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半夏(湯浸七次.焙干.為細末)、硫黃(明凈好者.研令極細.用柳木槌子殺過),上等分。
炮制 : 以生姜自然汁同熬,入干蒸餅末攪和勻,入臼內(nèi)杵數(shù)百下,圓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除積冷,暖元臟,溫脾胃,進飲食。治心腹一切倂癖冷氣,及年高風秘、冷秘或泄瀉等,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 : 每服空心,溫酒或生姜湯下十五圓至二十圓,婦人醋湯下。
摘錄 :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1. 文言文題目 鐵木兒塔識,字九齡,國王脫脫之子 男孩:馬繼恒。
持:堅持;恒:恒心。長久堅持下去。
【出自】:清·曾國藩《家訓喻紀澤》:“爾之短處,在言語欠鈍訥,舉止欠端重,看書不能深入,而作文不能崢嶸。若能從此三事上下一番苦功,進之以猛,持之以恒,不過一二年,自爾精進而不覺?!?/p>
【示例】:學習要鍥而不舍,~,就能取得好成績。
【近義詞】:鍥而不舍、孜孜不倦
【反義詞】:一暴十寒、半途而廢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狀語;表示長久不變
女孩:馬繼穎。
穎脫而出
穎,錐芒。言錐芒全部脫出。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機會,即能全部顯現(xiàn)出來。
【出自】:《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毛遂曰:‘臣乃今日請?zhí)幠抑卸?。使遂早得處囊中,乃穎脫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p>
【示例】:愿君侯不以富貴而驕之,寒賤而忽之,則三千賓中有毛遂,使自得~,即其人焉。 ◎唐·李白《與韓荊州書》
穎悟絕倫
【解釋】:穎悟:聰穎。絕倫:超過同輩。聰明過人。亦作“穎悟絕人”。
【出自】:元·脫脫《宋史·張方平傳》:“張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穎悟絕倫,家貧無書,從人假三史,旬日即歸之,曰:‘吾已得其詳矣。’”
明·宋濂《元史·鐵木兒塔識傳論》鐵木兒塔識,字九齡,國王脫脫之子。資稟宏偉,補國子學諸生,讀書穎悟絕人。
2. 鐵木兒塔識 字九齡作文 鐵木兒塔識(1302—1347),字九齡,國王脫脫之子。資稟宏偉,補國子學諸生,讀書穎悟絕人。事明宗于潛邸。文宗初,由同知都護府事累遷禮部尚書,進參議中書省事,擢陜西行臺侍御史,留為奎章閣侍書學士,除大都留守,尋同知樞密院事。后至元六年,拜中書右丞。
至正改元,升平章政事。伯顏罷相,庶務(wù)多所更張,鐵木兒塔識盡心輔贊。每入番直,帝為出宿宣文閣,賜坐榻前,詢以政道,必夜分乃罷。二年,郊,鐵木兒塔識言大祀竣事,必有實惠及民,以當天心,乃賜民明年田租之半。嶺北地寒,不任穡事,歲募富民和糴為邊餉,民雖稍利,而費官鹽為多。鐵木兒塔識乃請別輸京倉米百萬斛,儲于和林以為備。日本商百余人遇風漂入高麗,高麗掠其貨,表請沒入其人以為奴。鐵木兒塔識持不可,曰:“天子一視同仁,豈宜乘人之險以為利?宜資其還。”已而日本果上表稱謝。俄有日本僧告其國遣人刺探國事者。鐵木兒塔識曰:“刺探在敵國固有之,今六合一家,何以刺探為?設(shè)果有之,正可令睹中國之盛,歸告其主,使知向化?!眱烧?、閩鹽額累增而課愈虧,江浙行省請減額,鐵木兒塔識奏歲減十三萬引。
五年,拜御史大夫。務(wù)以靜重持大體,不為苛嬈以立聲威。建言:“近歲大臣獲罪,重者族滅,輕者籍其妻孥。祖宗圣訓,父子罪不相及。請除之?!敝鵀榱?。近畿饑民爭赴京城,奏出贓罰鈔,糴米萬石,即近郊寺觀為糜食之,所活不可勝計。居歲余,遷平章政事,位居第一。大駕時巡,留鎮(zhèn)大都。舊法:細民糴于官倉,出印券,月給之者,其直三百文,謂之紅貼米;賦籌而給之,盡三月止者,其直五百文,謂之散籌米。貪民買其籌貼以為利。鐵木兒塔識請別發(fā)米二十萬石,遣官坐市肆,使人持五十文即得米一升,奸弊遂絕。
3. 先是,僧人與齊民均受以于官,其法中變,至是奏復其舊現(xiàn)代漢語翻譯 原先規(guī)定,僧侶與一般平民都要為官府服勞役。中間有變化,僧侶不服役?,F(xiàn)在又恢復原來的規(guī)定。
七年,首相去位,帝召鐵木兒塔識諭旨,若曰:“爾先人事我先朝,顯有勞績,爾實能世其家,今命汝為左丞相。”鐵木兒塔識叩頭固辭,不允,乃拜命。鐵木兒塔識修飭綱紀,立內(nèi)外通調(diào)之法:朝官外補,許得陛辭,親授帝訓,責以成效;郡邑賢能吏,次第甄拔,入補朝闕。分海漕米四十萬石置沿河諸倉,以備兇荒。先是,僧人與齊民均受役于官,其法中變,至是奏復其舊??鬃雍笠u封衍圣公,階止四品,奏升為三品。歲一再詣國學,進諸生而獎勵之。中書故事,用老臣預議大政,久廢不設(shè),鐵木兒塔識奏復其規(guī),起腆合、張元樸等四人為議事平章。曾未半年,救偏補弊之政以次興舉,中外咸悅。從幸上京還,入政事堂甫一日,俄感暴疾薨。年四十六。贈開誠濟美同德翊運功臣、太師、中書右丞相,追封冀寧王,謚文忠。
至正七年,丞相缺人,順帝召鐵木兒塔識面諭道:“你先祖為我朝效力,成績卓著,你能承繼你祖上的職位,今命你為左丞相?!辫F木兒塔識叩頭辭謝,順帝不允,只得受命。受命后,整頓朝廷綱紀,建立朝廷內(nèi)外官員調(diào)劑之法:朝廷官員外出任職者,許面辭皇帝,聽取皇帝的教訓,責成政有實效;各州郡官吏賢能者,可依次提拔到朝廷任職。他將每年海運到京師的糧食,分出四十萬石置于沿河各倉,以備荒年之需。原先規(guī)定,僧侶與一般平民都要為官府服勞役。中間有變化,僧侶不服役?,F(xiàn)在又恢復原來的規(guī)定。孔子的后裔封為“衍圣公”,官階為三品,鐵木兒塔識奏請升為二品。他每年兩次去國子學鼓勵諸生學習。中書省慣例,用老臣參議大政方針,但已久不實行,鐵木兒塔識請求恢復舊例,并起用腆合、張元樸等四人為議事平章。這一制度行之不到半年,朝廷救偏補弊之政逐漸興起,大家都為之高興。隨皇帝到上京回來,入政事堂剛一日,忽然病卒,年四十六歲。贈開誠濟美同德翊運功臣、太師、中書右丞相,追封冀寧王,謚“文忠”。
4. 宋史的過程 最早為至正刊本,次為成化朱英重刊本。元初,元世祖忽必烈就曾詔修宋史,但因體例、年號不一而未成。元順帝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下令修遼、金、宋三史。鐵木兒塔識、賀惟一、張起巖、歐陽玄等七人任總裁官,還有史官斡玉倫徒、泰不華、于文傳、貢師道、余闕、賈魯、危素等23人,脫脫于至正四年五月(1344年)辭職,中書右丞相阿魯圖繼任,阿魯圖雖名為都總裁,但不諳漢字。至正五年(1345年)十月成書,只用了兩年半的時間。至正六年(1346年)在江浙行省予以刊刻。
5. 王克明字彥昭文言文 文言文原文: 王克明字彥昭,其始饒州樂平人,后徙湖州烏程縣。
紹興、乾道間名醫(yī)也。初生時,母乏乳,餌以粥,遂得脾胃疾,長益甚,醫(yī)以為不可治。
克明自讀《難經(jīng)》、《素問》以求其法,刻意處藥,其病乃愈。始以術(shù)行江、淮,入蘇、湖,針灸尤精。
診脈有難療者,必沉思得其要,然后予之藥。病雖數(shù)證,或用一藥以除其本,本除而余病自去。
亦有不予藥者,期以某日自安。有以為非藥之過,過在某事,當隨其事治之。
言無不驗。士大夫皆自屈與游。
魏安行妻風痿十年不起,克明施針,而步履如初。胡秉妻病氣秘腹脹,號呼逾旬,克明視之。
時秉家方會食,克明謂秉曰:「吾愈恭人病,使預會可乎?」以半硫圓碾生姜調(diào)乳香下之,俄起對食如平常。 廬州守王安道風禁不語旬日,他醫(yī)莫知所為。
克明令熾炭燒地,灑藥,置安道于上,須臾而蘇。金使黑鹿谷過姑蘇,病傷寒垂死,克明治之,明日愈。
及從徐度聘金,黑鹿谷適為先排使,待克明厚甚。克明訝之,谷乃道其故,由是名聞北方。
后再從呂正己使金,金接伴使忽被危疾,克明立起之,卻其謝。 張子蓋救海州,戰(zhàn)士大疫,克明時在軍中,全活者幾萬人。
子蓋上其功,克明力辭之。 克明頗知書,好俠尚義,常數(shù)千里赴人之急。
初試禮部中選,累任醫(yī)官。王炎宣撫四川,辟克明,不就。
炎怒,劾克明避事,坐貶秩。后遷至額內(nèi)翰林醫(yī)痊局,賜金紫。
紹興五年卒,年六十七。 文言文譯文: 王克明,字彥昭,他的祖先是江西上饒府樂平縣人,后來搬到湖州烏程縣居住。
王克明是南宋紹興(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到乾道(乾道九年1173年)年間著名的醫(yī)生。王克明剛出生時,他的母親奶很少,很早就喂他吃粥維持生命。
因為這樣,王克明在哺乳期就得了脾胃上的毛病。越到年長,他的這個病就越嚴重,醫(yī)生們都說無藥可治。
王克明自己閱讀《難經(jīng)》、《素問》這樣的古代醫(yī)學經(jīng)典,在書中尋找給自己治病的方法,并且認真地給自己開藥方,抓藥驗治。他的脾胃上的毛病居然就這么治好了。
治好了自己的病后,王克明就用自學得來的醫(yī)術(shù),在江、淮之間行醫(yī),后來進入太湖流域的蘇州、湖州。 王克明的醫(yī)術(shù)尤以針灸為精湛。
王克明行醫(yī),有時在診脈中遇到難以診斷者,他不隨意作診斷結(jié)論,而是反復沉思,分析出病癥的要害,然后才開處方給予治療。 同樣的病癥發(fā)生在不同的病人身上,王克明并不重復使用單一的方法,而是用不同的方法對癥下藥:有的病只用一藥就除去了病根,病根一除其它次要的病也就隨之消失;對有些病人則不給藥,告訴病人到哪一天病就自動好了。
有的病,王克明認為不是吃藥就能治好,而是病人將某些事情沒有處理好。就勸病人將某事重新處理妥當,其病自愈。
王克明所作的診斷之言無不一一驗證,當時的官員學者都謙恭地與他交往。 北魏行妻子風痿十年不起,懂得用針,而步鞋一樣。
胡拿妻子病氣秘腹脹,呼喊一天,能看的明白。當時主持家方會吃,懂得對劉秉說:“我越恭人病,使聚會好嗎?這是因為半硫圓碾生姜調(diào)乳香下的,不久起用回答吃像平常。
廬州守王安道風不住話十天,其他醫(yī)生都不知道做什么??嗣髁顭胩繜兀瑸⑺?,設(shè)置安道在上,不一會兒,蘇。
金使黑鹿谷過姑蘇,病傷寒垂死,懂得政治的,第二天痊愈。以及從徐度訪問金,黑鹿谷正好為先排使,等待能明厚很。
克明驚訝的,谷是原委,因此名揚北方。然后再從呂正己使金,金接伴使忽然被危險的疾病,能明立起的,但他的道歉。
張子蓋救援海州,戰(zhàn)士大瘟疫,能說明當時在軍中,活下來的有幾萬人。子蓋上其功,克明極力推辭的。
曹克明很知道書,喜歡行俠尚義,經(jīng)常敷千里救別人的危急。開始試禮部中選,多次承擔醫(yī)官。
王炎宣撫四川,開辟清明,不去。楊炎大怒,彈劾懂得避事,因貶官。
后遷到前額內(nèi)翰林醫(yī)好局,賜給金印紫綬。紹興五年去世,六十七歲。
此文選自元末·脫脫所寫的《宋史》 擴展資料寫作背景: 《宋史》最早為至正刊本,次為成化朱英重刊本。 元初,元世祖忽必烈就曾詔修宋史,但因體例、年號不一而未成。
元順帝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下令修遼、金、宋三史。鐵木兒塔識、賀惟一、張起巖、歐陽玄等七人任總裁官,還有史官斡玉倫徒、泰不華、于文傳、貢師道、余闕、賈魯、危素等23人,脫脫于至正四年五月(1344年)辭職,中書右丞相阿魯圖繼任,阿魯圖雖名為都總裁,但不諳漢字。
至正五年(1345年)十月成書,只用了兩年半的時間。至正六年(1346年)在江浙行省予以刊刻。
作者簡介: 脫脫(1314年-1355年),亦作托克托,亦作脫脫帖木兒,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兒乞人 脫脫幼養(yǎng)于伯顏家,從浦江吳直方學。 元朝元統(tǒng)二年(1334年),脫脫任同知宣政院事,遷中政使、同知樞密院事、御史大夫、中書右丞相。
當時伯顏為中書右丞相,權(quán)傾朝野,向為元順帝所忌,脫脫恐受其累,與順帝密謀逼退伯顏。至正一年(1341年)脫脫為相,大改伯顏舊政,復科舉取士。
至正三年(即1343年),脫脫主編《遼史》、《宋史》、《金史》,任都總裁官。 至正四年(即1344年),脫脫因病辭職,到至正九年(即1349年)復出為相,發(fā)行新鈔票“至。
6. 《王戎識李》文言文閱讀答案,急 原文: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比≈?,信然。 (選自:劉義慶《世說新語》)
重點詞注解:
1.王戎:(234-305)晉朝人,子浚沖,西晉名士,瑯琊臨汐人。是歷史上有名的“竹林七賢”之一。 2.嘗:曾經(jīng)。 3.諸;眾多。 4.游:玩耍。 5.子:果實。 6.折枝:壓彎了樹枝。 7.競:爭相 8.走::跑過去。走:跑。 9.唯:只有。 10.信然:確實這樣。 11.取之:拿來。
譯文:
王戎七歲時,曾經(jīng)和眾多小朋友一起玩耍。看到路邊的李樹上的李子快把樹枝壓彎了。那些小孩爭相跑去撿李子,只有王戎站著不動。有人問王戎,他回答道:“李樹在路旁有那么多的李子,這個肯定是苦李?!蹦侨藢⒗钭尤∠聛韲L了一下,的確如此。
原文:魏安行妻風痿十年不起,克明施針,而步履如初。胡秉妻病氣秘腹脹,號呼逾旬,克明視之。時秉家方會食,克明謂秉曰:“吾愈恭人病,使預會可乎?”以半硫圓碾生姜調(diào)乳香下之,俄起對食如平常。廬州守王安道風禁不語旬日,他醫(yī)莫知所為??嗣髁顭胩繜?,灑藥,置安道于上,須臾而蘇。金使黑鹿谷過姑蘇,病傷寒垂死,克明治之,明日愈。及從徐度聘金,黑鹿谷適為先排使,待克明厚甚??嗣饔犞饶说榔涔?,由是名聞北方。后再從呂正己使金,金接伴使忽被危疾,克明立起之,卻其謝。張子蓋救海州,戰(zhàn)士大疫,克明時在軍中,全活者幾萬人。子蓋上其功,克明力辭之。
翻譯:魏安行的妻子患有風痿,十年起不了床,克明就施針,然后就可以象以前一樣走路了。胡秉的妻子患有氣密集導致腹脹病,哭叫了將近十多日,克明去查看。當然胡秉的家中剛好吃飯,克明對胡秉說:“我全愈你貴夫人的病,你可否預前體會到?”用半硫圓碾生姜調(diào)乳香吃下,很快就起身,吃飯象平常了。廬州守王安道受風禁,不能說話有十多日,其他醫(yī)生不知如何應對??嗣髯専吭诘厣?,灑下藥,把王安道放在上面,瞬間復蘇。金國的使者黑鹿谷路過姑蘇這個地方,得了傷寒病快死了,克明治他,第二日就全愈。等到跟從徐度聘用到金國,黑鹿谷剛好是最先排的使者,于是對待克明十分豐厚??嗣骱荏@訝,黑鹿谷才說出緣故,于是名聞北方地區(qū)。后來再跟從呂正己出使到金國,金國接伴使忽然感染危重疾病,克明立即恢復他,拒絕他的感謝。張子蓋出兵救海州,戰(zhàn)士得了大疫病,克明當時在軍中,使病好活下的人就有幾萬人。張子蓋上表他的功勞,克明堅持推辭。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960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半硫丸
下一篇: 半蘇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