膿性感染,如膽道炎癥、化膿性闌尾炎,繼而寒戰(zhàn)高熱、肝區(qū)疼痛、肝迅速腫大、白細胞增高,并伴乏力、納差、惡心、嘔吐重者出現(xiàn)全身膿毒癥狀。肝痛乃較有定位價值的癥狀,大多由于肝臟迅速腫大、肝包膜膨脹,故鈍痛較多,呈持續(xù)性;但亦有表現(xiàn)為脹痛、灼痛、跳痛、甚或絞痛者;如膿腫 *** 右膈可出現(xiàn)右肩、背痛。發(fā)熱常為馳張型中等偏高,多伴寒戰(zhàn)出汗但亦有15%左右無發(fā)熱。多發(fā)性膿腫癥狀常明顯重于單個膿腫。重癥病人可出現(xiàn)黃疸。肝膿腫尚可穿破進入鄰近腔隙導致胸腔或肺部感染、膈下膿腫、腹膜炎、盆腔膿腫等。如就診時已出現(xiàn)并發(fā)癥?;煜\斷。右肝上部膿肝出現(xiàn)右側(cè)胸腔反應性積液者并不不見。
細菌性肝膿腫體征有:重病容,可有輕度黃疸,肝腫大并有壓痛或叩痛,如膿腫位于上方則示肝上界抬高,或有右側(cè)胸腔積液征,肝膿腫部位局部皮膚可有凹陷性水腫,甚或局部隆起?;灴梢姲准毎@著增高,中性比例達90%左右,甚者出現(xiàn)左移。
7鑒別診斷 鑒別診斷要點:①阿米巴性肝膿腫:常有阿米巴痢疾史;起病較慢,病程較長,病情較輕,少見明顯毒血癥;膿液似巧克力,一般無細菌,但??梢姲⒚装妥甜B(yǎng)體;大便亦可查出阿米巴滋養(yǎng)體;抗阿米巴治療有效。②右膈下膿瘍:常有潰瘍病穿孔、闌尾穿孔等腹膜炎史,或腹部手術(shù)后,通常全身癥狀略輕于細菌性肝膿腫,仔細的超聲顯像當不難鑒別肝內(nèi)抑或肝外膿腫。③肝內(nèi)膽管結(jié)石合并感染:頗難鑒別,但通常臨床癥狀較輕,超聲檢查常有助于肝內(nèi)結(jié)石的診斷。④伴癌性高熱的肝癌:早期細菌性肝膿腫尚未完全液化者有時需與伴癌性高熱的肝癌作鑒別,而伴癌性高熱的肝癌有癌壞死液化者又需與單個細菌性肝膿腫鑒別。通常肝癌引起癌熱多無寒戰(zhàn),肝局部多無明顯炎癥表現(xiàn)(如凹陷水腫、明顯壓痛),白細胞值雖可增高但中性不顯著增高;常有肝炎、肝硬化背景;70%病人甲胎蛋白(AFP)高于正常值;超聲可見有明顯邊界、有包膜的實質(zhì)性占位;其他定位診斷方法亦有助鑒別。右下肺炎亦可出現(xiàn)與肝膿腫相似癥狀,但通過胸部X線與肝超聲檢查不難鑒別。
治療細菌性肝膿腫的中成藥 烏梅丸
不少人想服用中藥養(yǎng)肝護肝,卻不知道對肝臟有益的中藥有哪些,胡亂食用不養(yǎng)肝反而傷肝。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補肝的中藥方子相關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補肝的中藥方子
枸杞子
〔害〕雖為益陰除熱之要藥,若脾胃虛弱,時泄瀉者勿入。須先理脾胃,俟瀉止用之。
須同山藥、蓮肉、車前、茯苓相兼,則無潤腸之患。故云,脾滑者勿用。
〔利〕甘微溫,滋肝益腎,填精堅骨,助陽,養(yǎng)營,補虛勞,強筋、明目、除煩、止渴、利大小腸,故又為溫大腸猛將。
〔修治〕九月采子,酒潤一夜,搗爛入藥?;蛴锰俊R愿手莺游魉a(chǎn),紅潤少核者佳。
烏梅
〔害〕病有當發(fā)表者,大忌酸收,誤食必為害非淺,食梅則津液泄者,水生木也。津液泄則傷腎,腎屬水,外為齒,故多食損齒傷筋,蝕脾胃,令人發(fā)膈上痰熱。
〔利〕酸澀而溫,補肝膽,入肺脾血分,定久嗽,定渴,斂肺之勛,止血痢,澀腸之力。
清音去痰涎,安蛔理痰熱,消酒毒,蝕惡肉。疽愈后,有肉突起,烏梅燒敷。一日減半,二日而平,真奇方也。肝以酸為瀉,而又以本味,為補肝膽猛將。
〔修治〕去核微炒,或蒸熟。
白梅
〔害〕按《素問》云∶味過于酸,肝氣以津。又云∶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雖能生津泄肝,然酸味斂束,違其所喜也,不宜多食。齒痛及病當發(fā)散者,咸忌之。
〔利〕烏梅白梅,所主諸病皆取其酸收之義,功用略同。牙閉擦齦,涎出便開,刀傷出血,研敷即止。
〔修治〕青梅熏黑為烏梅,鹽煮為白梅,亦曰霜梅。安吉者肉濃多脂最佳。五月采實,火干,過食而齒 ,嚼胡桃肉解之。
熟者笮汁曬干,收為梅醬,夏月渴,調(diào)水飲之。
山茱萸肉
〔害〕凡命門火熾,強陽不痿者忌之。膀胱熱結(jié),小便不利者,法當清利,此藥味酸,主斂,不宜用。陰虛濕熱,不宜用。即用當與黃柏同加,惡桔梗、防風、防己。
〔利〕酸澀微溫,固精秘氣,補肝、膽、腎,強陰助陽事,暖腰膝,縮小便,閉遺泄。
還耳聰而已其響。調(diào)月事而節(jié)過多。蓼實為使。
〔修治〕五月采實陰干,以酒潤去核,緩火熬干方用,核能滑精不可服。
菟絲子
〔害〕其性溫燥偏補,凝正陽之氣,能助人筋脈。腎家多火,強陽不痿,大便燥結(jié)者忌之。
〔利〕甘辛溫,入肝、腎、脾,續(xù)絕傷,益氣力,強陰莖,堅筋骨。溺有余瀝,寒精自出,勞損口苦渴,煎湯任意飲之。寒血為積,為調(diào)元上品,得酒良,山藥松枝為使。
〔修治〕九月采實曝干,凡用以溫水淘去沙,酒浸一宿,曝干搗之,不盡者再浸搗,須臾悉作餅,焙干用。
何首烏
〔害〕此為益血之物,相惡與萊菔同食,令人須發(fā)早白。忌與附子、仙茅、姜、桂等諸燥熱藥同用,若犯鐵器損人。
〔利〕苦甘澀微溫,入肝腎,收精氣,補真陰,強筋益髓,壯陽事,為滋補良藥。養(yǎng)血祛風,虛勞瘦、痿弱、瘰 ,補肝,瘧家要藥,補益肝腎,調(diào)和氣血,澀氣化虛痰。白云苓為使。
〔修治〕秋冬取根,大者如拳,竹刀刮皮,米泔浸一夜,切片,用黑大豆拌蒸曬干,如此九蒸九曬乃用?;蛏?。
沙苑蒺藜
〔害〕性能固精,若陽道數(shù)舉,媾精難出者勿服,反成淋濁。
〔利〕甘溫,補腎益肝,強陰益精,虛勞腰痛,遺精帶下。
〔修治〕以酒拌蒸,或鹽水炒用。今肆中所賣者,俱是花草子,真者絕無。出潼關,狀如腎子帶綠色。
鱉甲
〔害〕其性陰寒,肝虛無熱者忌用。鱉肉涼血補陰,陰冷而難消,脾虛者大忌。惡礬石,忌莧菜、雞子。
〔利〕咸寒平屬陰,色青入肝,補陰退熱而散結(jié),治厥陰血分之病。勞瘦骨蒸寒熱溫瘧母,及經(jīng)阻難產(chǎn),腸癰瘡腫,驚癇斑痘,元氣虛羸,邪陷中焦,鱉甲能益陰熱。鱉色青治皆肝癥,龜色黑,主治皆腎癥。同歸補陰,實有分別。龜板以自敗,大者為佳。鱉肉涼血補陰,亦治瘧痢,加生姜砂糖,煮作羹食,名鱉糖湯。鱉血如用柴胡加入數(shù)匙,而不過表。
〔修治〕色綠,九肋九重七雨者為上。醋炙或酒炙黃,或生用。刮白,除其腥氣,恐有倒胃之弊。治勞,童便炙亦可,熬膏良。
龍骨
〔害〕其性澀而收斂,凡泄利腸 ,及女子漏下、崩中、溺血等癥,皆血熱積滯而為患,法當通利疏泄,不可便用止?jié)畡?,恐積滯瘀血在內(nèi),反能為害。惟久病虛脫者,不在所忌。
畏石羔、川椒、魚腥及鐵器。
〔利〕甘澀平,入心、腎、肝、大腸經(jīng),能收斂浮越之正氣,澀腸益腎固精,安魂鎮(zhèn)驚,辟邪解毒,治多夢紛紜,斂汗收脫,縮小便,生肌肉,得人參、牛黃良。
〔修治〕查近世之修治方法,但 赤為粉。亦有生用者,或酒浸一宿,焙干研粉,水飛三次用。如急用以酒煮焙干,或云凡入藥須水飛曬干,每斤用黑豆一斗,蒸一伏時曬干用,否則著人腸胃,晚年作熱也。
龍齒
尤能定驚,鎮(zhèn)心安魂。龍潛藏于水,氣入腎藏中。骨主腎病,故又益腎也。肝藏魂,能變化,魂飛不定者,治之以龍齒。
金毛狗脊
〔害〕其性溫燥,腎虛有熱,小水不利,或短澀赤黃,口苦舌干,皆忌之。惡敗醬莎草。
〔利〕苦平,入肝腎二經(jīng),強筋壯骨,治男子腰腳軟疼,女人關節(jié)不利,萆 為使。毛名金毛獅子,止金瘡血出良。
〔修治〕二八月采根曝干,火燎去須,切細。子,酒浸一夜,蒸三時取出曬干用,一名扶筋。
川續(xù)斷
〔害〕禁與苦寒藥同用,以治血病,及與大辛熱藥用于胎前。另有一種草茅根,形如續(xù)斷,誤服令人筋軟,惡雷丸。
〔利〕味苦辛微溫,補肝腎,通血脈,理筋骨,主勞傷,暖子宮,縮小便,止遺泄,破瘀血,腰痛、胎漏、崩帶、腸風、血痢痔毒,又主金瘡折跌,止痛生肌,癰腫宜收,胎產(chǎn)莫缺。
地黃為使。
〔修治〕川產(chǎn)良,狀如雞腳,皮黃皺節(jié),節(jié)斷者真。七八月采根,去向里硬筋,酒浸伏時,焙干入藥。
冬瓜子
瓜一名白瓜
〔害〕瓜性冷利,凡臟府有熱者宜之。冷者食之瘦人,若虛寒腎冷,久病滑泄者勿食,令人反胃,須起霜食之,乃佳。
〔利〕甘平,補肝明目,清肺潤痰。瓜,其性寒瀉熱,甘益脾,利二便,止消渴,消水腫,散熱毒癰腫。皮,甘寒益脾,以皮行皮,故通二便,能消水腫,瀉熱毒,止消渴。葉,治消渴、瘧疾、寒熱。
〔修治〕七八月采,待霜降后取之,收藏彌年,可作菜,果入藥。漆、麝香及糯米觸之,必爛。其子在瓤中成列、剖取去瓤,曝干用。凡藥中所用瓜子,皆冬瓜子也。
雞
〔害〕性熱動風,凡熱病初愈,癰疽未潰,素有風痰人,咸忌之。年久老雞,腦有大毒,食之能發(fā)疔。中其毒發(fā)疔者,以玉樞丹解之。冠血性溫,痘瘡虛寒者得之,固可資其起發(fā),倘因血熱而干枯焦黑者,誤用能更轉(zhuǎn)劇。世人屢用冠血、桑蠹蟲發(fā)痘,而不分寒熱者,誤也。
雞有五色。黑雞白首者,六指者,四距者,雞死足不伸者,閹雞能啼者,并不宜食,食之害人。
〔利〕甘溫,屬巽屬木,補虛溫中動風,煮汁性滑而濡。烏骨雞,甘平屬水,能益肝腎,退熱補虛,治肝腎血分之病。
雞冠居清高之分,其血乃精華所聚。雄而丹者屬陽,故治中惡驚忤,熱血瀝口涂吹鼻,本乎天者親上,故涂口眼 斜。
雞子甘平,鎮(zhèn)心安五臟,益氣補血,散熱定驚,止嗽止痢,多食令人滯悶。
哺雞蛋殼,主傷寒勞復,研敷下疳,麻油調(diào)搽痘毒神效。
鳳凰衣,主久咳結(jié)氣失音。雞屎白微寒,下氣消積,通利大小便。內(nèi)經(jīng)用治蠱脹,合米炒治癥,醋和涂蚯蚓蜈蚣咬毒。
雞肫皮,一名雞內(nèi)金,一名 (音皮鴟),甘平性澀,雞之脾也。消水殺蟲,除熱止煩,通小腸膀胱,治瀉痢,便數(shù),遺溺,溺血,崩帶,腸風,膈消,反胃,小兒食瘧。男用雌,女用雄。
雞腸治遺溺,小便數(shù)不禁。
雞肝治肝虛目暗,治氣噎食不消。
四月勿食抱雞肉,令人作癰成漏,男女虛乏。小兒五歲以下,食雞生蛔。雞肉不可合胡蒜、芥李、犬肝、犬腎及兔食之,恐泄痢。同魚汁食成心瘕,同鯉魚食成癰癤,同獺肉食成遁口,同生蔥食成蟲痔,同糯米食生蛔。
〔修治〕雞雖屬木,分而配之,則丹雄雞得離火陽明之象,白雄雞得庚金太白之象,故辟邪惡者宜之。烏雄雞屬木,烏雌雞屬水,故胎產(chǎn)宜之。黃雌雞屬土,故脾胃宜之。而烏骨者,又得水木之精氣,故虛熱者宜之。反毛雞治反胃,各從其類也。
牛筋
〔害〕老病及自死牛,食之損人。
〔利〕甘溫,補肝,強筋,益氣力,續(xù)絕傷,鹿筋同功。
〔修治〕臘月收采,風干用,鮮者力勝。
羊肝
〔害〕羊食毒草,凡瘡家及痼疾者食之即發(fā),宜忌之。反半夏、菖蒲。
〔利〕色青,補肝而明目。膽,苦寒,點風淚眼,赤障白翳。羊肉熱屬火,補虛勞益氣力。
壯陽道,開胃,健力,強陰,通氣,發(fā)瘡。肺,通肺氣,止咳嗽,利小便;腎,益精助陽。
,除翻胃;角,明目殺蟲;血,主產(chǎn)后血運悶絕,生飲一杯即活。中金銀、丹石、砒硫一切諸毒,生飲即解也。
〔修治〕以竹刀切片用,忌銅器及醋。
吐鐵
〔害〕海味咸寒,中寒者忌。
〔利〕甘酸咸寒,補肝腎,益精髓,明耳目。
〔修治〕產(chǎn)寧波鄞縣南田者,大而多脂,為第一。為海錯上品,一名麥螺,一名梅螺,用鹽鹵腌,或用甜酒釀,可帶出遠,不入煎劑。閩中者,肉 無脂膏,不中食。
血余膠
〔害〕發(fā)灰走血分而帶散,其主諸血證者,是血見灰則止,乃治標之義。若仗其補益,未必能也。經(jīng)熬 成末后,氣味不佳,胃弱者勿服。
〔利〕苦溫平,入肝腎,兼補陰消瘀,能去心竅之血。治諸血病,吐衄血痢,血淋崩帶。
父發(fā)與蛋黃同煎,治小兒驚熱。已發(fā)與川椒共 ,令本體烏頭,胎發(fā)尤良。入芎歸湯,宜用婦人頭發(fā),產(chǎn)婦本發(fā)尤妙。
〔修治〕將發(fā)以皂莢水洗凈入罐固 存性。
五加皮
〔害〕下部無風寒濕邪而有火,及肝腎虛而有火者,勿服。惡元參、蛇皮。
〔利〕辛,順氣而化痰;苦,堅腎而益精;溫,祛風而勝濕。療筋骨之拘攣,逐皮膚之瘀血,治陰痿囊濕,女子陰癢,明目縮便,愈瘡療疝,釀尤良,遠志為使。
〔修治〕十月采根,剝皮陰干,煮根莖釀酒飲益人。
海螵蛸
一名烏賊骨
〔害〕氣味咸溫,血病多熱者勿服,惡附子、白芨、白蘞。
〔利〕咸走血,溫和血,入肝腎血分,通血脈,去寒濕,治血枯,止腸風崩漏,澀久虛瀉痢,腹痛環(huán)臍,陰蝕腫痛。肉,酸平,益氣強志,通月經(jīng)。
〔修治〕出東海,亦名墨魚。取骨魚鹵浸,炙黃或漂淡用。
桑寄生
〔害〕雜樹上者,氣性不同,恐反有害。
寇宗 云∶向有求此于吳中諸邑,采不得,以他木寄生服之,逾月而斃,可不慎哉。
〔利〕苦,堅腎,助筋骨,而固齒長發(fā);甘,益血,止崩漏,而下乳安胎,舒筋絡而利關節(jié),和血脈而除痹痛。
〔修治〕三月采根枝莖葉,銅刀細切,陰干用,勿見火。
紫石英
〔害〕石藥終燥,只可暫用。婦人絕孕,由陰虛火旺,不能攝受精氣者,忌用。
〔利〕甘辛溫、潤以去燥回枯,重以鎮(zhèn)寧心神,養(yǎng)肝血不足,血海虛,不孕者宜之,暖子宮之要藥。白石英甘辛微溫,潤以去燥,利小便、實大腸、治肺痿、吐膿、咳逆、上氣。十劑曰∶潤可去燥枯,二英之屬是也。潤藥頗多,而徐之才取二紫白石英為潤劑,存其意可也。石英五色,各入五臟。俱畏附子、惡黃連。
〔修治〕紫石英色淡,瑩徹五棱,火 醋淬七次,研末水飛,白石英如水晶者良。
對肝臟有益的中藥
1、西洋參
西洋參,味甘、微苦,性涼,功能是補氣養(yǎng)陰、清虛火、生津止渴。用于氣虛陰虧、內(nèi)熱、咳喘痰血、虛熱煩倦、口燥咽干等。肺陰不足之咳嗽喘促,胃燥津傷的咽干口渴,最適宜用之?,F(xiàn)代研究表明,西洋參具有護肝、增強免疫力、調(diào)節(jié)胰島素的分泌以及助消化作用。因此,肝病、腫瘤病、糖尿病、慢性胃病和腸胃虛弱患者,均可服食。
花旗參的首選吃法是用來泡水,直接泡水喝完后將花旗參也吃掉。第二就是用來熬湯。如果覺得不方便的話,可以將花旗參切成片,隨身帶,取兩片含于口中即可。
2、黨參
黨參用于肝病的治療,主要配合黃芪、白術(shù),可治氣虛血虧、脾虛濕盛。黨參有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之功。脾胃虛弱者,服用黨參有較好的效果。古人對黨參有很好的概括:健脾運而不燥,潤肺而不反寒涼,滋胃而不涼,養(yǎng)血而不燥。既滋補又養(yǎng)血。
具體服用方法因口味不同而異,如黨參、茯苓、生姜,加粳米可以做成參苓粥;黨參、黃芪,加粳米可以做成參芪粳米粥;煲湯的話可制成黨參北杏煲豬肺等。
3、黃芪
現(xiàn)代研究已證實,黃芪含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糖類、淀粉酶、核黃素及鐵、鈣、磷等成分,還含有微量元素硒,而硒具有防癌、抗癌作用,并經(jīng)臨床證實有減少肝炎發(fā)病的效果。研究還表明黃芪具有護肝作用,能防止肝糖原減少,抵抗肝損害,刺激干擾素系統(tǒng)和調(diào)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等。因此,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服用黃芪很有好處。
黃芪紅棗茶補氣補血養(yǎng)肝,取黃芪15克,紅棗4粒,水適量。將紅棗用溫水泡發(fā),洗凈后去核;將紅棗和黃芪用適量清水浸泡20-30分鐘,水量與泡茶所用水量一致,浸泡為了藥性的析出;浸泡好后開大火煮沸,然后轉(zhuǎn)小火煮約20分鐘即可飲用。
4、敗醬草
敗醬草為敗醬科植物黃花敗醬和白花敗醬的根莖或帶根全草。其味苦,性平,能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祛瘀止痛,用于癰疽、瘡瘍、癤腫、熱毒內(nèi)盛諸癥。根據(jù)近年來研究,敗醬草及其提取物有促進肝細胞再生、改善肝功能、防止肝細胞變性作用,因而本品成為各種肝病的治療用藥。
敗醬草與紅藤、赤芍、莪術(shù)配伍,可以消熱散瘀,治慢性盆腔炎;與薏苡仁、漏蘆、虎杖配伍,可以清熱解毒,治濕熱痹癥,具有促進干細胞再生的作用。
5、田七
田七又叫做?三七?,《本草綱目拾遺》記載:?人參補氣第一,田七補血第一。?肝臟是造血單位,細菌、病毒的入侵會減少肝臟的工作效率,田七具有補血功效,是可以直接?抗敵?的士兵。田七苗清熱解毒,養(yǎng)肝清脂,還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huán)和新陳代謝,是不可多得的 健康 養(yǎng)生食材。
服用田七要將田七充分搗碎,與雞肉一起燉。田七木耳湯,有養(yǎng)肝護肝的功效。
6、枸杞
枸杞具有補益肝腎、養(yǎng)血明目、防老抗衰等功效?,F(xiàn)代醫(yī)學研究發(fā)現(xiàn),枸杞還有護肝及防治脂肪肝的作用。枸杞中含有一種有效成分甜茶堿,它對治療肝臟疾病有效。在葉、果實和根皮里均含豐富的甜茶堿。藥理實驗表明,甜茶堿有抑制脂肪在肝細胞內(nèi)沉積、促進肝細胞再生的作用。
枸杞泡水是其中一個非常簡單的吃法,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的上班族經(jīng)常沖泡枸杞水飲用,緩解眼睛疲勞問題。每天堅持用10顆左右的枸杞放進熱水中浸泡,喝水吃枸杞,就能幫助我們養(yǎng)肝明目、滋補肝腎、美容美白等等,小小的一顆枸杞可以為你帶來無限的驚喜。
7、菟絲子
從?肝主目,腎主骨?的方面來說,菟絲子補肝腎的效果肯定是首選了。中醫(yī)認為,菟絲子的種子性溫,味甘,歸肝、脾、腎經(jīng),具有?續(xù)絕傷、補不足、益健人?,補養(yǎng)肝腎、益精明目、健脾止瀉、延年益壽的功效。
生活中菟絲子的使用方法有很多,可以熬粥,可以泡茶,還可以外用算命。與車前子、熟地黃、枸杞子配伍使用,還可以滋腎養(yǎng)肝明目。
8、靈芝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記載,靈芝有益肝氣,明代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亦記載,?靈芝明目、補肝氣、安精魂?。靈芝里面含有靈芝多糖,這種物質(zhì)是保護肝功能以及清楚血毒的?功臣?,有助提升人體免疫系統(tǒng)功能和人體的內(nèi)缺氧能力。
服用靈芝可保護肝臟,減輕肝損傷。靈芝能促進肝臟對藥物、毒物的代謝,對于中毒性肝炎有確切的療效。尤其是慢性肝炎,靈芝可明顯消除頭暈、乏力、惡心、肝區(qū)不適等癥狀,并可有效地改善肝功能,使各項指標趨于正常。
9、冬蟲夏草
冬蟲夏草對于保肝護肝有著特殊的功效。實驗證明冬蟲夏草對肝組織中過氧化物脂質(zhì)的生成有明顯的對抗作用,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可維持細胞膜功能,降低肝細胞損傷,并對肝臟的微循環(huán)及肝細胞膽汁分泌功能的保護也是有效的。
常用的方法是隔水燉、浸酒喝以及燉湯喝。這三種方法中第一種和第三種最為大眾所采用。隔水燉,簡單而有效,時間不宜過長,采取清燉蟲草的方法,較好地保證了新冬蟲夏草的營養(yǎng)價值,其次燉湯,此方法為傳統(tǒng)蟲草宴吃法。結(jié)合不同肉類品種,如:鴨、瘦肉、烏雞等,功效有一定的差別。另外,作為藥膳搭配食材,冬蟲夏草還可以和多種食補藥材相結(jié)合,發(fā)揮其滋補營養(yǎng)功效。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9369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四十、硬皮病_中藥偏方
下一篇: 三十四、矽肺、肺癰_中藥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