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是走遠了
。記錄生活 擴展閱讀 原創(chuàng)散文|山美水美家鄉(xiāng)美(原創(chuàng))原創(chuàng)散文原創(chuàng)|思念
原創(chuàng)原創(chuàng)詩歌:秋韻疊章
原創(chuàng)散文原創(chuàng):《斷線的長情》原創(chuàng)散文 | 《一棵梨花帶雨的樹》(原創(chuàng))
原創(chuàng)散文 | 念你在冬天(原創(chuàng)
原創(chuàng)散文|母親(二)(原創(chuàng))原創(chuàng)散文|雪鄉(xiāng)印象(原創(chuàng))
微信號 :aishangsanwenba公眾號:@散文精選大全
掃碼關注
童年趣事精彩散文
大概是在這城市待得久了,生了煩躁之心
;或者是覺著悠長郁悶的學習實屬枯燥無味
,眷戀起童年這朵金燦燦的花;又或者是覺察到自己的心智正逐漸成熟
,要忘記了兒時的美好
,便想要好好坐下來,仔細寫寫童年的幾件趣事
,留個紀念和懷想
。
不同于城市里的孩子,我的童年沒有攝人心魂的游戲機
,也沒有把地球聯(lián)為村莊的因特網(wǎng)
。我所有的,不過是三五兩個和我一樣只看過大山與田野的小伙伴
;而能供我消遣玩耍的
,也只是由一雙雙小小拙手擺弄出的不成形的“藝術品”。
或許就正如沒見過海的人不明白海有多廣
,井底之蛙不知曉天有多闊吧
,看似不起眼的他們和它們,卻偏偏成了我童年里無比貴重的珍寶
。
初春時節(jié)
,經(jīng)過幾場毛毛細雨的滋潤后,沉睡了一冬的大地便開始迅速回青
。這時的春色
,往往是令人應接不暇的,這兒的'小草才剛露出腦袋
,那里的枝條又抽出了小芽
。陽光是燦爛著的,天空是湛藍湛藍的
,水潭由于深度也顯得綠幽幽的
。
在這樣的時候,我們幾個丁點大的孩子仿佛受到了自然的召喚
,踏著濕潤的泥土
、不約而同地活動開來了
。于是在路旁的灌木叢或者屋前屋后的小林子里,你總能看到三五兩個孩子踮起腳尖
,拿著鐮刀在樹上割削著什么
。是的,我們正在割被村里人叫做“麻柳樹”的嫩枝條
,并且將用它制作成開春以來的第一個玩具
。不用多猜,內行的人一眼就能瞧出來我們預備做的是一只口哨
。
待從麻柳樹上截取約莫小指粗細的枝條后
,迅速除去柳枝尖端的小葉,選取其中平滑沒有疙瘩的一部分
,用鐮刀仔細地將底端切平
。然后在距底端差不多五公分的地方繞著柳枝小心刻下一個圈(注意圈不要刻得太用力),再將所選取的柳枝條在干凈的石頭上輕輕敲擊
,直至柳枝的嫩皮松動到可以褪下來為止
。當然,褪柳枝皮是最難的一道工序
,如果敲擊得太用力,可能損壞嫩柳枝皮
,那也就意味著前面所有的努力全部白費
;如果敲擊得太輕,柳枝皮就無法從木枝上褪下來
,難以進行下項工序
。我的這些小伙伴為了成功地取下柳枝皮,盡可能地使出看家功夫
。瞧
!大牛在敲擊的石頭上鋪了一層樹葉,防止柳枝皮被鋒利的石頭磕破
,小黃每敲擊一下都要用手捏著柳枝皮輕輕轉動
,以此減少與石頭的磕碰。當然
,他們在取柳枝皮的過程中是十分嚴肅的
,雙膝跪在雜草叢里,腰桿挺得筆直
,睜著一雙靈動的眸子使勁盯著手里的樹枝
,薄薄的嘴唇是微抿著的,儼然一副小科學家模樣
。
等取下柳枝皮后
,伙伴們就要開始做最后一道工序了:將取下來的柳枝皮一端外表的嫩皮刮去
,長度大約一厘米就好。這主要是讓口哨的入口處柔軟些
,以便吹出不同調子的哨音
。這工作當然不能用鐮刀那么大個家伙來做了,伙伴們便從口袋里掏出早就準備好用五毛錢買來的小刀
,一刀一刀仔細地刮著
。等刮完后,一只簡單的口哨也就做好了
,伙伴們便迫不及待地放進口中提起一口氣吹了起來
。雖然麻柳口哨的長短、粗細和做工都會影響它的音色
,但大體上都是尖細并且響亮的
。做好后的麻柳口哨除了有一般樹枝的棕色外,還帶著點點綠色
,平放在手心里就像一只只蚱蜢
。
為了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小伙伴們便挨個坐在大石頭上一起吹著哨子
,聲音悠悠揚揚飄散到對面的山坡去
,引得正在勞作的大人伸頸張望。這聲音雖然不成什么調子
,但還是讓大人和小孩臉上開出一朵朵花來
。等伙伴們一陣胡亂吹奏后,也該到晌午了
,便各自散了回家
。于是他們各人嘴里含著哨子,一邊沒有章法地吹著
,一邊像小馬一樣地奔跑著
,等跑得遠了,哨子的聲音也就淡了
,卻還這一聲那一聲地響著
,像散落在草堆里的蟋蟀,又像被清風吹動的銀玲
,讓人久久無法忘卻
。
我的小學是在村里上的,離家只隔了一個大山坡
。大山坡里鑲嵌了一條用石板鋪成的階梯
,彎彎曲曲的,從山頂一直延伸到山腳
。在階梯的內側有一個小山林
,由于陰濕
,喜歡長胡蔥。所謂的“胡蔥”其實是我們這里的小名
,在其它大多數(shù)地方人們叫它“野蒜”
。胡蔥在春季發(fā)芽,七八月份開花結果
,嫩苗可以食用
。
我們學校下午只上兩堂課,四點多鐘就能放學
。由于中午就與小伙伴約定好放學后要去山里挖胡蔥
,便老早就收拾好書包等待下課鈴響了。這不
,清脆的鈴聲終于還是在等待中響了
,我們幾個就立馬拖起書包沖了出來,馬不停蹄地跑到小林子里挖胡蔥
。因為身邊沒有帶工具
,就隨便折了樹枝用。
胡蔥在這個時節(jié)還長得很細
,我們不得不彎著身子仔仔細細的在小林子里做地雷式搜尋
。山路自然是不好走,又背著書包
,我們就只能手腳并用地匍匐前進了
。任何努力都會得到回報的,我們同樣也不例外
。經(jīng)過幾分鐘的搜尋后,小伙伴各自都找著了胡蔥
,開始興奮地挖了起來
。用手輕輕刨開地面上腐爛的枝葉后,胡蔥就露出綠中帶白的根莖了
,再用木枝順著根莖往泥土深處挖去差不多三厘米
,你就能看到胡蔥拇指大的蔥頭。輕輕帶根扯出
,抖去多余的泥巴
,捏在手上就又去找下一根胡蔥了。當然
,很多時候胡蔥是長成一團的
,幾個白白嫩嫩的頭簇傭在一起,使人不一會兒就挖了一大把
。
半個時辰后
,等到各人的手里都捧著滿滿一堆胡蔥
,我們也就相約離開了小林子?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丶业男那槭怯鋹偟?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膠鞋亂七八糟踩在石板上發(fā)出“嗒嗒”的笑聲。小伙伴嘴不肯閑著
,胡亂地哼著小調
,還一邊想象著大人會如何夸自己乖。來到山腳
,我們照例會用清亮的河水先將胡蔥沖洗一番
。于是那綠的葉,白的頭
,和著些水珠
,在夕陽的余暉下就更顯眼了。
回到家將胡蔥再清洗了一次后
,放在案板上切得極碎
,再灑上紅色的辣子醬后就可以吃了。此時碗里的顏色是絢爛的
,綠的葉
,白的頭
,紅的醬
,一下子就引起了一桌人的食欲
。輕輕夾起一塊子胡蔥放進嘴里
,嘴里立馬充滿了胡蔥獨有的香味
。這香味可是令人懷念的呀
,現(xiàn)在想起都還在流口水呢
。
瞧瞧
!多么幸福的童年呀……
【鄉(xiāng)土散文】童年趣事(一)擠油
作者:月冷風清
沒有電視
,也沒有wifi的童年時光
。雖然不知道外面世界的精彩,卻也能在祖輩流傳下來抑或自創(chuàng)的 游戲 天地里
,無憂無慮快樂成長
。
兒時的記憶里,冬天寒冷異常
,擠油便是最原始但最有效的取暖方式
。不同于北方供暖或者燒炕,一盆熊熊燃燒的大火
,左鄰右舍圍著火盆而坐
,女人們或是忙著手里的針線活,或是閑坐著東家長西家短的嘮家常。
無論天氣多么寒冷
,也無論火盆里的火燒的多暖和
,都吸引不了坐不住的小孩兒。因為我們總是有太多自己的取暖方式
,比如打雪仗
,比如賽跑,再比如擠油
。
“來擠油啦”
,無論是誰召喚一聲,必是響應者眾
。都是穿著自家母親縫制的棉襖棉褲棉靴
,一個個裹得像棉花包似的,在一個墻角處自覺排成排
,用力往墻角處擠
,用不了多久,便能擠得滿頭大汗
,是為擠油
。
擠油不限人數(shù),亦不限男女
。不過基本都是年紀相仿的孩子們的 游戲
,大人們偶爾童心泛濫,也會擠上一把
,當是致敬童年回憶了
。
兩個人也能擠得不亦樂乎,或是背靠墻對著擠
,又或者擠在墻角
,看誰能把誰擠出來,看誰能一直守著墻角的位置
。
最歡樂的莫過于一大幫人擠油
,既熱鬧又暖和。在還不懂男女有別的年紀
,一起往墻角擠的時候,女生們往往不但能被擠出油
,還能被擠出眼淚
。為了能從擠油隊伍里脫穎而出,擠到最墻角的冠軍位置且能堅守到底
,是每個人都渴望的事兒
。因此,如何能保證自己在往前擠的時候還不被別人擠出來,除了自身的力氣之外
,還是要講究一些技巧的
。擠得熱鬧時,大人們都會激動的站出來對自家孩子指點一二
。
爭先恐后的擠油大戰(zhàn)
,摔倒在所難免,基本都不會受傷
。皮實的伙伴們依然樂此不疲爬起來繼續(xù)努力爭取那個冠軍之位
,即使沒有任何獎賞。
學生時代的課間十分鐘
,尤其是冬天寒冷的時候
,擠油是同學們玩的最多的 游戲 。沒有暖氣也沒有空調的教室冷的像冰窖一般
,通常一節(jié)課下來
,即使穿著厚厚的棉襖棉褲,兩只手也基本都在僵硬狀態(tài)
。老師除了教我們使勁搓搓手
,或者哈兩口熱氣,更多的也是招呼我們用擠油來暖和暖和
。
彼時
,各個教室同時傳出此起彼伏的歡笑聲,加油聲
,間或小女生的哭泣聲
。一陣折騰,下節(jié)課便不再那么冷了
。不同于村里絕大多數(shù)的土坯墻
,學校教室的磚墻更容易磨爛衣服,而那時的孩子們
,厚厚的棉襖后面拖著一條白色的棉花尾巴
,卻是校園里一道獨特的風景。
擠油的樂趣不單單在于取暖
,更多的是童真的釋放
,是歡樂的源泉。是枯燥乏味的童年生活萬千 游戲 的方式
,亦是童年時光最值得回味的甜美記憶
。
時光飛逝,歲月蹁躚
。擠油的孩童都已不再年少
。生活的磨礪也足以使人抵抗過一個又一個人生寒冬
,即使再冷,也不再有人一起擠油取暖
。只有童年伙伴們擠油時的歡聲笑語時常映像腦?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p>
描寫童年趣事的散文隨筆
【蛤蟆咕嘟】
大家一定不知道“蛤蟆咕嘟”是什么東西?呵呵
!是蝌蚪
。
我小時生活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我家住在村子的東南角
,前面是一片大塔頭甸子
,中間穿過一條小河,夏天那里是女人和孩子的樂園
。女人們成群結隊的端著一洗臉盆衣服
,一邊嘮嗑一邊洗衣服,我們就挽起褲腿兒光著腳
,在河里趟水
,也不嫌水涼。其實我已經(jīng)不記得水涼不涼了
。孩子們都爭著搶著采一種生長在水邊的植物“大葉酸兒”
,一簇簇,樣子和滴水蓮差不多
,吃它的莖
,酸溜溜的,水靈靈的
。
我上一年級時
,夏季的一個星期天,不記得我的小伙伴都去了哪里
,我一個人在小河邊玩
,這時,一個比我小一點的男孩馬文龍走來
,他一手拿個破笊里
,一手拿個破罐頭瓶子。他說去撈蛤蟆咕嘟
,問我去不去
,也沒人跟我玩,我跑回家也拿了個破罐頭瓶子
,跟他一起去撈
。他領著我在塔頭甸子里,深一腳
、淺一腳地走出很遠。來到一個大水坑子前,水也就有膝蓋那么深
,很清澈
,能看見塔頭的根子,根子上面粘著褐色的水銹
。里面的蛤蟆咕嘟真多
,大的、小的
,在水里上竄下跳的
,看的我心里直打顫兒,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大的有蠶豆那么大
,眼睛圓圓的凸起,尾巴像韭菜葉那么寬
,一寸長
。小的就像小米粒那么大。它們不像魚那樣悠閑的游來游去
,而是在水里停著不動
,猛的竄出去,又停下
,又冷不丁的
,竄出來,嚇得我倆直蹦
。他一次撈上來兩三個
,沒有水蛤蟆咕嘟在笊籬里蹦的老高,真正進瓶子里的也就一個
,其他的'都跳到草叢里去了
,我倆在水坑轉圈撈,把東面的水弄渾了
,就去西邊
。掉瓶子外面的他叫我用手拿到瓶子里,那我怎么敢?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他說不撿起掉瓶外的就不給我撈了,我硬著頭皮去抓
,拿在手里軟軟的油膩膩的
,它在我手里直蠕動,當時惡心的我心直發(fā)抖
。他撈滿瓶后
,又把我的瓶子也撈滿了
。我們鞋子褲子都濕了?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粗孔永飻D來擠去的蝌蚪
,樂顛兒地回家了。
老舅媽帶著大表妹在我家做客
,大表妹那時九個月大
,已經(jīng)扶著墻能走路了,但是還不會說話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吹竭@瓶蛤蟆咕嘟,樂壞了
,興奮得不得了
,我把瓶子放在炕上,她竟爬到跟前
,一下把手伸進瓶子
,抓住一條大蛤蟆咕嘟就往嘴里塞,媽媽和舅媽驚慌地去拉她的手
,蝌蚪掉在炕上
,還在掙扎。她被舅媽抱起來
,還大哭著沖瓶子使勁兒
,媽媽急忙把一瓶子蛤蟆咕嘟都倒在院子里,我跑出去時
,已經(jīng)被雞搶著吃個精光
。
我一下午的勞動成果,瞬間進了雞腹中
。我到現(xiàn)在也想不明白
,大表妹當時為什么會覺得活蹦亂跳的蛤蟆咕嘟好吃呢?
下次遇到她
,一定問問她
,還吃不吃蛤蟆咕嘟了?哈哈......
【草辮子】
“待你長發(fā)及腰
,歸來娶你可好
?”聽到這句歌詞,我便想起童年的“草辮子”
。
七十年代尾八十年代初兒
,那時候女人特別流行梳著兩條大辮子,就像李春波的《小芳》的大辮子一樣
。女人擁有一條又黑又長的辮子
,比美麗的容顏更吸引人的眼球
。
那時候我也就六七歲,看著那些大姑娘小媳婦都有長辮兒
,羨慕得不得了
。那時,我和鄰居家的小芝是最親密的玩伴
,我們倆一起上學,一起去田野里小溪邊
。
一天
,我倆手牽著手,在小河邊溜達
,忘記了是誰的想法
。我倆拔了一抱塔頭草,坐在地上開始編辮子
。她攥著一把草
,我把草分成均等的三份,認真地編起來
,編了好多
,在里面挑出了四條好的,她兩條
,我兩條
,綁在了自己的小辮子上。這回辮子長了
。我倆那個美呀
!心里樂開了花,覺得自己似乎就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女孩兒了
。走路脖子挺得流直兒
,頭仰得老高的,一副不可一世的樣子
。哪里人多就往哪里扎
,可是大人們都忙著手里的活,誰有時間看我倆?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我倆就牽著手,漫無目的在路上轉悠
。這么漂亮的辮子
,沒人夸心里真的不甘啊
!
終于在一片麥田旁的大樹下
,碰到了放羊的老程頭兒
,他看到我們倆,端詳了一會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鞍ミ希@是誰家的大姑娘啊
,辮兒這么長
,真好看啊
!這辮兒
,長得真快,一會功夫就到腰了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彼跇涓拢贿吘碇禑?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一邊滿臉帶笑的看著我們