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厭食,屬中醫(yī)“納呆”、“惡食”范疇。是指因消化功能障礙引起的一種慢一性一消化一性一疾病。一般多見于學齡前兒童;成年人亦有之。
1 .五香姜醋魚治厭食癥
[方劑] 藿香、砂仁、草果仁、橘皮、五味子各等份,研成細末,過篩后備用。
[制用法]取鮮鯉魚1條,放油鍋內(nèi)煎、炸數(shù)分鐘,加人碎生姜5克、五香粉3 克,翻一動后加人米醋一小杯,放人菜盤內(nèi)令病人嗅之,使病人口流唾液,然后令病人作菜食用。
[功效] 治厭食有良效。
[驗證] 紹x ,女,49歲。厭食3個月,于1982年3月12日來院門診。自訴食欲不振,食量少,時而呃逆,暖氣,倦怠乏力,頭暈失眠,一精一神恍惚,記憶力減退,心慌。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細緩。用五香姜醋魚,連服五天,食欲明顯好轉(zhuǎn),每餐可食2碗飯,連服5天后痊愈。
[備注] 方中藿香、砂仁、草果仁芳一香化濕醒脾,橘皮行氣健脾和胃,五味子益氣生津斂一陰一,生姜健胃助消化,米醋斂肝胃,鯉魚味道鮮美,可促進食欲。諸藥合用,使脾氣升,胃氣降,補而不滯,一溫一不傷一陰一,五味俱全,患者樂服,實為治療厭食癥之妙方。
2 .健脾開胃散治療小兒厭食癥
[方劑] 飯鍋巴、面鍋巴各150克,淮山藥巧克,蓮子、薏苡仁、白術(shù)各10克,山植、麥芽,神曲各9克,砂仁6克,甘草3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天1劑,5天為1療程。
[功效] 健脾醒胃,消食導(dǎo)滯。
[驗證] 李x ,男,5歲,1991年2月診。患兒因春節(jié)期間過食瓜果肥膩之品,逐漸出現(xiàn)厭食、身一體消瘦,經(jīng)中西醫(yī)多方治療,未見好轉(zhuǎn)。體征:面色萎黃,脘腹脹滿,食少納呆,尿多便溏,舌淡、苔薄膩。此乃飲食不節(jié),食滯中焦,寒一溫一不當,脾困濕阻。方用健脾開胃散,進5劑,患兒飲食倍增,一精一神好轉(zhuǎn)。效不更方,再進5劑,飲食如常,面色紅一潤。
3 .梔杏膏治小兒厭食
[方劑] 杏仁(去皮)、梔子、小紅棗(前3 味、女子用7粒,男子用8粒),黍米1撮。
[制用法] 先將黍米,紅棗放人碗中,加適量水,上鍋蒸20分鐘取出,待涼后,將棗核去掉,再加入前2味藥粉,一起搗如爛泥狀,平攤于一塊黑布上,備用。將膏藥貼敷于臍腹部,用膠布固定,敷24小時后去掉,以腹部出現(xiàn)青色為適宜,連敷2貼。
[功效] 健脾醒胃,消炎化積。
[驗證] 治療40例,1例因膠布過敏而停用。余均治愈。
[備注] 引自1988年《河北中醫(yī)》(2)。成一人亦可用之。
4 .消化膏治小兒厭食
[方劑]炒神曲、炒麥芽、焦山植各10克,炒萊菔子,陳皮、炒雞內(nèi)金各6克,延一胡一索5克。
[制用法] 上藥共研細末,備用。用時取10-15克藥粉,加人淀粉少許,用白開水調(diào)成軟膏狀,敷貼肚一臍上,外用紗布固定。晚敷晨取,每日1次,5次為1療程。
[功效] 消食化積,理氣導(dǎo)滯。
[驗證] 一般連敷1-2療程即可見效或痊愈。
[備注] 筆者經(jīng)驗方。
5 .吳茱萸椒礬散治小兒厭食
[方劑] 吳茱萸、白一胡一椒、白礬各等份。
[制用法]上藥共研細末,貯瓶備用。用時取上藥粉20克,用陳醋調(diào)和成軟膏狀,敷于兩足心涌一泉一穴一上,外用紗布包扎固定。每日換藥1次。
[功效] 一溫一中散寒,清熱燥濕。
[驗證] 屢用效佳。
[備注] 引自《外治匯要》 。
6 .懷山藥等治小兒厭食
[方劑] 懷山藥、扁豆、茯苓、炒谷芽、炒麥芽各12克,枳殼、雞內(nèi)金、炙甘草各6克。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分2-3次口服,每日1劑。5 天為1個療程。
[驗證] 用本方治療小兒厭食癥患者95例,其中,治愈者90例;好轉(zhuǎn)者5例。
7 .皂莢治厭食
[方劑] 皂莢100克。
[制用法] 取干燥皮厚、質(zhì)硬光滑、深褐色的無蟲蛀之皂莢,刷盡泥灰,切斷,放人鐵鍋內(nèi),先武火,后文火煅存一性一,剝一開莢口,以內(nèi)無生心為度,研細為末瓶裝備用。用時,每次1克,以紅糖適量拌勻吞服。每日2次。
[驗證] 用本方治療小兒厭食癥患者120例,其中,治愈者118例;好轉(zhuǎn)者2例。
8 .雞內(nèi)金、芡實等治厭食癥
[方劑] 懷山藥、薏苡仁各250克,雞內(nèi)金、芡實、扁豆蔻150克,稻米6000克。
[制用法] 將上藥分次下鍋,用文火炒成淡黃色,混合后研為極細末,裝人瓶內(nèi)備用。同時,取藥末1湯匙,用滾開水沖服,每日早、晚各1次。10天為1個療程。
[驗證] 用本方治療小兒厭食癥患者193例,其中,治愈者185例;顯效者8例。治愈的185例中,1個療程治愈者67例;2個療程治愈者53例;3個療程治愈者50例;4個療程治愈者15例。
針灸培訓(xùn)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9390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十五、嬰兒濕疹_中藥偏方
下一篇: 四、小兒痄腮_中藥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