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法 : 上二味,研末,煉蜜和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 通陽化飲。主水飲內(nèi)停,心陽被遏,心下悸動者。
用法用量 : 飲服3丸,日三服。
備注 : 方中麻黃通太陽以泄水氣;半夏蠲飲消水。二味相配,共奏通陽化飲之功,陽通飲化,則心悸自己。
摘錄 : 《金匱要略》卷中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 心下悸。
臨床應用 : 心悸:余治顧男,58歲,入冬以來,自覺心窩部跳動,曾作心電圖無異常,平時除有老慢支及血壓略偏低外,無他病,脈滑苔白,予以姜半夏、生麻黃各30g,研末和勻,裝入膠囊。每日3次,每次2丸,服后心下悸即痊愈。
用法用量 : 每服3丸。飲送下,日3次。
各家論述 : 1.《傷寒補正》:《傷寒論》心下悸用桂枝以宣心陽、用茯芩以利水邪,此用半夏、麻黃非故歧而二之也。蓋水氣凌心則心下悸,用桂枝者,助心中之火以敵水也;用麻黃者,通太陽之氣以泄水也。彼用茯苓,是從脾利水以滲入膀膚,此用半夏,是從胃降水以抑其沖氣,沖降則水隨而降,方意各別。2.《傷寒論注》:徐彬曰,陰邪者,痰飲也,故以半夏主之,而合麻黃,老痰非麻黃不去也。
摘錄 : 《金匱》卷中
「釋名」亦名龍沙、卑相、卑鹽。
「氣味」(莖)苦、溫、無毒。(根節(jié))甘、平、無毒。
「主治」
1、流行熱病(初起階段)。用麻黃一兩,水煎至半干,去渣留汁,加米及豉,煮成粥。先以熱水洗澡,然后食粥,汗出即愈。
2、傷寒黃疸。用麻黃一把,去節(jié),棉裹,加酒五升,煮至半升,一次服完,微汗見效。此方名“麻黃醇酒湯”。
3、黃腫、脈沉、小便不利。用麻黃四兩,加水五升煮,去沫,再加甘草二兩,煮成三升。每服一升。蓋厚被讓出汗。不汗,須再次服藥。注意避風寒。此方名“甘草麻黃湯”。
4、風痹冷痛。用麻黃(去根)五兩、桂心二兩,共研為末,加酒二升,以慢火熬成糖稀。每服一匙,熱酒調(diào)下,汗出見效。注意避風。
5、產(chǎn)后腹痛,血下不止。用麻黃去節(jié),研成末。每服一匙,一日二、三服,血下盡即上。
6、心下悸病(按:即心膽怯懼,胸部不快)。用半夏、麻黃,等分為末,加煉蜜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三丸,水送下。一日服三次。此方名“半夏麻黃丸”。
7、中風。用麻黃(去根)在慢火上煎熬,逐步加水,最后熬成膏,收存?zhèn)溆谩C糠?、二匙,熱湯送下?/p>
8、盜汗、陰汗。用麻黃根、牡蠣粉,共研為末,撲身上。又方:麻黃根、椒目,等分為末。每服一錢,酒送下。外用麻黃根、舊蒲扇,共研為末,撲身上。
9、諸虛自汗(夜臥更甚,久則枯瘦)。用黃芪、麻黃根各一兩,加牡蠣(淘米水浸洗后煅過)一起制成散劑。每服五錢,以水二碗,小麥百粒煎服。
10、陰囊濕瘡。用麻黃根、石硫磺各一兩,米粉一合,共研為末,涂敷患處。
目錄1拼音2《千金》卷十九 2.1方名2.2組成2.3功效2.4主治2.5神化丸的用法用量2.6制備方法 附:1古籍中的神化丸 1拼音 shén huà wán
2《千金》卷十九
古籍中的神化丸 《普濟方》:[卷二百二十七虛勞門]虛勞(附論) 。則經(jīng)夏不損也。女人先患熱者得服。患冷者勿服。神化丸(出千金方)治五勞七傷。氣不足。陰下濕癢?;蛏?..
《金匱方歌括》:[卷五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方]半夏麻黃丸 )悸都緣飲氣維。夏麻等分蜜丸醫(yī)。一升一降存其意。神化原來不可知。尤在涇云。半夏蠲飲氣。麻黃發(fā)陽氣。妙...
《本草崇原》:[卷中本經(jīng)中品]發(fā) 二十歲以上,無疾患,顏貌紅白者,從頂心剪切,研入丸藥膏中用。今時以剃下短發(fā)入用,似于字之義更合。)...
《本草綱目》:[人部第五十二卷人之一]發(fā) 五癃關(guān)格不通,利小便水道,療小兒癇,大人。仍自還神化(《本經(jīng)》)。合雞子黃煎之,消為水,療小兒驚熱百...
《證類本草》:[卷第十五]發(fā)(音被)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954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半夏飲子
下一篇: 半夏黃連瀉心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